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读感人肺腑的烈士绝笔

敬读感人肺腑的烈士绝笔

首页卡牌对战光荣江山手游更新时间:2024-10-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宋阿毛的绝笔诗

方志敏

左权

陈然

蓝蒂裕

9月30日,是中国的烈士纪念日。今天上映的电影《长津湖》,将观众带回70多年前那场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那是“气多”战胜了“钢多”的伟大胜利。

提到抗美援朝战争,不禁使人想起“冰雕连”的故事。在朝鲜战场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之中,伏守在冰雪之中、保持战斗姿势的战士们,被冻成了冰雕。士兵宋阿毛就是其中之一。后来,在宋阿毛单薄的衣服里,战友们找到一张薄薄的纸条,上面写着: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

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短短的几行字,饱含热血和坚毅。烈士绝笔,感人肺腑,字字滚烫、句句千钧!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无数烈士为了追求信仰慷慨明志,从容赴死,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人,写下一封封传颂至今的绝笔书。革命烈士的绝笔书中,有家国情怀,有坚定信念,有缱绻情意,有铁志柔情……国庆节即将来临,让我们通过烈士们的临终绝笔,感悟他们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

方志敏的狱中遗稿: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绝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

“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

这是1935年5月,方志敏在狱中撰写的散文《可爱的中国》中的词句。直到现在,人们都会经常引用这些词句。

方志敏,1899年8月出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先后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中共江西区委工委*、中共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1925年冬,被党组织派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3月到达武汉,当选为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委员会执行委员。

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任中共弋阳、横峰等五县工作委员会*兼武装起义总指挥,弋、横、德中心县委*、江西省委委员。1928年1月与邵式平、黄道等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底,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

被俘那天,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方志敏正气凛然,坚贞不屈。他说:“你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面对国民党当局高官厚禄的利诱,方志敏回答:“我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栗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窝似的住所。”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方志敏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里面,戴着沉重的脚镣,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计13万字。他以生命的纯真留下这些狱中散文,那坚定的革命信仰穿越时空,至今依然熠熠发光。

左权的家书: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出河北涉县县城,沿213省道向西,在群山对峙的山谷中穿行约半个小时,就到了位于石门村的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公墓中央,一座青石砌成的墓冢显得朴素而庄严。这里,就安眠着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左权。

左权,1905年3月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学时代参加中共领导的社会研究社,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是“青年军人联合会”负责人之一。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左权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

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任八路军第二总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取得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战役的胜利,威震敌后。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25日,左权在山西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

左权牺牲后,朱德题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将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彭德怀亲写墓志铭:“壮志未成,遗恨太行。露冷风凄,恸失全民优秀之指挥。”

在牺牲前3日,左权给妻子刘志兰写下的一封信,成了烈士绝笔。

“志兰,作战已经爆发,这将影响日寇行动及我国国内局势。国内局势将如何变迁,不久或可明朗化了……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这最后一封家书,充满了对革命的激情和对家人的思念。左权的赫赫声威,在八路军全军无人不晓。而就是这样一位铮铮铁汉,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却流露出无限的铁骨柔情。1982年,左权女儿左太北看到了当年父亲寄给母亲的全部11封信,令她感动万分的是,“每一封信,父亲都大段大段地提到我,问我‘身体好吗’‘长大些了没’‘更活泼些了没’……”

1942年9月8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左权,将八路军总部驻地山西辽县改名为“左权县”。而在左权的家乡湖南省醴陵市,人们会看到:左权镇、左权路、左权红军小学……人们以各种方式寄托对这位将领的深情缅怀。

陈然的“自白”诗: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在监狱里,他受尽敌人的百般折磨却宁死不屈,留下著名诗篇《我的“自白”书》;在刑场上,他用反绑的双手将背上的死囚标签扯下,喝令“从正面向我开枪”,被称为“慷慨悲歌之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和面向未来的态度,和同志们一起留下了一份披肝沥胆的报告,这份报告凝聚成的“狱中八条意见”,至今仍发人深思。他就是《红岩》中成岗的原型——革命烈士陈然。

陈然,1923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1938年夏,15岁的陈然在鄂西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剧团”。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初,在中共南方局文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在重庆参与筹办了《彷徨》杂志,引导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1947年7月,重庆地下党决定编印《挺进报》,他先任《挺进报》特支组织委员,后任*,负责报纸油印工作。

1948年4月22日,由于叛徒的出卖,陈然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在狱中,他把从国民党高级将领黄显声那里得到的消息写在纸条上,秘密传给难友,被称为“狱中挺进报”。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监狱时,他和难友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亲手缝制了一面五星红旗。然而不久后的10月28日,陈然被国民党特务*害于重庆渣滓洞附近的大坪刑场,时年26岁。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陈然不为所动。临刑前,陈然在狱中留下这样一篇《我的“自白”书》。虽无缘看到梦想中的新中国,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与一起赴刑的同志互致革命的敬礼,笑赴刑场。他只走过26岁的短暂人生,却给后人留下了永远的怀念。

蓝蒂裕的示儿诗: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看过红色经典小说《红岩》的读者,一定记得其中有个“蓝胡子”的人物,其实他的原型是蓝蒂裕烈士。

1916年,蓝蒂裕生于重庆市梁平县,原名蓝俊安。1938年,蓝蒂裕初中毕业,考入省立万县第四师范学校,受到民主进步思想的熏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曾经多次改名的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蓝蒂裕,意为“消灭法西斯蒂,让天下穷人富裕”。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蓝蒂裕成为一名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述抗日救亡的道理,并积极开展宣传活动。1939年,蓝蒂裕在党组织的决定下转移到重庆,在海员工会担任《新华日报》发行员,秘密传递、传送进步刊物。“皖南事变”后,蓝蒂裕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作掩护,先后在北碚、江北等地开展党的地下活动。

1948年11月,因为叛徒的出卖,蓝蒂裕在重庆梁平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对狱中共产党人进行了最后的疯狂屠*。当年10月28日,蓝蒂裕慷慨就义,年仅33岁。在赴刑场的路上,他在纸烟盒上写下《示儿》一诗。

“你

耕荒,

我亲爱的孩子;

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

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

满街狼犬,遍地荆棘,

给你什么遗嘱呢?

我的孩子!

今后,

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把祖国的荒沙,

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这是蓝蒂裕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给5岁的儿子留下的嘱托。一字一句,深藏父子深情,更满怀革命必胜的豪情。

父亲牺牲前留下的76字遗诗,让儿子蓝耕荒一生无法忘记,它如同钉子一般牢牢钉在蓝耕荒的心上。长大后,蓝耕荒一直坚守在祖国的环保战线。今年9月,蓝耕荒参加《开学第一课》节目录制,看到父亲生前的场景再现,他饱含热泪地向父亲和革命先烈们回了一封信:“亲爱的爸爸,如今遍地的荆棘已被铲除,再也没有满街的狼犬,请你们放心吧,今天的祖国,地更绿,天更蓝。”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