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战略版史记:861区S1

三国志战略版史记:861区S1

首页角色扮演战火三国志更新时间:2024-07-30

三国志战略版

大地裂变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春秋五霸独领风*,战国七雄并立纷争。当今局势,已从稀稀落落分散在河北、山东、江东、荆楚、巴蜀和西凉无数小军团的简单共存,演变为五国家四军阀共九方势力的混乱割据,逐鹿“中原”。这段结盟、洗牌又整合的过程,虽没有东周列国故事般绝伦,但同样波谲云诡。阴谋阳谋,明争暗斗,在861区的华夏土地上,如教科书般表现得淋漓尽致。

3月29日,861区天下分裂,各小军团宣布诞生。各军团主帅深知,仅凭其一人的筹谋,几位将士的统领和千余甲士的向死而战,建立霸业堪比登天。于是,既是趋势所为也是人们的情感需要,各地区呈现出同盟组织崛起的局面。区域内部的几轮交锋与攻心后,各地均形成了一个或几个实力超群的同盟组织,并且其基本完成了区域的征服统一。在第一轮洗牌后,大浪淘沙,河北“吴”盟统一河北,脱颖而出,同时也是当时势力值最高的同盟;山东“水泊梁山”盟崭露头角,锋芒毕露;江东“江东天下”盟和“丐帮”盟二权并立;荆楚“风雨同舟”盟一枝独秀;“龙战于野”“可口可乐”“桃园结义”三盟分蜀;“野蛮部队”盟控制着整个西凉。

原本都只是区域内部的战斗,但当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发生后,原本平衡的格局被打破,从此,小军团间的战斗也变成了各大同盟间的战争,这个事件就是——巴蜀入关。

关中,不仅连接着河北、西凉和巴蜀——几个同盟的发源地和根据地,更接壤江汉,还可由此进入司隶——东汉首都洛阳所在的京畿地区,战略地位极高。而且,关中、江汉、司隶三地比周围六地拥有更多的资源。先入关中,这一军事行动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掌握咽喉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具有军事主动权;抢占更优质的资源点,“兵甲已足”再“北定中原”便如同探囊取物。

世界频道传来巴蜀率先入关的消息,列座惧惊,晚人一步不敢再怠慢第二步,于是其他的同盟也立刻集结所有军事力量,拿下各自面前挡路的关卡,又星火夜程地向资源州腹地铺路。其中,河北、西凉、巴蜀进入关中,荆楚、江东、山东进入江汉。由于短时间内多股力量进入有限的区域,小摩擦、大战争便在所难免。有赢家就会有输家,有些盟身经百战后奠定基业,有些盟因过度消耗而被拖垮,还有些盟直接成为交锋中的军事或政治牺牲品。

“吴”入关后,本着战争劳民伤财,开发资源,砺兵练将才是兴旺之道的原则,自觉固守关中的东北部的冯翊郡和京兆郡,不去主动惹起事端。然而,“可口可乐”在同出巴蜀的“龙战于野”盟的教唆下,利令智昏,打破和平局面,发兵“吴”抢夺京兆郡土地和资源。当时势力第一的“吴”被突如其来的侵略打了个措手不及,短时间损兵折将,接连丢失土地。“龙战于野”见“可口可乐”已经牵制住了“吴”,“吴”现在已经身陷战火,自顾不暇,便出兵关中西部的安定郡和扶风郡,抢占二郡的土地和资源,并封堵西凉“野蛮部队”进入中原的路线。

眼看关中五郡,四郡就要落入“龙战于野”和“可口可乐”的手中,“吴”当机立断,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一方面,用半天的时间,就征调了大量的有机力量开赴前线,誓死保卫土地,同“可口可乐”正面交锋;另一方面,和“野蛮部队”联合,以掎角之势压迫深入安定、扶风二郡的不义之军。终于,在一天多的激战后,局势发生了逆转,“吴”不仅收回了之前失去的土地,还反推成功,将“可口可乐”压制在汉中郡动弹不得;“龙战于野”和“野蛮部队”拉锯消耗,后被状态恢复的“吴”派来的打得连连后撤。

可就当胜利的天平逐渐向“吴”“野蛮部队”联军倾斜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野蛮部队”被“龙战于野”离间了!

“龙战于野”向“野蛮部队”暗许,归还先前侵占的土地,但要“野蛮部队”一起倒戈抗“吴”,消灭“吴”后三家再瓜分土地。“野蛮部队”高层认为对其有利,便同意入伙。此番,“龙战于野”离间计成功。此外,“龙战于野”还拉拢了荆楚的“风雨同舟”,为了利诱其抗“吴”,竟卖了西城任其由江汉入关中。于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吴”盟面临四线作战的挑战。

“危机危机”有“危”,也有“机”。“吴”盟高层冷静分析局势,利用“可口可乐”“野蛮部队”“龙战于野”“风雨同舟”四家都不愿意下大成本打仗,都只想捞现成的吃的心理,决定采取了逐个击破的策略。天也无绝人之路,“风雨同舟”拿下西城后没有向北方深入,按兵不动,等待坐收渔翁之利。那么,“吴”的对手就只有已经陷入战争泥沼多日,早已疲惫的三方势力,没有“风雨同舟”新势力的加入。“吴”三天三场大战,在槐里峡谷大破“龙战于野”,在陈仓奇袭“可口可乐”,在泥阳码头击溃“野蛮部队”。三场酣战之后,“吴”从困局中涅槃重生,扩大了领土,稳固了政局,奠定了西方霸主的地位。

反观联军三盟,结果不免令人唏嘘:“可口可乐”,名字叫“可乐”却没能笑到最后,实力本就不济,高层还缺乏判断能力,被“龙战于野”利用当红缨枪使,最终被拖垮,无奈只得宣布解散被判死亡;“野蛮部队”众多精英军团主帅弃暗投明,为“吴”所吸纳,元气大伤,再难兴风作浪;“龙战于野”高层采取的战略蛊惑人心又割地求盟,多行不义,被盟内众多盟友所不齿,内部激荡迫使原“龙战于野”高层下台。新领导班子改弦易张,用真诚的态度,和“吴”结的同盟,直到现在“龙战于野”和“吴”还默契配合并肩作战。

与此同时,东边的战斗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东边原本“江东天下”盟实力最强,但“江东天下”不结友邦,又穷兵黩武,爪子同时伸向荆楚和山东。“风雨同舟”和“水泊梁山”危急时刻结成铁盟,以包夹态势进行反攻。三场江夏会战下来,“江东天下”大势已去。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失,“江东天下”也俨然一具空壳。江东的另一个盟“丐帮”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但可惜没能形成气候,“江东天下”离开的人绝大多数还是被山东的“水泊梁山”和荆楚的“风雨同舟”所吸纳。目前的江东,已无战事,因为“江东天下”和“丐帮”无实力争夺天下只能屈居一隅务农。

第二轮洗牌后的局势,“吴”立国,国号为“唐”掌握河北和关中大部分土地,西部独尊;“龙战于野”立国,国号为“周”,与“吴”结成友邦共同抵御东部势力,“野蛮部队”立国,国号为“燕”,退回西凉不求霸业;“风雨同舟”和“水泊梁山”立国,国号分别为“翊”和“赵”,东部双雄,瓜分山东、江东、荆楚和江汉的土地。除了五国之外,还同时存在四支实力稍强的军阀,有先前提到的“江东天下”、“丐帮”,还有风暴中避战没受到波及的的巴蜀“桃园结义”、山东“神奇宝贝”。五国四军混乱割据,群雄逐鹿还不知鹿死谁手。

即便现在“龙战于野”已经换了领导班子,可原高层采取的“卖城求盟”策略将西城拱手相让给“风雨同舟”已经成了历史遗留问题。转舵后的“龙战于野”亲“吴”,因此和“风雨同舟”关系变得紧张,西城索回是肯定索回不了。那么此刻只有两个方案摆在“龙战于野”的面前:要么和“风雨同舟”撕破脸皮,直接开战强行夺回关隘;要么就只能前线设防,防止“风雨同舟”长驱直入进入关中。多日战事未断的“龙战于野”错失发育良机,此刻并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发动攻城战争,只得退而求次在西城前方设置防线。

“龙战于野”刚刚建成两道防线,正在布置第三道防线时,“风雨同舟”发现端倪,主力倾巢出动。“风雨同舟”的几百支军团几十万士兵在狭长的防线上攻其一点。不到一个小时,“龙战于野”的两条防线便被撕破一个口子,前面的拒马、箭塔被拔得精光,后面的营帐也被拆除殆尽。“龙战于野”的上洛守卫计划宣告失败,众多主城宣告危急,因为破防后的敌人即将长驱直入,兵临城下。

为了保卫关中,为了保护友邦,“吴”立刻抽调一百支精锐部队火速赶赴前线,对“风雨同舟”进攻梯队的侧翼发起猛烈的回击,将其首尾掐断,然后和“龙战于野”的防御军形成合围,歼灭了“风雨同舟”的先锋部队,重挫敌军。此后的两天,“风雨同舟”虽没有再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小动作持续不断,在西城附近不停制造摩擦,借助关隘优势消磨“龙战于野”的守卫力量。这样的局面如果不打破,每对峙一天就会多增一份危险。

要打破被动的僵局,“吴”与“龙战于野”决定联手攻下上洛,因为上洛是另一个连接关中和江汉的关卡,战略地位和西城相同,它们是唯二的交通要地,如果拿下,东西方势力便可各自掌握50%的主动权,“吴”和“龙战于野”便不必一味地被动防守。

“吴”高层秘密安排攻城事宜,各军团主帅也都服从指挥,搬出了所有的家当开赴上洛。“龙战于野”在不降低其防御强度的前提下,也抽调了几百只队伍助力“吴”暗取上洛。暗取计划当天,随着“吴”指挥官的一声令下,千军竞发,百万之众浩浩荡荡又有条不紊地开始执行攻城命令。一时间,人声鼎沸万马齐喑,声势浩大气吞长虹。

原本以为志在必得,可意外发生了。

当上洛城池耐久不到四分之一的时候,关卡的对面突然有了动静——“水泊梁山”发起了抢夺行动!“水泊梁山”占据了天时,在“吴”之前率先抢下上洛。原来,是“水泊梁山”在“吴”的内奸窃取了“吴”要暗取上洛的消息,“水泊梁山”便早有准备,将计就计,以逸待劳。暗争明抢,如小说般魔幻。

“吴”和“龙战于野”痛失西城、上洛二关,摆在他们前面的,将会是200%的压力。他们将会如何应对?故事还在展开......

三国志战略版


吴之崛起

上章说到,西城、上洛二关失去控制,关中门户大开,“吴”和“龙战于野”只好被动地进行战略防守。古有诸葛亮六出祁山而不胜,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当时的蜀汉并没有一鼓作气攻入长安、“北定中原”、“攘除奸凶”的实力,又没有做好长期拉锯战的准备。在“进而不能,退而有憾,按兵不动又不堪消耗”的尴尬境地中,被司马懿拖垮。诸葛亮虽然凭借才智在和司马懿交锋中占了不少便宜,例如木牛流马戏耍司马懿、上方谷围困司马懿,但却失了大局,终葬送了蜀汉几十年的国力积累。因此,正确的战略要比打仗取胜的战术更重要。“吴”和“龙战于野”虽然在上洛一战中,因为排兵布阵的失策而导致上洛被夺,但只要找到正确的战略方向,仍有机会反客为主,摆脱被动局面,主动掌握局势。在关中门户大开的严峻局势下,每拖一天就会被多消耗一天,被拖垮、被吞并的风险就会更多一分。“吴”首脑果断决策——火速拿下潼关,准备进军司隶!

潼关?真的能打下来吗?“吴”盟的成员在得知攻城计划后纷纷犯了嘀咕。要知道潼关是一个9级关卡,拥有75000×60共四百五十万的驻防守军,和八十万的耐久值,拿下潼关谈何容易!“吴”高层深知打下潼关绝非易事,但这也是“吴”自我救赎的唯一出路。这是一招险棋,因为打潼关需要抽调大量驻防上洛前线的主力部队,上洛前线空虚,“水泊梁山”可能会趁火打劫,有可能潼关没打下来还丢失了上洛的前线,“赔了夫人又折兵”;但这也是一招妙棋,如果拿下潼关,便可以出兵司隶,控制土地更为肥沃的京畿地区,并通过司隶剑指江汉。但打就要打得十拿九稳,不能说潼关可能打的下来也可能打不下来,这样风险太大。要想降低一切可控的风险,要想保证攻城计划的顺利完成,全盟百余人必须齐心协力,倾尽所有,共同作战。“吴”高层身先士卒,从君主到将军每人都派出整整十对人马在潼关下面集结,一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赳气势。“吴”盟成员备受鼓舞,法令要求每人五队人马参与攻城,但大家基本都派出了更多甚至满十支部队慷慨赴战。友盟“龙战于野”也派出数十支精锐,助“吴”一臂之力。

4月24日20:00,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潼关的攻城战拉开序幕。主力并肩顶上,英勇无畏。如果战败就回城,后面的主力接着顶上,如果战平就先撤回营帐,待状态恢复立马再投入战斗。短短五分钟不到,潼关的四百五十万守军就被完全击溃,攻城车随即无缝衔接开始拼命拆除其耐久值。20:37:04,短短37分钟,潼关就宣告被破。“吴”无惊也无险地一举拿下潼关,开始按计划进入司隶地区。潼关的成功拿下,是“吴”由战略防守转向战略进攻的关键节点。

大家可能要问了,在“吴”主力全出的情况下,“水泊梁山”和“风雨同舟”此时在干什么?为什么不趁虚从西城和上洛出兵进攻关中地区,给“吴”造成压力?这就体现出“吴”高层的高明和“水泊梁山”以及“风雨同舟”的笨拙了。原来,曾经在内奸泄露军机问题上吃了亏的“吴”,这次绝不再栽第二个跟头,相反,还利用了内奸误导了敌人。通过组织结构改革,“吴”优化了军令传达系统,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信息安全。内奸挖掘到的大多是“吴”故意放出来的假消息。就这样,“水泊梁山”和“风雨同舟”的主力被调虎离山,被骗去“吴”佯攻的地方扑了个空。

紧接着,“水泊梁山”和“风雨同舟”又犯了第二个错误,彻底错失了补救时机。在“吴”顺利破关后,“水泊梁山”和“风雨同舟”自感不妙,便仓促集结军队想要拿下析县(另一个进入司隶的关卡,连接司隶和江汉两地)。可这临时想出的、草草的作战计划只集结来了一半左右的兵力。结果可想而知,在一小时内,二盟未能完全拆除析县耐久,驻防守军恢复,攻城宣告失败,竹篮打水一场空。“水泊梁山”和“风雨同舟”浪费的不只是这一小时的时间,而是更多。因为他们参战的这些主力需要回城补给,再重新调动到析县下面,这样的一去一回将耗费大量时间,此外还需要时间传播消息,让更多的人上线参与攻城。等到“水泊梁山”和“风雨同舟”成功拿下析县,那已经是4月25日早上八点的事情了。而截至此时,“吴”在司隶的铺路工作已进行了整整一夜,弘农郡、河内郡的大部分土地已经宣布主权。

如果说拿下潼关是“吴”由被动转向主动的转折点,那么攻破函谷、飞夺孟津、吞下虎牢就是“吴”奠定霸业的重要里程碑。

4月25日上午“水泊梁山”和“风雨同舟”入司隶,其虽是后来者,但也对“吴”造成了压力,因为如果他们不作犹豫,心无旁骛一心拿下虎牢关,那么对于“吴”来说,司隶的控制权便不是百分之百。这样的话,“吴”的先机优势可能会丧失,未来和“水泊梁山”和“风雨同舟”在司隶的一场殊死决战将在所难免,霸业又将变得飘忽不定。于是“攻破函谷、飞夺孟津、吞下虎牢”的三步走方案被提出并实施。

对于半小时不到就拿下潼关的“吴”来说,打城不是难事,而方案实施的痛点在于“铺路”。截至4月25日上午,“吴”已马上铺到通往河内郡的渡口,但从渡口到孟津再到虎牢关,还有几百格的土地距离。而“水泊梁山”和“风雨同舟”从析县到虎牢关也只有几百格的土地距离,比“吴”多不了几十块。根据游戏内的设定,一小时最多开拓12块土地,如果双方都加班加点地铺路,“水泊梁山”和“风雨同舟”只会比“吴”晚五个小时到达;如果我方怠慢,时间差将会变小,甚至会落后,拿下虎牢关计划将生变数。

于是“吴”一方面调动主力在孟津城下集合,以便路铺到条件成熟时随时可以攻城;另一方面,不辞辛苦的铺路队兵分两路,一路负责打通从渡口到孟津的路,一路负责拓边到虎牢关西侧,修建防御工事,以备虎牢关被夺的不测。军事和工事双管齐下,有条不紊地全面准备。

4月25日晚上九点,虎牢关西侧传来捷报:路已打通,防御工事已全面在建。可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本应是攻打孟津的时间,却迟迟没有消息传来。原来,铺路工作由于调度失误而导致基层停摆耽搁了较长时间。面对突发情况,“吴”领导站了出来向全盟表达诚恳的歉意,主动揽责,并制定了第二天清晨六点钟的作战计划。此举深得民心,盟成员没有泄气,没有吐露不悦,大家都枕戈待旦,坚决听从指挥。

4月26日早上六点,在敌人还在怠工的时候,“吴”已经向孟津发起了总攻。不到四十五分钟,孟津被“吴”拿下。此役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大家纷纷兴奋起来,积极地向虎牢关进发。上午九点前脚“吴”刚在虎牢东侧站稳脚跟,修建好营帐和防御工事,后脚“水泊梁山”和“风雨同舟”就拍马赶到。由于“吴”的营帐已经建好,可以轻松恢复士气,便以逸待劳地轻松击败疲于奔命的敌人。双方交战到下午,“水泊梁山”和“风雨同舟”便已招架不住,被打得连连后撤。“吴”见状,当机立断,在晚上七点拿下虎牢关,彻底封锁洛阳的京畿地区。“攻破函谷、飞夺孟津、吞下虎牢”的三步走方案圆满完成,此时的洛阳已是“吴”的囊中之物,拿下洛阳,成就霸业已然只是时间问题。

“吴”之崛起,势不可挡。


天下归心

上章说到,“吴”从东、西卡住虎牢、函谷二关,牢牢控制住洛阳城,霸业可期,其实“吴”的有效控制区域已经达到整个司隶地区。洛阳城固,需要更精锐的主力军和攻城器械军才能攻破。于是“吴”采取休养生息的战略,不再主动和其他盟交锋;其他盟也明白大势已去,为了不破坏861区的玩家的感情,纷纷退兵以示尊重。各盟开始玩家间互刷战功的友谊赛。“吴”开始“赋闲种地”,每天给器械的将领练练级,讨伐讨伐NPC,锻造锻造材料,驯驯马。

可就在861大陆一片祥和之际,“龙战于野”又一次倒戈了。“龙战于野”有的人开始大肆散布“‘吴’盟威胁论”、“‘吴’盟自私论”,带节奏对“吴”进行诋毁。

起初是和平的,“吴”盟主明白,“吴”之所以能走上霸业,确实依傍了“龙战于野”很大的帮助。为了感谢他们,承诺给“龙战于野”赛季割据奖励,并划分不少霸业奖励指标给“龙战于野”,还带着“龙战于野”打友谊赛,帮助他们刷战功换物品。可是善良如果不长出牙齿,那就变成了软弱。“吴”的感谢措施在部分“龙战于野”人眼中竟变得“不值一提”。“龙战于野”几个带节奏的人变本加厉,要求更多的报答,甚至将“吴”的成功很大程度归功于他们,又给自己塑造一个“被过河拆桥”的“受气包”形象,在世界频道上肆无忌惮地宣泄。“龙战于野”的管理人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仿佛想以此制造舆论索求更多的报答。久而久之,越来越多“龙战于野”的普通玩家被节奏,在键盘侠言语的干扰下,忽视“吴”已经极其真诚地在善后的事实,加入对“吴”的口诛笔伐中。一时间,有说“‘吴’卸磨*驴”的,有说“‘吴’过河拆桥”的,还有宣扬恐怖说“‘吴’马上就要灭了他们的”,而实际上,“吴”现在只想安心种地,拿下洛阳后款待老友,别无所求,不想对其他盟进行征服战争,因为这样会伤和气,大家也本就是因为缘分才到861区的。

事态升级,“吴”依然保持大度,不去计较太多,让“龙战于野”的管理人员去内部治理。可是“龙战于野”的管理人员并不配合,甚至还进行煽风点火。终于“龙战于野”有人绷不住了,对“吴”进行军事行动,开始袭击边境的玩家城池。

经过一个星期的发育,“吴”向洛阳发起总攻,终于不负众望,半个小时便拿下洛阳城。此时已是可忍孰不可忍,长时间的隐忍竟换来一地鸡毛,“龙战于野”终将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吴”愤怒了!开始对真正忘恩负义的“龙战于野”发起灭国战。“龙战于野”的嘴炮一绝,打起仗来却不硬气,三天不到便国都被破,全盟被打得零七散八。三番倒戈的“龙战于野”终成861区的笑话,千锤百炼的“吴”也终成861区的霸主。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三国演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