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打仗必须预约?不仅如此,你还得帮敌人逃跑

春秋打仗必须预约?不仅如此,你还得帮敌人逃跑

首页角色扮演战春秋更新时间:2024-06-05

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人。

齐桓公死后,他非常想效仿齐桓公成为诸侯盟主,但是楚国不同意,楚国不但不同意,还当着各诸侯国君的面把他硬拽上车拉回了楚国。

虽然没过多久放回来了,但是从此他就特别记恨楚国,奈何楚国太强大又惹不起,只好把气撒在跟楚国亲近的郑国身上,趁着郑国国君不在家,带着本国军队就打过去了。

郑国赶紧向大哥楚国求助,楚国一看,嘿,真是想睡觉就有人给递枕头,领着大军也不去郑国,而是直奔宋国国都。

宋军惊呆:快,回防高地!

于是宋国与楚国就在泓水之滨相遇了,接下来就发生了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典故。

当时,宋军已经摆好了阵型,而楚军刚到河边,还没有渡河。宋国大臣就向宋襄公建议“趁半渡而击之”,就是趁着他们正过河的时候开打。宋襄公说不行,我们是仁义之师。然后还命人做了一面大旗,把“仁义”两个大字写在旗子上。

然后总算等楚军过完河了,他们开始闹哄哄地摆阵型。宋国大臣又建议,“整军之际击之,必胜”,宋襄公说你怎么这么坏,总要趁人之危,听你的别人是会耻笑我的。

结果就是宋军大败,四散溃逃,宋襄公也被射伤了大腿,不久之后就不治身亡了。

这就是典故“仁义之师”的来历。

虽然后人都在嘲笑宋襄公,可是在春秋前期,这样的做法才是正常的。

春秋早期乃至以前的战争都是非常讲究规则和礼仪的,上阵打仗的都是贵族,平民百姓只能留在后方搞搞后勤餐饮啥的。

贵族上战场相互攻伐,目的是比高下,比输赢,而不是*人;是争霸,不是灭国;是击溃战,不是歼灭战。

而且春秋早期的战争是有一套常规流程的,如果不按流程走,是会遭人唾弃的,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流程。

1、要昭告天下,说明自己是仁义之师,宣布完对方的罪名之后咂摸咂摸嘴,说差不多了,可以开整了;

2、递交战书,约定好时间和地点,然后该摇人摇人,该求援求援;而且绝对不能斩*对方来使。

3、到达约定地点后也不能立即开战,得双方确认好阵型已经摆好了,击鼓多少通之后才能开打。

同时在战争过程中也有很多规则限制,不准这不准那,要是违反了这些不成文的规则,也是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比方说战争前夕,有一方的君主去世了,或者说朝局不稳,甚至闹蝗灾、有瘟疫啥的,都不能打,必须等对方解决麻烦之后才可以再开战,没错,还得再走一遍之前的流程。

还有更神奇的,对战双方必须在相同的兵力情况下对战,假如一方出一百辆战车,另一方也必须出一百辆,不能多,不能以多欺少。

在公元前597年,当时楚庄王为了能够在春秋时期站稳脚步,出兵围攻郑国,在此期间晋国出兵援助,两军在如今的郑州附近相遇,晋国败逃,这时候就出现了一副让人啼笑皆非的场面。

在晋军逃跑过程中,有一辆马车陷入泥坑之中,严重阻碍了逃跑的速度。此时楚国人追击而上,看到这一幕没有兵戈相向,而是帮助晋国人抽掉车前横木,让战车从大坑里出来,再继续进行追击。

结果刚出来晋国战车又坏了,马跑不动,在这种情况下楚国人又下车帮晋国人拔掉车上大旗,修好战车,然后再让他们接着逃跑,在不断的帮助和被帮助下,晋国人顺利地逃走了……逃走了……走了……了……

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

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焘之脱缰,少进,马还,又驳之拔旆投衡,乃出。顾曰:「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

晋人最后一句话也挺可乐的,又得端着敌对范儿又不好意思翻脸,只好一边逃跑一边回头装着凶巴巴道:“我们就是不如你们逃跑经验丰富罢了。”

这架打得,真让人哭笑不得。

还有,春秋时期,打架过程中不允许补刀,假如一个人被伤了,那就代表他已经被打败了,不能再攻击他,尽量不伤人性命。

这些现在听起来很可笑的规则,在那时候都是战争最基本的准则,可以称之为最人道的战争模式了。

有个成语叫做“五十步笑百步”,意思是后退五十步的笑话后退一百步的人,现在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可是在春秋初期,这真的是有可能发生的。因为那时候后退了五十步被定为败兵,而后退一百步就是逃兵了

然后,到了春秋中后期,战争开始愈加凶残,没有人再去在意古老的战争礼仪,开始了灭国之战,不留活口,就比如武安君白起最喜欢这么干。

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