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深山坚守,只为一声“放不下”

22年深山坚守,只为一声“放不下”

首页角色扮演诛心无痕更新时间:2024-05-09

2021的春天还未到来,深冬的松子关,寒意如刃。沿着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胜利镇228省道驱车北行70公里,记者如约来到奇峰险峻的雁鸣寨下的落梅河中学,这里地处鄂皖交界,是罗田最偏远的地区。

在这群山环抱的秘境之中,新年的第一场雪如约而至,琅琅的读书声并未因寒冷而停止,“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刚踏入学校,一阵读书声便已入耳,校长吴明远介绍,这是教师李蔓莉在引导九年级学生诵读文言文。

风过无痕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说一说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及相关人物有哪些’。”话音刚落,就有学生抢答:“老师我知道!春秋时期的齐鲁之战!”在九年级(1)班教室,李蔓莉,这位久居深山的中年女教师,温婉浅笑,娓娓道来的声音如清风拂过,令人心安,吐字清晰不带一点口音。

忆起初来落梅河,已经是22年前。那时的落梅河封闭、贫穷,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辍学严重。为找回失学的孩子,初来乍到,李蔓莉和同事在罗岗的山山水水中走了个遍。

学生金某,成绩优异却中途辍学,李蔓莉走了十几里山路家访。金某的母亲在孩子两岁多时离家出走,父亲在外打工常年不归,偶尔会寄回数量极少的钱。金某常年跟着年迈孱弱的奶奶生活,贫困与疾病让懂事的孩子不再去学校,羸弱的肩膀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了解情况后,李蔓莉陷入沉默,看着孩子床边的课本,良久,她问孩子:“你想读书吗?”泣不成声的孩子回答:“很想很想。”

很想很想!这4个字,字字诛心,李蔓莉忍不住落泪。

李蔓莉带着金某回到学校,帮她垫付了学费,带着孩子一起吃住,一直到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后,李蔓莉又多方奔走,为她争取援助,在各方帮助下,金某考上县一中。

金某的遭遇只是大山里的一个缩影。为了不让孩子们失学,教师们常常自掏腰包给学生垫付学费。学生的家境苦,教师们也是“泥菩萨过江”。当记者问为何每月工资不足500元的她要为学生垫付学费将近万元时,李蔓莉说:“我不想任何一名学生辍学。”

那一年,李蔓莉和落梅河中学的教师们找回了20多名因贫困流失的学生。

李蔓莉的微信昵称“风痕”。也许对她来说,自己22年的教育时光,正如“清风拂山岗,岁月了无痕”那般,淡然、温暖,润物无声。

落梅无迹

路边的树初来时只是一棵弱不禁风的小苗,现已参天,山中的景致每年轮回,终究还在缓慢生长。李蔓莉送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学校也开始越来越好,只是终究在山里,大多数时间还是鸟喧林动。

“几年前,学校一名外县市来的省招教师说,一开始他觉着这所学校好,冬有梅花开处雪,夏有梅子黄时雨,还有宽阔的国道伴着飘满花瓣的河流经过校门前,好一幅浪漫的图画。可是来之后,心却凉了:道路坑坑洼洼,真是‘道阻且长’,进了学校,住的是类似于工棚的小平房,校园内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不到一年,该教师就离职了。”说起同事的离去,李蔓莉难掩苦涩。

山区教师负担非常重,一般要担任两三门课程。2001年9月,刚调入落梅河中学的李蔓莉就任初一一个班的班主任,带初一、初三两个班的语文课。那时,她还怀着孕,每天奔走在位于四楼的办公室、一楼和三楼的教室之间。整个孕期,李蔓莉咬牙坚持,愣是没有耽误一节课。

2017年是落梅河中学的低谷期,学生中考成绩几乎全县垫底。刚经历危险生了二胎的李蔓莉休完产假,便马不停蹄赶回学校上课。

教学任务并不轻松,作为山区教师,李蔓莉得时刻准备接受一门从没带过的课程,因为谁也不知道,哪一天哪一科缺教师了,其他教师就得顶上。22年来,李蔓莉任教过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地理、政治等不同学科。

偶尔有走出大山的机会,面对回归城镇、永远离开这个穷山沟的诱惑,没有人不心动。当记者问“你难道从来没想过离开这里,出去看看吗?”时,李蔓莉坦然回答:“不是没想过,只是这里实在太缺老师了,我放不下我的孩子们。”

一句“放不下”,就是22年。看着落梅河中学一点点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仿佛也和学校融为一体,这里,已经成为了她的家。

润物有声

落梅河中学的学生来自大山的角角落落,最远的离学校有几十里。早些年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学生们每周一天不亮就出发,赶几十里山路到学校,周五放学后再走几十里山路回家。

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读书成了山里孩子最执着的追求。看到孩子们坚毅的眼神,李蔓莉明白,对这里的孩子们来说,最担心的不是不够努力,而是没书可读。贫困的家庭太过脆弱,经不起一点儿风吹雨打,一次天灾、一场疾病都可能让一个家庭在旦夕之间崩溃,让一个正上学的孩子失去读书机会。

学生张某,家庭不富裕,读初二时父亲突患重病,全家只靠母亲一人支撑,生活一时陷入困境。父亲要钱治病,也要人照顾;家中弟弟妹妹年幼,也要上学。万般无奈之下,张某决定辍学外出打工。“我永远不会忘记他背着课本含泪出发的模样。”李蔓莉对这名学生的记忆很深。

打工过程中,张某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还常常给老师写信请教。每次看到那厚厚的信笺蹭了斑驳的黑灰,写满了问题,李蔓莉拿笔的手都有些不稳。3年后,张某父亲的病有了好转,家里有所改善,孩子又回到了学校插入初三继续就读,最终以优异成绩考上县一中。

有教无类,正是李蔓莉二十年如一日不断追求的教育平等。山里孩子就是这样,一点点地求学、改变、进步、学成,最终飞向山外的广阔天地。

“山里孩子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他们知识面狭窄、家庭教育文化氛围薄弱。当城里的家长守着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他们的家长正在田间地头或流水线上忙乎。”李蔓莉说,对山区教师来说,营造励志上进的学习氛围,通过现有条件,竭尽所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他们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教育目标。

2020年9月,在宏德公益基金会举办的罗田骄子名师颁奖仪式上,李蔓莉被评为“宏德名师”。作为乡村教师代表,她在演讲中满含热泪地说:“山区教师是一群在荆棘丛中负重前行的人。但我们坚韧执着的脚步从未停歇,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面对天真孩子,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面对朴实的乡亲,要让他们一百个放心。这是山区教师最简单的表白,也是山区教师最朴素的初心!”

《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13日第1版

作者: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周小益 何胜 罗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