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句诗,究竟该怎么读?康震曾因此惹出争议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句诗,究竟该怎么读?康震曾因此惹出争议

首页角色扮演云想衣裳花想容更新时间:2024-05-09

康震自从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走红以后,真是树大招风。网络上,三天两头都能看到关于他闹出“常识性”错误的报道。

这不,又见有人说,他把“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裳”读错了。结果后来发现,他只是在某一场节目中偶尔把“cháng”读成了“shang”,别的时候发音都没有问题。

这件事不能怪网友敏感,因为前一段时间,有许多唐诗的古音都被取消了。为此我专门查了一下新华字典,发现“裳”(cháng)的发音还在,并没有被取消。

因为这个“乌龙事件”,后来又引发了康震教授对李白《清平调词三首》“过分吹捧”的争议。

著名学者孙绍振认为: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无节操赞美杨玉环,阿谀奉承、卑躬屈膝,体现出了李白这位伟大诗人不光彩的一面。

但是康震却认为:李白当时虽然是御用文人,可是“那一根硬骨头还在支撑着他”,所以他写得“完全没有媚态”,“依旧是一等一的好诗”

那么,他们两个究竟谁说得对呢?

一、“卑躬屈膝”VS“硬骨还在”?

康震教授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提到: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是“应制诗”。意思就是说,它是命题作文。

有一次,唐明皇和杨贵妃一起去赏花,想找宫人演唱新词助兴,于是把李白找来,让他填写新词。

普通文人写这种诗,都会极力挑着好话儿去说。所以诗的内容会呈现出一种谄媚的情态但是康震认为:李白的诗句完全没有这种问题。

比如李白写“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那杨玉环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夸她是名花倾国,一点都不过分。

而且“常得君王带笑看”,也纯属事实。所以尽管李白用了一些笔墨去描绘杨贵妃的美,“你可以说他是在拍马屁”,但是不能否认它的好。

后世的人们在欣赏这一组诗的时候,还是在欣赏李白的语言。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清平调词三首》依旧是“一等一的好诗”。

我们都知道,诗词的解读是没有定论的,每个人看到诗都不一样。比如孙绍振教授,他读了这三首诗,就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认为李白写这一组诗就是在献媚,而且显得很没骨气。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李白过去写的诗都是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调子,而现在都突然写出这种诗,完全不像他的性格。

从前李白在《古风·大雅久不作》里面,提到过自己对创作的看法,他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从有了建安文学以后,创作都讲究一个“风骨”。浮华绮丽的东西,是不值得珍惜的。

《清平调词三首》,明显就是“绮丽”有余,不见风骨。并且除了“绮丽”,诗中并没有任何能体现李白个人情志的东西。因此绝不能算是好诗。

而且这样的评价,也符合李白自己的对待诗歌提出的标准。

二、名人的作品未必都是佳作

自从《清平调词三首》问世以后,一直争议很大。诗评家们认为这组诗和李白过去的作品比较,有很大的差距,结果导致许多人不想承认这是李白的作品。

有学者表示,由于《李太白全集》是宋人整理的,所以当中有大量的伪作。按照龚自珍的说法:宋人整理的《李太白全集》,里面有好几百篇都是伪作,数量相当可观。

《清平调词三首》也有很大可能不是李白的作品,尤其是很多诗评家们认为这三首诗写得有点掉价,有辱李白的风骨。不过目前仍然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说明它不是李白本人所作。

早在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写这组诗之前,在《温泉待从归逢故人》里,也写过类似的讨好君王句子。说明李白也不总是浪漫的,为了实现当官的理想,有时候他也“很现实”。

但是,李白在民间是一位非常受人欢迎的诗人。所以在晚唐的时候,李睿写了一本《松窗杂录》,里面就编了一个故事,替李白开脱。

这个故事里面交代:李白并不是真心要给杨玉环捧臭脚。他在《清平调词三首》里面写下“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的句子。

这就是在借汉代赵飞燕的故事,讽刺杨玉环。后来这件事情被高力士告诉了杨贵妃,李白就被赐金放还了。

这个说法,还是有很多疑点的。因为唐明皇和杨贵妃都是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尤其是唐明皇,他自己也会写诗。

全唐诗里面也收录了他68首作品,质量看起来似乎比清朝的乾隆要好一些。所以如果李白是真的在讽刺杨玉环,唐明皇根本不可能看不懂。

为什么他不介意拿赵飞燕比杨玉环呢?只能说,在唐朝的时候,赵飞燕的评价没有后来这么差。

一首古诗的优劣怎么去评价呢?南朝的刘勰认为,应当摒弃浮靡绮丽,讲究“风骨”。在合乎文体要求的同时,“以正驭奇”,还有要“通变”。意思就是说,首重“风骨”。

可以写得新奇华丽,但是一定要偏离正道。并且要在前人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或者展现出独到的见解来。

个人认为这几样中,只要占一样都能算是好诗。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风骨”。李白显然也是这么看的,但是《清平调词三首》直接让他的“风骨”趴下了

尽管这是“应制诗”的限制,不允许他写得太好。但也不能因为这样,就无视这三首诗写得并不是那么好的事实。也许他这三首诗,比别人的应制诗写得更好,不过实在也不能算是“一等一”的佳作。

结语

古诗词鉴赏对于今人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对于《清平调词三首》的解读,因人而异。孙绍振教授对这一组诗的评价,基本上与古代诗评家和李白本人的观念符合。

但我们仍然不能绝对地说,今人欣赏古诗,就一定要按照这个标准来,毕竟现在的人已经弄不太清楚什么叫“风骨”了。许多诗词也不讲“风骨”,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喜欢。

唯一值得警惕的是,不要“因人论诗”。我们不能因为某一个作者是名人,就断定他的所有作品,统统都是佳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