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太极拳 如何才能迅速进入“太极”状态

习练太极拳 如何才能迅速进入“太极”状态

首页角色扮演易游太极更新时间:2024-07-09

第一步:寻找太极阴阳球

像是画图一样,要将己身与外部空间共同构建一个太极阴阳球,先得从“找点”开始。

1、找点:

平行步站立时,通过身躯的前移后荡,中轴在两脚的前脚掌到后脚跟之间移动,寻找中轴与两脚涌泉连线的中心点。找到了泉涌这一点,所谓“劲如泉涌”。像是地下一眼清泉,被踏开了泉眼,这泉水就会往上喷射出来。从物理学上说,这一点正是全身地心引力以最佳角度得以反馈的“点”。

平时,重心前后移动时,当人的重量,寄于两脚涌泉连线的中心点上了时,全身间架处于舒展状态,人会觉得轻松便利,最不用力。找到这一点后,人站立状态下,原本一部分由腰椎骨所承受的重量,也会悉数松沉,像是泥工砌砖头一样,每一块砖都叠的很平整,都是沿着一条垂直的平准线来叠放的,那么,整个墙体的重量,就只承受在最下面的这一块砖头上。

如果,这墙体砌的弯弯扭扭的,那么,所有的弯曲处,就会承受上面几块砖头的重量。

2、找线:

《杨家老拳谱》之《太极平准要顶解》云:有凖,頂頭懸。腰之根下株,尾閭至囟門也。上下一条線,全憑兩平轉。尾閭至囟門一线,下垂于地面,与两涌泉连线的中心点相接,便是我们要找的第一条线。囟门-会阴-两涌泉连线的中心点。

这一条线,只是半条经过身躯,半条在两脚下,不经过身躯的。之所以强调半条有形、半条无形,目的是要着意于两脚下这无形的半条。太极拳运动时,着意于半条有形、半条无形的整进整出,那么,每招每式之间,都会有平送身躯的意味,前移后荡中,也自然会带着身边的整个空间一起鼓荡,像是人置身于游泳池里一样,整潭的水,就会鼓荡起来。这一条或许就是所谓的“无根树”。

第二条线,前后步站立时,前手的食指根节、前肩里根、前胯里根、前脚涌泉等,这些点勾勒成一条曲线。而后肩里根与后胯里根之间,像是插一杆标枪,一直下垂到后脚踵,这是第三条线。

这三条线,构成了汉字的“川”字。“找线”训练,其实只是我们通过大脑,在自己的身躯中,去寻找赖以指挥身躯变化的标杆。通过这种“寻找”,使得我们的身躯更加的便于接受大脑的调控。在调控这三条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求将这三条线,这个“川”字三笔笔画的间距,尽量的拉宽。

将三条线的间距拉宽,就会使得身躯前面的空间变得更大。杨家太极拳中的“川字步”,讲的就是这层含义。拉宽三条线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开肩、开胯的过程。通过开肩、开胯的训练,使得胸腹肌肉、肌腱舒展开来。倘若肌肉硬的、紧张的,肌肉与肌肉之间的空间就被缩小了,那么气血就不通畅了。肌肉一旦舒展,经络就畅通了,气血就畅通了。

3、找面:

点、线、面、球,在川字步的前提下,就能来找面。

第一个面,用意念想象着,在两肩处,套上一个呼啦圈,且不能让这个呼啦圈掉下来,意思是,肩打开后,像是气球充气,将呼啦圈胀住了。这几乎是一个有形的圈。

第二,在腰上,也套上一个呼啦圈。腰上这个圈,一半有形的,夹脊扒开来,命门稍稍外凸了,拔背其中的一个要领,就是在命门处左右上下都有对拔的意思。这时,就像京戏里,有身份的人出场,男的女的,腰上都套着一个圈,这叫“玉带”。有了玉带,气宇轩昂了。

第三,用意念,在膝盖上也套一个呼啦圈。靠腿一侧之外,几乎是无形的一个圈。两腿内像是有个气球,在不断的充气,这样才能把这个呼啦圈固定着的感觉。孙禄堂先生描述的,两脚有内开之意,无内开之形,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找到川字步三条线,又分别在肩、胯、膝上,用意念套上了三个圈,我们还要尽量的让身躯放松下来,舒展开来,不能缩,不能紧。这样,我们对自己身形的调控,就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空间感了。这个空间感,从形态上讲,有点像卫星电视的信号接收锅。

4、找球:

在三条线、三个圈的前提下,再用意念想象着,用头顶开始到后背、后腰,再用脚底向胸前,套一个大圈,好像整个人被套在了一个大圈里。这样,我们的躯体,就构成了有形与无形所构成的有机体了。身躯有形的三个部分脚、躯体、手,与无形的三块空间,共同构建了一个阴阳球体。手、脚、躯体,武术上称作是三大节。

脚为根节,像是树根。躯干,是中节。手呢是梢节。是树梢。相对于这三大节而言,两脚下的空间、两手下到胸腹前的空间、两眼内视反听后,眼线沿着两耳朵尖向前,涵盖虚拟对手所形成的空间,这是通过调控身躯后所必须调控的与身躯有形部分相关联的三块空间。

在大脑的指控下,逐渐的由点而线,由线而面,由面而球的去寻找这个太极阴阳球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间架结构,这个间架结构,就会均匀的来承担自身的重量,甚至能够承载来自对手的重量和冲击力。

整个人就会象是一个冲满气的气球一样,两脚与地面之间,会有若即若离的感觉,所谓如履薄冰。这样,肌肉和骨架都会处在最为放松的状态了,人体内的经络就会最大限度的通畅。

第二步基本功:运动的层次

找到“太极阴阳球”后,就该开始用大脑去灵活的调控这一球体了。为了便于大脑对这一“太极阴阳球”的调控,我们不妨先将运动分作一些层次,来单独训练。

1、内动:

太极拳的松柔,其实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不松走向松柔的过程。用球体来譬喻,假设一个气球,在没有充气时,这气球瘫在地上,这样的状态,陈氏太极拳云南分会,是一种“懈”。如果将气球充的狠饱满,像是实心球一样了,那么这个球就过于硬了。

球体这一状态,也不能叫做松柔。先把这个球体,将气充足,然后再适当的放掉一些气,这样的球体,用手去按它,也能按得进去,但是越用力按,越会觉得来自球体的反弹和转化。

这样的球体,就可以称作是“松柔”了。同样的道理,自身的这个太极阴阳球,由小变大,再由大适当的变小一些,身体的太极阴阳球,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将身体走向“松柔”的过程。这一充气过程,体现在基本功里,就是“内动”。

2、脚踝骨的运动:

脚踝骨因为承受了人体的重量,不容易放松了。人体一旦受外力作用,身体所受的外力,就会传导到脚踝骨处,倘若脚踝骨与脚底板之间相连处没有放松,就无法释解这些外力,最后,脚底就离地了。脚踝骨越紧张,身上所受的外力,就直接对抗脚底与地面的摩擦力,人就越会被跌出。


所以说,脚踝骨其实充当着脚底板与小腿胫骨之间的缓冲功能,一旦脚踝骨松灵了,它就具有一种缓冲功能的,身体所受的外力,传导到小腿胫骨之后,就被脚踝骨与脚底板之间给缓冲了,这样,脚底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就足以抗衡业已缓冲了的外力,人就变得很稳了。

拳论中“一动无有不动”,其中有一个概念,就是讲脚踝骨的运动。只有脚踝骨处运动了,才能带动全身身躯的整个运动。

由于脚踝骨的前后左右的运动,使得人的重心,在两脚之间,前后左右,有一个圆形的缓冲空间。人维持重心的范围就会变得大一些。人重心所维系的这个区域,我们叫做“际缘”。人的重心,在这个际缘范围内,是稳定的,一旦超出际缘的范围,就会失去平衡。所以说,人维系重心的这个际缘,它的范围大,平衡功能相对就好。你的这个际缘范围大了,你就有资格将别人的重心,逼迫到他的际缘边沿,那么对方就会失去平衡,或被跌出。

3、中轴的平整移动:

中轴的概念,常常容易被误解。重心的概念与中轴是有区别的。古人其实不习惯讲重心的。重心是西方物理学的概念。譬如一扇门,门的重心应该是整扇门中间的那一中心线与地面接触点上。

而门的中轴就不同。门的中轴,可以装在门的左边,也可以装在门的右边。或者干脆象旋转门一样,门轴是在中心线上。门轴在中心线上,“中轴”就与“重心”合一了。门轴在左右向时,就与门的重心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了。

太极拳运动,要求中轴可以前后左右平整的运动,目的是练到两脚虚实分明。

4、胯不动转腰:

中轴能前后左右平整移动之后,身体就可以以腰胯为界,分作上下两半,就像一个球体,上下两半球像是瓶盖与瓶子,上半运动时,下半不动。相对来看,上下两半球就成反向运动了。就身体而言,腰以上是一部分,胯以下是另一部分。

人体在左右向转动时,其实是转动腰以上的这半个球体,胯以下的半个球体,尽量要固定住。就像是古时候的磨盘,两个盘重叠着,转动上面这个石盘时,下面的石盘是不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一方面能够保证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双手随着腰左右向的运转后,与下盘胯以下相对固定后,与胯以下的双脚构成了反向的作用力。

就像是杠杆原理中,动力臂、作用臂与支点这三者关系一样。太极拳左右向的运动方式,都要注意腰胯的分离。这种胯不动转腰,老辈有称之为“扭脊”的。

第三步基本功:规矩与法度

在拳架中,几个层次的运动是一种有机的组合。初次调控阴阳球时,会出现顾此失彼或力不从心的现象,身形、手脚不听大脑的调控,这叫“妄动”。懂得身躯各部位在运动过程中的的规矩和法度,动必有方,太极拳就能“以小搏大”。

太极拳运动中的规矩与法度,主要有:肢体局部的定位、主被动关系、腰胯分离、劲路的方向与运行轨迹、手与身躯之间构成的角度变化等,太极桩。这些规矩与法度,都是为了满足太极拳武技内涵中的力学原理和心理学因数。

太极拳是一门调控身心的学问,通过调控自身的身心,能够影响对方的身心。明确了太极拳的这一定位,就不会有好胜斗狠之心了。而是通过自身的修为,来达到影响你周边人的,甚至能够改善周边这群人的身体状况,全身心的去享受太极拳所带来的愉悦。这样,太极拳的造诣就会提高到一个层面,最终让我们进阶到一种“太极式”的生活状态。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

我们尊重原创,文章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与图片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处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创作与分享!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