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庄子·大宗师》)
《庄子·秋水》中有言:“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任何事物,有开始就会有结束,而道无终始,是以道不死不生。修炼到“不死不生”即是与道合一了,如庄子所言:“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道通为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等等。
一、道是什么?
我们可以结合老庄的资料谈谈“道”
道家里最重要的概念就是“道”字。道是不能说的,但又不能不说,不研究清楚它的概念,很难读懂道家的思想及它们的根本关怀。但不能太过执着于他的文字,文字是渡河的船,渡过河后要把它忘了,上岸后还把船扛在身上就不明智了,这也是道家的“破执”,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庄子所言,得鱼而忘筌,得兔而忘蹄,得意而忘言。
道,简单的用一句话说就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当然还有一些其它延伸的定义,
下面我们将对老庄的“道”做些文本分析:
1、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
如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四十二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道德经五十一章》)“势成之,”依帛书本改成“器成之”
且道者,万物之所出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今渔父之道,可谓有矣,吾敢不敬乎!”(《庄子·渔父》)
这里指的是万物的来源。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道德经十六章》)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道德经三十四章》)
这里指的是万物的最终的归宿。
2、“道”内存于万物之中。如下: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德经四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道德经六十二章》)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知北游》)
“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庄子·天地》)
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庄子·天道》)
夫子曰:“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庄子·天道》)
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庄子·齐物论》)
3、天地会消亡。但“道”永远存在,不随万物的消亡而消亡。
如下:
道乃久,没身不殆。(《道德经十六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道德经二十五章》)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道德经二十三章》)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大宗师》)
道无终始,物有死生。(《庄子·秋水》)
4、道是不可言说,没有名字,是勉强命名的。
如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德经第一章》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德经二十五章》
道常无名。《道德经三十二章》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道德经三十七章》
道隐无名。《道德经四十一章》
道不当名。(《庄子·知北游》)
道之为名,所假而行。或使莫为,在物一曲,夫胡为于大方?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则终日言而尽物。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非言非默,议其有极。”(《庄子·则阳》)
道不私,故无名。无名故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则阳》)
5、道是一种处世境界和规律。如下:
功遂身退天之道。
《道德经第九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道德经二十四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四十章》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庄子·让王》)
综上所述: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即超越又内存于万物中,不随万物的消亡而消亡,永远存在,是万物运行的规律和准则。但道又是难以言说,勉强命名的,这是让我们不要执着于文字以及事物的表象,而是透过表象感受那背后的真实。“道”即是万物背后的真实,是最大的本质,万物中也有相对的本质,如名的本质是实,人的本质是德,就是认识自己的天赋秉性,德的本质是顺道而行(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德经》,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庄子·天道》),顺道而行才符合自然。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