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人物志0035:被黑最惨的风流名士——蒋干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蒋干,字子翼,是《三国演义》小说中的著名丑角,也是整本书中最搞笑滑稽的一个人物。按照演义中的说法,蒋干在赤壁之战前夕,两次毛遂自荐,代表曹操出使江东,担任劝降的说客。却两次都被周瑜等人戏耍,拿着错误的情报如获至宝,并当宝贝一样带回到江北。
而且,蒋干连续两次带回来的假情报,都使得曹操信以为真。先是错*蔡瑁张允,导致自家水军从此无将可用;后又被庞统巧施连环计,将自家战船用铁链相连成连环船,为之后黄盖诈降,周瑜火烧赤壁,而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可以说,在《三国演义》全书中的最高潮部分——“赤壁之战”篇章中,蒋干绝对是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曹操一方的说客,他同时兼任了间谍刺探的工作,而且也真的是不负众望。
当然,他不负的是敌人的“众望”,非但是自身的间谍工作没做好,还成为了敌方的“假情报运输使”。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令孙刘联军一方的各种计策得逞。最终坑掉了老板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真可谓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然而,这一切都是小说中虚构的剧情。历史上真实的蒋干,其实并不是演义里那副滑稽猥琐的模样。他出使过江东,游说过周瑜是真,但是其行动的时间点,过程,和结果,都和演义上的剧情大相径庭……
我们还是根据有限的史料记载,来寻探一下蒋干这个人物,还原其在历史上的真实面目。
《三国志》中没有蒋*独立传记,其它相关的史*载中,也基本是没有提到蒋干这个人物。由此可以肯定,蒋干在三国时代算不得什么大人物,他基本上没有参与过什么政治事件,也没有过什么太成功或太失败的事迹。
唯一对蒋干有记录的地方,是来自于裴松之《三国志注》中的《江表传》。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蒋干是个外表英俊飘逸,才华出众,且口才也很好的人(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而且,并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过,蒋干与曹老板的关系,以及在曹营中所担任的职务(演义上描述蒋干为曹操帐下幕宾)。由此可以肯定,蒋干在曹操麾下的地位并不高,也没有担任过多高的官职。
不过,按照《江表传》中的记载,是曹操派蒋干前往江东为说客(并非是蒋干毛遂自荐)。这说明,蒋干和曹操之间,确实产生过“派遣和被派遣”的关系,这又说明什么呢?
这大概说明,蒋干在曹操麾下,确实是“幕宾”的身份。曹操欣赏他的才华,故留他在帐下为客,而他在领着曹老板俸禄的同时,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出马,去完成一些老板所委派的任务。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蒋干出使江东,并游说周瑜的具体过程。
裴松之道《三国志注》中,对这次出使事件都有着完整的记载,宋代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中,也基本上原封不动地引用了这一段记载。
我们大致可以分为“开头,过程,结尾”三段,来解读这个过程,并和《三国演义》上所编造的剧情来作对比:
首先,我们来看看开头部分,也就是蒋干抵达江东,与周瑜会面并寒暄的记载:
《江表传》原文:
“初太祖闻周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干往见瑜。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托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干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干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瑜曰:“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
看得出,蒋周二人会面的开头过程,和《三国演义》上的情节基本一样。二人在寒暄之后,周瑜单刀直入,道出了蒋干此行而来的目的;蒋干则并不正面回答,而是叙起了旧情,只说是来拜访和看望周瑜,并没有直接承认或否认说客之事。而周瑜则又用音律之事来作对比,用“弦外之音”的表达方式来告诉蒋干:自己完全明白他的来意,不必掩饰……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这种侧打旁敲的谈话模式,令蒋干有些气愤,当时就想告退(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但是在《江表传》中,这段对话就此打住,并没有记载蒋干如何回答……
由此可以肯定,蒋干并没有针锋相对地去否定,而是坦然相对,和周瑜来了个心照不宣。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过程部分,也就是蒋干在周瑜营中呆过几天的经历:
《江表传》原文:
“因延干入,为设酒食。毕,遣之曰:“適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请干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干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干但笑,终无所言。”
这一段,自然就和《三国演义》上的描述大相径庭了。没有当晚就“大宴江东群英”的热闹盛况,也没有周瑜邀蒋干同床共寝,并半夜盗书的紧张场景。周瑜因为公事所缠,故将蒋干先送回驿馆休息。后来几日,才邀请蒋干吃饭,并接风洗尘,还带着蒋干遍视军中营地、仓库、军资器仗,以及室中的服饰珍玩……
当然,不仅是参观和游玩,周瑜在给蒋干当导游的过程中,还明确表达了自己忠臣不事二主的态度,劝蒋干放弃说服自己的念头。
蒋干听了周瑜这番说辞过后,又是什么样一种反应呢?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蒋干当时被吓得魂都没了,生怕周瑜拿他祭旗,再来个“斩使以示威!”(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
而在《江表传》的记载中,蒋*表现却完全不是这样(干但笑,终无所言),意思是说,蒋干从头到尾只是笑而不语。看得出,蒋干已经明白,周瑜的心志之坚定,态度之决断,而自己游说周瑜的任务,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了。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结果部分,也就是蒋干回去向曹操复命的过程:
《江表传》原文:
“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这一段的记载非常简略,蒋干回去之后,只是告诉曹老板,周瑜的雅亮高风,气度宽宏,情致高雅。游说劝降这种手段,对他来说是没有用的,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看得出,蒋干过江东,游说周瑜的过程,其实就类似于两位老朋友之间的互访。蒋干从头到尾都没有将劝降周瑜的话说出口,周瑜也从头到尾都明确地表示了其态度。
可以说,这样一段“游说戏”,可谓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游说者与被游说者之间,毫无针锋相对,二人谈笑之间,却是心知肚明,而且心照不宣。蒋周二人虽属敌对阵营,但一无敌对之心,二无敌对之意,既侧打旁敲谈到了该谈之事,又念及了故交之情,二人都无愧于风雅高量的名士之号!
最终,二人也是像老朋友重聚过后一样依依惜别,周瑜还是继续在江东做他的大都督。蒋干虽然没有完成游说劝降的任务,但至少也探明了周瑜的态度,回去告知老板“丢掉幻想,准备打仗”,也算是功劳一件……
以上这些,这就是蒋干游说周瑜的整个过程,而且仅此一次,并不是演义里所描述的“二次过江”。而且,并没有群英会,夜半盗书,借刀*人,庞统连环计等精彩剧情,甚至让人完全感受不到,战争期间的那种紧张气氛,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蒋干过江东的事件,根本就不是发生在赤壁大战的时候,因为在所有关于三国的史料中,都没有记录过,在赤壁之战期间,发生过这么一个过江劝降的插曲。
倒是在《资治通鉴》上,这个事件记录在建安14年,也就是赤壁之战过后的第二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曹操派蒋干游说周瑜的动机,恐怕就值得商榷了……
众所周知,赤壁大战中,孙刘联军是获胜的一方,而曹操不仅在这一战中损兵折将,还丢失了刚占领荆州的大部分地盘。而且,在赤壁之后的一系列作战中,曹操也没能止住颓势,在夷陵,南郡等地,连续败于周瑜之手。
我们知道,游说劝降的手段,一般都是在己方占有绝对优势,而且战场态势占优的情况下,才会采用。很少听说,打了败仗的一方,会厚着脸皮去对胜利的一方进行劝降的……
更何况,真是想要劝降,以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曹操也应该去游说孙权,毕竟孙权才是江东之主,真正说话上得了算的人。
而曹操却派人去游说周瑜,周瑜虽然在江东地位崇高,却也只是一方大将,就算他被成功游说,率部投降了曹魏,顶多也就是让江东损失一位都督,声望受损而已,完全动摇不了孙权的根本。
所以,曹操派蒋干过江游说周瑜这件事,恐怕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与其说这是一次游说劝降,不如说是一次政治行动,玩的是挑拨离间的那套手段。
其实,在赤壁之战的失败过后,曹操就意识到自己久据北方,在水军作战上的弱势。想要依靠军事手段,挥师江南,一统天下,恐怕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的。
于是,曹操不得不考虑用政治上的手段,对孙权刘备两方分别进行离间和分化,破其团结,拆其联盟,并损其实力。
曹操先是操纵汉献帝批准了刘备的“上表”,封刘琦为“荆州刺史”。众所周知刘琦只是刘备的傀儡,用来使占领荆州合法化的工具。而荆州之地,原本是孙权一方在赤壁之战中的战略目的,到头来出钱出力,却没能捞到什么好处。
倒是在赤壁之战中只起到辅助作用的刘备,却仗着投机取巧和流氓手段,迅速占领了荆州。这无疑是使得江东集团非常震怒,原本友好的联盟关系,也在地盘和利益的冲突下出现了裂痕。
而曹操爽快地给了刘备一个“合法化”占领荆州的标签,无疑也是一个挑拨的信号,使得孙权只能考虑以武力赶走刘备,并夺取荆州。
接着,曹操又派出蒋干,以“秘密”的方式,去探访周瑜……这很可能,也是他使出的离间手段之一。
周瑜是江东集团的都督,地位崇高,手握重兵,而且不久前才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军,声望大盛。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已经有点“功高震主”之势的周瑜,难免也会成为老板孙权所猜忌的对象。这时候,曹操派人过江东来,不去拜访孙权,却专门去游说周瑜,其目的,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而且,曹操派来的人,不是自己手下,和周瑜地位对等的重臣,只是一个和周瑜有故交的幕僚——蒋干。看得出,一开始曹操就没有对招降周瑜抱太大的希望,只是想以此方式来离间孙权和周瑜的君臣关系,让孙权有所怀疑,自己的大都督在与敌人秘密联络,可能会反水。
而且,并非如演义小说上所说,周瑜妒才嫉能,心胸狭窄,屡次暗害诸葛亮,破坏孙刘联盟。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周瑜是孙刘联盟的最坚决支持者之一,他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也明白在面对强大对手的时候,两个弱小的盟友,就必须要联起手来。
所以说,如果能令周瑜受到猜忌,那不仅能损孙权一方的实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孙刘联盟,这才是曹操派蒋干游说的真实目的……
然而,周瑜的聪明才智也不是吹出来的,他几乎是瞬间就看破了老曹的奸计,而且也采取了正确的方式来应对。一开始,周瑜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蒋干此行的目的;接着,再请蒋干吃饭喝酒,将原本秘密的探访完全公开化;最后,再向蒋干展示自己的军容风范,以及孙权所赏赐之物,并明确表示自己忠于孙权,绝不会做二五仔……
可以说,周瑜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十分完美,一开始就公开戳破了“密谈”的幌子,让所有隐藏在暗处的阴谋都无所遁形。而蒋干,也无愧于当世名士之称号,良好的涵养和翩翩的风度,看破而不说破……最终,就如同前面所说的一样,二人的会面过程,就像老友之间的重逢,并没有因为双方所属阵营的敌对,而撕破面子。
………………………………………………………………………………
在回到曹操处复命之后,蒋干这个人物,就再也在史书上没有了记载。大致可以推测,他应该是个性格比较潇洒飘逸的人,虽然有才华,善说辩,却淡名薄利,无心仕途,是乱世中的“逍遥派”人物。有可能,他之后继续在曹操帐下,当一个无名无权的幕宾,也有可能,他离开了曹操,恢复了自己“江湖逸士”的身份……
总之一句话,蒋干在历史上,只是个小人物。虽然他有颜值,有学问,有口才,也具备成为大人物的一些条件。但是他并无仕途之心,没有迈进过政治圈,也没有接触过政治核心,更没有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足以名留青史的大事。
一句话,在真实的历史上,蒋干真算不得一个名人。除了游说周瑜这件事情以外,他在历史上没有留下过任何踪迹……
然而,蒋干最终还是出名了,不过不是出名在三国时代,而是出名在一千多年以后的小说中,在别人的笔下……而且,他出的也不是什么流芳百世的获赞好名,倒是令人贻笑万年滑稽糗名……
罗贯中为什么要拼命丑化蒋干,甚至不惜编造故事,虚构内容?
除了剧情需要,文字气氛渲染,和提升剧情深度的需要以外,蒋干在老罗笔下,其实还担任着剧情穿针引线,烘托人物形象,以及情节润色等工作。
在《三国演义》整本小说中,“赤壁鏖战”毫无疑问是其中的最高潮部分。它不仅是三国时代的分水岭,更是后来曹孙刘三方三足鼎立,天下三分的伏笔之战。全书共120回中,从第43回到50回,整整八个章节,都是在描述这场战争的过程和前因后果。
为了将赤壁这一战写得精彩又好看(真实的赤壁之战其实并不精彩),罗贯中不惜篇幅,堆砌了大量的故事情节和虚构桥段。从舌战群儒到智激孙权,从草船借箭到庞统连环计,从周瑜打黄盖到阚泽诈降……
编造的剧情多了,就需要有人来牵“剧情线”,而这个人,就正好是倒霉的蒋干。他在演义小说中,两次过江游说的过程,正好是不偏不倚地搭起了所有桥段之间的桥梁,将所有剧情都串联在了一起。
先是“群英会盗书”,凸显了周瑜的聪明才智,干掉了蔡瑁张允,让这两个叛徒小人罪有应得的同时,顺便又描黑了曹操的生性多疑和冲动无能;
然而,周瑜自以为得意的计谋,却被冷眼旁光的诸葛亮轻易看破,使得周瑜妒心大起,意欲加害,接着便引出了“草船借箭”的精彩剧情;
接着,曹操不忿于连续被周瑜和诸葛亮戏耍,派出蔡中蔡和诈降,想要在计谋上扳回一局,结果又被周瑜轻易识破,并当着他俩之面,和黄盖一起演了一出“苦肉计”;
黄盖修书诈降,曹操虽然得到蔡中蔡和二人的确认,但也依然是将信将疑,想着还是派人再探听一下虚实。这时候,又是蒋干主动请缨,于是便有了“二过江东”;
而蒋干这一去,非但没能打探到什么虚实,反而是请回了庞统……结果,曹操又轻信了庞统所献上的连环计,将自家战船成排连锁,最终导致了火烧赤壁的大败结局……
…………………………………………………………………………
看得出,蒋干这个人物,在演义小说中所起到的穿针引线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要是没有他,赤壁大战这一节不会有这么精彩,剧情与剧情之间的串联,也不可能如此天衣无缝!
最后,关于蒋干和周瑜的关系,《三国演义》中说他们两人是自小同窗,好友兼同学(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这是真的吗?
其实,在史*载上,并没有任何地方提到过这一点。不过从《江表传》中,二人的对话过程来看,他二人确实是阔别已久的故交好友……
而且,二人都是知书达理的高雅之士,应该都是从小读书,受到过良好教育,而且家庭背景不差,都是名门望族。
再加上二人的籍贯相近,蒋干籍贯九江,周瑜籍贯庐江,这两个地方虽然隔得不算近,但是在古代的行政区里,都属于是江淮一代。
就此看来,蒋干周瑜年少之时,一同就读于当地知名学府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也就是说,他们二人之间的同窗关系,确实很有可能是真的!
PS:蒋干在演义中是个愚蠢可笑的人物,但也正是由于他在小说中的愚蠢可笑,大大增强了剧情的幽默感。使得原本是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尔虞我诈的用计过程,在其滑稽表演的伴奏下,而令人忍俊不禁……
试想,可怕的大战前夕,森严的两军对垒,如此紧张的气氛,无疑会使读者感到压抑,心头都绷紧了弦……而这时候,蒋*出现,在串联剧情的同时,又带来了一股滑稽搞笑的清流,令读者们哑然失笑,心头的压力也能得以释放……
看得出,罗贯中作为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在剧情节奏的把控上,那是相当出色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