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如何弹的有“呼吸感”?

钢琴如何弹的有“呼吸感”?

首页卡牌对战世界致爱丽丝更新时间:2024-09-21

呼吸感,表示合理的分句。

处理得当的音乐,就像一篇工整的文章,有段落,有句子,有标点符号。

是这些结构的划分,标点符号的间隔,让文章变得清晰易读起来。

同时音乐的流动也像我们在用嘴巴说话,你想让听得人沉迷在你的故事里,你就要一句一句慢慢讲,句子之间需要停下来,呼吸一下,间隔一下,再讲下一句,抑扬顿挫。

而没有“呼吸感”的音乐,就好像一片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从开头的第一个字,一直连到整页的末尾;

或者就像一个肺活量大到出奇的人,语速极快,滔滔不绝讲了半分钟没有呼吸没有停顿,不管他自己难不难受,听的人就已经觉得喘不过气来了。

所以音乐的呼吸感,就是要学会分句,断句,最终目的,是让听的人得以察觉到一句音乐在什么时候开头,也能够察觉到它在什么时候结束,从而给人一种通顺,舒适的感觉。

最初级的“呼吸感”,我们用声音上的断开来表示:

在每一个乐句的结尾,让手指离开键盘,使声音断开,在下一句开始的时候,声音重新出现。这个时候,结尾和重新的开头都有了,呼吸感也就出来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初学钢琴的时候,老师会让你一定要在连线的末尾,做一个呼吸(落提)的动作。

但由于大多数老师过于强调落提的动作细节,往往导致自己和学生都忽略了这个动作最本质的内容和目的:就是为了制造出音乐乐句之间的呼吸感。

所以你甚至不需要这个优美的手腕抬起的动作,仅仅是把键盘放开,让声音适当地中断,就能做出呼吸感。

中高级的呼吸感,则体现在「速度的弹性」和「声音的强弱上」。

我们弹到中高级的曲目,或者浪漫派的作品时,踏板的使用经常是贯穿始终的。

踏板贯穿始终,说明声音的断开在某种程度上变得不可能,或者极难操作。

这个时候,我们复习一下“呼吸感”的本质:“让听的人得以察觉到一句音乐在什么时候开头,也能够察觉到它在什么时候结束。”

所以,通过对乐句末尾和开头的弹性处理,在一句乐句结束的时候,适当的做一点渐慢(ritardando),就可以表现出乐句的结束感,让人察觉到即将结束的动机;同时在新开始的一个乐句开头处,我们将音乐回到原来的速度(a tempo),给人一种回到稳定的感觉,也预示着这是新一句音乐片段的开头。

强弱的处理,也是遵循一样的原则。在乐句末尾渐弱(diminuendo),使音乐情绪微微收敛,传达乐句结束的信息;在乐句开始时,回到原来的强度,或者使用更强的的力度,在正拍上制造强拍,制造乐句开头感。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强弱也可以反过来,让一句乐句强结束,弱开头,也能制造“呼吸感”。因为对比是推动音乐情绪发展的主要手段,只要有对比,就能突出分句。

强弱的处理和速度的弹性,可以有机结合,以达到更巧妙的“呼吸感”和音乐性。

而要让音乐起伏起来,要先明白,什么是起伏?

起伏这两个字说起来很模糊,其实它大多时候,也是对强弱和速度处理的综合体现。


起伏的要点是:设置乐句的重心。

第一步,先划分乐句,第二步,按照你的感觉给这个乐句点一个最高点,也可以叫做重心,一般这个重心就在整个乐句中心的附近,比如我拿致爱丽丝来举例:

第三步,在弹奏中,把速度和强弱由低到高序进,达到最高点后下降。即,每个乐句都有一个高潮点,整个乐句的速度和强弱,在重心点时达到顶峰,从重心两边依次放缓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速度的弹性范围不宜过大,否则容易造成拖沓的感觉,而强弱的推进和衰减是制造歌唱性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可以把重点放在强弱的表达上。

重心的设置还要从整体上来考虑,比如莫扎特的K545奏鸣曲:

每一个小乐节都是音阶上下行,重心理所当然地设置在最高的也是中心的地方,强弱往重心进行倾向,整个强弱的倾向性就出来了,但从整个乐句来说,这里的音阶是不断下行级进的,因此乐节的进行中也要突出从整体上来说不断下降的音响强度。

强弱是古典钢琴音乐最基本的游戏规则之一,做到恰当的强弱序进,也会反过来作用于音乐表达上的连贯感,也就是你所要表达的走向。

但它不是一个死板的规则,它没有条条框框的框架,你可以根据你想要的感觉去进行强弱的序进,比如一个乐句中也可以出现多个重心,这都是有自由操作的空间的,但不论如何,音乐的进行一定有重心,这是对于你要体现出“走向”来说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在初期,你需要在弹奏前刻意的进行设计和安排,不要依赖自己的“乐感”进行即兴发挥,这样往往可能每一遍下来你的重心都在不同的位置。

而当你积累了足够的听觉经验,搭建了足够的音乐审美后,你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处理风格,可以按照自己的框架直接上手去处理了。

要怎么弹出音乐的感情?

首先我们要对「有感情的音乐」做一个定义。

对音乐感性的表达,是要以理性的技术为输出的,音乐不会因为你内心此刻充满感情,音乐本身就开始变得充满感情;

你还得找到让音乐听起来让人觉得有感情的操作方法。

音乐感情在具体的尺度上,是指:强弱组合与对比、声部之间的强弱差异、音乐速度上的弹性、琴的好坏(音色),等。

要如何在每一个尺度做到非常精致,又让各个尺度能够协调的融合在一起,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一篇文章说不清楚。

但这里可以在底层的逻辑上,给出一些建议,打开你去摸索让音乐弹得有感情的门路:

建议1:模仿与对比是性价比最高的学习方式

我们都知道大师弹的好听,那就用耳朵细细地去分辨,它们每一个细小的段落和你弹奏的究竟差别在哪里,然后尝试着用有逻辑的语言把这个差别描述出来。

是速度卡点卡的不一样?是强弱的地方不一样?是左右手的时间差不一样?不一样的位置是在几个音符之间?然后一步步达到和大师的演奏段落最接近的效果。

切不要泛听和整首循环听,一定要听细节,学会拆分,各个击破。

建议2:找到固定行为与必然结果之间的联系,并强化这种联系

如果你的耳朵已经知道自己弹出的某一种声音不好听,同时你也知道什么声音是好听的,你这个时候就只差一步了,那就是在某个音乐片段中,去努力达到你觉得好听的音色,然后分析你弹的好听和不好听之间,行为上的差异具体在哪里?去量化这个固定的行为,再把它运用到其他音乐的处理中。

说白了,我们要仔细体验自己对于细节的感知,如果总是立于一个模糊的感觉来评价自己的问题,那将很难找到具体的原因。

阿洗老师的钢琴课↓↓↓

点我头像进入主页,私信我“钢琴”获取更多信息

拓展阅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