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效雄《永州传》连载12 永州八景与柳宗元永州八记

张效雄《永州传》连载12 永州八景与柳宗元永州八记

首页角色扮演永夜之役传奇更新时间:2024-08-03

香零烟雨

永州八景与柳宗元永州八记

张效雄

随着寻找“八景”这种风雅事的发展,明代就有了“芝城(古零陵城,今永州市零陵区)八景”的典故,清代有“永州八景”的说法。这是与潇湘八景相对应的。

永州八景为:朝阳旭日、回龙夕照、萍洲春涨、香零烟雨、恩院风荷、愚溪眺雪、绿天蕉影、山寺晚钟。

写永州,写永州八景,不得不提及柳宗元的名篇《永州八记》。柳宗元与永州之关系,相伴随相随一千多年。

当然永州八景并不对应柳宗元所写的《永州八记》,但很多都与柳宗元等一批文学大家经历或文章有关。

先说朝阳岩,又名西岩,位于永州城潇水西岸。因其山光水色,风景秀丽,古有“朝阳旭日”之称,为永州八景之一。故址位于现湖南科技学院东侧,市内13路公交尽头,朝阳公园内。

唐朝诗人元结任道州刺史时,系舟岩下,见岩石东向,洞口东开,遂命名为朝阳岩。又因爱其山水佳胜,为之作《朝阳岩铭》及《朝阳岩下歌》:“朝阳岩下湘水深,朝阳洞口寒泉清……零陵徒有先贤传。水石为娱安可羡,长歌一曲留相劝。”朝阳岩风光自此闻名。

柳宗元谪居永州10年间,常搜奇览胜,游岩赏景,赋诗述怀。他常到此地游玩,并题有《渔翁》《江雪》等诗。如今在岩左小岩口的石壁上还有他的《渔翁》诗的摹刻:“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朝阳岩下,水清深,洞深邃,岩奇崛,是为朝阳岩之奇。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写道:“一山怒而竖石,奔与江斗。”朝阳岩依山傍水,这水既是潇水,青绿如绸,是一曲“山水绿”的流动的歌;这洞口“九曲回香泉”,是一幅有声的画。这石洞清爽宜人又幽奇含蓄,三洞通幽,引人入静,令人思离尘世喧嚣,大发洞天福地之感慨。

“回龙夕照”排名第二。

传说,在明朝以前,永州经常阴雨连绵,潇水洪峰瀚漫,白浪滔天。民间或说是孽龙兴妖作怪。洪水每年不知要夺走多少人的生命财产,老百姓苦不堪言,求神拜佛,都无济于事。因而当时永州人烟稀少,田园荒芜。直到唐元和年间,据传是柳宗元写了《塑螭文》以后,灾情才有所减少。到明万历甲申年间,操江右佥都御史吕藿捐金建造了一座宝塔,“回”住了孽龙,镇住了水患.这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今塔的最下方有钦差巡抚湖广右佥都御史闽人陈省题书“回龙定塔”四个行书大字。

回龙塔系砖石结构八角七级宝塔,是古城零陵的重要人文标志。当夕阳从潇水河上落下,零陵古城升起了辉煌的灯火,鳞次栉比的中式仿古建筑在绚丽的光影中登场。

塔之下层为青石造作,无斗拱饰物,仅在顶部砌出线道一层。

从第二层以上均系大条青砖及砂石砌成,每方均设有卷门。卷门两侧砌有假窗,檐部设有斗拱。第一跳头上为瓜子拱,每朵之间,间作鸳鸯文手。第二跳头上置檐头,檐角徐徐翘起。斗拱或腰檐斗拱顶部有一定的空间平面,可由卷门走出塔身,沿塔绕行。塔身中空,每层有石级,可绕行至最上层;登上塔顶,纵目远眺,云蒸霞蔚,山峰连绵,一碧潇水,环绕塔前;河上孤帆远影,两岸奇石嶙峋,市区全貌,及“潇湘江夜雨”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萍洲春涨”所说的萍岛,在永州古城西北八里潇水湘江汇合处,有一个名叫萍岛,俗称萍洲、浮洲的江中岛屿。它四面环水,势如二龙戏珠。岛上古木参天,竹繁蕉茂,环境幽雅,风景奇秀。

每当春夏水涨之时,芭蕉摇影,竹树争绿,百花比妍。立于石矶四望,团团青树,遮天蔽日,不见岛上屋、宇。小岛有如绿色巨舟,随波起伏;潇湘汇流北去,江阔天远,气势磅礴;放眼南望,黄叶古渡,白萍洲上,江天风月,远浦归航,渔舟唱晚,画图入眼底,诗情涌胸际。

柳宗元曾泛舟潇湘,畅游萍岛。他挥毫写下了《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诗。诗叙之景,正是萍岛风光: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

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

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

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

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

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

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

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

“香零烟雨”指的是香零小岛,亦称香零山,位于城东3公里处潇水河心,东西长约25米,南北宽约15米,高出水面约8米,是天然石矶结构的小岛。

据《永州府志》载:“山曰香零是生香草,零与苓古文通,故名”,又旧《零陵县志》载“郡以此保,地产香草其叶如罗勒,香闻数十步,唐世上供之,郡人苦之,刺史韦宙秦罢之”。

也有人说,零陵之名,就是由这个石岛演化而来的。 传说西汉元鼎六年,汉武帝开始建立零陵郡时,香零山景色秀丽,盛产一种名贵的香草,形状很像芳香的“罗勒”, 清香四溢, 胜于椒兰。皇帝知道了,便将其定为“贡品”。年复一年,贡品需求量逐年增多,香草采尽,仍满足不了皇宫的需要。采集贡草,终于成 了百姓的苦役,不少人只好背井离乡。到了唐代,郡守韦宙,将香草采尽的实情奏明皇帝,方获免贡。到了清代,香草就已经绝迹了。

香零山山势险峻,风景优美,春流荡荡之时,有如贴水芙蓉,与波明灭;秋高水落之时,则亭亭孤寺,不可攀跻;若雨后遇日出,烟绕山脚,缕波而起,林螟江动,水叫石激;往来舟楫若影若现,如有置身烟波浩淼之境,更有“香零烟雨”之称。

柳宗元到永州后,曾写有一诗,题目是: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

隐忧倦永夜,凌雾临江津。

猿鸣稍已疏,登石娱清沦。

日出洲渚静, 澄明皛无垠。

浮晖翻高禽,沉景照文鳞。

双江汇西奔,诡怪潜坤珍。

孤山乃北峙,森爽栖灵神。

洄潭或动容,岛屿疑摇振。

陶埴兹择土,蒲鱼相与邻。

信美非所安, 羁心屡逡巡。

纠结良可解,纡郁亦已伸。

高歌返故室,自罔非所欣。

国人对柳宗元的了解,大度以为他的文章盖世,其实从上面这首诗也可以看出,他写永州,诗兴大发,写实为主,描写十分到位。

过去这里水流湍急,“每逢春夏水涨,误触之,木漂人溺,惨人心目,间有攀登山顶者,白浪掀天,两岸坐视其冻饿而不敢救。”清同治癸酉年,邑绅黎得盛、王德榜等人倡建观音阁于山上,招僧居内,设救生船只,雇请专人役使,涨水时,白天打钟,晚上点灯并常备衣食以周济落水者。1988年进行了一次维修后,游人络绎不绝。

香零山衬托出了萍洲的美。清诗人石韫玉有《潇湘》诗赞曰:“潇湘碧于凌,烟外渔舟几处灯。月落半江人未寝,棹歌欸乃唤鱼鹰”。这里四面环流,四野辽阔,水碧无埃,清深如镜,江天风月,渔灯棹歌,远浦归帆,充满画意诗情。

因碧云池对面有报恩院(又称恩范堂),故有“恩院风荷”或“恩范风荷”之称。

在今永州三中校园内,唐朝刺史李衢曾修建了一个芙蓉馆。宋朝范仲淹次子范纯仁谪居永州时,常在这里游览,其后在战乱中被烧毁。清康熙年间,总兵广宁卢崇耀重建,以祭祀范纯仁。

佛殿前有一口池,叫碧云池,池呈“中”字形,水清如镜,架石为桥,中一方磴,磴上有亭已废。池内种荷,亭亭玉立。夏日,荷花盛放,香气扑鼻,令人欲醉。月夜,游人坐桥墩上,凭栏欣赏,古松掩映,风摇荷影,幽雅宜人。

于永州潇水西岸,有一条清莹秀澈的溪流,原名冉溪,俗称染溪,柳宗元改名愚溪。愚溪一侧,如今留有柳子庙,是古时为纪念柳宗元而建的。经多次修缮,保存完好。据说建庙之处是柳宗元昔日居住的地方。柳子庙附近近年仿古建设了零陵古城,集当地文化传统于此,很是气派。更有特点的是,仿古城里,各种永州美食应有尽有,不论春夏秋冬,长期游人如织。

柳宗元在永州居住地愚溪,面对香零山。冬寒之日,大雪纷飞,天地一色,白雪皑皑,千山万壑,银装素裹,两岸参天古木上,寒鸟几点,宛然一幅妙图,尤是惹人心醉。此乃永州八景之“愚溪眺雪”胜状。

柳宗元最爱这条溪流,朝游溪头,暮钓溪石,倾注心情,改溪名愚,用心良苦,用意深邃。可以说是托溪明志,讽谕世态。他认为自己被贬来到荒僻永州,是由于自己太“愚”,所以把冉溪和附近的丘、泉、沟、池和新筑的鸟屿、亭、堂,都一一冠以“愚”字,叫做“八愚”,并写了《八愚诗》和《八愚诗序》,刻于溪石上。

柳宗元以“愚”对“智”,并以“愚”自况,实则大智若愚,是在向朝野的所谓“智”者予以鄙视和鞭挞,而对“愚”者自己坚贞操守而倍感自豪。自己同冉溪一样,“其流居下”,不可灌溉,且峻急多抵山石,大舟不能通运,又“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如此“无以利世“,称之为愚,未尝不可,但它善鉴万物,明辨是非,清莹秀澈,锵鸣金石,通明透亮,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忘返,虽愚亦足以自豪。

他“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而且“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另一处绿天蕉影,源于绿天庵,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人称草书圣手的怀素出家修行,种蕉练字的地方。

怀素,字藏真,本姓钱,性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幼年,随从伯祖父是融禅师出家。天宝年间,十九岁的怀素云游潇湘之地,上了清阴庵,在此修行,专攻草书,师于草圣张旭。据说,他虽出家,却贪杯,醉中挥毫,运笔如疾风骤雨,飞动圆转,不失法度。其狂草为当朝之冠。时人呼张旭“张癫”,称怀素“以狂继癫”,并称“癫张醉素”。据记载,怀素练字十分勤奋刻苦。每日黎明即起,研墨挥毫;贫而无纸,便摘蕉叶练字。于是,其寺旁空地遍种蕉树。

怀素居此地数年后,蕉叶飒飒,绿波浮动,染绿天空。他便将清阴庵改为“绿天庵”。

据零陵县志记载:绿天庵于清咸丰壬子年毁于兵祸,同治壬戍郡守阳翰主持重建。原有正殿、后殿各一座,上为种蕉亭,左为醉僧楼,有怀素塑像。庵后一处刻有“ 砚泉”二字,是怀素磨墨取水的地方。右角有“笔冢”塔,怀素写秃了的笔都埋于此。庵正北70余步有墨池,是怀素洗砚处。随着岁月流逝,这些历史陈迹,皆已不见。如今仅有一块《千字文》碑,存永州城内高山寺后面。怀素书法留有《自叙》、《千字文》碑帖,现存永州。

永州城内矗立着一座巍峨秀丽的东山。在山巅之上,屹立着一座千年古刹。这座苍朴古老的庙宇,就是唐时的法华寺,明以后称高山寺。寺外古木参天,松柏掩映,翠竹环绕,下瞰潇湘如带,城廓俨然在望,晨曦辉映。而每当夜幕降临,则钟磬齐鸣,声播全城,故有“山寺晚钟”之谓。

法华寺之名,乃受佛书《法华经》《法华玄义》的影响。法华寺 自唐中叶建成后, 寺名屡改, 又几度兴废。宋时改名“万寿寺”, 后更名“报恩寺”,明洪武初改称“高山寺”,沿用至今。

有一首佚名诗写道:

夜静高山空,

古寺觅无踪。

忽闻声清远,

悠悠庙里钟。

当地人称,柳宗元喜爱这里秀丽诱人的景色,曾移居于此,他的《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写道:“以法华浮图之西临陂池丘陵,大江连山,其高可以上,其远可以望,遂伐木为亭,以临风雨,观物初,而游乎颢气之始。”柳氏常与朋友坐于新构的法华寺西亭观景、夜饮、赋诗、作文。既暂忘了世俗烦忧,又对时世观察省度,写下了诸多优秀作品。

永州八景,与潇湘八景,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之处,大都虞虞柳宗元有关联,或许是后世文人附会,借柳氏之名而张扬自己,倒是情有可原。

回龙夕照(下图)

作者张效雄,湖南湘阴人,湘潭大学毕业,高级编辑。代表作: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