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华山天下奇

济南华山天下奇

首页角色扮演战气凌霄更新时间:2024-07-28

鸟瞰华山

内容提要:华山乃“济南第一山”,是一座自然景观神奇的山;具有历史传奇故事的山;拥有济南最大古建筑群的山;无数名人为之吟诗赋词的山。】

文化名山华不注,峥嵘俊秀若花跗。

单椒叠翠白云绕,平地拔出绿嶂凸。

鸟道攀爬寻胜景,石阶漫步望明湖。

一泓潋滟藏芳影,为我泉城添寿福。

济南是一座山城,人言“城在山里,山在城中”。

据统计,济南现有山峰3561座。在这些或大或小、或高或矮、或巍峨或秀丽的山峰中,最为神奇和富有诗意的要属华山。济南华山(以下简称华山)虽然不像西岳华山(太山、太华山)那样被誉为华夏之根(中华之“华”)、万山之太、天下第一险,但它 “平地拔起,直入云霄”的孤嶂凌霄之雄姿,也算得上峻拔峥嵘、绝世之险秀。

华山,又名华不注(“花跗”“花骨朵”之谐音)、金舆山。其名取自于《诗经·小雅·常棣》,即“萼跗”、花蒂之意。《山东通志》释“华不注”:“喻此山孤秀,如华柎(同跗)之注于水者然。”总之,盖因其山状像未开放的莲花而得名,被誉为“出水芙蓉”“济南第一山”。

华山,地处山东省济南市北面,位于黄河之南、小清河以北。它是在一片平原之上,突兀而起的一座孤峰,虽海拔仅有197米,却素以奇秀险峻著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呈现不同的形态,令人称奇,赞叹不已。

出水芙蓉之华山

(一)华山是一座自然景观神奇的山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在其《梦天》里说过,“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站在济南(古称齐州)千佛山的齐烟九点坊,向北能望见华山、卧牛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等九座孤立的山头,满山松涛,呼应着碧波轻涌,一幅泉城济南的美好画卷立刻呈现在您的眼前。

在这“齐烟九点”中,最为神奇的当属华山,平地突起,景色特别壮美。远远眺望,就像一个“辣椒”状的“孤峰”。正如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描述的那样,该山“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

在唐时,华山四周为湖,称“莲子湖”,浅水稻溪,沼泽芦荡,水村渔舍,胜似江南。宋、元时期,莲子湖改称“鹊山湖”,连接华山与鹊山,与大明湖相通,隔湖观山,就像水中一朵含苞待放的芙蓉(荷花)。金元明清以来,鹊山湖数遭黄河泛滥、小清河开挖等危害和破坏,几近萎缩殆尽和干涸。2014年,济南市重新规划,在华山脚下建成华山湖,恢复水面达400公顷,湖润华山,使其重新焕发光彩,风景更加宜人。

现在的华山,青松翠柏,绿色如盖;奇峰怪石横亘,移步换景;山体陡峭,使人顿生攀越之欲念。不过要想登山望远,却也有些难度。如今上山,虽然有修好的阶梯盘山路可走,需多憩方能登顶。也保留了过去的登山鸟道,攀木缘崖、扳藤附葛、辗转腾挪而上,很有一些寻幽探险之感觉,既考验体能,也有无限乐趣。

登上巅峰,倚天卓立,长风啸啸作声,紫烟缭绕,白云卷舒,使人不禁有一种“心无旁骛、凌云向上”的美妙冲动。放眼远望,泰岱连绵,层岚苍茫;黄河逶迤,数桥飞架;“齐烟九点”,远近点缀。每当秋日,天高云淡,大雁南飞,层林尽染,景色更加绚丽。所以,古人将此景命名为“鹊华烟雨”,为旧时济南八大景之一。

齐顷公金舆车(网络照片)

(二)华山是一座具有历史传奇故事的山

华山之所以名气大,还因为它是赫赫有名的古战场,春秋著名的五大战役之一--齐晋“鞌之战”(鞌读鞍,济南古称),也称“鞍之战”即发生于此。

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强大的齐国齐侯顷公亲率大军攻打鲁、卫两国,鲁卫便向晋国求援。晋景公派遣郤克、范燮、韩厥、栾书等统帅八百辆战车救援鲁卫。晋军与鲁卫两军会合后,6月16日在卫国的莘地(今山东莘县)与齐军开战。晋鲁卫联军故意示弱佯败,并迅速把主力转移至济南华山一带布阵,引诱齐军前来决战。两地相距数百里,齐军果真连夜赶到。

17日清晨两军再次对垒,齐顷公骄傲轻敌,不顾将士长途奔袭劳累,来不及给战马披上铠甲便仓促应战,还要求“灭此而朝食”,即消灭了联军再吃早饭。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齐军很快不支惨败。晋军大将韩厥逼追齐顷公乘坐的战车(金舆车)绕华山转了三圈,随时可能追上,情况万分危急。大臣逄丑父临危舍命救君,赶紧与齐顷公更衣换位,假意令他到华山脚下的“华泉”(属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取水,齐顷公借机侥幸逃离。

华泉--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齐顷公非常狼狈地回到军中,为了救出逄丑父,立即组织反攻,带兵“三入三出”晋军阵营未果。逄丑父被晋军俘获后,郤克要*掉他。逄丑父自我叹息到:“我死不足惜,可惜的是以后就没有人替君主承担祸患了。” 郤克被他的忠肝义胆、行侠仗义所感动,最后竟然释放了他。华山又称“金舆山”,就是因当年齐顷公的金舆车路过而得名。

“鞌之战”后,齐晋鲁卫议和,齐国归还了侵占的鲁卫领土,同晋国重归于好,天下又现太平。

到华山游览,赏赏华泉,追忆一下著名的 “鞌之战”,一定会让您浮想联翩,陡生无限登山之情趣。

华阳宫--济南市最大古建筑群

(三)华山是一座拥有济南最大古建筑群的山

在华山之阳有一片十分壮观的古建筑群,为济南地区最大的古建筑群。建筑群有道教古宫华阳宫,还有道观棉花殿、龙王庙、三皇宫、三元宫、关帝庙、泰山行宫及佛教的净土庵等寺观,山间还有吕祖庙,可以说是殿宇众多,神像各异,被古人称为“济南巨观”。这片古建筑群集佛、道、儒于一身,因华阳宫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所以概称华阳宫。济南市政府已于1979年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阳宫,由道教全真教宗师丘处机的弟子陈志渊于金兴定四年(1220年)所建,乃济南市最大的道教庙宇。宫内祭祀着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等五方天帝神灵。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山东巡抚袁宗儒将其改名为崇正祠,正殿祭祀逄丑父、闵子骞(闵子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其墓地最早在华山脚下,后移至历城洪楼),两庑分别祭祀铁铉等二十二人和黄福等十九人。明万历时复称华阳宫,祭祀四季神灵。明清两代,还建有泰山行宫、三元宫,分别供奉碧霞元君和天、地、水三神。祠旁有古老的华泉,清澈甘美。整座庙宇,殿庑亭台,脊连檐牵,气派非凡。庙宇四周由墙垣相围,院内植有十几棵上千年古柏,高大参天,苍劲葱郁,四季鸟鸣,给人以高深莫测、超然脱俗之感。宇侧、岩壁、林间,碑碣林立,无不诉说着华阳宫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华阳宫还存有珍贵壁画。2010年在华阳宫发现大量清末民初道教壁画,其中一组壁画描绘了碧霞元君从出生到得道成仙的故事,是省内唯一、国内罕见的珍贵壁画。这些壁画在文革期间曾受到破坏,被涂以白粉,后由考古专家发掘修复重见天日。

济南人有句俗语,“来济南到华山,华阳宫的神仙全”。是啊,到华阳宫里走走看看,您不仅对佛道儒等宗教会有新的认识,甚至对古建筑、绘画、名泉、园林和古木保护等等,都会有新的认识。华山是一座宝库。

诗仙李白--网络照片

(四)华山是一座有无数名人前往吟诗赋词的山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曾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古时华山名气甚大,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前来登高望远、采风探秘、敞怀抒情,留下了无数不朽的作品。

据史籍记载,公元736年,唐朝最浪漫的诗人、诗仙李白告别官场,携妻带女移居山东任城(今济宁市)。他在山东生活达23年之久,几乎走遍了齐鲁大地的名山大川,留下了《登东莱山》《登泰山》《登峄山》《游山东》《将进酒》(略有争议)《客中作》等众多著名诗篇。李白至少两次游济南,并到华山留下了《古风·昔我游齐都》一诗,“兹点何秀俊,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余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传说,李白曾在紫极宫,也就是现在济南华阳宫皈依道教,先后在华阳宫修行达6年之久。李白的入教仪式是由道教天师高如贵主持的,所以才有后来的《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诗篇。华阳宫现有李白修行处,不管将来能否予以确认,都为久远而绮丽的华山文化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唐宋八大家曾巩在济南为官多年,也留下了《登华不注山》之佳作:“虎牙千仞立,俊拔遥临济水南。翠岭嫩峰晴可掇,金舆陈迹久谁探。高标特起青云近,壮士三周战气酣。丑父遗忠无处问,空余一掬野泉甘。”既描写了华山峻拔俏丽的风姿,也联想到了春秋时发生在这里的“鞌之战”的故事,启人深思。

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赵孟頫,曾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回到吴兴(今浙江湖州市)老家后,对济南美好的山水难以忘怀,尤其对华、鹊二山赞赏有加,凭着记忆绘制完成了《鹊华秋色》图,成为传世名作。此画清代传入宫廷,乾隆帝不仅在画首题写了“鹊华秋色”四个大字,还在画心和卷后写了9跋,盖了168个章,现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鹊华秋色图--济南版“清明上河图”

宋金时期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元好问游历华山,咏叹:“华山正是碧芙蕖,湖水湖光玉不如。”

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王恽客居济南,也给后世留下一篇难得的《游华不注记》。

元代政治家、文学家、散曲大家、济南人张养浩也有一首《游华不注山》:“苍烟万顷插孤岑,未许华山冠古今。翠刃刺云天倚剑,白头归第日挥金。攀援直欲穷危顶,歌舞休教阻壮心。星月满湖归路晚,不妨吟棹碎清阴。”诗文韵意豪迈,画面感极强,令人赞叹。

明代著名文学家、济南人李攀龙的《登华不注山绝顶》诗,“中天紫气抱香炉,复道金舆落帝都。二水遥分青嶂合,一峰深注白云孤。岱宗风雨通来往,海色楼台入有无。不是登高能赋客,谁堪潇洒向平芜。”该诗从俯瞰的视角,写出了华山的远观近景,气势恢弘,不同凡响。

明少年(20岁)登科的著名诗人边贡,家居华泉边,自称华泉子,是明“前七子”之一,其诗文集取名《边华泉集》。他的《泛舟北抵华不注夜从陆归》诗,用素洁的语言记述了冬日华山清冷而又不失优美的景色:“泛舟出近郭,落日半溪阴。水阔蒹葭净,山寒烟雾深。壶觞不尽兴,丝竹有余音。独恨黄花少,犹烦隔浦寻。”

明嘉靖丁未进士殷士儋,济南名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著有《金舆山房稿》。

明清文人亢思谦、全祖望等也曾游华山,写下了游记和诗文。

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喜爱华山,一首《华不注晴望》写出了雨后华山之美景:“城里看山山愈幽,依微城畔雨初收。楼台影浸花千亩,烟水晴归鹭一洲。人在木兰俱是客,月来香国更宜秋。轻桡去向寒烟外,醉拍红桥又放舟。”

清代进士陆丛桂的《华不注》诗:“遥峰积翠点明湖,片片芙蓉入画图。华不注山千古秀,济南名士一亭孤。”笔法十分灵妙,既描绘了华山美景,也巧妙地将文人墨客神往和经常聚会的大明湖、历下亭信手拈来与华山等提,可见诗人心目中是多么地喜欢华山。

晚清到民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1923年6月17日登上华山,兴致盎然地写了《新济南记》一文。他认为“南京钟山紫金峰,北京翠微山、煤山,扬州的七星山,苏州的横山……然山水之美皆不如华不注也。” 他还提出了新济南建设的设想,建议济南城“诚宜移于”华山之前,并大胆预言,“不十年,新济南必雄美冠中国都会!”

当代知名文学家、诗人余光中2002年9月登上华山。站在山顶远眺,他忍不住感叹:山东的变化太大了,济南的市容和黄河越来越美了,如果孔夫子在这儿的话,他也会说登华山而小齐鲁。爬华山虽然辛苦一点,但是很有成就感。

现在济南人也认为,千佛山是好山,乃大舜躬耕之历山;趵突泉有好水,为天下第一泉;华山山好水也好,“山水俱佳矣”!

远眺华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