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微光|铜梁龙“痴”周可吉

凡人微光|铜梁龙“痴”周可吉

首页角色扮演追梦火龙更新时间:2024-06-3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陈维灯

▲表演中的铜梁竞技龙舞队。通讯员 陈刚 摄

4月22日,圆月上柳梢,铜梁玄天湖龙舞广场灯光逐渐亮起,《追梦·铜梁龙》即将登台演出,队员们正在做准备。

“记住,两个龙头要同步,正对舞台正前方!”人群中传来铜梁龙舞“总教头”周可吉洪亮的声音。

65岁的周可吉和铜梁龙打了半辈子交道。铜梁龙从民间艺术到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名片,他都全程见证。作为全国首批国际级龙狮裁判、中国龙狮运动协会青少年发展委员会主任,周可吉为铜梁龙舞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许多铜梁人心中的铜梁龙“痴”。

从春节巡游走上竞技赛场

“小时候,一到春节,街头就有舞龙的,我们经常跟在后头追。”1958年10月,周可吉出生在铜梁安居镇。由于从小体格就比同龄人“大一号”,他自然而然地成了学校的体育尖子生,也先后在永川地区体校接受篮球、排球等项目的专业训练。

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周可吉考上了成都体育学院(现成都体育大学)体育系,毕业后被分配到铜梁体委从事篮球训练工作。

▲周可吉(左)在指导队员训练。通讯员 李慧敏 摄

“理所当然”认为自己要吃一辈子体育饭的周可吉,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除夕夜,再次邂逅了童年记忆中的那条铜梁龙。

当时,改革开放春风已吹遍了神州大地,民间文化活动亦蓬勃兴起。

那年除夕前,铜梁龙舞被列进了春节期间的游街项目,人高马大的周可吉被“点将”进了舞龙队。

“从除夕夜到大年十五,我和同事们每天舞着龙从单位出发,到街上给沿途商铺挨家挨户拜年。”每到一个店铺,舞龙头的周可吉还要进去转两圈,商户们则给队员们分发水果、糖果。

“后两年,又增加了火龙拜年。”周可吉记得,那时候舞龙没有什么套路,就是走着简单的之字拐;火龙也没有现在的“铁水流星”,但是用竹筒打的“干花”已足以点燃围观群众的热情。

在一年年的新春舞龙活动中,铜梁龙舞走出了铜梁,舞到了解放碑,逐步参加全国各地的赛事并获奖。

可铜梁龙舞真正走向全国,却是1993年原国家体委将民间舞龙纳入体育竞技项目。

当年12月,在福建厦门召开的舞龙研讨会决定由铜梁和上海浦东区为竞技舞龙比赛各创编一套规定套路,并研制比赛龙具,由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由于一直在体委从事业务工作且有舞龙经验,周可吉被选入舞龙比赛规定套路创编班子。

“以前舞龙就靠经验和传帮带,哪有规定套路和规则。”压力很大,年轻的周可吉和同事们却干劲十足,他们拿出铜梁龙拼搏、不服输的劲头,克服了各种艰苦条件开展工作。

当时摄像机是个稀罕物,就连县里的电视台总共都只有两台。为了研究龙舞套路,县里专门协调出一台摄像机拍摄舞龙动作,方便回看。

“也没有录音棚,打鼓声在合成后的视频里根本听不出来。”怎么办?周可吉想出了用“砰砰砰”的拍门声代替鼓点声的办法。

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铜梁完成了规定套路创编和比赛龙具研制,并在最后的评审中一举胜出。

第二年,周可吉首次作为教练,带队参加在福建福州举行的“佐海杯”第一届全国龙舞邀请赛,并夺得第一名。

在此次比赛中,铜梁创编的竞技龙舞动作、比赛规则成为赛事标准套路和统一规则,铜梁龙具也被指定为比赛标准道具。

之后几年,铜梁竞技龙舞队陆续在国际国内斩金夺银,成了国内舞龙界的标杆。周可吉也在1996年考取了首批国际级龙狮裁判,逐渐成为铜梁龙舞教练团队顶梁柱。

在更大的舞台上舞出铜梁龙的神韵与灵性

1999年,周可吉迎来了舞龙教练生涯最大的挑战。

当年,铜梁竞技龙舞队正积极备战第三届全国舞龙锦标赛,突然接到了在50周年国庆大典上表演的重任。

“比赛和国庆展演时间冲突了。”周可吉心急如焚,两者都意义重大,都不容错过,“县里当机立断,决定组建两支舞龙队。 ”

当时,周可吉的主要任务是参加舞龙锦标赛,可队里技艺娴熟的队员都被抽调参加国庆展演活动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全县海选队员,从零开始组建竞技舞龙队伍。”

最终,来自全县各单位、各学校的十一个队员组成了新的队伍,可这批队员都零基础。

时间紧、任务重,周可吉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周可吉(中)在指导铜梁龙舞队员训练。通讯员 李慧敏 摄

“没有场地、经费也紧张。”周可吉找来找去,就只有藕塘湾一块野生的草坪大小合适,“队员们就在草坪上练习基本功,套路训练则在旁边的灯光球场。”

近三个月的摸爬滚打,所有人身上都烙上了伤痕后,铜梁竞技舞龙队在当年的舞龙锦标赛上一举夺魁,并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舞龙队”的荣誉称号。

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半年,铜梁龙舞队接到了在开幕式前暖场节目中进行压轴表演的邀请。

为了达到导演组“在服装、道具、音乐、套路上有所创新突破”的严格要求,作为铜梁龙舞演出总导演、总教练的周可吉,不仅要带领教练组完成龙舞创编、龙具创新任务,而且要从早到晚负责节目排练。

经过反复演练,周可吉和同事们创编了横扫千军、莲花出海、金浪翻腾等十二个场面宏大的龙舞套路,满足了导演组对铜梁龙“高难技术与恢宏场面完美结合”的总要求。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九条各长60米的铜梁龙一出现在鸟巢,立刻引发现场观众掌声不断,并赢得了各方盛赞。

2009年,60周年国庆联欢晚会,《铜梁龙舞》作为晚会中心表演区第二篇章《腾飞中国》的压轴节目出场。

当时,晚会指挥部对铜梁龙提出四点要求:表演的龙长度要增加到100米,表演中百米长龙要变色,在表演过程中龙头要能够高扬到5米,龙舞表演的动作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

龙身变色,是这次表演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

周可吉解释说,长达百米的龙要在两秒钟内,瞬间由金色变成大红色,这在世界龙舞历史上是没有的。

教练组与龙舞工艺大师周和平昼夜攻关,运用“翻书”原理攻克了“变色”的技术难关:在龙身上安装了300多个机关,经过千余次试验,最终实现了瞬间变色的要求;运用“伞把”原理,通过上百次试验,攻克了龙头瞬间升高5米的技术难关。

最终,参演的铜梁龙舞出了金龙出海、八面威风、众志成城、花好月圆、红星向党、祖国万岁等六部分的创新演出套路。短短5分钟的表演,两条腾飞的百米长龙,展现出巴渝儿女昂扬的精神风貌。尤其是犹如川剧“变脸”的“金龙”变“红龙”,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逐梦铜梁龙演出现场。通讯员 陈刚 摄

在2019年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中,周可吉又带着队员们将9条铜梁龙舞出了东方巨龙的神韵与灵性,大气磅礴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团结拼搏、合力向上的精神风貌,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生日的深情祝福和美好未来的憧憬。

传承创新讲好铜梁龙故事

国庆庆典归来后,周可吉也到了退休年龄。

“我是铜梁龙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一方面自身要保持高水准技艺,另一方面要把手艺传下去。”在周可吉看来,如今全国各地的龙舞运动蓬勃开展,实力越来越强,创新才是铜梁龙舞继续保持辉煌的法宝,“铜梁龙舞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也存在着很多机遇。”

从1994年原国家体委采用铜梁制定的龙舞套路及龙具开始,铜梁竞技龙舞也在一代代龙舞人和扎龙人的推动下,不断推陈出新,融合了技巧、武术、杂技、舞蹈、舞美、音乐等内容,龙具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

《追梦·铜梁龙》由此应运而生。这台历经一年多创作,于2022年底面世的大型非遗山水实景剧,讲述了一条小鲤鱼胸怀理想,历经艰险,最终跃过龙门圆梦成龙的故事,也象征着铜梁人的奋斗足迹,更映照着每一个新时代追梦人的奋斗历程。

演出将传统非遗与现代叙事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水云龙、荷花龙、大蠕龙、彩带龙、风筝龙、竞技龙、夜光龙、稻草龙、火龙……铜梁各种传统的龙舞品种,以及猪啃南瓜、鲤鱼跳龙门、六畜兴旺、火凤凰等灯舞品种轮番登场,穿插整个故事和演出。60分钟的视听盛宴,是一场铜梁千年非遗传承的宏大浪漫。

其中,周可吉作为舞龙总指导全程参与,负责其中所有的龙舞套路编排和技术指导。

“现在队里大多是年轻人,还有不少是在校学生,但大家都愿意为铜梁龙去学习和付出,这是一种很好的传承。”如今,周可吉的得意门生蔡明灿已接过竞技龙舞的大旗,成为铜梁龙舞队教练。

手上的技艺,心中的记忆。

从那个举着龙头跳跃的青年,到与龙共舞半生的“龙痴”,当铜梁龙在眼前腾跃翻卷,火树银花照亮天空,周可吉的眼里,仿佛又看见了60年前春节时在舞龙队后追逐奔跑的那个身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