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五胡风云录]04东吴祸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两晋五胡风云录]04东吴祸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首页角色扮演诛剑风云录更新时间:2024-08-03

东吴自孙权称帝后,传至末帝孙皓已是第四代国君。此时的吴国早已不再拥有三国鼎立时的辉煌,仅凭借着长江天险三面临水、金陵城(又称建业,今南京)龙盘虎踞的地形与西晋抗衡。

说到东吴的衰落,还得从赤乌四年(公元241年)五月说起,这年三十三岁的太子孙登病亡,而孙权的次子孙虑早在嘉禾元年(公元232年)就已夭折,年仅二十岁。赤乌五年正月,孙权按长幼次序立了三子孙和为太子。

孙和被立为太子后,孙权因宠爱四子孙霸(孙霸是孙和同母所生的胞弟),又在同年八月封他为鲁王,并让其入住太子宫,待遇与孙和毫无二致。不少大臣认为这样做会使二宫礼秩不分,极易引发祸端。

尚书仆射兼鲁王傅是仪,认为二宫应有差别,才能端正上下秩序,显明礼教根本,并劝谏孙权调派孙霸去镇守边境。是仪言辞凿凿,接连上书三、四次,孙权不得已,只得下旨先将孙霸搬出太子宫居住。

孙霸搬出太子宫后,心生不满。他开始秘密招募幕僚、广结私党,暗中为自己积蓄力量。孙和获悉,很不安,便对孙霸处处提防。大臣们见了则各寻拥护对象,互相排挤。不久,朝廷竟出现了严重对立,举国中分的局面。

却说孙权有个大女儿叫孙鲁班(字大虎),是已故步氏所生。鲁班曾嫁给周瑜的长子周循为妻,后周循病死,孙权心疼女儿寡居,遂将其婚配给卫将军全琮,所以鲁班又称全公主。

全公主自幼被孙权视为掌上明珠,很是得宠,她依仗孙权的娇宠,在后宫权势极大。偏偏这位全公主与孙和、孙霸的母亲琅琊王夫人素来不和,更不能容忍孙权对她的宠爱。

原来,全公主的母亲步氏在世时,是孙权最宠幸的妃子。早年孙权曾想立步氏为后,却遭到群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步氏无子嗣不宜立后,都希望立孙登的养母徐氏为后,孙权气不过,干脆不再立后。

其实步氏性情温驯,不骄不妒,后宫都很推崇她的品德。赤乌元年(公元238年),步氏因病去世,孙权伤心欲绝,群臣这才上书,请求追封步氏为皇后。孙权终于了却心愿,以皇后的礼仪为步氏举殡,并追封她为皇后。

步氏去世后,孙权又宠幸琅琊王夫人,全公主见了十分不满。如今孙和当上太子、孙霸被封为鲁王,她见了更是妒恨交加。这时,她见孙和与孙霸暗中较量,就想趁机把事态扩大,再置二人于死地。

全公主找来同母所生的妹妹孙鲁育相助。孙鲁育(字小虎),嫁与骠骑将军朱据,又称朱公主。朱公主为人谦和正直,得知姐姐的来意,反劝她不要为了一己私欲去扰乱朝政。全公主听了尴尬不已,心中暗恨妹妹。

全公主又在全琮的身上打主意。全琮很拥护孙霸,经她挑唆,便让次子全寄去鲁王府侍奉,并书信告知关系甚好的丞相陆逊。陆逊却告诫他不该让全寄去冒险,以免将来带来祸事。全琮心中不快,就此与陆逊断绝了来往。

不久,孙权得了一场大病,全公主得知后亲自守侯在病榻前服侍,还亲手为孙权端汤送药。病中的孙权看着女儿忙碌操心的样子,很是欣慰,同时也让他更加地怀念起步氏。

孙权久病未愈,就命孙和代其入祖庙祭祀祈福,全公主却暗中派人监视。刚好孙和宠妃张氏的叔父张休,家住庙堂附近,孙和应邀去拜访。全公主获悉,竟向孙权进谎言说孙和无心祭祀,跑去妃子家密议,不知所安何心。

孙权听了面露不悦之色,更对张休心生厌恶。全公主暗自窃察孙权的表情,又流着眼泪哭诉道:“骨肉连心,父皇生病,女儿自然是伤心关切的,哪像有些人那样薄情寡义。”孙权听后,忙问她究竟。

全公主立即诬陷起王夫人来,她说:“昨日见王夫人背着人暗露喜色,怕是她以为自己的儿子要当皇帝了吧!”孙权听了大怒,找来王夫人一通斥责,王夫人身体本来孱弱,受到惊吓竟忧郁成疾,不久就病死了。

一天,孙霸的心腹杨竺趁孙权身无旁人之际,大加夸赞孙霸,说孙霸没被立储实为东吴的损失,孙权听了沉默不语。不料,杨竺的一番话却被躲在榻下偷听的侍从听到,并悄悄转告给了孙和。

孙和一开始并不在意,后来才觉得不对劲。正巧,尚书选曹郎陆胤要去武昌,他与孙和的关系很密切,临行前来向孙和道别,孙和想托他将这事转告给丞相陆逊,于是先假装不见,待他动身时秘密到马车内会面。

远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驻守的陆逊得到消息,非常担忧,接连上奏孙权,言辞激切。孙权颇感莫名其妙,没有去理会陆逊。陆逊又要求到建业当面陈述嫡庶的大义,结果惹得孙权很不高兴,并下旨不许陆逊还都。

赤乌八年(公元245年),陆逊的外甥、太常顾谭又上书孙权:“臣闻诸侯有国,大夫有家,必明确嫡庶的关系,有区分尊卑的礼制,使之高低有差别,等级不可僭越,如此骨肉的恩情才可保全,夺嫡之念才可灭。”

顾谭又以西汉文帝刘恒宠爱慎夫人,让她与皇后同坐,大臣袁盎把慎夫人的座位搬走,劝文帝应上下有别,可避免人彘(即猪。一种酷刑)惨祸的发生为例,表明自己所言都是为了太子平安,保全鲁王的性命着想。

孙霸得知恨透了顾谭,立即对其进行报复。先是全琮父子向孙权状告张休和顾谭之弟顾承等人买通典军陈恂,在芍陂(古代淮河流域著名的水利工程,现称安丰塘,位于安徽寿县南)战役中,虚报战功。

原来在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夏四月,孙权四路伐魏,全琮分兵攻打淮南,魏将王凌领扬州军对抗,全琮求胜心切,掘开芍陂堤岸,水淹魏国在此的大量屯田,又纵兵掳掠屯田民户,烧毁魏军粮仓,以断绝对方的供给。

不料魏军反被激怒,时值扬州军轮休,留守的部队不多,扬州刺史孙礼亲自率军上阵,从早一直战至日落。孙礼及其战马满身上下伤痕累累,身边将士死伤过半,但他仍奋不顾身,擂鼓助阵,士兵为其所感,均以死相拼。

全琮所部虽骁勇善战,却被魏军的气势所震慑。双方经过一番血战,全琮的部属中郎将秦晃等十余人战死,全琮大败溃逃,早已*红了眼的魏军仍然不肯放过,在后紧追不舍。

当时任扬武将军的张休与奋威将军顾承正奉命北上征讨寿春(安徽寿县县城),得知全琮兵败,忙挥军策应。在情急关头,张休等人赶到,众人奋力拼*,终于阻止了魏军的攻势。

全琮稍作调整,让长子全绪、侄子全端率领众人攻城。魏、吴二军血战,王凌终因兵力不足被击退。吴军返回朝廷,张、顾二人因驻敌有功,获得了比全氏更多的封赏,全琮却暗生嫉恨,从此一心想将二人排挤出朝廷。

再说孙权本来就对张休不满,在听了全琮的谗言后,立即将张、顾二人发配到交州(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中书令孙弘为人阴险狡诈,曾遭到过张休的斥责,此时也来煽风点火,孙权震怒,又命人将张休赐死。

不久,顾谭因为弟弟顾承的事情受到牵连,也被朝廷流放到交州。顾谭在交州满怀怨愤地写下《新言》二十卷,此书成为后人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两年后顾谭抑郁成疾,病死在交州,终年四十二岁。

太子太傅吾粲见孙霸气焰嚣张,再也忍不下去,为避免纷争继续扩大,他奏请孙权派孙霸去镇守夏口(武汉),并将杨竺调离京城,为此还多次写信给陆逊。孙霸得知反诬其蓄谋不轨,孙权听信,竟将吾粲投入狱中处死。

处死吾粲后,孙权觉得事有蹊跷,开始怀疑是杨竺造谣生事,才招致陆逊等人频频上书。孙权召杨竺问话,杨竺吓得发誓表明自己没有说过。孙权又派人去追问陆逊,陆逊被追问的没办法,只好将陆胤相告之事说了出来。

孙权立即将陆胤下狱拷问,陆胤为保太子,索性一口咬定是杨竺告诉他的。孙权本来就怀疑杨竺,于是把杨竺关押审讯,杨竺受不了酷刑,只好违心地承认是他所为。孙权大怒,下令将杨竺处斩。

孙权怒气难消,又派宦官去指责陆逊,骂他不忠不义,六十三岁的陆逊被骂的气火攻心又不能辩。赤乌八年二月陆逊病亡,孙权再次拿杨竺对陆逊的二十条指控,质问其子陆抗,陆抗一一澄清,孙权的怒气才算平息。

再说全公主暗中与孙权的另一位宠妃潘氏来往密切。潘氏原是东吴句章(今浙江余姚市)人,出身小官吏之家,当初父亲犯法被处死,受牵连的她同姐姐一起沦为官奴,在东吴后宫织坊做苦工。

同被幽禁的女工初见潘氏,都夸赞她貌美如仙女,孙权闻听,即命人为潘氏画像。潘氏因心情忧郁,面容显得很憔悴,画师把她的样貌不加修饰地画了下来,不料孙权见了连连赞叹,一激动竟将按在画上的琥珀如意折断。

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六十岁的孙权将潘氏充入后宫,次年潘氏生下一子,名为孙亮。孙亮在孙权的七子中年纪最小,且聪明乖巧,很讨孙权的喜欢。而全公主与潘妃交往实则是想扶持孙亮,以待日后寻机取代孙和。

却说全琮有个侄子叫全尚,生有一女,长得可爱漂亮,很讨全公主喜欢,每次全公主进宫都会带上小全氏同往,小全氏很快给孙权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全公主又私下与潘妃商议,为孙亮和小全氏谈定婚约。

赤乌十二年(公元249年)正月全琮病逝,年过四十的全公主竟与小她十多岁的堂侄孙峻勾搭厮混在了一起。孙峻是孙权叔叔孙静的曾孙,作为皇族近亲,孙权封其为侍中侍奉左右。而小全氏的母亲就是孙峻的姐姐。

孙峻面貌生得十分英俊潇洒,却是个衣冠禽兽。他倚仗侍中的身份在东吴后宫自由出入,常常借机勾引孙权的侍妾,孙权却浑然不知。当时很多人都知道此事,只因为孙峻深得孙权的宠信,所以无人敢言。

孙峻自从与全公主私通后,便常帮着一起诋毁太子孙和,全公主又不断在孙权面前夸赞孙亮有美德,而潘妃也不失时机地在孙权耳边吹风,经三人一折腾,孙权竟有了想改立孙亮为储的想法。

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一天退朝,孙权让孙峻陪同自己来到御花园,并对他说起东汉袁绍废长立幼,引发袁氏子嗣兵戈相向,最终落得天下耻笑的事,表示自己担心不管是立孙和,还是孙霸,都会给朝廷带来祸事。

不久,孙权有了罢黜孙和的想法,却又迟迟下不了决心,一拖就是好几个月。赤乌十三年八月秋,孙权终于狠下心来,下令囚禁太子孙和。很多拥护孙和的大臣得知这一消息,都十分震惊。

骠骑将军朱据连忙上表进谏:“太子乃国之根本,加之本性仁义孝道,百姓皆心悦诚服。”又以春秋时期晋献公宠幸骊姬害死太子申生,汉武帝刘彻废太子刘据、致其蒙冤死去的祸事力劝孙权,孙权不听。

朱据又与尚书仆射屈晃领着十几人,用泥涂在头上,自行捆绑双手以囚犯自视,连日在宫殿外请求释放太子。孙权登上建业宫白爵观高台,远远看去,心里非常厌烦,遂对朱据、屈晃等人大声怒责。

无难督陈正(皇宫特种军队将领)和五营督(禁军五营将领)陈象见殿外众人求情,也纷纷上书进言,还引用晋献公因为听信骊姬的谗言,*掉太子申生而另立奚齐为太子,最终引起晋国大乱的故事,劝谏孙权释放太子。

孙权听了大受刺激,怒令处死陈正、陈象,并诛灭九族。偏这时,太子辅义都尉张纯也来劝谏孙权,结果也被处死。孙权盛怒之下又命人将朱据、屈晃拖进朝殿。朱、屈二人不服,屈晃更是大声力谏不止。

朱据、屈晃被拖进殿内仍不肯罢休,跪伏在地不住地叩头,直弄得满脸鲜血。孙权气得将二人各杖一百,并降朱据为新都(今浙江淳安县)郡丞,贬屈晃为平民。其余跟着上谏的人,也被一同撵出朝廷。

中书令孙弘见太子党大势已去,为了铲除孙和的最大支持者,竟趁乱陷害朱据,结果朱据还没到贬所,就被朝廷下诏赐死,时年五十七岁。屈晃得知朱据死讯痛心疾首,终日郁郁寡欢,回到家乡的第二年便病故了。

孙权平息风波后,将孙和放逐至故鄣(今浙江安吉县),心中仍怒气难消,又迁怒于孙霸,竟下令赐死孙霸,孙霸同党也一个个被诛*。全琮之子全寄如陆逊所料惨死收场,已死的杨竺被挖尸抛江,下场可悲。

东吴的这场“二宫之争”终告结束,但其遗患已成。再说赤乌十三年十一月,八岁的孙亮当上太子。次年五月改元太元,潘妃被封为皇后,渐渐恃宠生骄,在后宫争强好胜,常对侍婢斥责惩罚,弄得人皆怨恨。

吴太元元年八月,东吴都城忽刮大风,汹涌江水淹没了几千里地,积水深达二米,吴高陵(江苏丹阳县西)旁的松柏也被连根拔起,吴郡城门也被吹倒。十一月孙权惊悸之下去南郊祭祀,还宫后不久,竟中风瘫痪。

孙权卧病在床,想起被废太子孙和,回忆往事,渐渐觉得孙和多有无辜,一时心生悔意,他又想将孙和召回。孙峻获悉连忙与全公主计议,二人心怀鬼胎,联合孙弘等人竭力劝阻,最终孙权只好作罢。

孙权考虑到孙亮尚小,一天商议托孤大事,上下都钦佩大将军诸葛恪的文才德智,孙峻便举荐诸葛恪。孙权却认为此人刚愎自用,孙峻则进言朝中无人可比,孙权想来想去,觉得确实也无合适人选,就诏其为太子太傅。

十二月朝廷传达驿站,信使一路急马加鞭赶往武昌军营,送达皇上诏书召诸葛恪回建业。临行时,九十二岁的上大将军吕岱告诫曰:“今世间正是多难之时,你每次做事必先想十次。”诸葛恪面露不悦,吕岱不再做声。

太元二年正月孙权又将诸子遣离皇城,五子孙奋往武昌;六子孙休去虎林(今安徽贵池市);孙和迁长沙,他的船行至芜湖时,遇喜鹊在船帆上筑巢,后朝臣闻知皆感忧虑,认为此预示有机柱倾倒之危,非久安迹象。

二月吴改元“神凤”(公元252年)。潘皇后见孙权病重不能起床,担心孙权驾崩,年幼的孙亮即位后不能服众,就偷偷找来孙弘询问西汉“吕后专权”之事。谁知没过几天,宫中突然传来潘皇后得重疾身亡的消息。

孙权大感意外,带病亲临后宫,发现潘皇后项下有绳索勒痕,于是下令左右秘密调查。负责调查的人几天后呈上密函,称皇后是在深夜熟睡之际,被几名宫女用布帛缢*。孙权悲愤交集,下令处死行凶宫女。

不久,孙权召见诸葛恪、孙峻、孙弘、滕胤、吕据嘱咐后事。四月,七十一岁的孙权驾崩。中书令兼任太子少傅的孙弘和诸葛恪向来不和,孙弘担心诸葛恪掌权将会对自己不利,便秘不发丧,打算拟假圣旨除掉诸葛恪。

孙峻察觉,马上密报诸葛恪。诸葛恪不动声色,请孙弘上府议事,孙弘欣然前往,诸葛恪待他入坐拔剑便刺,孙弘来不及反应,被剑刺穿心脏,一命呜呼。随后,诸葛恪发布丧讯,朝廷追尊孙权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

孙亮继位,史称废帝,五月改元建兴。诸葛恪成为首辅大臣,广施德政,下令赦免逃犯、免除百姓欠税,撤销关隘过路税,万民无不欢喜。每次当诸葛恪经过街头,百姓都会在路边探头张望,以睹其风采。

十月,诸葛恪率众修缮边境关所东兴堤,并夹着濡须水,沿高山两侧兴建了两座小城,命将军全端、都尉留略各领千人驻守。魏国窥探到消息,便借口东吴图谋入侵,派大将王昶、胡遵、诸葛诞领兵七万直逼东兴。

诸葛恪获悉魏军来袭,率兵四万昼夜不停抵达东兴(安徽巢湖)迎敌。十二月东兴一战,诸葛恪击退三路敌兵,斩*数万人,缴获大量物资武器。诸葛恪凯旋而归,受封阳都侯兼荆州、扬州牧,总管全国军务。

果然如孙权生前所料,诸葛恪志得意满、竞居功自傲起来。建兴二年(公元253年)二月,他计划再出兵攻打魏国,大臣都认为频繁出兵会致国中人力、财力不堪重荷,诸葛恪不听。中散大夫蒋延仍反对,竟被赶出宫门。

随后诸葛恪又著文阐述:任敌发展,祸不在当前必殃及后人,不可不深谋远虑。今魏国不稳,当出兵伐之。近来读吾叔诸葛亮之《出师表》,心中叹息伤感。若不幸死,望后人知我忧虑而作怀思。众臣阅后都不敢再谏。

丹阳太守聂友与诸葛恪素有交情,得知后,写信劝谏他应先养精蓄锐,察探敌人的破绽。而今出兵是不得天时,随意按个人的意愿在行事。诸葛恪则回复道:“尔虽懂普通之理,但不明兴亡大道理,细读吾言论可醒悟。”

同为托孤大臣的滕胤也对诸葛恪说:“出兵大事,需倚靠众人才能完成,皆不愿意,你一人怎能安然处之?”诸葛恪不悦道:“诸云不可,因为不了解我的谋略,只想苟且偷安。想不到你也如此主张,我还指望什么?”

吴建兴二年(公元253年)三月,诸葛恪不顾众人反对,下诏全州郡,募兵二十万准备伐魏。当时东吴符合兵役的青年不过百余万人,这意味着十人之中即有二人入伍,如此大规模的征兵,一时引起百姓*动。

四月,东吴攻打魏国的淮南郡(安徽省寿县),众将皆担心大军深入,沿途百姓必然逃跑一空,到时供给出现困难,将影响战斗力。大家纷纷献策围攻离吴国较近的新城(安徽合肥市),等把魏军主力引诱过来再战。

诸葛恪依计攻打新城,魏国守将张特领着数千兵士顽强抵抗,两个多月时间,吴军未能攻下城池。时值炎夏,酷热难耐,吴军的饮水供给严重不足,士兵只得喝污水解渴,不久,腹泻、浮肿得病者竟超过半数。

随着染病的东吴兵不断死去,军营满地都是尸体,十分凄惨。士兵无心再战,各营吏每天向诸葛恪报告伤病情况,诸葛恪心急烦躁,竞拔剑在手斥责营吏扰乱军心,再言必斩,营吏们吓得再不敢向他汇报。

诸葛恪耻于新城久攻不下,恼怒不已,只顾催战,吴军军心涣散,逃者无数。将军朱异有怨言,被诸葛恪撤职逐回建业。都尉蔡林也多次向诸葛恪建议,但诸葛恪根本不听,蔡林大失所望,自引一军,连夜逃奔魏国去了。

当魏国获悉消息,立即出动大军,诸葛恪得知,匆忙撤退。那些受伤、患病的吴兵被遗弃在路边,或倒地*,或艰难地互相搀扶前行,不少士兵竟在慌乱中失足坠入山涧摔死。魏兵赶到,吴兵被俘者不计其数。

吴军惨败,上下无不哀痛悲叹,从此对诸葛恪大感失望、并心生怨恨。诸葛恪心有不甘,又领军驻扎在浔阳(今湖北武穴市),打算开荒屯垦,伺机再战。后来朝廷频频召他返回,诸葛恪不得已才撤回了建业。

诸葛恪自觉颜面尽失,托病不肯入宫朝见。为彰显威严,诸葛恪还让士兵列队整齐,前有引导后有随从地回了府邸,并召见中书令孙嘿,呵责他为何三番五次胡乱下诏书,孙嘿吓得噤若寒蝉,惶惧告辞后称病在家不敢上朝。

诸葛恪为掩盖过失,又指责功曹(人事官)选人不当,将奏准任命的官吏全部撤换,还任命心腹张约、朱恩接管*,而统管*的正是升任为武卫将军的孙峻,他见诸葛恪专横跋扈,心中大怒,遂起了*心。

再说十月,天气渐冷。一天深夜,诸葛恪突然醒来,心中躁动不宁,再无法入睡。清晨,他起床盥漱,女婢端来水,水中竟散出一股血腥味,连换数盆皆如此。待取来衣服更换时,又闻到刺鼻的异味,诸葛恪十分疑惑。

诸葛恪正疑惑间,却传废帝宣其即刻进宫赴宴。诸葛恪命人备好车仗,待要出门,家犬突然咬住其衣服嘤嘤作声,如哭似泣。诸葛恪惊疑,坐了片刻又起身要走,犬又来衔衣,如此三番,诸葛恪心烦怒曰:“犬戏吾也!”

诸葛恪命人将犬牵走,乘车赶赴皇宫,刚至宫门却见孙峻站立门前,诸葛恪心中生疑,只见孙峻上前说道:“太傅满脸倦意,若尊体不安,自可等以后再来,我代为启奏皇上。”诸葛恪听了心下稍宽,摆手先行而入。

诸葛恪行至不远,迎面遇见心腹张约、朱恩匆匆赶来,二人进到车前送上密函告曰:“今日宫中设宴不同往常,恐怕有变故,主公不可入。”诸葛恪看罢暗暗吃惊,心想莫非皇上要害我,一时不安,便命车返回。

刚好太常滕胤赶来,忙问道:“太傅何故就回?”诸葛恪声称腹中疼痛,滕胤却劝他入宫朝见,诸葛恪听了,暗忖自己和滕胤乃儿女亲家(诸葛恪次子诸葛竦娶滕胤之女为妻),不妨试探一下,看其有何反应。

诸葛恪将密函给滕胤看,滕胤看完面色凝重道:“如此,太傅先回吧。”诸葛恪听了心下稍安,犹豫片刻又自恃位高权重,料无人敢当众对他下手,便对滕胤大笑道:“儿辈还能怎样!恐怕也就只能在酒中下毒罢了。

诸葛格遂与滕胤一同进殿,张约紧随其后。废帝孙亮接入,诸葛恪剑履上殿谢过主上,不脱靴直接席地入坐。内侍摆上酒宴,诸葛恪疑心酒里有毒,杯不沾唇。一旁孙峻见曰:“太傅府中有常服药酒,何不取来饮用?”

诸葛恪听孙峻这么一说,即点头答应,立刻命心腹回府取来自制药酒。酒过数巡,诸葛恪渐渐放松了戒备,废帝孙亮称有事起身回内室,这时只见孙峻也起身来到殿下,突然脱去宽大外衣,露出一身短服。

原来孙峻意图除掉诸葛恪,便向孙亮密报诸葛恪弑君谋反,孙亮惧怕,于是君臣二人设计摆宴诛*诸葛恪。此时,帷帐后早已埋伏了不少武士,只见孙峻手提利刃,几步冲到诸葛恪跟前大喝:“奉诏擒诸葛恪!”

诸葛恪大惊跳起,急忙拔剑,剑尚未出鞘,孙峻的刀已然砍下,诸葛恪身中数刀,倒地而亡。张约见诸葛恪被*,情急之下挥刀劈向孙峻,孙峻忙侧身闪开,左指被刀尖划伤,鲜血直流。

孙峻躲过,反身用力一刀直劈张约,只听张约大叫一声,整个右臂掉落在地。这时,埋伏在帷帐后的武士蜂拥而上,乱刀将张约顷刻间剁为肉泥,朱恩也同时被*。在场众臣见此情形早吓得面色煞白,瑟瑟发抖。

孙峻环顾四周,即命武士收刀入鞘,又令人清扫血地,重新开筵。诸葛恪的尸体被人用苇席裹起,弃于建业城南的石子冈。后人有诗曰:堪笑当年诸葛恪,聪明好*弄朝纲。不祥屡现心无悟,席卷投尸石子冈!

孙峻诛*诸葛恪后,诸葛恪次子诸葛竦与三子诸葛建连忙带母亲逃走,结果被追兵抓获尽皆*死。孙峻又派兵至公安(今湖北公安县),围困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最终诸葛融饮毒自尽,城陷后,他的三个儿子全被诛*。

不久群臣推举孙峻任太尉(总管军务),滕胤为司徒(管民事),有讨好孙峻的朝臣认为朝权应由皇族掌握,若滕胤为司徒,地位仅次于太尉,且他又享有很高的声望,众人之心都归附他,势力将不可估量。

于是拥护者纷纷奏请封孙峻为丞相兼大将军,不另设辅政的御史大夫。从此吴国大权尽落孙峻手中,滕胤见此情形,就以同诸葛恪有姻亲为由请求辞官。孙峻在朝中没威望,为笼络人心亲自挽留滕胤,并封其为高密侯。

孙峻掌权后,仍对被废太子孙和放心不下,不久又打算*死孙和。原来孙和之妃张氏是诸葛恪的外甥女,当年张妃命黄门侍郎陈迁上疏中宫问候舅父诸葛恪。陈迁临走时诸葛恪让其转达张妃,定会让她过得比别人好。

谁知此话被泄露。偏巧,当时诸葛恪正派人在修治武昌宫,并打算迁都武昌,民间遂传诸葛恪将要迎立孙和。孙峻便借口这事,硬说孙和与诸葛恪谋逆篡位,先派人夺去他的玺印,再将其放逐新都(四川成都北郊)。

几天后孙峻又遣使者赶上路途中的孙和,赐其自尽。孙和接到旨意,悲痛绝望,一家人更是抱头痛哭。贞烈的张妃自知孙峻阴险,一定不会放过自己,便悲戚的对孙和说道:“吉凶当相随,终不独生活!”遂自*身亡。

孙和待妾何姬哭诉:“人生在世,死亦何难?若皆从死,谁来扶育遗孤?”众人皆哀痛不已。孙和死后何姬强忍悲痛,带着孙和的四个儿子:孙皓、孙德、孙谦、孙俊被流放到乌程(今浙江湖州市),这年孙皓年仅十二岁。

孙和被*,吴国很多人都愤懑不平,加之孙峻把持朝政,骄横跋扈,司马桓虑打算招聚将吏刺*孙峻,另立孙登之子吴侯孙英。结果事情败露,桓虑、孙英自*,此事发生于五凤元年(公元254年)。

公元255年正月,魏国镇东将军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不满司马氏篡权,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起兵反叛。孙峻得知魏国内乱,想从中渔利,以此获得在朝中的威望,遂率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等领兵十万袭击寿春。

魏大将军司马师获悉吴军来袭,集结十万兵马,将主力驻扎在寿春旁的陆浑县(河南汝阳县),派镇南将军诸葛诞领豫州军围困寿春,又命征东将军胡遵进驻谯郡(安徽亳州)、睢阳(河南商丘)之间,切断叛军退路。

当孙峻大军兼程前行至东兴边境,探报就传来毌丘俭、文钦兵败的消息。孙峻忙催军急行,刚到橐皋安徽巢县柘皋镇),又遇上走投无路的文钦父子前来投降,孙峻见势不妙,只得撤军返回。

未料魏主帅司马师因眼睛疾瘤恶化流脓,疼痛难当,回到许昌于二月二十八日病亡。孙峻正行进在回撤途中,得此消息料想魏军士气大受影响,必定撤军,便又回兵进攻。中途左将军留赞病发,孙峻只好命其先行返还。

留赞长子留略、吴将孙楞、蒋修等人随行护送,当护送队伍行至一处叫菰陂(浙江湖州境内)的地方,却与魏军遭遇,领军的魏将正是诸葛诞的别将(即离开主将,独立率军游击作战的将领)蒋班。

蒋班见吴军人数不多,决定乘机歼*留赞,即率所部四千步骑全力追赶。留赞病重,自知不能迎敌,眼见魏军很快就要追上来,情急之下忙解下马车上的仪仗曲柄伞和身上佩戴的印绶,交给留略,让他先走。

留略痛哭跪拜,留赞叹道:“吾自从做将领以来,破敌拔旗,从未败过。今天病困兵疲,众寡不敌,汝速去矣,皆死无益于国,恰好让敌人痛快。”留略不肯舍父而走,留赞性格刚烈,拔刀便砍,这才赶走留略。

留略远去,留赞摘下头盔,披散长发持刀对着魏军方向仰天高喝,众将士随即一起发声应和,高声而歌。魏军四千步骑追至跟前,见此情景无不惊畏,不敢上前。蒋班大怒,厉声高喊:“斩敌将者重赏,畏敌者当诛!”

众魏军这才蜂拥而上,将吴军团团围住。此时留赞强撑着病体,将全身力气运至双臂,口中一声狼嚎,提刀迎着蒋班就撞*过去。吴军将士紧随其后,护卫在留赞左右,霎间双方便绞*在了一起。

那留赞刚烈彪勇早有传闻,其年轻时在一次镇压黄巾军(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的交战中,斩*黄巾将领吴恒,一只脚受重伤,从此无法屈伸。他为了能回到战场,竟强忍疼痛,用刀自割脚筋让家人拉直瘸腿。

此刻身处绝境,留赞毫不畏惧,拼尽全力与魏军厮*,直战至力竭,最后长叹一声:“吾战有常策,今病重如此,也是命呀!”终被蒋班所*,时年七十三岁。吴将孙楞、蒋修众人亦战死,无一人生还。

再说孙峻挥军北上行至高亭(江苏南京市高淳县),又接到寿春已被占领的消息。原来文钦投吴后,毌丘俭孤军作战,因害怕被围剿,趁夜弃城逃走,结果被人射*。诸葛诞剿灭叛军,迅速派重兵驻守寿春。

孙峻不敢强取寿春,又命吴军回撤。这时魏将曹珍率军逼近,东吴老将军丁奉请缨前往阻敌,以掩护大军撤退。只见丁奉跨马持矛与前锋周纂率部冲入敌军阵中奋力斩*,曹兵死伤无数,曹珍见丁奉神勇慌忙逃走。

孙峻无功而返,当吴人得知留赞战死,无不感到痛惜,更对孙峻颇多怨言。这年七月蜀国使节访吴,孙峻叔父孙仪与将军张怡、林恂想趁会见之际除掉孙峻,因计划泄密,孙仪自*。孙峻惊怒,遂将张怡、林恂处死。

此后孙峻更是疑心猜忌,朝臣中被其治罪处死者多达数十人。朱公主因反对废黜太子孙和,遭到姐姐全公主的憎恨。事隔多年全公主仍余恨未消,竟乘机诬陷朱公主是孙仪的同谋,结果朱公主也被孙峻*害。

五凤三年(公元256年),文钦多次奏请征讨魏国,孙峻让其与骠骑将军吕据等人自江都(江苏扬州西南)入淮水(江苏秦淮河)、卞且(山东泗水县),以图取青州(山东淄博市临淄北)、徐州(江苏徐州)。

孙峻随后和滕胤在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城西北的清凉山后)为出征将士饯行,孙峻领着随从一百余人来到吕据的军营,见到吕据的亲兵卫队军容齐整、气势威严,突感心头一阵厌恶,便称心痛匆匆离去。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孙峻突然梦见诸葛恪怒目切齿,持剑猛刺自己。孙峻惊醒,就此吓得染病不起。不久孙峻病情加重,自知命不长久,更担心吴国大权旁落他人之手,就将后事托付给年仅二十六岁的堂弟孙。

八月十四日孙峻病亡,孙被升为侍中、武卫将军掌管军政并代理主持朝政。此前孙只是个官职较低的偏将军,对这样的安排不少大臣颇感不满。吕据闻听大为恼火,就联络前线诸将上书推荐滕胤为丞相。

奏折送达朝廷,孙却调滕胤为大司马出镇武昌。吕据得知大怒,一面派人联络滕胤密谋推翻孙,一面领兵急速返回。孙得到风声忙派堂兄孙宪率军抵御吕据,又派中使(宫中使者)奉皇帝诏令命文钦等人击*吕据。

孙再派侍中左将军华融、中书丞丁晏到滕胤府邸,催促滕胤即日离开都城前往武昌。滕胤已接到吕据的密报,自不肯听从,更疑心孙将要对自己下手,以为灾祸临头,就将华融、丁晏扣押起来。

滕胤集结亲兵自卫,并召见典军(皇宫禁军军官)杨崇、将军孙咨(吴宗室),告发孙将作乱,还逼迫华融、丁晏写声讨书,斥责孙倒行逆施。孙收到滕胤书信置之不理,却直接上表朝廷称滕胤已造反。

孙召来将军刘丞,许诺给他封爵,命其速率兵先行围攻滕胤。刘丞对孙专权虽有不满,却也不愿落下抗旨不尊的罪名,即领命前往。刘丞领军来到滕府门前,立马挥剑在手,下令兵士围而不攻。

滕胤见情况危急,就强行让华融、丁晏作假诏书诛讨孙,华融等人不从,滕胤一怒之下将他们*死。有人劝滕胤可引兵至苍龙门(指皇宫东门),宫中将士见了必定会离开孙,听从他的调遣。

此时已是半夜,外面刮着大风,沙尘到处飞扬。滕胤想到与吕据有约,就勒令部下坚守不出,并大声告诉众人,吕据援军已在途中。兵士们听了顿时精神大振,皆愿尽死守护。滕胤更是脸不变色,谈笑如常。

双方一直对峙到拂晓,大风已停,滕胤没能等到吕据的到来,孙掌控的几路大军却已经会合,滕胤寡不敌众,与其手下将士数十人全部被*。事后孙灭滕胤三族,择日改年号为太平(公元256年),大赦天下。

吕据因受到孙宪、文钦等人的夹击,无法按约抵达,正在进退两难之际,传来滕胤被*的消息,吕据大惊,左右连忙劝其投奔魏国,吕据不肯,最后服毒自尽。至此,孙权的托孤五大臣全部在内耗中死去。

此后控制东吴政权的孙,更是残暴无比。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魏国寿春再次发生叛乱,当时已升为征东将军的诸葛诞因不满司马昭专政,起兵反叛,将幼子诸葛靓送往东吴做人质,以求援助。

孙正想转化国内矛盾,于是派遣文钦、全怿、全端等将领率军三万前往支援,自己还亲率大军进驻镬里(今安徽巢县西北)作为后援。七月,任援军大都督的朱异遭遇到魏军突袭,粮秣尽毁。

吴军兵败回撤,沿途只得靠摘吃树叶充饥。朱异战败实则为孙淋指挥失责,好不容易回到大营后,不料又接到再出军死战的命令,朱异因士卒饥饿疲惫需要休养,不肯受命。孙大怒,见败局已定,为卸责便*了朱异。

不久孙返吴,寿春城中闻知,军心大乱。十一月,诸葛诞属下蒋班、焦彝二将出降。吴将全怿、全端等见后援大军尽退,也率本部数千人降魏。次年正月(公元258年),寿春守军发生内讧,文钦、诸葛诞皆死。

大批吴国将领或死或降,一时间吴人没有不怨恨孙的。这时废帝孙亮已年满十五岁,开始亲政,因处处受制于孙綝,便借此机会暗中与全公主、太常全尚、将军刘丞谋划诛*孙,却因谋事不密,被人告发。

孙先发制人,连夜缉拿了全尚,又派其弟孙恩将刘丞*掉。事后,全公主被迁徒至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从此再无她的音讯。全公主为了一已私欲,不折手段,祸害朝廷,最终得来的浮华皆成为过眼烟云,一场空。

九月,孙废孙亮为会稽王,另立孙休为帝,孙休辞让三次不成才答应。孙休还没到,孙在皇宫里到处闲逛,很快后悔并有了篡位的念头,朝臣虞汜出来劝阻,孙被说得无言以对,只好作罢。

十月孙休即位,史称景帝,改元永安。孙当上丞相权倾朝野,孙休深知自己处境的不利,便时刻提防,小心应对。十二月,孙休在亲信濮阳兴、张布及将军丁奉的策划下,定计除掉孙,孙死时仅二十八岁。

景帝孙休掌权,耻与孙峻、孙同族,遂将二人从宗族中除名,并为以前遭到他们迫害的人豁免罪责。此时孙皓已长大成人,景帝封他为乌程候,上任后的孙皓做事谦虚收敛,很快赢得吴人的一致好评。

永安七年(公元264年)七月秋,景帝在执政的第六年,因染病而无法亲理朝政。后来病情恶化,不能开口说话,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吃力地写下诏书,召大臣濮阳兴入朝,将太子孙托付给他。

七月二十五日,年仅三十岁的景帝驾崩。濮阳兴召集群臣,商议立帝之事。当时吴国政局动荡,魏国又虎视眈眈,作为小太子的孙根本无力治国,这不免引起吴国众多大臣的担忧。

左典军万彧与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私交甚笃,这时很诚息地向他们表明自己的担忧,并有意推举孙皓说:“皓才识明断,好学,遵守法度,有人君风度!丞相推皓为帝,实乃顺应民意,国亦安也!”

濮阳兴、张布二人听了万彧的话,心有所动。当即找来丁奉等老臣商议,众人皆同意,二人随后入宫,向朱皇后分析了吴国当前的形势,并明改立之事。朱氏本性柔弱善良,一时没了主张,只好点头答应。

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八月,二十三岁的孙皓以景帝嗣子的身份继承皇位,史称末帝。十五年后,吴国还是被灭亡了。当年孙权抗衡曹魏,形成三国鼎峙,后世却纷乱迭起,如此不堪,令人扼腕。随后请看《末帝孙皓》。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