城隍到底是多大的官?

城隍到底是多大的官?

首页角色扮演阳界之主更新时间:2024-05-07

在我国民间,除了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玉皇大帝这些“雅神”外,人们最热衷供奉的还有与生活较有直接关联的几位“俗神”,如文武财神、福禄寿三星以及城隍等等。

“城隍”,俗称城隍爷。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约相当于阳界的省长、市长、县长。城隍“办公”的地方即城隍庙。

刘平 | 文

走近濮阳城隍庙

暮春时节,柳絮飘飞,绿暗红稀。一个周末的早晨,我骑着单车闲逛城隍庙。沿着古色古香的明清老街,穿过八都坊、四牌楼向东拐进城隍庙街。不远处,一座石牌坊映入眼帘。牌坊后是一组气派的仿古建筑群,这便是濮阳一大名胜一一城隍庙。

城隍庙坐落在一处台地上,坐北面南,由“惩恶扬善”坊、山门、坤元宫、钟鼓楼、享殿、后寝宫、三清殿及东西廊房组成。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布局紧凑。大殿为绿色琉璃瓦覆顶,卷棚出厦,飞檐四出,造型精致,凝重端庄又古朴典雅,不愧濮阳仿古建筑之精品。

进入山门,迎面是壁雕王灵官神像。王灵官是道教最崇奉的护法尊神,称号为“都天大灵官”。很多道教建筑中镇守山门的一般都是王灵官。王灵官神像上方有一匾额,上书“聚仙台”三个大字。

过了坤元宫,便是城隍庙的主体建筑一一城隍大殿。大殿富丽堂皇、美轮美奂。大殿前的地面上是一个巨大的“太极八卦图”图案,格外引人注目。

大殿的两侧分别坐落着财神殿、文昌殿、药王殿、结义殿、土地殿、玄武殿等,里面供奉着文财神比干、范蠡,武财神赵公明,还有真武大帝、文昌帝君、火神爷、土地爷、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神医华佗以及被百姓誉为“青天”的包拯、海瑞等等。

大殿正前方是一座古戏楼,人称“开州第一戏楼”。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一尊金色城隍爷铜像,正襟危坐,仪态端庄。两旁分列着城隍奶奶、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大殿上方有一匾额,上书“明镜高悬”四个大字。

城隍神像的两侧题有一副对联: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警示后人时刻牢记于心。

一殿之中,为首的城隍夫妇相貌堂堂,而各类鬼神却丑陋无比。动与静、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融合得如此和谐。

道教把城隍当作“剪恶除凶,护国保邦”的神,说他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保谷丰民足。

据史料记载,濮阳祭祀城隍的活动始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澶州移至北城(今濮阳老城)后,其时州城隍作为京都门户的保护神,倍受尊崇,香火旺盛。

宋室南迁,中原沦为金、元统治,战事频仍,城隍庙毁于兵燹。明朝初期,百业复兴,城隍庙迎来了机遇。明洪武六年(1374年),知州冯朝泰在原址上重建城隍庙,自此久盛不衰,历明清两代570余年。

建国初期,濮阳地区公安处搬进了城隍庙办公,城隍爷被“请”出庙门。1954年濮阳地区撤销,城隍庙成了民居。

后来,由于年久失修及人为破坏,延续了近千年的城隍庙成了“遗址”。2002年濮阳县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城隍庙又一次迎来了机遇。2005年重建了山门、城隍大殿、东西厢房、戏楼、钟鼓楼等建筑。2008年至2014年重建了三清殿,城隍庙初具规模。

重修后的城隍庙占地6亩,有房屋120余间,不仅有专供城隍爷“办公”的城隍大殿,还有供奉其他神仙的小庙。其中药王殿、财神殿最耐人寻味。

城隍是濮阳的保护神,庙中又有华佗、孙思邈等名医“坐堂”,除了安全无忧,还有了健康保障,再加上财神殿里的几位财神爷,安全、健康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还能招财进宝、发家致富,这个门谁不想进去拜一拜呢?

城隍爷从哪里来

在我国古代,祭祀城隍,大约在先秦时期就有了,而最初的城隍其实并不是“神”,而是指城外的护城沟。城隍最早的含义是“水庸”。

《礼记》中记载:“天子大腊八,祭坊与水庸。”《五礼通考》说:“水,隍也,庸,城也。”可见早在两三千年前,“城隍”就已经作为城市的保护神接受祭祀了。

民间敬城隍神,大约始于南北朝时期,至唐代,祭祀城隍就已经非常普遍了。《太平广记.宣州司户》说“吴地畏鬼,每州县必有城隍神。”韩愈、杜甫、杜牧、张九龄、李商隐等人都留下了祭城隍的诗文。到了宋代,城隍崇拜已被列入国家祀典。

《春明梦余录》说:“赵宋以来,城隍之祀遍天下,或赐庙额,或颁封爵,或迁就附会,各指一人为神之姓名。”

城隍最兴盛的时期要数明朝了。朱元璋登基的第二年,就下旨将京城和几个大城市的城隍爷封为“王”,职位为正一品。各府、州、县城隍爷的神职分别为公、侯、伯,从而与当地的官署衙门同等级别,大封天下城隍。

据统计,明代有城隍庙多达1472所。也就是说,当时在每一座城市中,至少有一座城隍庙。濮阳城隍庙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重修的。

濮阳的“城隍爷”

据《濮阳县志》记载,濮阳城隍祭祀活动,始于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濮阳城隍庙特别受人尊崇,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那就是别处的城隍庙里供奉的大多是“神”,而濮阳城隍庙供奉的却是“人”。这个人就是明弘治年间开州(今濮阳)知州李嘉祥。

明弘治壬子(1492年)科中举人的李嘉祥,弘治丙辰(1496年)又科中进士。字时凤,号墨斋,如今的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仙寓镇源头李村人。起初他在翰林院供职,因才华出众,弘治十年前后得到朝廷重用,出任开州(濮阳)知州。

当时的开州辖东明、长垣、濮阳三县,州治在今濮阳县城,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级市。李嘉祥为官清正廉洁,处事机敏果断。在他任职期间,革民间陋习,倡良好风尚。他关心群众生活,亲近百姓士卒,体察民俗民情,洞察奸邪时弊,严惩作奸犯科之徒,濮阳民风政风为之大变。

李嘉祥见濮阳城墙年久失修,便率众对城墙加高加固,疏浚护城沟壕,修复了城门。据《开州志》记载:明正德年间,兵乱匪患,周围数十个郡县的百姓都不同程度受到劫掠,唯有濮阳安然无恙。

李嘉祥任职期间,黄河频频在濮阳一带决口泛滥。李嘉祥总是亲临现场,身先士卒。有一次,他还将乌纱帽抛入滔滔洪水之中,以示堵塞的决心。李嘉祥离任后不久,便死去了。

濮阳人民深怀其德,向朝廷上“万民表”,请求将其封为城隍,得到朝廷批准后。人们纷纷捐款捐物,重新修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城隍庙,在大殿内塑了李嘉祥像。从此,濮阳的城隍爷便姓了李。

自宋代起,对城隍的祭祀即已列入国家祀典。城隍爷的生日及“鬼节”均为“法定”的纪念日,每逢这一天,城隍庙中另一尊木雕城隍爷就会乘坐八抬大轿,顶着罗伞四处“巡游”。

相传,濮阳城隍爷的生日是九月九日,这一天,濮阳城盛况空前。“出巡”的城隍爷身着盛装被八抬大轿抬出庙门,到城中“巡游”,主要目的是体察民情,惩恶扬善,祭祀无主孤魂,使城中百姓平安康泰。

城隍“出巡”期间,整个濮阳城人山人海、万人空巷。城隍庙内更是红烛高照、钟鼎齐鸣,戏台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除了濮阳“市民”,十里八乡的庄稼人也纷纷赶来参加这一年一度的“狂欢节”。

因为濮阳城隍的生日是九月九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濮阳百姓都要在城隍庙举行盛大的祭拜仪式。

久而久之,这种活动逐渐演变成集文化、娱乐、购物、观光为一体的古庙会,这就是濮阳九月大会的起源。到了清代,正式规定每年九月初九至九月十五日为濮阳古庙会,会期为六天。

濮阳九月古庙会影响越来越大,京津、沪杭、邯漳、汴洛等地商贾,都云集濮阳,从而加强了濮阳的物资文化交流,李嘉祥的名字也随之名扬天下。

一座城隍庙 半部官文化

城隍祭祀起源于周,兴盛于唐,人格化于宋,制度化于明。自宋代始,多以死去的有高尚情操或忠肝义胆的名人命名城隍,明代又对城隍爷的职称和职能都做了详尽的规定。

京城的城隍封王,府城隍封公,州城隍封侯,县城隍封伯,不管什么职称的城隍,职能都是护佑城池、兼掌管下界的司法工作。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根据明朝行政区域划分及官制级别,把天下所有的城隍都敕封相应的官位爵级。

如将京师城隍封为帝,把开封、临濠、和州、滁州等地的城隍封为王,其他各府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官秩二品;封各州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灵佑侯”,官秩三品;就是最低一级的各县城隍也被封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伯”,官秩四品。

换句话说,府城隍与朝廷中央“六部尚书”的官级相等,而县城隍则与地方知府官级相等。等于城隍的级别要比对应朝廷命官的地位高二三级。

因此,各地政府实际上有了“阴”“阳”两个衙门,民间也有了城隍“白天断阳,晚上断阴”的说法。

据说,各级官吏在任与离任时,都要先祭告于城隍,始终受到城隍爷的“监察”,而城隍则像“锦衣卫”一样,随时监察官吏的一言一行,防止他们胡来。

正是因了朱元璋这位“布衣皇帝”,城隍文化才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庙宇文化。

每个城市都有市长、县长这样的最高行政长官。同样,也有大大小小的城隍爷。人间的这些行政长官因工作调动或者去逝,肯定要换下一任来接班。而冥界的城隍爷往往都是“连任”,至少不用更换的那样频繁。

可以说,正是因为各地的有名有姓的城隍爷原本就是来自人间,老百姓才感到熟悉亲切。在民间信仰中,他作为神的神圣性、神秘性逐渐被人间性、生活化所代替,使得这位城隍爷逐渐成为民情百态的缩影。

城隍信仰在我国民间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由此而兴起的庙会也成了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中心。所以,在中国传统社会,城隍庙在承载当地世俗礼教精神慧命的同时,往往又继承了当地最原生态的文化传统,从而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文化之灵魂所在。

祭祀城隍,反映了一种民间信仰,表现出人们在“教人为善”等精神层面的追求,有利于净化心灵,促人行善。城隍庙被列入“非遗”保护项目,在此,人们通过对自然神的崇拜,找到了精神寄托。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刘平,男,祖籍河南商丘,现供职于中原油田。中原油田作家协会会员,濮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欢 迎 投 稿

邮箱 yujimedia@163.com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商务合作请加*salome1203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