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在意大利有户人家迎来了新生命。一个男孩用洪亮的哭声宣告自己的诞生。但很快,男孩的父母发现,这孩子天生就有严重的青光眼。在当时农民家庭天生有残疾的孩子会是家庭的负担。
这个男孩很幸运,他的父母虽然是农民,但有自己的农场,家庭富裕。孩子的父母经历过二战的残酷,知晓生命的贵重。天生有眼疾的男孩在他们看来根本不是问题。这个男孩就是安德烈·波切利。
2020年,新冠在意大利肆虐,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是在空无一人的教堂内演唱。当时有50万人通过油管观看了这场特殊的演唱会,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已经超过2000万人观看。
今年62岁的波切利也是新冠感染的高发人群之一,但依然冲破重重阻碍,用歌声向世界传达祝福也让世界关注到他。这位歌唱家年少眼盲,中年才进入人生高光期,其人生故事远不是用励志就能概括的。
既幸运又坎坷的青少年
波切利是幸运的,他的父母很开明,成长过程中给了他足够的爱。但面对眼疾,波切利又是不幸的,眼疾发作总是伴随阵阵难以忍受的疼痛。从他出生开始,他就不断地做手术。
父母从未放弃希望,总是满怀希望他能够好起来。但当时的治疗水平有限,手术效果微乎其微,波切利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视力。
12岁那年,他脑部意外被足球击中,从此之后双眼彻底失明。
有人建议把波切利送到盲人学校去,但波切利的父母坚决反对,他们觉得波切利虽然不完美,但他们从来没把他当作残疾人。坚持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平常孩子的教育。
对波切利来说,确实不便利。学校的功课无法及时完成,体育课也多有不便,但他父母请了家教来帮助他进行学习。
波切利学习很吃力但很刻苦,多年之后,波切利一路读到博士,甚至成为了一名律师。
波切利的音乐天赋也在这个时候被发现,父母也请了音乐老师来指导声乐。波切利喜爱音乐,因此在音乐上总是下了不少功夫,
波切利的父母太知道他的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不想让孩子变得自卑。十分尊重他的爱好。他喜欢音乐,那尊重他,发展他音乐的天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波切利通过学习变得更加自信,乐观,从容。波切利在学校发生不愉快后。
波切利的父母安慰他:“你和他们没有不同,正是因为不同才更加突出你的闪光点。”父母的开明让波切利释怀了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性格上也变得坚强起来。
等待多年终于一鸣惊人
成年后,波切利虽然眼盲,但过得完全是正常人的生活,热爱生活,热爱体育。他遇到喜欢的女孩。一切看起来逐渐步入正轨,但是波切利不想满足当下,他有个音乐梦,梦想成为歌唱家。
这点波切利的父母真的帮不上任何忙,毕竟在音乐界几乎没有认识的人。波切利是个行动派,辞掉了光鲜的律师工作,开始一门心思研习音乐。为了进修,还拜了音乐大师贝塔里尼为师。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波切利最开始很勤奋,志在必然。没几年,他就被泼了一头冷水,陷入进退两难的状态。
他寄出去的样带石沉大海,各类面试无疾而终。波切利怀疑自己辞掉律师的工作是不是错误的?
这段空白期让波切利十分尴尬,一方面他自己成立了家庭,另一方面他已经失业很久了。在家待业是日子很难熬。
白天帮助父母打理农场上,晚上到酒吧锻炼自己。还好波切利的父母非常理解,无条件支持着波切利一家的吃喝拉撒所有开支。
事业终等到高光时刻
1992年,波切利迎来了事业上的转机。意大利摇滚歌星Zucchero需要与一个男高音合作歌曲《求主怜悯》,理想中的合作者是帕瓦罗蒂。
因缘际合,波切利也录制了此歌的试音带。帕瓦罗蒂听了波切利录制的试音带之后,问道:“这个人是谁?我认为你们不需要我了,我不会比他唱得更好。”
《求主怜悯》发行后大受欢迎,波切利开始小有知名度。Zucchero邀请波切利加入在欧洲各地举行的巡回演唱会,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他。
随后波切利参加一些演唱比赛,均获得重要奖项。之后波切利事业逐渐走高。他与莎拉·布莱曼合唱动人的《告别时刻》,震撼全场。这首歌还打败了所有唱片业纪录,在排行榜的前十名停留达半年之久。2002年波切利在蒙地卡罗接受了“全球最热卖的古典艺术家奖”和“最热卖的意大利艺术家奖”。
波切利出名之后,开始有更多的人联系他合作,里面不乏重要的电影主题曲(例如,例如华纳兄弟公司的《魔剑奇兵》),知名歌星的合作(例如与席琳狄翁合唱),重要活动的邀请(例如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演唱《今夜无人入睡》)。
成名二十多年来,获奖如云,在世界各地巡演。他事业上的成功,让人感慨,人生皆有可能性。天赋 勤奋 家人支持是多么的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热爱和坚持,如果不热爱难以坚持音乐梦想,如果不坚持难以让更多人听到他歌声的美妙。
如今的波切利人生圆满,不仅有常人难以企及的事业,也有了美满的家庭,帅气可爱的儿女。这对他来说,再好不过,人生难有圆满,也许上天关掉他眼前的窗户,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听到他歌手的美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