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年代不同,编写内容不同。编写手法不同。
《东周列国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明通鉴》是编年体的史书。《通鉴纪事本末》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
《东周列国志》清代小说,作者冯梦龙。
作品描写了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东周列国志》从西周末年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写起,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全国结束,包括春秋、战国300多年的历史,内容极其丰富复杂,所有情节、人物都是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书中汲取来的。它将分散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按照时间的先后串联起来,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三百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东周列国志,说的是东周东周时期的列国间的文化和社会形态;而资治通鉴所述的年代是清末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社会体制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