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愿作比翼鸟”,比翼鸟是什么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到底有多大?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凤凰到底是什么样子?
在我国千古流传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众多人们从未见过的生物。它们被称之为“神兽”。而古往今来贤者们为这些“神兽”做解释时,几乎都会引用《山海经》中对它们的描述。
称“奇”的《山海经》,记录了一个个与我们所见地理样貌并不完全相符的自然环境,以及在这样环境下生长的奇特生物。“神兽”们的样貌、习性、甚至是“食用效果”,在书中都有着极为具体的描述。
为了将古人描述的“神兽”具象化地呈现出来,众多画师都在通过想象进行加工,画师张浩、叶露盈、莲羊,便是其中三位。他们正在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再现《山海经》中“神乎其神”的别样色彩。当这些曾经“可能存在”的文化意象跃然纸上之时,或许可以帮助更多人理解几千年前的世界。
文物取色,还原中国版“神奇动物”
12月12日,中国动漫金龙奖发布了一组绘画作品,内容以传说中为天地桥梁的寻木巨树为共同意象,分别从《山海经》的大荒北经、海内北经、西山经中寻找灵感,选取了烛龙、驺吾、鸾鸟三只代表性神兽,用平板绘制了以神兽、山海、鲛人为元素的主题插画,呈现奇幻的山海经世界。
作品由三位优秀画师莲羊、张浩、叶露盈联合共创。据画师们介绍,为了尽可能还原古代的颜色,他们特意挑选了河南博物院内的三件文物,取文物上的颜色作为画作色彩基调进行创作。
在《山海经·大荒北经》的描述中,神兽驺吾“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在张浩的理解中,“五彩毕具”的驺吾,是以金色为主体的身体上分布着五彩花纹的形象。为了找到能与驺吾体色相称的金色,张浩将河南博物院 “武则天金简”上的金色进行取色。
作为我国唯一发掘出土的“金简”类文物,也是现存唯一属于女皇武则天的文物,“武则天金简”对解读唐代历史有着重要意义。作为祭祀用品,“金简”在帝王封禅活动中由天子上呈于天,起到与天交流的作用。“武则天金简”的出土,也让封禅这一有神话色彩的行为增添了几分现实色彩。画师张浩选用“武则天金简”中的金色作为神兽驺吾画面的主题色,同样带有将神话与现实连接的玄幻色彩。
画师张浩取“武则天金简”上的金黄色,绘制神兽驺吾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传说商之始祖阏伯便是由其母吞下玄鸟(也作鸾鸟)蛋而降生。带着这样的神话色彩,鸾鸟有着天下安宁、吉祥如意的象征。《山海经·西山经》记载,鸾鸟“状如翟而五彩文,见则天下安宁”,是一种长得像长尾野鸡身上有五彩纹的神鸟。
叶露盈认为,鸾鸟又名青鸟,该以青色为鸾鸟绘画的主题色。这让叶露盈一眼便相中河南博物院“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中的青色。汝窑瓷以“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青色釉料传世,在世界色彩艺术中,是中国独一份的存在。在叶露盈看来,青色也寓意着祥和平安,这与鸾鸟的文化意义相通。
画师叶露盈取“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上的青色,绘制神兽鸾鸟
“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息为风”。这是《山海经》中对烛龙的“技能描述”。一个睁眼为日,闭眼为夜,可以呼风唤雨改换季节的神兽,在没有气象科学理论支持的上古时代,成为人们对天文气象等自然变化的精神信仰。
通体赤色的烛龙形象,让画师莲羊一下联想到河南博物院“四神云气图”。莲羊形容自己的创作思路为“取辰砂之色、融敦煌之彩”,这里所说的辰砂色,便是“四神云气图”的底色,这种颜色在现今国人的口中有一个更具代表性的名字:中国红。莲羊认为,用我国级别最高的墓葬壁画珍品的色调,还原呈现我国神话中“呼风唤雨”的角色,再合适不过。
画师莲羊取“四神云气图”上的红色,绘制神兽烛龙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对中国视觉审美进行表达,而三位画师的取色灵感,巧妙的用文物上的颜色,对《山海经》中的神兽进行具象化的表达。将文物上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审美认知,续写在上古神兽上,以古人的颜色绘制古人的故事,在审美意义的层面,或许能更加真实地还原古人对于神话形象的想象。
以颜色续写颜色
画师们以文物取色的灵感,来源于他们对“中国色”的理解。
画师张浩对此解释道:“用文物颜色来画《山海经》里的神兽,不仅能还原我想象中的奇幻山海经世界,也会让大家觉得这种颜色能代表传统文化,会有一种熟悉感和共鸣感。”
从色彩体系上看,中国色与西方的色彩体系大相径庭。2018年,《神奇动物在哪里》第二部上映时,中国的“神奇动物”驺吾在全世界影迷前亮相,而后该电影的第三部,制片方更是将麒麟的形象引入。但这些神兽形象在国内观众的眼中褒贬不一,在肯定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同时,也有声音认为这和国人想象中的上古神兽形象有偏差。从根本原因上看,这就是中西方色彩体系差异的结果。
清华大学陈楠教授解释,中国色以黑、白、青、赤、黄组成的“五行色”为基调,并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色环。早在《周礼·考工记》中,就记载了五色:“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除了天玄色之外,五种颜色构成了传统的审美五色,继而可以互相搭配,演变成更多的色彩。
画师莲羊用平板绘制烛龙
这样的色彩体系,源于古人的宇宙观,它们来源于日升月落、山川湖海,分别代表着古人观察自然而总结出的特征。这在《山海经》中也有体现,如北方帝都山周围的河流名黑水,东方九尾狐族居住地为青丘等。
中国人对于颜色的理解,不仅成为了古代画作中对自然写意的表达,还应用在了建筑、服饰、礼器、文学等多个层面,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色彩审美,这其中沉淀着中国人自古以来看世界的方式,已经形成了每个中国人心中不言而喻、共同的审美认知。这也是三位画师以文物古色取做绘画用色的原因,他们以古人眼中看到的颜色,续写传统文化中中国特有的文化色彩,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感,唤起国人心中的“中国式浪漫”。
续写颜色背后的“浪漫”科技
《山海经》究竟是“传说中的历史”,还是“历史中的传说”,仍在学界有着探究争议,但这并不影响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以及为我们留下的文学思考,都已然成为中国文化瑰宝浓墨重彩的一笔,持续向现在和未来的人们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文化需要传承,更要以创新的形式传承。在科技互联的背景下,智能终端成为众多画师们创作的主阵地。12月14日,华为官方发布《取色古今,共绘山海》视频,借用华为MatePad Pro跨应用取色功能,还原三位画师以《山海经》为主题,取文物古色创作的绘画历程。他们从文物图像上精准提取色彩,通过华为平板跨应用取色赋活中国色,创作出充满视觉震撼的绘画,向世界表达中国流传千年的浪漫。
华为平板通过科技创新,将中国传统色传承与跨应用取色功能结合,通过科技助力中国色的运用和传承,在帮助画师呈现精彩绘画的同时,把中国古色色卡上架“画世界pro”软件,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色,用中国色创作,背后是其科技实力的自信、更是华为平板产品高端化路线的实用主义表达。
在常规意义上讲,科技给人一种严谨的理性感。但在色彩创意的表达上,科技有了更浪漫的应用。通过科技手段对中国色进行传承与应用,华为MatePad Pro让用户获得了更加高级多元的平板绘画体验,传递了中国式审美的浪漫与诗意,唤起大众的审美认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跨应用、跨终端协作,已经成为智能设备的发展趋势。华为MatePad Pro的跨应用取色,让用户获得了更加高级、多元的平板绘画体验。而在这样功能的加持下,带有千年不变共同审美的中国色,也被赋予了更多新的表达方式,帮助中国色持续焕发新生命力,让传统文化以更多元的形式延绵传承,永不褪色。
作者:Aiden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