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三国》第三章经验与教训第六节

《笑谈三国》第三章经验与教训第六节

首页卡牌对战三国笑谈更新时间:2024-04-26

11、 陆逊(附子抗)

陆逊有一件事做得很不可思议。嘉禾五年﹙公元236年﹚,这一年他五十四岁,以上大将军辅太子守武昌。孙权命他与诸葛瑾攻襄阳,陆逊派去向孙权送报告的人韩扁被魏军俘获,诸葛瑾吓得要死,对陆逊说,敌人把韩扁抓住了,我们的机密暴露无遗,我们快撤吧。陆逊竟平静如常,果然,魏人慑于他的威名,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本是可以画完美句号的好事,怪事在这之后画蛇添足,陆逊派兵掩袭魏国边境一些小城,裴松之对此大加诟病:“……敌不敢犯,……无复怵惕矣,何为复潜遣诸将,掩袭小县,致令市人骇奔,自相伤害。俘馘千人未足损魏,徒使无辜之民横罹荼酷,……”这一举动不象是一位出将入相、名震天下的人物做的事。还有一件事也有损他的盛誉:孙权的两个儿子,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闹矛盾,孙权一怒之下,禁止他们与任何人往来。陆逊在这之前对全琮打招呼,告诫他不要让孩子们插到亲王们中间,很敏感很危险。陆逊也与东汉的马援一样,不能回观物之智以自察,《三国志·陆逊传》:“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并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太子太傅吾粲坐数与逊书,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

陆逊的辉煌业绩我没有说,倒说了他的这些不着调的事儿,意思是告诉人们,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陆逊的儿子陆抗真是值得大书特书一笔的人物。陆抗是三国后期最杰出的将领。陆逊死时,他才二十岁,到孙晧即位时,他官至镇军大将军,益州牧,年方三十九岁。有几件事可以看出他不凡的智慧。第一件:他命令部将张咸筑大围堰,以水作屏障御敌,晋将羊祜想借这一水道运粮,却声言要破堰;陆抗听说后马上叫张咸把大堰弄破,诸将不解:你这不是正中羊祜下怀吗?陆抗一眼看出了羊祜的诡计,他生怕堰破,故意放风,让陆抗死保。堰一破,羊祜傻了,运粮大费周章。第二件,吴将步阐叛变,这是一个严重事件,在他与晋国荆州剌史杨肇对峙时,又发生了部将朱乔、俞赞叛逃事件。对些,陆抗巧妙地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他说,俞赞很了解我军虚实,知道我哪里最薄弱,明天必攻此处。于是连夜换防,以精干力量防御原来的薄弱处,次日杨肇的进攻以大败告终。第三件,他与羊祜在边境对峙,二人智力相当,双方都无隙可趁,于是都不主动生事。双方主帅甚至送酒送药,这当然要引起当局的猜忌,陆抗有通敌的嫌疑。幸好孙晧虽残暴,这件事上他却没有犯傻,没有自毁长城。陆抗在当时情况下这么做是正确的,唯良将方能办此。

12、 法正

法正这个人,陈寿比之“程﹙昱﹚、郭﹙嘉﹚之俦俪”,我没有办法置可否。他最值得称道的事迹是劝刘备取汉中。曹操不乘得汉中之势进图巴蜀,好似后来东晋末年刘裕打到长安不乘胜前进一样,刘裕时年六十,感到来日无多,必须先把皇帝当上;曹操得汉中时六十出头,他也得乘入土之前巩固曹魏帝国的基础,这一点被法正看穿,曹操后来说:我说呢,刘备这家伙没这水平,肯定有人教他这样干!不知道法正的话曹操是如何了解的,真是他说的,那叫自我解嘲。如裴松之所说,汉中与蜀互为唇齿,进取汉中,是极为自然的规划,凭什么说刘备想不到这一层?不过从建议到正式用兵,法正一直有功可叙,不可抹煞。

法正这个人的品质是成大问题的。刘备入川后,拜他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护,内为谋主,有地位,有权势,于是,一饭之德,睚眦之怨,必报不爽,以至于擅自*掉与自己有仇怨的人。这是一个严重事态---一个人有功劳就可以恃功骄狂、倒行逆施吗?诸葛亮说刘备得法正之力才翻然翱翔,不可复制,怎能不让他遂行其意呢?本来,他鉴于刘璋孱弱,主张严刑峻法,但在对待法正这里变了味,为什么对法正可以网开一面,让其得以随心所欲?《三国志·法正传》道出奥妙:“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刘备与诸葛亮对法正的迁就会在蜀汉集团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书未尽言,但是,鄙意以为,一个奉行双重标准的政治集团是不会有光明前途的。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