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宗教生活

日本人的宗教生活

首页角色扮演阎魔六道更新时间:2024-05-11

说起日本人的宗教,人们一般认为是佛教和神道等多种宗教信仰并存。但是,那些宗教并不是彼此毫不相关地并存,而是构成某种统一形态,形成了日本人的宗教生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那在整体上形成了一种宗教。因此我想将以神道(对神的信仰)和佛教为基础,在各个地区以及各个社会阶层被人们广为信仰的宗教称为国民宗教。且不谈现在,每个村落以及城镇都有寺庙以及神社的风景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半期一般都能看到,可以说那是上述国民宗教的象征。

与现代相连接的这种日本人的宗教状态是从什么时代开始的呢?十五十六世纪前后,在神的信仰方面,随着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共同体的形成,那种共同体守护神的信仰不论在信仰的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建造社殿、完善仪式等社会制度的方面,都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与此同样的变化在佛教方面也可以看出来,因此如果就上述对神的信仰的关联来说的话,不妨认为大致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上述国民宗教。

镰仓佛教的祖师们是在镰仓时代开展活动的,但在那个时代,无论哪种宗教,都是只有少数信徒的新兴宗教。那些在民间普及的净土宗、真宗(一向宗)、曹洞宗、日莲宗等分别形成大教团,是十四世纪以后的事情。

作为这种普及的结果,形成了信徒檀越(檀那之家)和为那些檀越举行葬礼以及法事的寺庙及菩提寺的关系,即檀越制度。这种檀越和菩提寺的关系,上至天皇(京都泉涌寺,真言宗),以及德川将军(江户增上寺,净土宗),下至一般庶民,虽然在寺庙的规模上存在差异,但基本上是相同的,就这一点而言,是没有等级差别的。

作为镇守平安京的官寺而建立的东寺

古代的官寺,以及中世纪武士政权所建立的禅宗寺院等原本与埋葬死者的葬礼无关。在那些寺庙中,也有一些起着菩提寺的作用,但一般庶民的菩提寺原本数量就不够,需要更多的民间寺院,于是就有了村落以及城镇的“寺庙”。竹田听洲对那些寺庙的成立时期进行过研究。他所使用的史料是成书于元禄元年(1688年)的名为《莲门精舍旧词》一书,该书汇集了关于净土宗寺院之由来的众多记录。在该书所记载的6008座寺庙中,就明确记载了开创(包括发展)年代的4435座寺庙而言,其中1501~1572年(文龟元年~元龟三年)占15%,1573~1643年(天正元年~宽永二十年)占65%。1644~1696年(正保元年~元禄九年)占10%,也就是说有90%是在十六十七世纪的两百年之间创立的。关于净土宗以外的各宗派,还没有出现综合性的研究成果,不过基于部分调查报告,已经显示出与此大体相同的倾向。

那么,创建寺庙的具体情况如何呢?竹田指出:寺庙起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地方上武土身份的有势力的农民(地方武士)在自己的宅院内设置的持庵(持佛堂),二是作为地区社会的人们共同进行宗教活动(念佛等)的场所总堂。当为了修行而游历于各地的僧侣选择其中一处定居的时候,那里就形成了寺庙。寺庙的宗派根据僧侣所属的宗派而定,与该宗派的总寺院之间形成了总寺院和分寺院的关系。一般认为檀越制度以及总分寺院制度都是江户幕府为了在锁国以后对宗教进行控制而设立的制度。而根据在前文中提到过的竹田的研究成果,80%的民间寺庙在刚刚开始锁国的宽水二十年(1643年)之前就已经成立了。从这一事实来看,檀越制度以及总分寺院制度并不是因为政治权力而形成的人为的制度,它自身是自然而然地成立的,江户幕府只是在政治上利用了该制度,这样的看法大概比较妥当。

京都的寺院日常

从佛教本来的精神来看,寺庙以埋葬死者及法事为主要任务是一种偏离,因而日本的佛教常常被批判为葬礼佛教。但是,十五十六世纪前后成立的日本的佛教或许与印度以及中国的佛教性质有所不同,让所有人在死后都举行葬礼,与以前相比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那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论是阿弥陀佛,还是释迦佛,即便宗派不同,所皈依的佛不尽相同,但是如果死后有人帮自己举行葬礼,一定能走向佛的世界的话,那么作为个人来说没有比那更放心的了。在那样的放心感的支撑下,现实的社会生活大概会比较充实。这便是日本的葬礼佛教所具有的本来意义,可以说在这种形式下,天台本觉论变成了现实的宗教思想。

给死者取戒名,在日本成为一般习惯。戒名是授予僧人的名字受戒在佛教中是非常重要的仪式,关于这一点在奈良时代的鉴真以及平安时代的最澄的部分中已经提及过了。可以将那种戒授予任何死去的人,这大概是将死者引向佛道的意思。这一点体现了日本佛教的特色。将死者称为“佛”的习俗估计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随着佛教以上述形式普及,墓的样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来在古代日本,被埋葬在前方后圆坟的只有天皇以及地位与之相当的地方上的统治者。而在那之后的横穴式古坟以及群集坟中,虽然被埋葬的人数增加了,但被葬者还是限于有势力者及其家人。到了中世纪,在奈良的元兴寺极乐坊以及高野山等地形成了纳骨的习俗。在被称为极乐坊的本堂里,挂有描绘着八世纪的僧人智光所梦见的极乐情形的“净土变相”(智光曼陀罗,“变相”是指体现佛的教义的图画),那里被相信是通往极乐世界的通道。在收纳于本堂的须弥坛下,或者被钉在柱子以及墙壁上的小型木制卒塔婆中,放有火葬骨的纳骨塔婆就残留了两千多个。从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纳骨塔婆的数量不断增加,因而逐渐被简略的形式所替代。即便如此,估计那主要是奈良周边地区有势力者以及武士的遗骨,其中也有京都贵族的遗骨。火葬原本是印度的习俗,那与佛教一起在古代就已传人日本,它是从上流社会开始的习俗。

高野山

而到了近世,与身份以及阶层无关,所有人都可以拥有坟墓,当时采取的是被称为“两墓制”的特异形态。两墓即两座墓,是指埋葬墓和参拜墓建在不同的场所。死者被土葬在埋葬墓里,以后家人不靠近那里,年忌以及法事等都在参拜墓进行。参拜墓一般在寺庙附近,因为在那里供养死者是按照佛教的仪式来进行的,所以这种参拜墓与佛教的普及有关。正如在前文中指出过的那样,建造这两种墓的习俗大约是在佛教得以普及的十五十六世纪前后形成的。但是,有关这种两墓制,却很少有记录,跟随培里舰队来日(1853年)的美国人塞缪尔·威廉斯在当时还是小渔村的横滨的见闻似乎是最初的记载。大概是因为两墓制对日本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墓地建造方法,所以没有引起特别的注意。

如果说参拜墓是在佛教的影响下形成的话,那么古代以来的日本一般庶民的墓只是埋葬墓,那也被称为弃墓,有人推测那差不多是遗弃尸体的地方。古坟的被埋葬者之所以不明,大概是因为虽然埋葬时的仪式很重要,但在仪式之后没有持续的对死者进行祭把的缘故,那也是一种遗弃。

现在,两墓制的习俗在奈良以及三重县等近袋地区农村以及城市的不少地方还残留着。例如在京都,贺茂川的河原、东面的鸟边野、北面的莲台野、西面的化野等地的周边地区都有埋葬墓,同时又在市内的菩提寺设有参拜墓。在相当于鸟边野的入口六道珍皇寺门前,有“六道分歧”(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六道的分歧之道),境内有阎魔堂。同样在相当于莲台野入口的地方也有千本阎魔堂。在莲台野的船冈山建造祭祀织田信长的建勋神社,是因为在本能寺之变发生后不久,位于船冈山南面的阿弥陀寺的僧人收埋了在本能寺战死的尸体。不过,在丰臣秀吉时代的寺庙整顿中,本能寺以及阿弥陀寺被迁移到了贺茂川附近的寺町。同样,大阪的梅田(埋田)以及千日前,以及江户的小塚原(骨原)等地原本也都是墓地。

六道珍皇寺内,相传可以通往地府的水井

但是,在埋葬死者之前,为什么要拜阎魔堂呢?死者受到阎魔的审判,因为生前的很多罪孽而被打人地狱,但实际上阎魔的本体(本地佛)是地藏菩萨,人们相信因为地藏菩萨慈悲,死者能从地狱中被解救出来。佛教的特色不在于永远的地狱,而在于相信超越了现世罪孽等的佛的慈悲。

此外,家人也不能靠近埋葬墓,随着佛教的普及,与被净化的灵魂形成对比,“秽”的观念明确化了。这一点强化了对守墓人以及屠夫的歧视意识,这一点也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在所有死者成佛的时候,就形成了人在死后成为神(kami)这种神信仰的新方式。正如原本在“记纪”神话中,作为神的天照大神从事侍奉神的织女的工作那样,人与神之间的距离很近。另外,很早就有八幡之神是应神天皇的说法。但是,且不谈神话和传说,现实中存在的人在死后成为神,在过去只有平安时代的早良亲王以及管原道真那些死于非命的人作为冤魂被祭祀在御灵社等处的事例。

正常死亡的人被当作神来祭祀,那似乎起始于丰臣秀吉。庆长三年(1598年)病逝的丰臣秀吉据说留下了想被当作神来祭祀的遗言。在他去世后不久,一方面在京都东山的阿弥陀峰建造了墓地,另一方面在山麓的方广寺附近开始建造社殿。社殿一开始被称为“新八幡”,估计那是因为有与作为源氏的氏神即武神“八幡神”并列,以庇护丰臣秀赖等子孙的意图。认为死者成佛的想法比较普遍,认为佛神一体的“本地垂迹”思想在平安时代就已经存在。人们认为本地(本体)即佛在日本作为神而出现(“垂迹”指以可视的形象出现。实际上,神是肉眼看不到的,但与印度的佛相比,日本的神是现实,因此这样来表述)。而吉田神道则相反,主张神才是本地,佛是神的化身。基于吉田神道的观点,丰臣秀吉成了神,并在死后第二年便被朝廷授予了“丰国大明神”的神号。在创立丰国神社时,唯一的先例是祭祀藤原氏的始祖藤原镰足的多武峰庙。随着时光的流逝,庙被视为与神社相近的设施,其实藤原镰足并不是被当作神道的神来祭祀,多武峰庙被改为谈山神社是在明治维新以后。

知恩院的墓地

虽然是首创,但当时的人对将丰臣秀吉作为神来祭祀并没有什么不适应,这一点值得关注。实际上,在那之后,以祭祀德川家康(1542~1616年)的日光东照宫为代表,近世以来,留下了功绩的死者作为神来被祭祀的事例并不少见。上述本地垂迹的理论大概也对此起了作用。对于不知道那些高深理论的庶民而言,正如“三社托宣”等所显示的那样,神虽然具有威力,却近似于人。即便在现在,大多数日本人的宗教信仰依然是:在现世中得到神的庇护,死后在佛的引导下能去极乐净土。如果将这称为国民宗教的话,那么它大概成立于十五世纪前后。

(本文节选自笹川日中友好基金“阅读日本”书系之《日本文化的历史》,南京大学出版社。文章图片均由库索拍摄,转载请留言获得授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