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玉龙数量之多、造型之美、雕琢之精,可谓历代之冠,是古代玉龙制作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由于玉料的珍贵,玉作都不外乎随形选料或者随料选形,所以在形制上几无一定之规,呈现“玉龙百态”,但其形制依然有规律可寻。根据考古发掘和调查,以及征集的玉龙造型形态,战国玉龙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复合型龙和单个型龙。
复合型龙,多由两条或更多玉龙组合为一器。可分为双龙交缠式和双龙并体式(图1)。
1-1
图1-2
单个型龙,即主体为单独的一条龙,一般呈扁平体,亦有圆雕而为作扁圆柱体者,多为波浪式扭曲,龙尾有时饰以凤首,龙身时有螭、凤鸟等动物形附加装饰,多以繁密规整的谷纹、云纹等表现龙鳞。单个型玉龙在战国时期最为常见,根据造型之不同,大致又可分为四式:
一式,形体弯曲呈“S”状,躯干多作1—2个显著弯转(图2-1)。
图2-1
二式,形体弯曲呈“W”或“M”状,躯干多作3或更多个显著弯转(图2-2)。
图2-2
三式,蜷体状(图2-3)。
图2-3
四式,整体呈曲棒状(图2-4)。
图2-4
一式、二式玉龙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三式、四式比较少见。
既然战国“玉龙百态”,那么如何甄别?可从其形制、纹饰的演变踪迹上,验证其所特有的时代特征。依据大量已发表的考古资料,战国玉龙的形制、纹饰的演变过程大约为:
(一)造型的演变过程:从简单到繁复。具体表现为:
1、龙之躯干由肥硕较短逐渐演变为瘦长(短向长发展)。比较而言:早期的玉龙肥而短,后期的玉龙瘦而长(图3)。
图3
2、整器的纵向宽度趋于增加(窄向宽演变)。比较而言:早期的玉龙由稍作弯曲,后期的玉龙逐渐演变为显著弯曲;早期的弯转个数少、弯转程度轻,后期的弯转个数不断增多,弯转之程度亦增大(图4);战国中期以后,拱起腹部两侧的头与尾开始呈均衡对称状。
图4
3、战国时期盛行“造型镂空”,玉龙镂空的部位不断增多(图4)。
4、龙首的演变:龙首后最初无角,以卷云纹表现的耳部;其后发展为呈钝尖状的龙角;战国中期开始,改以饰有弦纹的凸脊表现龙角(图5)。
图5
(二)纹饰的演变过程:从繁复到简单(从具象到抽象)。具体表现为:
1、云谷相杂纹的演变。由具象化的虺龙纹解体演化的云谷相杂纹,到春秋晚期开始流行,战国时期广泛应用。云谷相杂纹分为浮雕云谷相杂纹和线刻云谷相杂纹两种(图6)。浮雕云谷相杂纹盛行于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线刻云谷相杂纹由玉工简化云谷相杂纹而来,盛行于战国中期及以后。
图6-1
图6-2
2、谷纹的演变。谷纹是从云谷相杂纹独立出来的纹饰题材,盛行于战国中晚期。谷纹也分为浮雕谷纹和线刻古纹两种形式(图7)。谷纹的特点是:大多以整齐的形态装饰器面。
图7-1
图7-2
3、蒲纹的演变。蒲纹又由谷纹的制作工序中简化而来,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蒲纹分为六角蒲纹和蒲谷相叠纹两种纹饰(图8)。蒲纹的特点是由三对平行线条交织而成,整齐规范。
图8
4、战国玉龙纹饰最初以云纹、谷纹、变形“S”纹、绳纹、弦纹、螭纹、网格纹表现,有的光素无纹。比较而言:早期纹饰比较稀疏,布局不甚规矩;中期后纹饰布局繁密,十分规矩。
鉴赏实践中,如果出现型制错乱,如:早期瘦长多弯曲、晚期肥硕带龙角等;或者出现纹饰错位,如:早期出现蒲谷纹、晚期器上雕云谷等,都是需要谨慎琢磨的器物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