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名将罗宪,有的人可能一脸懵逼,而有的人也许会不自觉地露出敬畏的神情。罗宪作为蜀汉后期的一位武将,曾担任过太子舍人等职。但是他为人十分正直,不愿意与宦官黄皓等人同流合污,因此就遭到了排挤和打压被贬出了益州,成为了永安的守将。在了解罗宪之后,人们会不自觉对他表达崇敬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的能力过硬,而是因为他是蜀汉最后的义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公元263年灭蜀之战爆发时,罗宪还驻扎在永安。他的主将阎宇却被命令回援成都。为了增加回援的把握,阎宇抽取了大量的兵力,剩余的两千人马都给了罗宪。但是罗宪万万没想到,阎宇这一去就失去消息了。没过多久蜀汉便灭亡了。罗宪在为国哀悼三人后,罗宪并没有玩忽职守,或者是拥兵自立。也没有慌乱,而是继续驻扎在永安。
此时东吴盛曼率领军队前来,打着救援盟友的名义,说想要从永安借道,想要去益州分一杯羹,罗宪知道他心里在卖什么葫芦,未能通过。之后东吴将领步协到来,军神陆抗也到了永安,但是不管他们是以利诱,还是选择了强攻,最终都没有拿下永安!罗宪就凭借着手中仅有的两千兵马,守护了半年之久。说点实在的,这种实力在汉末三国时期又有谁能比得上呢?所以,他能受到人们的敬重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当时盛曼率领军队带来的时候,他曾经怒斥道“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徼其利,背盟违约。”这句话的意思是蜀汉原来就与东吴唇齿相依,到现在蜀汉灭亡了,东吴不但不考虑唇亡齿寒的道理,替蜀汉的灭亡感到悲哀,反而是违背盟约,趁火打劫。恰恰是罗宪的话令不少人敬重,并且也对东吴感到鄙夷或者痛恨,认为东吴格局太小,非常鼠目寸光。因此东吴究竟是趁火打劫还是选择帮助蜀汉呢?
《三国志》提到,东吴听说邓艾和钟会败亡一事,“有兼蜀之志”,才又相继派出了步协和陆抗。这么看来,他们此举的确是在趁火打劫。那么江东为什么没有理解唇亡齿寒的道理,像之前一样联刘抗曹呢?是因为当时的江东之主孙休目光太过短浅吗?
那肯定不是,其实对于蜀汉灭亡这件事,东吴的态度如何,大家对此一直很有争议,这应该是三国最大的悬案了。有的人认为,东吴有心协助蜀汉复国,有的人则认为东吴见利忘义,且没有长远的打算。其实事实是东吴既打算帮助蜀汉,也有过趁火打劫的想法,而是在前一种计划失败会后,才有了第二种方案。
《三国志·孙休传》中有提到,那个时候灭蜀之战爆发时,东吴就收到了蜀汉送来的求救信,虽然石头城遭遇到了大火,孙休也不敢耽误帮助蜀汉一事,毕竟大多数人都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而身为一国之君的他怎么可能不懂?孙休不但下令出兵了,而且安排得十分妥帖。他既安排了人马攻打寿春,迫使魏军回援,又派人去荆州南郡,准备从这个方向对曹魏施压,还派人前往沔中,助刘禅御敌。
这么一看,为了保护这个盟友,孙休真的下了血本。可惜的是,他的援军还没有达到,就传来了刘禅降魏的消息。大家想一下,刘禅都降敌了,蜀汉都灭亡了,孙休又能咋办呢?他就只能作罢。之后,蜀汉出局,只剩下东吴和曹魏在争夺天下,孙休想趁机获利,根本就不需要考虑盟友、盟约、唇亡齿寒等问题了,也不算违反道义,之后才有了他麾下和罗宪在永安发生的半年攻防战。
说到这里,其实我们不难知道,虽然对于罗宪对于蜀汉的忠义以及他表现出的实力,都能让人十分佩服,但是他痛斥东吴之言实质上是不确切的。严格一点来说,东吴根本就没有对不起蜀汉,最后攻打永安,想入川分一杯羹,更不是背信弃义。
【整点游】公众号定期分享新游戏资讯,《放置封神录》《三国志名将令》等游戏礼包攻略,快来get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