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妈祖的神号与封衔

漫谈妈祖的神号与封衔

首页卡牌对战奋战海战林默娘更新时间:2024-04-14

文/黄天柱

每年的农历3月23日,是妈祖神诞,海内外有百万的徒众举行各种祭祀仪式,隆重开展纪念这位海上保护神的活动。不少台湾省以及东南亚诸国的信徒,还特地组团到莆田湄洲或泉州祖庙进香谒祖,规模之大,礼仪之盛,甲于诸神。

妈祖生于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年),宋太宗赵炅雍熙四年(987年)9月初9日升化,至今已逾千年。民间广泛传颂其神迹灵异,时常显化:其一为海上救护,使行舟之人,包括上至出使国外的使节,下至平民百姓,免于风涛之患;其二为助剿海寇,使航海之人免于海寇之患。因她保佑了航行或海上作业的安全,以及悍御水旱疫疠之灾和送子荐福的法力,初被誉称为“神女”或“龙女”。她在泉州地区逐渐代替了早期所崇祀的玄天上帝、通远王或龙王神等海神与水神,成为最受崇敬的海上保护神。

一千多年来,因妈祖神恩浩荡,不论在民间或官方,对其尊崇的神号与封衔很多,如“姑娘”、“神女”、“龙女”、“海神”、“泉州海神”、“泉州神女”、“通贤灵女”、“南海神女”、“马祖”、“妈祖”、“妈娘”、“妈祖娘”、“妈祖婆”、“夫人”、“崇福夫人”、“妃”、“圣妃”、“顺济圣妃”、“天妃”、“天后”、“海神娘娘”、“天妃娘娘”、“天后娘娘”、“天仙圣母”、“天上圣母”以及“碧霞元君”。

台湾还以地区分祀的不同,也有不同称号,如莆田分祀者称为“湄洲妈”、泉州分祀者称为“温陵妈”、同安分祀者称为“银同妈”,还有“太平妈”、“船头妈”、“班鸠妈”、“红面妈祖”、“乌面妈祖”。我国北方的妈祖庙,则称为“娘娘庙”、“奶奶庙”。澳门称其为“亚马”、“阿妈”、“娘妈”,香港称为“娘妈的神女”,外国人称为“中国的女海神”。现在台湾有妈祖庙500余座,可见崇祀之盛,故两岸对妈祖的最新称号曰:“海峡和平女神”。

自北宋末至清代的800多年来,妈祖因灵迹显应,受到历代帝王的册封神号、神衔,敕祭达40次之多。据《莆田县志》记载,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奉旨出使高丽。他率领8艘大船航行在渤海之上,忽遇风暴大作,一下刮沉7艘。路允迪万分惊恐,赶紧闭目祷告:“神女下凡,保我平安!”说也奇怪,船即平稳了,他睁眼一看,果然有一红衣神女站在船樯上。靠了神女的保佑,路允迪独船驶向高丽,完成出使任务。徽宗闻知此事,亲赐林默祠一方题为“顺济”的匾额,这应是妈祖受朝廷封号的最早记录。

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莆田江口海寇猖獗,南海神女驾风一扫而去,又以圣泉救治白湖疫疠患者,而被封为“昭应崇福夫人”(或曰“崇福灵惠昭应夫人”)。《杭州府志》则说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被封“灵卫夫人”。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因妈祖助剿温、台之寇有功,被封为“灵慈昭惠崇善福利夫人”。《莆田县志》则说加封“善利”,又在孝宗淳熙间(1174一1189年),因屡次旱灾,有求必应,甘霖泽民,又被加封“灵惠”。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使琉球杂录》也载因“救旱”被封为“灵惠妃”。但《杭州府志》则云该年被加封“显惠妃”。然在绍熙间,妈祖则由“夫人”被升格封为“妃”。据《使琉球杂录》所载,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又因救潦”加封“灵惠妃”曰“助顺”。《莆田县志》则说被封的原因是“庆元戊午(1198年),朝廷调舟师平大奚寇,神障以雾,此明彼暗,寇悉扫除”。《杭州府志》也记:“顺济圣妃,庆元四年加‘助顺’,并敕曰:……,生不出闺门,死乃祀于百世,此其义烈有过人者矣。灵惠妃宅于白湖,福此闽粤,雨晹不愆,扉所不应。朕惟望舒耀,魄其名月妃,川祗静波,其名汇妃,尔之封爵,既日妃矣,增锡美号,被之轮奂,崇大褒显。凡以为民,尚体恩以,永阙祀。”又开禧二年(1206年),因以淮甸退敌,及助发南风,以利海舟航行等,被屡加“显卫护国助顺嘉应英烈妃”。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又封为“灵惠助嘉应英烈”。淳祐十二年(1252年),诏海神为大祀,遣从臣到祠典祀。景定二年(1261年),《使琉球杂录》记宋理宗“以济泉饥,加封‘协正’,又封‘灵惠助顺嘉应慈济妃’。寻以钱塘堤成,加封‘善庆’,既又以显灵焚寇,进‘显济妃’。”《莆田县志》则载:“景定辛酉(1261年),巨寇泊祠下,祷神不允,群肆暴慢,醉卧廊庑间,神纵火焚之,贼骇遁。风沙昼晦,各跨浅而败,有司以闻,累封‘助顺显惠英烈协正善庆’等号。”

《元史》卷10《世祖本纪》载:至元十五年(1278年),“惟南海女神灵惠夫人,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其封号为“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元史·成宗本纪》曰,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又封泉州海神为“护国庇民昭著天妃”。《元史·祭祀志》记,仁宗皇庆(1312一1313年)以来,遣使祭祀天妃,祝文云:“维年月日,皇帝特遣某官等致祭于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使琉球杂录》也载天妃“仁宗加封‘广济’”。

《元史·英宗本纪》云,至治元年(1321年)五月及三年(1323年)二月,因“海漕粮至”,“遣使祀海神天妃”。据《续文献通考》载,“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以盐官州海水溢,遣使祀海神”。又按《元史·泰定帝本纪》云,“泰定三年(1326年)秋七月,遣使祀海神天妃,八月作天妃宫于海津镇,盐官州大风海溢,遣使祭海神”,“泰定四年秋七月,遗使祀海神天妃”,又“致和元年(1328年)春正月甲申,遣使祀海神天妃。三月甲申遣户部尚书李家奴往盐官祀海神,仍集议修海岸”。

又据《元史·文宗本纪》载:“天历二年(1329年)冬十月己亥,加封天妃为‘护围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赐庙额曰‘灵慈’,遗使致祭,十一月戊午遣使代祀天妃。”《使琉球杂录》记曰:“天妃文宗加封‘灵威助顺福惠徽烈’,赐额‘灵慈’,皆以漕运危险,立见显应,故也。”又据《元史·顺帝本纪》云:“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冬十月甲辰,诏加号海神为‘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据《闽书》载:“洪武初,天妃有护海运舟之功,五年(1372年)封‘孝顺纯正孚济感应圣妃’。”郎英《七修类稿》卷50记有:明洪武初,海运风作,漂泊粮米数百万石于落(落深言水往难回之处,舟入其中,无法控制),万人号泣待死,遑急之下,大叫天妃,则风回舟转,遂安全到达。按明《会典》记:“天妃宫在龙江关,永乐五年(1407年)建,每岁以正月十五、三月二十三日遣南京太常官祭。”《大政记》又载:“五年(即永乐五年)九月戊午建龙

江天妃庙成,命太常寺少卿朱辉祭告。时太监郑和使古里,敕加诸番国还,言神多感应,故有是命。”《使琉球杂录》也记:“天妃,明成祖封‘护国底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莆田县志》亦云:“永乐间,内官甘泉、郑和有暹罗(泰国)西洋之役,各上灵迹,命修寺宇,己丑(永乐七年)加封‘弘仁普济护国庇民明著天妃’,自是遣官致祭,岁以为常。”

据《名山藏·典谟记》云:明世宗“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正月,有寇犯苏东岸石黄上岭,参将白文智、总兵胡镇、游击黄一元等拒却之,贼转攻山海关亦不克,而遁归。值海水暴涨,有陷没者,上归祐皇穹,命祭海神”。又据《使琉球杂录》载,愍帝崇祯年封天妃为碧霞元君,曰:“明庄烈帝封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已又加‘静贤普化慈应碧霞元君’。”(笔者注:碧霞元君系泰山娘娘之封号,因宋真宗时,已封其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也有称“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可能崇祯皇帝把妈祖与泰山神女误混为一。)

《大清会典》载:“康熙十九年(1680年),议准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遣官献香帛,读文致祭。文由翰林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备办,遣礼部司官前往致祭,一应礼仪俱照黄河神例行。”《莆田县志》载有“康熙二十年(1681年),舟师南征大捷,提督万正色以妃灵,有反风之功。闻于朝,诏封‘昭灵显应仁慈天后’,遣官致祭”。但据《天妃显圣录》“历朝褒封致祭诏诰”记为:“康熙十九年,将军万(正色)以征剿厦门得神阴助取捷,并使远遁,具本奏上,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故《莆田县志》在时间上和封衔上有误。又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兵平台,因感念妈祖助其在澎湖获涌泉济师和海战顺风获胜,便上书请封,被晋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特派礼部郎中雅虎为钦差大臣,赍御书香帛到泉州和湄洲祖庙致祭。又据袁枚《子不语》卷24载,“乾隆丁已(1737年),翰林周煌奉命册立琉球国王,行至海中,飚风起,漂至黑套中,水色正黑,日月晦冥,相传入黑洋从无生还者、舟子主人,正共悲泣。忽见水面红灯万点,舟人狂喜,俯伏于舱,呼曰‘生矣,娘娘至矣!’果有高髻而金环者,甚美丽,指挥空中,随即风住似有人曳舟而行,声隆隆然,俄顷,遂出黑洋。周归后,奏请建天妃(应为天后)庙,天子嘉其效顺之灵,遂允所请,事见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邸报”。

另有张应昌《国朝诗铎》卷24,其诗注中云:“海上天后甚灵应,海舟有急,呼娘妈即速至。乾隆丙子(1756年),大司马周文恭公偕侍读全魁穆斋,奉命册封琉球。舟至姑半山,台飓大作,触礁几沉,皆呼娘妈。须臾一灯自远至,遂登北岸。次年回朝奏闻,得旨加封号字,公纪以诗。”上述二条资料内容大同小异,应是同一回事,但时间相差20年之久。如果“丙子”年是“丙辰”年之误,系“丁已”年的前一年,周文恭于“次年回朝”正是丁已年,则可符合。道光十九年(1839年),妈祖又被封为“天上圣母”。

妈祖信仰的兴行,主要有二个社会因素:一是在封建社会中,不论哪一种宗教中都是以男性神祗为神坛的统治地位,而代表广大妇女的女性神祗寥寥无几,则不能适应众多妇女信徒的需求。如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最初是男性法身,到了国力最弱的宋朝,为巩固其统治政权,大肆宣扬君权神授,掀起了造神运动的高潮,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也演化为女性的法相了。

道教的诸仙中,也把原来形象为半人半兽的一个西方部族首领的西王母拉来当女仙的总代表和领袖,自然其手下还配了颇有名气的女仙。而民间信仰中,各地也有一些俗封的女神,但名气最大、最有影响的,要算兴行于北方的泰山娘娘碧霞元君和兴行于南方的妈祖娘娘了。二是宋元时期,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以资国用之不足和发展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故政府大力提倡和鼓励与海外诸国的贸易交往,海外交通盛况空前。

“闽人以海为田”,浩瀚无际的大海既是沿海区域人们生活的重要依靠,但在航海技术落后的古代,人们对海的狂暴,对海的玄奥,充满了恐惧与疑惑。古语说:“天下至险,莫于海。”闽南也有一句警语:“航船、走马,无三分生命。”所以商、渔、客、军等船只在海上航行时,都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很需要有一位航海的保护神。因此,他们在出海前都要向神明祈求平安,或在遇到险情时求神保佑。妈祖在生前或殁后对海上的救护很有灵异,她也正应运于时。所以,不论在民间或官方对她的崇拜都大大超过四海之神或其他海神。

关于妈祖信仰的传播,及其封号、封衔的升格,与泉州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妈祖出生至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莆田、仙游脱离泉州设置兴化军之前的22年中,莆田尚属泉州辖区,其时正是泉州海外交通升腾时期。宋庆元二年(1196年)泉州始建“顺济宫”(妈祖庙),地点选择在泉城水陆交通要处的南关,每年春秋二季,都有举行“祈风”、“祭海”仪式。此后,泉州所属各县均先后纷纷建立妈祖庙,为妈祖的信仰进行更加广泛地宣扬,并随着泉州人民外出的足迹,其信仰陆续传播到台湾、东南亚诸国,以至日本、朝鲜、美国、巴西、墨西哥、法国等地。所以她的显应与泉州海上航贸的发展和泉人大肆宣扬都是息息相关的,因竟被称为“泉州神女”。

尤其是妈祖的神格晋升为“天妃”与“天后”的重要封诰中,也赖于泉州人的功绩。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八月,册封泉州神女号为“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三年后,元廷特指派蒲寿庚的长子,正奉大夫、工部尚书、海外诸番宣慰使、左副都元帅兼福建道市舶提举蒲师文为册封使,并在泉州天妃宫举行祭祀和褒封典礼。又清康熙十九年,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率师收复金、厦时,上奏妈祖有“阴助取捷”之功,而被加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又过三年,施琅率水师在澎湖与郑军主将刘国轩决战时,也因妈祖之助大获全胜。他在请封妈祖的奏疏中曰:“太子少保、光禄大夫、内大臣、靖海将军、靖海侯、世袭罔替兼管福建水师提督事务施琅,前奉旨征剿台湾,师次平海澳,在天妃庙之左有一井,往常雨顺,水已不能资百口,遣人淘浚,泉忽大涌,足供四万余众。及澎湖鏖战之日,平海之人,俱见庙中神像衣袍透湿,知为助战致然,乃以神明显助破逆,请乞皇恩崇加。”故康熙准奏,晋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使妈祖的封衔臻于极品,其诰封之美号也是无可非议的。

妈祖的尊号(包括神号与神衔)多至数十个,有民间俗封的,也有朝廷诰封的。虽然都因她海上救护、助平海患、捍御水旱、除妖驱疠、送子荐福的灵迹,而被尊崇的衔号有的是恰当的,如“姑娘”、“神女”、“龙女”、“泉州神女”、“通贤灵女”、“南海神女”、“海神”、“天仙”、“元君”、“妈祖”(即闽人在母家之称也)。

这些神衔大多是民间信徒对她的尊称。然而,历朝封她的溢美神号,数百年来,累计可达五、六十字之多,如“辅国护圣”、“护国庇民”等等,也可接受。但其封衔为“夫人”、“妃”、“天妃”、“圣妃”、“天后”、“圣母”等等,乍看起来,好象是把她的神格一步步晋升到极品,细思起来,则对妈祖极为不尊,并有沾她的贞名。因为哪些昏庸的统治者却忽视了林默生前是一位“不出闺门”、“誓不嫁人”的室女和贞女,而“夫人”、“妃”、“后”都是指对已婚妇女的封衔。特别是处在封建社会中的妇女,对于贞操方面是非常重视的,是有严格的准则和界限,不能马虎,不能含混。因此,笔者认为,不要再迷信封建帝王的封衔,应来一番改革,革去那些陈规非衔,把“夫人”、“妃”、“后”的衔号搁置起来,使其成为历史的遗迹。而复以“泉州神女”、“南海神女”、“和平女神”或“妈祖”的衔号,还其本来的面目,会更加亲切、更加实际、更符情理。

虽然有学者提出妈祖“封天为大”,并非强加“嫁于天”的观点,也举了湘妃、宓妃以“妃”为号及民间巫祝和百姓通称女神为“夫人”之例。但湘妃原为舜之妃子,而宓妃成神后,动了凡心,与曹子建有恋情,称其为“妃”也无不可,但她们的情况却与妈祖不同。而民间善信,对其所信仰女神之称谓,随意性很大,不受任何约束,也无认真去考虑某某女神的情况如何,胡称“夫人”,这是不理解所致。但民间俗封与皇帝诰封的衔号是绝然不同,封建社会有一套特别严格的制度,对已婚和未婚妇女的封衔是有严格区别的,对贞操与失节也决不含糊。在诰封时,有朝廷礼官专司其事,还要由在朝官员议论、皇帝批准,不是马马虎虎、随随便便,说封就封的。所以,对封建帝王用对已婚妇女诰封的“夫人”、“妃”、“后”的封衔套在妈祖身上是极其不妥,且存有亵渎之含意。按史书所载,妈祖是誓不嫁人的室女。虽然霞浦松山存有8幅64帧妈祖生平活动图样,这是该宫一大特色,其中有妈祖许配马姓之说。此图系清代作品,属孤证传闻,仅作参考,但并不影响妈祖贞洁之身。是故,笔者对妈祖“嫁于天”或“嫁于人”的观点不敢苟同。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一些地方的保生大帝(吴本)庙或妈祖庙内,把保生大帝和妈祖共同奉祀在一个神龛里,人为地把二尊神祗合在一起。妈祖出生于960年,而保生大帝则生于979年,迟于妈祖20年,一位是海上救护的神女,一位是济世救人的名医,他们生前毫无连带关系。殁后成神,竟有人胡作蠢事,强加赘合。这样做法是一种谎谬和不敬的行为,是一种亵渎神明的陋俗,应彻底清除掉。

(发表于《两岸学者论妈祖》第2集,香港闽南人出版有限公司出版,1999年7月)

本文选自泉州历史文化中心丛书《黄天柱文史类稿》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