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3的二战片,展现一群孩子在二战中独自逃亡的行动!

豆瓣评分8.3的二战片,展现一群孩子在二战中独自逃亡的行动!

首页角色扮演战火纷争福利版更新时间:2024-06-09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就跟大家聊一部关于二战的冷门佳片,它叫作——

《芬尼的旅程》

看海报,一群孩子在广袤无垠的草地上奔跑。

他们满面笑容、目光坚定,有的手里还拿着玩具,背后是清澈的长长的蓝天。

整幅画面看起来是那样和平与美好,充满希望。

大家可能会以为电影讲的就是一群孩子的旅途生活,轻快曼妙。

但恰恰相反,这是一部战争片。

而且讲的是我们最熟悉也最残酷的二战。

讲二战的片子有很多,但大部分都是以大人为主角的。

很少有一部电影,纯粹地、完完全全地以孩童的视角,来讲述二战。

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今天我们聊的这部《芬妮的旅程》也同样让人痛心。

此片于16年在法国上映,豆瓣上看过的人不超过两千,但评分却高达8.3:

不少网友在看过后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说电影让自己泪崩:

孩子迈着幼小的腿拼命奔跑的画面让人泪崩@kitty62888

但泪崩,并不代表片子走的是刻意煽情路线。

相反的,尽管面对二战如此沉重且悲愤的题材,整部电影对情感的表达却处理得极为克制。

既没有表达残*迫害下撕心裂肺的悲痛,也没有夸大战争岁月里的牺牲与伟大。

只是客观而又沉静地描述了二战时期,展现了一群犹太孩子靠独自逃离纳粹的逃亡过程。

这个行动过程说长不长,几天的逃亡时间里大家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但老天还没有让几个孩子饿到连跑的力气都没有。

这个过程说短也不短,因为他们早已在途中经历了死亡、希望、快乐,甚至是永恒。

整部电影时长不到100分钟,画面唯美纯真,甚至连一丝鲜血都难见到。

但给观众的感受却惊心动魄,尽显人性光辉。

《芬尼的旅程》改编自真人真事。

1941年到1945年期间,遭到纳粹屠*的犹太人约有600万,其中儿童就高达150多万。

期间诞生了很多专门收养和解救犹太儿童的救助组织。

很多犹太父母到了迫不得已之时,都会选择把孩子托付给这些组织,尽管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就此失散,此生再难相见。

而芬妮就是其中之一。

影片一开始,就是芬妮的母亲把芬妮送到救助院的场景。

她告诉芬妮自己很快就会来接她,可以想象曾有多少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说过同样的话。

但“很快”到底是有多快?其实连她们自己都不知道。

此时站在芬妮不远处的,是一群玩得正开心的孩子。

他们打球、捉迷藏、等候点名以及拿信……看得出来早已对救助院很熟悉了。

而熟悉,意味着安全感。

是的,《芬妮的旅程》用画面极致表达了孩子们这种安全感的来源。

对于尚在懵懂期的孩童们来说,只要对环境足够熟悉,他们就能够放下戒备尽情玩耍。

这时候的救助院,仿若世外桃源。

外面的一切战火纷争和残*迫害,似乎都和这里没有了关系。

只可惜,这种地方于二战期间是不存在的。

所以当救助院暴露之后,这群孩子又不可避免地踏上了逃亡之路。

《芬妮的旅程》令人动容的地方,就是电影对这段逃亡之路的描述,真实展现了孩子们对战争的害怕,是一种对无知的恐惧,而不是对已知的害怕。

大人们看过血腥,看过人性的阴暗与恶毒。

所以他们对迫害是有想象力的,他们知道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会是什么样的,对疼痛有着切肤的幻想。

而孩子们呢?

对于孩子们来说,战场很可怕,但那也只不过是大人们口中的可怕。

确切的说,他们只知道那是一个不好的地方,至于有多差,他们也只能在逃亡中的一次次“被紧张”的时刻里去感受罢了。

而“讳莫如深”的德国佬,在他们心中也不过是一只怪兽而已。

怪兽会吃掉自己,这很可怕,但和极致残*下肉体的疼痛相比,却算不了什么。

所以在逃亡过程中,我们会看见孩子们时时注意着躲避这只怪兽。

但却不懂得躲避人。

而对于二战时期处于敌军殖民地的犹太人来说,躲避追*相当于“躲避人类”。

这要求每个人都随时保持高度警惕,不能轻易和任何陌生人讲话,即便讲了也不能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

而芬妮的妹妹艾丽卡,一踏上旅程就犯了这个错。

但同样犯错的还有伊力,一个负责带领孩子们逃亡的大人。

在火车到达目的地、德国佬出现在车站外时,伊力吓得丢下了孩子们独自跑了。

这让男孩A感到很气愤,所以后来伊力托芬妮为自己带一封信过边境时,他表现出了厌恶与抗拒,不想帮这个自私的“叛徒”送信。

男孩A是这群孩子里最胆小和谨慎的。

但从影片的某些隐射片段来看,他可能也是这群孩子里唯一见过德军暴行的人。

所以他沉默寡言,对饭前祷告产生一种不知名状的焦躁;

但同时他也天真懵懂,背着离别前父亲给自己的一大包钞票却不知道拿出来用。

于是才诞生了后来在逃亡过程中,孩子们在大草坪上浪漫的捡钱场景。

当生死未卜、前方无路之时,面对一沓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巨款,大人会做些什么?

电影没有告诉我们,但它描述了孩子们会做什么。

玩捡钱游戏,释放刚从德国佬那里逃出来、压抑了许久的玩闹天性。

而影片中如此这般浪漫的场景,却不止这一幕。

比如当大家于荒山中渴了好久之后,遇到溪流一边喝水一边打水战的场景:

比如当芬妮终于带着大家找到一间荒山里的破房子时,她问男孩A:

“我们要在这里过夜吗?每一晚,直到战争结束;

我们可以打猎、生火、喝小溪的水。”

恐怕也只有孩子,还能在乱世之中保持着对桃源生活的终极幻想了。

但也不只是天真,因为那还不足以支撑着这群孩子逃过无人区,逃过边境去瑞士。

还有无知无畏的勇敢。

比如当德国佬拿枪对着男孩B时,他突然握住枪呛声对方开枪的样子:

这件铤而走险的事情,放在孩子身上则少了一分大人身上的惊惧,多了一分人性的光芒。

比如当弟弟妹妹们生病需要治疗时,芬妮知道自己这时候已经不得不向陌生人求助了。

于是她勇敢地走向了那束森林里唯一的灯光,敲开门告诉对方:

“我是犹太人,我需要帮助。”

而此时的芬妮,其实早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就像最后她跑出反坦克障碍线、在德军的枪口下拯救落后的妹妹一样。

但《芬尼的旅程》的克制之处,就在于它没有让孩子们的这种无畏变得没来由。

事实上芬妮是极具胆量和智慧的。

二战时期真正靠自己逃出迫害的孩子不多,芬妮能成为其中之一,就必然有她的理由。

她善于分析,懂得随机应变。

比如在选择向陌生人求助的那晚,她穿过森林的途中看见了许多垂挂的尸体:

此时的她选择勇敢上前辨别这些尸体到底是德国佬还是法国人。

因为如果是德国佬的,则意味着他们所在的地方是安全的。

这样的胆魄即便和大人比也丝毫不逊色。

所以芬妮成功了,带领一群犹太孩子存活下来,这件事堪称伟大。

许多年后芬妮把自己的这次经历写成了《芬妮回忆录》,所以我们才看见了今天这部电影。

最后,想用电影中的一个小细节结束本篇文章:伊力的信。

对的,就是伊力被德军逮捕后,拖芬妮帮自己带出边境的那封信。

其实上面什么也没有写,只是一张白纸。

因为那是他留给芬妮最后的愧疚和信念。

伊力了解芬妮,他知道多了一份帮自己带信的责任感,芬妮会更加奋力的向前。

丢下所有孩子独自逃跑之后的伊力,最后能做的,也不过是再最后鼓励芬妮一次。

你看,就算战争再残酷,也依然灭不了这束人性的光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