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列传,除了出将入相的元老重臣,一般大臣的传记大多只有寥寥数百字,简单记录生平经历和仕宦履历。而这几百字中若有一些大书特书的事迹,通常都与法治有关,比如在唐代前中期曾任大理卿的尹思贞,《新唐书》本传仅600多字,其中400多字直接与他执法断案有关。
扫黑除恶整肃吏治
尹思贞大致出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参加科举考试后经吏部铨选,获任隆州(今四川阆中西部一带)司法参军事(正八品下),掌鞫狱论刑,缉拿盗贼,负责一州的司法治安工作。
隆州辖下的晋安县有个姓蒲的豪强恶霸,“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长期为恶一方,前后几任县府都拿他没办法,州府决定不再依赖县府,直接接管蒲氏案子,“州司令思贞推按”,隆州刺史下令尹思贞赴晋安全权处置。
尹思贞到任后,查明了蒲氏历年来的犯罪事实。随后升堂断案,“竟论*之”,依律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晋安和隆州百姓听闻后纷纷拍手称快,还“刻石以纪其事”,将尹思贞缉拿蒲氏的破案经过刻在石碑上,供人纪念。
尹思贞因处置晋安蒲氏一事,“由是知名”。经过多平台历练后,尹思贞调到长安东部的明堂县(今陕西西安东部一带)任县令(正六品上)。他勤恳为政,善做善成,“以善政闻”,很快县内大治。尹思贞升任负责皇帝生活保障事务的殿中省副长官殿中少监(从四品上),稍后外放到洺州(今河北邯郸、邢台一带)代理刺史(正四品下)。
武则天长安年间,尹思贞出任掌管朝廷钱谷金帛事务的财政机关司府寺副长官司府少卿(从四品上)。尹思贞对百姓宽和,对属下却严要求,任何工作失误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司府寺官员的工作报告递上去后,尹思贞经常在上面勾出错误,大小官员因此工作更加谨慎,生怕出错。
司农寺长官司农卿侯知一“亦厉威严”,也是个从严治吏的人,发现下属犯事动辄打板子,但在震慑人心上却远比不过尹思贞。当时司农寺官员私下里流传一句话,“不畏侯卿杖,惟畏尹卿笔”,不怕长官侯知一的大板子,只怕副长官尹思贞的笔杆子。“其为人所伏若此”,尹思贞对官吏队伍的整肃直接深入到骨子里了。
任职大理捍卫法度
神龙初年,大致在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二次登基恢复李唐政权前后,尹思贞出任唐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大理寺长官大理卿(从三品)。当时李唐江山虽然王者归来,但没有彻底清算武家势力,武家代表人物武三思树大根深,与中宗是儿女亲家,又和中宗韦皇后通奸,通过韦皇后来影响中宗。中宗是个懦弱的皇帝,只能听之任之,还把武三思当成自己人。
在武三思的祸害下,朝政被搞得乌烟瘴气,连不问世事的隐逸之人都看不下去了。神龙二年(706年)四月左右,隐士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实名举报武三思的行为,指出他将来一定会谋反。
韦月将竟然敢将真相说了出来,中宗“大怒,命斩之”,下令不准审问,立即将韦月将斩了。中宗的命令刚下,时任门下省副长官黄门侍郎宋璟马上“奏请推按”,要求交由大理寺审问后再依律定罪。接到宋璟的奏疏,中宗的怒气冲天,连头巾都来不及整好,鞋跟都没提上去,就一路小跑去责问宋璟,“朕谓已斩,乃犹未邪”,朕已经下令砍韦月将的人头,怎么还磨磨蹭蹭不动手。你竟然还要求审问,这种事怎么能审呢?
说罢中宗“命趋斩之”,下令立即行刑。宋璟“固请按之”,坚持要求把韦月将移交大理寺审讯发落。“上不许”,中宗还是不允许。宋璟说,“必欲斩月将,请先斩臣!不然,臣终不敢奉诏”,陛下您如果非要斩韦月将,那么就先把臣斩了。要不然,臣宁可头断血流,也不在这诏书上签字。按照唐代行政法律,皇帝的诏书不经门下省长官侍中和副长官黄门侍郎签字,不能生效,不能执行。中宗在发怒,宋璟在发火。
正在中宗、宋璟僵持不下之际,尹思贞出面了。尹思贞提出,就算皇帝您非要*人,现在也不是时候。当下正是春夏之时,万物生长时节,根据咱们大唐法律,不能在春夏*人,这有违天时法度。的确,按照唐律,除了*害直系亲属、殴打父母等“恶逆”罪行外,其他罪犯从立春到秋分时节,都不能执行死刑。
在尹思贞和宋璟等人的再三劝阻下,中宗的雷霆之威暂时收了回去,将韦月将由死刑改为杖刑,流放广东岭南。但武三思仍然抓住此事不放,指示他人暗*韦月将。尹思贞得知后,“又固争之”,要再次进宫请求中宗彻查此事。时任唐代中央最高监察部门、同时也是司法部门之一的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李承嘉遵照武三思的指示,不准他面圣见驾。
尹思贞见不到中宗,当面抨击李承嘉,“公为天子执法”,李承嘉你身为朝廷大员司法大臣,竟然肆意践踏朝廷宪章法律。你们把忠良一个个除掉,是为了将来更方便造反叛乱吗?李承嘉恼羞成怒,再次弹劾尹思贞。后尹思贞被贬到青州(今山东青州一带)任刺史(正四品上)。
被贬后,有人问尹思贞,“公平日讷于言,及廷折承嘉,何其敏邪”,尹公您平时少言寡语,怎么这次当面斥责李承嘉,却是言如泉涌,如此精彩!尹思贞回答,“物不能鸣者,激之则鸣”,有些东西平常是不会发声的,但到了关键时刻必须站出来发出正义之声;李承嘉仗势欺人,欺负的不仅是我尹思贞个人,还有我大唐法度朝廷法令。那一刻,不是我一个人在和李承嘉战斗,《唐律疏议》条条附身上体,所以我才能驳他个痛快淋漓!
怒斥宰相获任宪台
随着中宗被想当女皇的韦皇后和想当皇太女的女儿安乐公主用饼毒死,唐代政治进入拨乱反正的睿宗李旦时代。尹思贞也被召回朝廷,出任负责土木工程建筑事务的将作监长官将作大匠(从三品)。
唐朝皇帝姓李,故把信奉老子李耳为教主的道教确立为国教。唐睿宗的两个女儿先后入道当道士。睿宗在长安给她们建道观,建观之事由时任宰相、尚书左仆射窦怀贞负责。
窦怀贞把修观当成是向睿宗表达忠诚的绝佳机会,穷其奢华之事,从将作监大批调用工匠。尹思贞“数有损节”,派去的人总比窦怀贞要的少一些。窦怀贞批评他没有全局观念,不懂政治。尹思贞指责他,你堂堂一个宰相,不去处置军国重事,整天想着给公主修道观,大兴土木。又为了修观无理谩骂朝廷大臣,说罢“拂衣去,阖门待罪”。
睿宗听说后,没有像哥哥中宗那样听到真话就暴跳如雷,而是专门下诏表彰了尹思贞,让他继续工作。睿宗知道尹思贞的价值所在,朝廷中不能没有这样敢说真话的人。唐玄宗即位后,任尹思贞为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从三品),任命诏书中还特意提到他怒斥窦怀贞之事,表扬尹思贞“鹰隼是击,豺狼自远”,只要敢于拿出法律的武器亮剑,那些豺狼虎豹自然不敢靠近。
随后,尹思贞升迁为户部尚书(正三品),转任工部尚书(正三品)。开元四年(716年)去世,享年77岁。
尹思贞一生宦海沉浮,地方中央多有历练,值得记载的事迹很多,但史官用墨最多之处,却只是事关捍卫法治的几件事。或许在古人看来,法治才是当官从政最要紧之事。能真正把法治当成安身立命的官员,也必然能做到对朝廷忠诚对百姓宽仁。为官之人只有在行政之时注重“法治”,依法从政,才最有资格留名青史。
一生宦海沉浮,地方中央多有历练,值得记载的事迹很多,但史官用墨最多之处,却只是事关捍卫法治的几件事。或许在古人看来,法治才是当官从政最要紧之事。能真正把法治当成安身立命的官员,也必然能做到对朝廷忠诚对百姓宽仁。为官之人只有在行政之时注重“法治”,依法从政,才最有资格留名青史。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