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运动中的劳模们

汉服运动中的劳模们

首页角色扮演战殇手游更新时间:2024-04-25

五一国际劳动节如期而至,各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都辛苦了,平时工作繁忙的上班族也要注意适度放松、劳逸结合呀~忙碌了小半年,朋友们是不是已经踏上了去远方的旅途呢?在这里小编也祝大家玩得开心,尽情享受假期的多姿多彩~

欢乐的小长假来临之际,现代汉服团队特别向汉服届辛勤付出的前辈们致以节日的祝福~

西子

又叫“姚璇西子”,最初是因为拍摄《花千骨》的时候扮演小花千骨出名,后来是因为“穿着汉服去旅行”的计划,在美丽的泰国白塔拍摄的图片,再度让汉服重新成为热点。

近2年,随着汉服的流行,西子又让大家重新认识,不仅她的微博几乎都是有关于汉服以及和汉服相关的拍摄,很多图片还是上传自半夜时刻, 朋友圈广为流传的一张行程表更是让人们重新认识到美丽背后的努力与坚持。

琉璃

从2007年开始投身汉服宣传,14年来一直致力于传播汉服文化。2009年在西安工程大学创办华韵汉服社并担任首任社长。于同年组织“西安高校汉服联盟”,在各大高校组织汉服活动。2011年参加陕西省博物馆演讲比赛,以一篇《始于衣冠 达于博远》的有关汉服文化的稿件,获得三等奖。2018年担任第二届共青团中央网络青晚节目主持人。2019年7月加入团中央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并担任协会理事。受邀在陕西的省、市各级博物馆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成为全国博物馆界示范案例活动。2018年元宵节期间宣传推广的《唐仕女吃汤圆组图》刷爆全网,原微博阅读量近600万。2019年3月一张志愿服务照片,被共青团中央官博冠以《言传身教的家风,潜移默化的传承》标题进行推送,并入选团中央官博“年度最不想删”的3张照片之一,阅读量达320万 。

百里奚

管理学博士,著名教育机构英文老师,天汉民族文化网站长曾任百度"汉服吧"吧主。汉服运动早期发起人之一, "中国式学位服"设计者之一,《溪山琴况文集》主编。

百里奚是一个不把自己烧尽不罢休的人。他博士毕业后,在著名教育机构担任英语老师,以其地道流利的英文功底(托福口语满分,雅思口语8分)和精湛的教学能力,深受学生好评,被评为集团培训师和优秀教师,并很快升任北美高级经理,又获得了集团优秀管理者称号。这样一个忙碌的人,按说是不可能有时间大量投入到汉服运动中去的。可是,百里奚偏偏是汉服运动中始终活跃、贡献不止的资深同袍。从2003年开始,百里奚就加入了早期汉服运动,2003年,他撰写的《全面回答网友对汉服的误解》,系统地总结了汉服与清装和西方思维“中式服装”的差别,为早期汉服概念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从2004年起,他又连续数年与已故天汉站长溪山琴况(又名天风环珮)合作,推进天汉网《华夏礼仪节日复兴计划》,致力于华夏礼仪节日服饰考据和现代汉服体系的研究,提出了汉服“仪盛正便”四种场合划分、汉元素的概念、汉服历代共性十六字口诀的多个版本、其对汉服“腹手合袖、隐扣系带”的总结广为人知。除参与天汉网业已提出的吉凶军宾嘉礼仪方案之外,百里奚还担负了“中国式学位服”第一版和第二版的设计、绘图和文字方案,并参考文献和总结实践经验,设计了“学塾书院集体结业礼”方案,并在著名教育机构组织了多次百人以上的教师培训学院结业仪式,积累了有益经验,带动了很多人成为新的同袍。

百里奚对汉服运动的方向感觉敏锐,与天汉网团队和现代汉服团队同仁一起,致力于确保汉服复兴三大目标(汉服、礼仪、汉心)初心不因代际交替而迷失。在有团体不顾大局,提出搞“汉仙分家”时,他大声呼吁,团结许多团体声明反对;在汉服界清风弥漫,一些团体将旗装改头换面登堂入室之际,他连续撰文予以批判;在东方主义服饰混淆视听之际,他又拟文揭露。百里奚及其率领的天汉论坛老同袍们,始终为现代汉服团队“构建现代汉服体系”“摸索和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服”而不懈努力。

常年的劳累,使本来形象俊秀、人称“帅气版周星驰”的百里奚四十出头已两鬓斑白。百里奚对此并不在意,在他心中,一日不读书则顿觉面目可憎,一日不思考则深恐汉服被人欺负,一日不推广则担心华夏难兴。

这样的忙人,忙,才是他的快乐。

维京

汉服春晚的总策划,中国传媒大学子衿汉服社成员。汉服春晚是汉服圈中颇有规模的一个网络晚会。中国传媒大学子衿汉服社自第一届起开始和汉服春晚合作,第二届就接过了总策划的担子。这也为节目提供了专业化的灯光、拍摄、剪辑。维京和其他同袍们出于对节目的喜爱而聚到一起,汉服春晚就是凭借着社团的延续性和汉服爱好者的志愿活动坚持下来的,每年从9月份忙到过年,利用空余时间为汉服春晚提供外联、制片等帮助,除夕夜连年夜饭都吃不好。2018年,维京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汉服春晚作为工作室一个重要的运营项目,也终于收到了投资,在她的努力下,汉服春晚变得商业化、系统化,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汉服,爱上传统文化。

日月为明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服饰专业委员会委员,德国华夏文化研习与交流协会主席。2016年投身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活动。海外汉文化传播论坛召集人。在德国策划组织多地汉服及传统礼仪展示表演活动。活动视频曾在团中央和湖南卫视获得宣传展示。个人经历曾被cctv国际频道《华人世界》节目报道。对于汉服活动,他一直说,“我觉得我受过的累,社长们都受过。也就跨22个时区的时差开会累,但是大家都跨了……”

黄竞隆

字鸿旭马来西亚汉服复兴践行者

虞鸀

90后,英国海归硕士,航天工作者,资深汉服爱好者、国风达人,时任中促会委员、明文化节核心执委、《华服志》编写组成员,央视/爱奇艺/华服日等特邀汉服嘉宾,长期担任知名汉服活动及品牌模特,评委、形象大使等。因为有一份忙碌且严肃本职工作,她只能在节假日参与活动;为了确保本职工作不受影响,额外的任务更是只能压缩睡眠时间。在喜欢汉服的这些年中,她可以称得上全年365天无休,没有时间娱乐也没有时间修整,每当别人问她“是否有档期”时,她的答复都是“我没有档期不档期的问题,只有上班不上班的问题”。正式接触汉服短短几年的她,这份情怀却往往让人误以为是十几年的“袍龄”的老人。

王月

王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汉服理论,当代被援引最多的汉服概念正是出自她的文章。2003年参与汉服运动,2005年发表《汉服略考》,第一次正式书面发表汉服定义,2019年合作发表《从“汉服”到“华服”:当代中国人对“民族服装”的建构与诉求》,2020年即将出版合著《汉服通论》。现为“现代汉服”团队的核心成员。

周渝

周渝,曾用名“檀越之”,青年作家。“人民文学.紫金之星”奖获得者。第三届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第一名。CCTV-7国防军事频道 《军迷行天下》常设嘉宾。民革中央第六届《台湾研究》特邀撰稿人。著有《中国甲胄史图鉴》《卫国岁月》《战殇》等著作。于《国家人文历史》《中华遗产》《博物》等文史刊物发表文章逾百万字。

从中学时开始穿汉服,至今已十余年,除创作历史作品外,也活跃于各种汉服活动、历史重演活动中。

李正剑

昵称“书*”,95后,北京校园传统文化联盟创始人、负责人。大学毕业后进入游戏行业,目前任职于腾讯,在某国风MMO手游项目中担任剧情策划,该项目于今年上半年刚刚上线,工作时间是传说中的996,工作内容忙碌且繁琐。在完成工作内容的同时,利用午休、夜间、周日的时间,专注于联盟发展,为高校社团对接资源、组织活动、谋取福利。在游戏项目版本内容开发告一段落时,又参与到了“中国华服日”的论坛嘉宾、组委会工作中。身边的很多朋友都以为他是全职做汉服事业,殊不知他还有一份996的工作。

昕悦

是一位95后,2021修武汉服设计大赛组委会秘书,承担选手对接、外联宣传等任务。6年前因为璇玑的《礼仪之邦》而成为同袍,后献身于各类传统文化宣传工作中。加入汉服设计大赛组委会后,在时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对接了30位选手的设计图孵化、样衣制作、作品提交等工作,同时甚至还要随时协调群内选手关系和安抚等情绪不稳定选手。两个月以来,除了随时都需要处理的组委会工作,她还有各类文稿文案选题编辑工作,晚上还要倒时差做线上海外汉语教学志愿者,但早八晚四连轴转的工作也没有耽误她跨考中国思想史研究生,可以称得上是24小时勤奋工作。

如今汉服运动能有如此局面,都离不开以上这些汉服前辈的无私劳动与倾情奉献。这些人不一定是汉服运动里最有名的KOL,但却是那些一直在汉服复兴一线奋斗的人们,而且很多都是全年365天无休息日,几乎要把自己“累死”。他们的奋斗成果来之不易,也希望未来更多人加入这场运动继续努力,共同传播弘扬汉服之美与传统中华文化之美。

每一位默默付出的劳动者,为汉服事业添砖加瓦的同袍都应该得到赞美与尊重;向每一位节假日期间依然在一线工作的劳动者们——特别是在修武汉服设计大赛工作的组委会同袍们道一声:“您辛苦啦!”

最后,再次祝福所有劳动者五一快乐,祝每一位亲爱的朋友都能在假期中收获满满的幸福与快乐。

作者: 现代汉服

审阅:现代汉服

编辑:西蝉

平中交右 宽褖合缨

古衣今裳 与时偕行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现代汉服知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