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仙不是指苏轼, 而是指李白。 谪,音zhé,中国封建时期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称为谪。
1、谪居世间的仙人。常用以称誉才学优异的人。
《南齐书·高逸传·杜京产》:“ 永明中会稽钟山有人姓蔡 ,不知名。山中养鼠数十头,呼来即来,遣去便去。言语狂易。时谓之‘谪仙’。”唐李白 《玉壶吟》:“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吴彩鸾所写之书》:“吴彩鸾,世传谪仙也。”
2、专指李白。
3、借指被谪降的官吏。
唐刘禹锡《寄唐州杨八归厚》诗:“谪仙年月今应满,戆谏声名众所知。”
谪仙一词,李白之前指那些被谪居到世间的仙人,李白之后更多地用来指才学优异为人旷达的人。李白以后谪仙大体上可以分作三类:文才类,仙道类,朝臣类。
李白也被称作谪仙。由于李白斗酒诗百篇、诗成泣鬼神的超群才情和飘逸风度,谪仙一词从此被赋予了诗人的人格特征。 白易居、苏轼二人皆为诗赋文章圣手而被当作谪仙,这代表了李白之后拣评谪仙的一种新取向。当然,有谪仙之称的文人多是科举不第或宦途多舛之人,才情出众却又历遭挫折是他们被称或自称谪仙的重要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