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磊:演鲁迅“炫技”,被马少骅提醒后鼻尖冒汗

曹磊:演鲁迅“炫技”,被马少骅提醒后鼻尖冒汗

首页角色扮演妖梦集更新时间:2024-04-29

“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如此评价鲁迅。作为中国新思想文化革命的主将之一,鲁迅的一生都在用节制凝练,却又酣畅淋漓的笔触,向封建旧文化“宣战”,其创作的《狂人日记》《风波》《呐喊》等文学著作,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而目前正在央视热播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鲁迅以《狂人日记》发出文坛先声的瞬间,也成为这幅历史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剧中扮演鲁迅的演员曹磊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当《狂人日记》问世,“鲁迅”的笔名第一次落在稿纸上,镜头中的他毫无意识地流下了一滴眼泪,“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不是在表演。(我)好像和先生之间是通透的,那种感觉我觉得挺幸福的。”

曹磊为塑造鲁迅,仔细揣摩各种历史资料。

谈角色

从枣树意向得到启发

《觉醒年代》是曹磊与导演张永新继电视剧《军师联盟》后的第二次合作。在《军师联盟》中,曹磊曾饰演曹操麾下洞察力敏锐的谋士郭嘉,张永新相信,曹磊的形象和演技,都可以呈现一个他心目中相对比较认可的鲁迅。

但曹磊接到这个角色时还是有些“懵”。在他看来,《觉醒年代》讲述了一段中国伟大的历史进程,而鲁迅更是深入每一位中国人心中。导演鼓励曹磊,不要被先生的影像资料框住而顾及外在形象是否“形似”,反而更应通过表演寻找先生的精气神,“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鲁迅先生,如果这个戏播出以后,大家说挺像的,我觉得就败了。但如果观众说这位鲁迅符合我心中的鲁迅,我觉得这事就成了。”

在搜索引擎中,鲁迅留存的照片并不多,为了抓住先生的神韵,曹磊只能像小学生学汉字一样,把每一张照片放到最大,摆在面前仔细端详每一个神情细节。在曹磊的观察中,鲁迅先生的内心相对挣扎压抑,外形整体看上去也并不“流畅”,因此在表演中他下意识让肩膀一边高一些,一边低一些,意在呈现鲁迅身处压抑、黑暗的笼罩之下的挣扎。

而为了更深入地触达鲁迅,曹磊也翻阅了大量先生的文学作品和史料记载,试图从文字背后读懂先生精神层面的表达;甚至,他还从鲁迅写字的风格探寻先生真实的人物个性。“鲁迅先生言词非常犀利,但先生的字反而相对圆润一些。这让我似乎抓到了先生内在的多元化。”

曹磊从《秋夜》找到了和鲁迅的共鸣。

即便如此,曹磊仍认为自己未精准捕捉到鲁迅先生的万分之一,直到再次拜读鲁迅先生的散文诗《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枣树”的意象给了曹磊极大的启发,“秋天是萧瑟的,只有那株枣树傲然孤立在院子里,似乎在与逐渐黑暗的天空抗争。我认为先生不折不挠的精气神,跟这两株枣树的状态紧密相连。”

曹磊曾在片场搭建的鲁迅家院子里,看了那两株枣树很久,那一刻鲁迅先生的形象也逐渐在曹磊的脑海中清晰地拼接完整。

谈拍摄

鲁迅创作《狂人日记》的戏,拍了近12小时

《觉醒年代》中鲁迅的戏份并不多,但每一场戏,剧组都试图还原在那个阴郁麻木的年代,鲁迅先生“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不屈精神。例如鲁迅的第一场戏,钱玄同受陈独秀委托,请周树人(鲁迅本名)为《新青年》撰稿。而此时琉璃厂中,愚昧无知的民众正在争抢血馒头治百病。周树人与钱玄同说,“假如有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万难破毀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这段话正是源自鲁迅所著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

但在该剧中,《狂人日记》无疑仍是鲁迅在这幅历史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周树人看到一些身边朋友受孔教三纲毒害的遭遇后,是夜激愤地在稿纸上写下一行字: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一场“提笔凝思”的戏份,实际在剧本中只有0.1页,所有台词都是由旁白完成,但鲁迅彼时的内心的悲愤、失望、抗争,只能通过曹磊冷峻的眼神与坚毅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拍摄时,导演特意找来了鲁迅先生的照片,让曹磊寻找先生坐姿的样态;腰挺的弧度、笔尖距离宣纸的高度,都力争实现精准复原。

曹磊“写作”《狂人日记》戏份。

而周树人在文稿最后署名“鲁迅”二字,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宣告完成,这一场激动人心的戏份,曹磊同样没有一句台词。但为了传达先生呕心沥血昼夜创作,用思想笔触与时代抗争的决心,曹磊与导演商议可否俯在地上,把纸稿凌乱地铺满一地,“先生创作《狂人日记》的过程,应该不会是伏案奋笔疾书的常规状态。”他希望用一种相对“拧巴”的抗争姿态,以鲁迅之视角,见证这部震惊世人的小说问世。

同样,这场戏的镜头由下向上俯视,满地除了散落的稿纸,鲁迅面前还有装满烟头的烟灰缸、一小碗蚕豆与辣椒。曹磊说,鲁迅先生爱吃蚕豆众所皆知,而嗜辣则是根据史料记载,先生小时候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经常会到南京鼓楼街头以奖章换取书和辣椒,以便寒冷的夜晚读书时用之提神、驱寒。剧组也希望通过这样的细节,更真实动人地呈现鲁迅的创作状态。

《狂人日记》的戏拍了近12个小时。

曹磊透露,这两场戏从晚上5点开机,直到次日凌晨收工,拍摄了将近12个小时,然而在剧中只呈现了不足四分钟。“但我觉得挺幸福的。”曹磊坦言。在最终提笔于文稿上写下“鲁迅”那一瞬间,一滴热泪从他面颊流下,被导演细腻的捕捉入镜头。曹磊已经不记得自己为何落泪,但在“亲历”了《狂人日记》从书写到落款,到“鲁迅”这个伟大的名字问世,他似乎在某一瞬间与先生产生了通透且亲密的关联。

谈创作

演戏“炫技”被马少骅老师点醒

如果说鲁迅是中国思想斗士的代表,他的“抗争”不只体现在以文字唤醒麻木不仁的国人,同样在于用演讲批判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历史记载中的鲁迅演讲,并不如陈独秀、李大钊般慷慨激昂,低弱的绍兴口音、不紧不慢却言简意赅的批判性表达,反而形成了独属于新文学旗手的演讲态度。

《觉醒年代》也曾呈现鲁迅的一次演讲——林纾创作了小说《妖梦》来影射并回击新文化运动,鲁迅也决定用专题演讲的形式正面对垒《妖梦》,阐述自己的思想与革命主张。这场戏曹磊的台词有半页纸之多,拍摄前他把每一句词,每一个停顿都背的很熟,同样也认真翻阅了《妖梦》原文以及相关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拍摄当天,他流畅地完成了这场“演讲”,“演完之后我自己还挺满意的,但我一抬头看到马少骅老师看我的眼神,其实是不满意的。”

曹磊一愣,连忙追上去问马老师刚才这段词的表演,马少骅盯着他的眼睛,用手指在他手心写了两个字“炫技”。“我当时鼻尖都冒汗了。”曹磊几乎是跑过去找导演问,刚才那条能不能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希望真正沉入鲁迅先生的状态中,再试一次。

从导演的监视器回到现场,20多米的路,曹磊走得非常慢,他重新在脑海中架构了这场戏的历史情境、人物形象——鲁迅先生不是戏剧学院毕业,口齿表达自然没有演员那么流畅,那当他想要把《妖梦》背后对白话文的讽刺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会怎么说?

安静几十秒后,他用更适合“鲁迅先生”而非曹磊的方式,重新把这段长达几分钟的演讲再演了一遍。导演喊停,马少骅笑着给曹磊竖了大拇指。配音时,曹磊还特意让后期再调出这场戏,又反复看了几遍,“现在我依旧觉得好遗憾。从一开始准备这场戏的方向上就跑偏了,如果再演一次应该会更好。”

新京报记者 张赫

编辑 佟娜 校对 卢茜

来源:新京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