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在伏羲时代,一画开天,中华敬天文化、天道文化就此开章。伏羲八卦,特别是以后的易学,就是心学的重要源头之一。
尧舜是儒家文化的源头,也是心学的源头。《史记》说:“天下明德自舜始”,而“明德”是我们等下要讲的《大学问》的第一章。还有就是《尚书大禹谟》尧舜禹传心说的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被称作中华十六字心经,这其中蕴含的“诚”和“中”就是心学的重要专有名词,也开启了阳明心学的源头。
然后到文王周公,文王是《易经》的最主要作者,易学更是以它特有的天人合志、天人合德成为心学的重要源头。在《易系辞》中:“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体现了心本身具备的神秘性和实践性,也是阳明心学应用的重要之源,其神奇程度不可思议。
周公制礼作乐,有合有分,人各归其位,各安其分。周公用“乐”来感化人心,乐,正是被阳明先生反复说到的的心本体。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无疑是中华元哲学思想的最重要铺垫者。孔子之仁,人心也。孟子恻隐之心,良知良能,更是直接源头。黄老无为之治,正体现了心学的择机妙用。庄子心斋坐忘,也彰显出了心学的超脱精神。
孔孟老庄之后,汉末,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印佛以“缘起性空,寂灭虚无”为本体定位,极大的震荡了中华固有的思想文化,于是中国进入了长达八百年的思想激荡时期,社会也出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大分裂,即使是大唐盛世,也面临三次被灭的命运,第一次是武则天改唐为周,第二次是安史之乱的长安被占,第三次是黄巢又一次占领长安。最后是藩镇割据,朱温轻轻推一把,皇帝就下去了,于是大唐就这样悄悄地结束了。
佛学自公元初入进中国,到四世纪东晋的葛洪做了一次大整合,他是以道教为主体,融合佛学和儒学,补足了道家的积极进取精神,他的《抱朴子》就是这方面的杰作。
到隋唐,王通以“大中”《中说》立学,试图以儒学为本体整合儒释道三教,并模仿六经写成新六经,阳明先生对他的评价很高,但是因为心性不够深邃圆满而完成不够充分。
反而六祖慧能,通过佛学之禅宗,进一步融合庄道成禅,融合儒学修身,开启禅在人间的顿悟方便法门,纵有韩愈的大文章奋笔疾呼,也挡不住佛禅大兴的时运。而唐武宗和周世宗的灭佛行动,间接刺激了宋明理学的诞生。
也因此,隋唐没有整体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多的是个人理想色彩的功名主义。
而宋之理学,就是在充分融合佛道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儒学为本体,以儒整合佛道的官方思想。北宋五子和南宋的朱熹、陆九渊是为代表。
但宋朝理学只是完成了形而上的哲学建构,直到明朝的王阳明才是真正完成了理学的经世致用,即阳明心学。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