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人们开始逐渐关注投资者的有限理性行为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基于各种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实验研究,许多关于投资者投资决策行为的探讨也呈现在人们面前。本文简要介绍了西方行为金融研究中所发现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容易产生的心理行为偏差现象,并给出相关的防范建议,希望对我国的投资者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有所裨益。一般来说,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往往是在不依赖固定法则的高度复杂和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制定的,因此,在绝大多数的决策中,投资者的直觉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在直觉判断中,却会出现一些影响投资决策的认知偏差。而易出现这些偏差的投资者将会承担他们未认识到的风险。具体而言,这些偏差主要包括:
1.启发式偏差
“启发式偏差”是指由于不可能收集和综合所有的因素和现象,投资者通常使用简单的或有限的启发法来做出决定,换句话说,投资者往往依据“经验法则”来进行投资决策。依赖“启发法”做出的投资决策有可能是正确的结论,但如果所遗漏的因素和现象很重要,那么信息的缺损就会导致产生判断与估计上的严重偏差。启发式偏差具体包括可得性偏差、代表性偏差、锚定与调整偏差。
(1)可得性偏差是指人们往往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出现的概率,容易被知觉到或回想起的被认为更容易出现,其主观概率就会被夸大。而事件刺激的频率、新异性、生动性也会影响到其可获得性程度,进而影响到其在个体心目中的主观概率。例如,有研究发现,由于 1929 年股市大崩盘的痛苦记忆,美国的许多投资者一直担心再次蒙受巨大损失,从而高估股价下跌的概率,一直不敢人市,结果指数却一涨再涨,等到股价涨到很高时,人们才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很好的投资机会。
(2)代表性偏差是指人们在对不确定事件进行判断时,往往根据该事物与一个典型事物的相似程度而对它归类,如果其愈有代表性,则被判断为出现的概率也就愈高。例如,对于一个成功地选择了四只好股票的证券分析师,人们会认为他是有才*,因为四项成功不是一个平庸分析师的代表特征。代表性偏差还表明人们往往信奉 “小数规则”,即不管样本容量多小,人们总认为它能反映总体。这种“小数法则”往往造成高估未发生事件出现的概率。例如,虽然人们都知道投掷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概率均为 50%,但如果连续出现多次正面时,人们总是认为接下来出现反面的概率会大。
(3)锚定与调整偏差。这里,“锚定”是指人们趋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过去已有的估计相联系,即人们形成估计时,经常先始于某值(可能是任意的),然后相对于此值做出“调整”。例如投资者在预测股价时,往往会先对股票的价格做出一个粗略的估计,亦即锚定值(锚定值可能是心理价位,也可能是市场的普遍看法或投资专家的意见),然后再根据进一步的信息对其进行调整,形成比较理想的判断。心理学的实验证据表明,人们对于“锚定”的调整往往是不够的,即人们过于锚定于初始值。
防范建议:为了避免启发式偏差的影响,投资者要尽量做到理解数据。一般来说,知道并理解数据
将给投资决策提供心理学的优势。同时,投资者应当仔细检查信息的来源。在投资决策问题上,是否有更新的消息或数据?此外,投资者应比较正面的和负面的消息,试图找出市场上最乐观和最悲观的判断。由于锚定的风险可能很大,但同时又由于锚定于一项预期也可能是合理的,因此,投资
者应当对作为“锚”的资料或数据的质量进行检验,避免其带有片面性或不准确性,同时应当尽可能地不断根据事态的变化对其进行修正。
2.过度自信和乐观主义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在决策中总是倾向于过高估计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力,进而容易忽视客观情况变化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们称对某事抱有 90%的把握时,那么成功的概率大约只有 70%。人们的这种过度自信的倾向可以部分地归结为其他两种认知偏差:自我归因和后见之明。前者是指人们倾向于将其在决策活动中的成功归结于自身的才能,而将失败归因于坏运气而非他们自己的失职。这样,投资者在投资连续获利之后将可能会变得过度自信。后者是指人们倾向于在某一事件发生之后,相信他们在这一事件发生之前就已经预计到了。心理学实验证明,在事过之后,大多数人不能够准确地记清楚事发之前所做出的判断,在把结果同判断进行比较时,人们往往夸大自己事前判断的准确性,声称自己在事发之前就已经做出了正确的判断。由于存在后见之明这种偏差,会使人们对于他们预计未来的能力过于自信。心理学实验还证实了人们普遍有“乐观主义”的倾向,即大多数人对他们的能力和前途抱不切实际的乐观看法。抱有乐观主义的人经常自视过高,认为自己的才能高过别人。由于抱有乐观主义的情绪,投资者就会经常低估风险,相信坏的结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同时还会夸大自己对局面的控制能力。
防范建议:
在做投资决策时,投资者应注意自己过度自信和乐观主义的倾向,并有意识地自己过度自信的例子,分析其原因是否有依据。在分析历史数据时,要抵制只注重正面成绩的诱惑。由于投资者更易于记住自己的成功,故应该保存一份过去不成功投资的清单。投资者要明确:大胆的决策可能会带来丰厚的利润,但若无法实践则会反成一害。此外,不要使别人特别是投资专家的过度自信影响到投资者自己。
3.保守主义和证实偏差
“保守主义”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人们在面临新的信息时,不愿意理性地更改他们的现有观念或信念。“保守主义”似乎与“代表性偏差”矛盾,其实两者实际上是统一的,它们分别对应于人们对信息的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如果人们认为新信息具备典型性,他们就会高估新信息所包含的内容,出现“代表性偏差”;反之,如果人们认为新信息不具备代表性,则他们会忽略新信息,出现“保守主义”。“证实偏差”则比“保守主义”更进一步,它是指一旦人们已经形成一个信念,他们就会以一种偏见的态度来看待随后的证据,并尽可能证明这个信念是正确的,有时甚至将另外的不利证据也看作是对该信念的支持。证实偏差会导致有效幻觉的心理倾向,即个人做决策时,会倾向于寻找对他们的决策有利的经验和证据,而不会去找不利的部分。例如,投资者在购买了某只股票之后,就会避免去看与该股有关的不好消息,而喜欢去搜寻与该股有关的正面消息。
防范建议:
投资者应当检查信息或者预测的时间性,防止不愿意改变一项过时的预测;投资者还要注意与自己投资战略一致的最新消息,因为最新的消息通常是重要的,对于这些消息,注意是否存在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的风险;投资者应避免将亏损的股票持有得太久,而忽视对投资不利的负面消息。总之,投资者应该提高自己对金融消息的理解能力,明确一则重要的消息是以正面的、中立的还是负面的方式报道的,而这与自己的头寸又有何关系。
4.神奇式的思考和准神奇式的思考
“神奇式的思考”是指人们将不相关的行为或事件误以为是有关联的,结果把不相关的事情当作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而强化了自己对不相关事件的信念。例如投资者在使用一种新的投资分析方法买入股票后,正好赶上牛市的来临,获利大增,他们就会把投资的获利归功于使用了这种方法,进而对这种方法深信不疑,倾向于下次再次使用这种方法。“准神奇式的思考”是用来描述这样一种情形,即个人认为他可以做出某些实际行为来改变既定的事实或者说改变历史。如个人觉得在某种程度上保留损失的东西可以扭转他们已经损失的事实。再如当股票已被明显地高估时,投资者会认为如果自己继续持有,则股票还会继续上涨。
防范建议:
投资者应避免使用不相关的资讯来作为投资决策的基础,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应考虑
该项交易建立在随机因素基础上的可能性。投资者应时刻问问自己:是否有实实在在的理由
相信自己比市场知道的还多,是否有什么看来是非理性的?反思自己的决策依据。
5.模糊厌恶和熟悉偏好
“模糊厌恶”,是指人们对模糊的风险事件有担心和恐惧的感觉。缺乏用于进行判断的风险参数意味着可能隐含某种程度的高风险,或者可能存在某种敌意操纵,故人们为了不陷入高风险或被敌意操纵的陷阱,就会设法避开模糊的状态。比如,当引进一种金融创新工具时,模糊厌恶会使投资者过度地增加对该金融工具的风险报酬,这是因为投资者对这项金融创新结果不确定的缘故。我国证券市场上第一只股票深发展发行的时候,由于股票当时属于新生事物,人们无法判断股票的收益与风险,所以结果是没有多少人认购。当时深发展的新股发售需要耐心地劝说和上门推销才能完成。然而,最初买入深发展的人无疑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与模糊厌恶相对应的一个现象是“熟悉偏好”,它是指当人们对某一领域比较熟悉或有把握时,会倾向于参与到与该领域有关的赌局中去,如对尤其熟悉的人会偏好于对足球比赛的结果下注。这种偏好行为反映在证券市场上就是所谓的近邻效应或本土偏差,即投资者常常投资于自己附近的地方(如自己所在国家或地区、熟悉的行业或公司等),而忽视了其他更好的投资机会。
防范建议:投资者应防止由于本土偏差而产生的投资风险分散不足;确定对于熟悉的投资目标的真正了解程度,不要想当然地盲目投资;投资者应当全面评估各种投资机会,同时对新生事物要勇于探究。
6.损失厌恶和后悔厌恶
行为金融研究发现,投资者在面对相同的盈利与损失时,其对边际损失比对边际盈利更加敏感,即投资者损失时所感受到的痛苦远大于相同数量盈利所获得的愉悦。这一特征又被称为“损失厌恶”,其意味着投资者往往会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损失。比如,假如投资者需要现金而必须卖出她所拥有的两只股票中的一只,其中一只涨而另一只跌。研究显示,投资者更可能卖出上涨的股票,这也是理论研究中著名的“处置效应”,即投资者倾向于过早地卖出盈利股而过长时间地持有亏损股的现象。
心理学研究还发现,个人在做决策时会因为后悔而痛苦,故人们往往会倾向于选择那些给自己带来较少后悔的方案。由于后悔对个人来说,是一种除了损失之外,还自认必须对损失要负责任的感受,故后悔会比损失还要感到痛苦。为了避免后悔,个人会没有强烈的动机去改变现状,他们可能会依循过去的原则,目的就是为了使未来后悔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证券市场上,当投资决策失误后,投资者的后悔心情自然难以避免,因此,即使是同样的决策结果,如果某种决策方式能够减少投资者的后悔心情,则对投资者来说,这种决策方式将优于其他决策方式。
防范建议:
由于处置效应是一种强有力的偏差,投资者应该理解“放赢家跑”和“砍掉输家”这两种投资策略之间的优劣及其所带来的后果;在做出购买决定之前,应讨论能够抛出的条件。投资者要有面对后悔的勇气;如果投资者特别容易为过去的错误后悔,那么投资策略或决策就应该尽量与自己的投资理念相符。因为如果产生糟糕的结果,投资者可能无法坚持到投资期结束。在行为金融理论看来,投资者要想战胜市场,就必须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决策能力及其过程,避免在投资决策中犯错误。心理和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决策行为是可以通过正规的统计学训练和正确应用直觉决策过程的教育来改善的,故投资者教育程度的提高将有利于改善其投资决策行为。希望本文所介绍的相关内容能够为投资者“理性”地制定自己的投资决策起到一定的帮助 。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