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zhlwei
青州古城
青州是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按照五行学说解释:青州位于最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所以被称为青州。阜财门是潍坊青州南阳古城的南门,“阜财”为财富充盈之意,脚踏青石板,走过古城最繁华的老街…
阜财门,也叫南门,是青州南阳城的南大门。
阜财门是青州南阳古城的南门,南阳城始建于北魏时期,初为土城,砖城建于洪武三年,城墙高12米,厚6米,长13华里零108步,共有城垛口1777个。“阜财”二字取自舜的《南风》诗,“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重建后的阜财门,城台占地面积1085平方米,长45.2米,宽24米,高12.7米。城台与城门楼总高26.42米,是一座体量庞大、造型优美,庄重大气的地标性建筑。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别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1068年,欧阳修曾以兵部尚书知青州。
远古时期,大禹治水,改堵为疏,把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冀、兖、青、徐、梁、扬、雍、豫、荆),青州即为古九州之一。中国古老的历史著作《尚书·禹贡》中已有"海岱惟青州"、"潍淄其道"的记载。意思是说,青州的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泰山,书中记载:"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解释为,青州的地理位置位于最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所以被称之为青州,又因为是第一个可以看到太阳升起的州,故又被誉为"东方第一州"。
范公亭公园
范公亭公园以历史名人范仲淹命名。北宋皇祐年间,范仲淹以户部侍郎知青州,在任期间,为官清廉,开官仓济饥民,深得百姓爱戴。他为政时,青州一带流行一种“红眼病”,蔓延很快。范仲淹亲自汲水制药发放民间,很快制止了瘟疫的流行,老百姓感激不尽。恰在此时,南阳河畔有泉水涌出,且水质纯净,甘甜可口,饮用制药都相宜,百姓以为这是范公的德行感动了苍天,就取名“醴泉”,范仲淹自己也甚是奇怪,就亲自筹措、督工,在泉子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后人感念范公就称此亭为范公亭。
范公亭公园,始建于北宋。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范仲淹病逝于赴颖州途中。人们感念范公,就把"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亭子叫做"范公亭 "。
李清照纪念祠
寻寻觅觅,易安居士的归来堂,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禁不住伤感李清照山东潍坊青州故居之萧条落寞!知否知否,她既能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眷眷之意,也能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气干云!
红雨飞愁千古绝唱消魂句
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
悻悻然踏上归途~
大门上的“李清照纪念祠”牌匾为著名文学家臧克家所题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客居青州南阳河畔近20年,留下大量优美的词作。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李清照,易安居士,宋代济南章丘明水人,她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公认的婉约派词人的杰出代表。她的词风格清丽,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语言洗练,明白如话,富于声调美,她突出的才华和成就受到世人极大的关注和称颂。
李清照主要以词作著称,而词作又以婉约见长。她的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不刻意追求雕琢、修饰,只求明白如话、直抒胸意,用语流转如珠,极富美感,被后人称之为“易安体”。除“易安居士”外,李清照还有“婉约宗主”、“正宗第一”、“李三瘦”等雅称别号。其中“李三瘦”是指李清照词作中有“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三句带“瘦”字的佳句,脱俗出众,千古传颂。
院落东北角是“人杰亭”。李清照忧国忧民,对朝廷苟且偷安十分愤怒,写下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归来堂门前有楹联“红雨飞愁千秋绝唱消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是李清照婉约词风的高度概括。
突遇沙尘暴,悻悻然踏上归途~
青州博物馆
青州市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县级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达三万余件, 国家珍贵文物就有一千多件,其中馆藏明代赵秉忠的殿试卷、东汉"宜子孙"玉璧、战国玉人、龙兴寺遗址佛教造像,既是镇馆之宝,在全国也绝无仅有。
中国古九州区域图。青州的名字起源很早。最早见于我国古老的历史著作《尚书·禹贡》,它记载“海岱惟青州”,大禹治水后,划分天下为九州,青州便是古九州之一,有“东方第一州”之称。根据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青州位于正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称之为青州。它是古九州中第一个见到太阳升起的州。
这一对铁鹤特别引人注目,高达 4.2米,重约3吨。左侧铁鹤铸造于明万历十二年,即1548年,右侧铁鹤铸于明万历十五年,为明衡王府的遗物,距今已有450年的历史。鹤长颈,高足,嘴微张,双足立于龟背之上。龟四足着地,呈伏卧状。在诡背四周饰有八卦图案,寓意着龟鹤延年,健康,长寿。铁鹤是分范浇铸而成,鹤腿及龟为实心,鹤体为空腔,是典型的外模内范浇铸技术,使仙鹤整体看来栩栩如生,静中见动,动中有静,似引颈欲鸣。
铜关公像
木雕寿星
十二生肖
东汉大型出廓“宜子孙”玉璧为目前仅见的有字汉璧
云门山风景区
山东省青州市城南云门山,海拔421米。山虽不高而有千仞之势,自古为鲁中名山。云门山主要景点有道教古建筑群、隋、唐石窟造像、历代名人摩崖题刻、云门洞、云窟等。云门山有一海内罕见的巨大摩崖石刻“寿”字,人称为“云门献寿”。大“寿”字,通高7.5米,宽 3.7米,仅“寿”字下面的“寸” 字就高达2.23米。人攀其上,足蹬“寸”钩,头顶不着那上边的一横,俗称“人无寸高”。人们拜这大“寿”字,取的是“长寿”、“高寿”的吉利~
“云门献寿”。明嘉靖年间为衡王朱戴圭祝寿,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全,以“寿比南山”之意,在山阴处摩崖上镌刻了国内外罕见的大“寿”字以讨好衡王。大“寿”字,字体结构严谨,端庄大方,坐南朝北,通高7.5米,宽 3.7米,仅“寿”字下面的“寸” 字就高达2.23米。所以当地人有“人无寸高”、“寿比南山”之说。
有一段传说故事:当年,秦始皇来青州视察。来到云门山,发现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人面山酷似一个正在熟睡的人脸,其眼、鼻、口十分清晰逼真,神态安详、自若。纱帽放在其左边,高耸的大云顶是乌纱帽帽冠,两边的东西阆风亭是乌纱翅。而其官印放在纱帽和自己中间,圆圆的印头,高高的印柄,再像不过。看吧,秦始皇心中不由大惊,此处风水不破,朕的江山不牢也。于是派人给人面挑断了鼻筋,至今劈山槽还有凿刻的痕迹;把大印的印柄推倒,成了今天的磨脐山;将乌纱帽帽冠凿了个洞,这就是云门洞。
落水洞遗迹
路边的这块平坦的大石头,刚好容纳一个人躺在上面,石台上方有石刻题记“蓑老卧豆岩”,您一定会非常奇怪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处题记是明朝书法家雪蓑的又一杰作。相传,有一次雪蓑酒后登临云门山,走到此处后躺在这块岩石上睡着了。到了晚上,山上忽然下起了大雨,大雨顺着岩石流淌下来,淋湿了雪蓑的半边身子。他有所感悟,写下了“蓑老卧豆岩”几个字。友人不解,问其含义,雪蓑笑而不答,指指自己的脑袋。友人恍然大悟:繁体字“頭”的半边淋湿了,去掉“页”字,就剩下“豆”字了。这是雪蓑留给我们后人的一处字谜。
蓑老卧豆岩
“神在”两个大字,是雪蓑的真迹。雪蓑善于书法,尤其喜欢作“方丈大书”。每次写字,总是准备好数斛浓墨,信手飞洒,倏忽而成,矫健有势。这处“神在”题记为云门山的第二大字,字径约一米,在摩崖上镌刻而成,笔墨饱满,架构矫健,古拙浑朴,雄浑生姿,挥洒自如,矫若惊龙,一气呵成,尽显狂放流姿之美,可谓神来之笔。游人往往于不经意间抬首便见二字,悠然之情畅然于心,恰似“敬神如神在”之意。
神字形似狼蛇相对
这里属于青州的南山,听说“寿比南山”这个人们过寿时最美好的祝愿即出于此。导游说,关于这个寿字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那年,掌执青州府的衡王过寿,发出告示:谁献的礼最多最厚,就可以坐寿筵的首席首座。文武百官、豪绅贵族们为了讨好衡王,争富比贵,献上自己认为最重的礼物。可是到了寿筵的这一天,将近中午,仍没有人敢坐寿宴的首席首座。
这时,从门外来了一个穿着破旧的老道士,只见他大摇大摆,旁若无人的径直到首座上坐了下来,大家都惊叹嫉妒不已,纷纷上前质问:“你所献何礼,敢坐这个位子?”老道士不慌不忙的站了起来,对大家说:“各位请随我来!”他带着大家来到院子里,抬手往南边一指,只见南山上出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寿字,光芒直逼衡王府。衡王可高兴坏了,老道士也在寿宴上出尽了风头,让文武百官羡慕极了。
酒足饭饱后,衡王带领众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南山上,到了寿字跟前一看,原来这个寿字是用红泥巴糊在山崖上的,外面贴上一层麦秸皮,阳光照在上面一反射,就感觉金光闪闪了。衡王舍不得这个寿字,便找来了青州最好的石匠,把寿字刻在了山崖上。
青州人常说:不登云门山,不算青州客,登临云门,平步青云。
关于云门洞的来历,当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那就是衡王招亲的故事。明朝青州衡王有个女儿,才貌出众,人称“咏絮公主”。那年公主正值豆蔻年华,许多王孙公子都来攀亲,但衡王夫妇爱女如掌上明珠,不愿轻易许婚,公主也要自己挑选个品学兼优,有才能的如意郎君。于是她让父王发出告示:谁能在云门山上挂一面镜子,能在王府的绣楼就看得清,她就嫁给谁。那些王孙公子、富人子弟听到这一消息,都争先置办铜镜,有的竟不惜卖掉家产。巨大的铜镜在云门山到处悬挂,但终因相距太远,因为没有太阳光的反射,在王府难以看到。这时,青州城西南井塘村的一个小石匠说他能办到,并说十天后来回话。小石匠带了锤钎、凿子工具来到云门山大云顶底部早已看好的地方凿了起来,他不分昼夜,终于在第十天的早上,打出一个南北贯通、高阔过丈的大洞,衬着山前的阳光,从衡王府邸望去,这个洞恰似一个高悬太空的明镜。小石匠聪明勤劳,坚定不拔的毅力感动了公主,这位“咏絮公主”虽然出身名门,却心地善良,不重门第之分,她决定嫁给小石匠,衡王夫妇也因有言在先,拗不过女儿,就同意了这门婚事。公主下嫁后不靠婚资过活,与小石匠勤俭持家,至今仍是村中的一段佳话,而古青州八景之一的“云门拱璧”就此诞生。
人无寸高 何须自大
云门山被誉为“中华古寿文化第一山”。“寿”字高7.5米,宽3.7米,气势磅礴,天下罕见。仅“寸”部就高达2.3米,故有“人无寸高”之戏说,据《辞海》考据,“寿比南山”便出于此。
隋朝开凿的两个大石龛。右面(东面)一龛高、宽各约4米,大约开凿于隋初,刻有一佛二胁侍菩萨像,虽然主佛已毁,但两侧的观世音、大势至两位菩萨保存完好,周围的百余尊小佛像神态各异。左面这一龛略矮,高约3米,宽4米,为一佛,二菩萨,二天王布置,三尊像的头部都已损毁,但全身较为完整。主像结跏趺坐,尽管头部缺损,但其安逸自然的神情依稀可见。
三丰洞
落水洞
相传在隋朝时,青州有一位财主叫李清,他这年正值六十大寿,却对朋友们说,什麽金银财宝都不要,只要每人送他一丈草绳便可。李清把这些草绳连起来,一端绑上一个筐,他手里拿着一面锣,坐入筐中,让家人把他放入窟中,并约好,当家人听到敲锣声后再把他拉上来。可是家人在上面等了一天一夜后也没有听到敲锣声,于是把筐拉上来,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没有办法,家人只好回去了。李清究竟去哪里了呢?原来,李清在窟底敲锣,上面却听不到,李清只好顺着窟底往里走,走了好长一段路,正好看见两个白胡子老头在下棋,他便站在一边看棋,却没发现身边的树是一会儿发芽,一会儿长叶,一会儿又枯黄了,俗话说;“洞中才一日,世上已百年”。李清便在这里住了下来,老人告诫他,北边墙上的这扇窗户不能随便打开。可有一天,李清忍不住把这扇窗户打开了,发现窗外就是家乡青州,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他让老人把他送出云窟,可等到回家时,早已是物是人非,好几代都过去,他的后代早已不认识他了。李清很伤心,又回到窟底,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看来是得道升天了。
云窟久负盛名,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专门题写了介绍,撰刻在石崖上。
这尊菩萨造像的飘带上,还刻有密宗的“男女双修图”,被游客俗称为“合欢图”。当然,这里不是合欢的意思,按照密宗教义,男是禅定,女是智慧,只有禅定和智慧相结合,才能入大定入佛智。
右面一龛中的菩萨造像,面目清秀,头戴高冠,宝缯飘然下垂,颈饰连珠项链,身上配戴着极为细致的缨络,帔帛自然下垂,上衣宽袖肥大,长裙曳地,在延伸下垂的裙带上刻有莲花、忍冬图案。确实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精品。
天街云衢
“云门仙境”碑刻高220厘米,宽95厘米, “云门仙境”四字字径40余厘米。该碑为云门山标志性碑刻
迎旭门为元朝古建筑风格,全石无梁拱形建筑。这个建筑刚刚移动了位置,其原因是工作人员整修此处景点时,意外发现了迎旭门下的一处题刻。为此,他们把迎旭门西移重建,终于让这一珍贵石刻重建天日。这处题刻为“天池”二字,字径边长150厘米。题刻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通常地直立镌刻于悬崖峭壁,而是刻在山顶地面的岩石上,仰面朝天背地,凝视九霄苍穹。按照古代人们的理念,名山必有天泉、天池之类,才能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它刻于明朝嘉靖年间,历经350年之久。
天仙玉女祠始建于元朝,为石质无梁拱形结构,是供奉碧霞元君的庙宇。但青州民间传说却认定是为纪念七仙女而建。七仙女和董永的爱情故事妇孺皆知。据古籍记载,董永实有其人,青州乐安人。民间慕董永忠厚孝义之名,演绎出了七仙女私自下凡来到人间,与董永结为夫妻的故事。由于父命难违,七仙女被迫返回天庭,在云门山顶与董永洒泪告别。于是,人们便修建了这座天仙玉女祠。从古至今,每逢清明、七夕、中秋、重阳等节日,四邻八县的百姓都纷纷前来进香还愿,祈求幸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