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千百年以来,中外学界未能正确理解华夏文明与其悠久历史——上篇:华夏“双无文明”(无言语无文字)的时期】(已发表)
【为何千百年以来,中外学界未能破解世界文明之祖:“昆仑文明”——下篇:华夏“昆仑文明”(涉洪荒依神山)的时期】
第三章:昆仑文明,宗教之源。
世界文化同出一源——昆仑文明,是全球意义之文化符号,人类的“思母”情结,本能地成了代代之人挥之不去的追溯。凡考古典陈杂无数,均以言“昆仑”为荣。祂包涵的因子臻至全面。姑且引经据典窥视一二。以苏君所指:“昆仑本不在中土,无其地而强指一山以名之,则人之意见必不能尽同,于是昆仑乃成为任人呼唤,信手成采之枭卢,此神秘之仙山,竟随地涌现焉”。此言成真。听顾实先生赞之云,古今言昆仑者纷如聚讼,丁谦之考证,则“洵乎同符古今,大要不谬矣”(《穆天子传·西征讲疏》67页)。摸石过河,瞎子摸象,终有一得。而论昆仑者有广义与狭义、人文与神灵、大昆仑与小昆仑、国内与国外等之议论。为围绕主题,笔者除了上篇文章所述之后,本章再引入国外之“昆仑文明”元素,使其发扬超越时空、种族与国疆之旨。
大道行两端:昆仑文明无始以来即是如此展开。笔者已经较多笔触阐述了,通道之道——交通与交往,这是十分必要的一环;另一环是行道之道——布道与传道。
第一节:昆仑文明,统揽天下。
对于昆仑文明的通道必须再次强调。——苏雪林君将其学术考究明确告白于天下:“今昆仑山脉实分自葱岭,葱岭高度又远过昆仑,吾人不祖葱岭而祖昆仑,尔有何等理由乎”?
葱岭:学者认为昆仑山制高点,是世界文明之原始点。
此问呼应了“葱岭清魏源主此说最坚”。故六朝人已先有言者,如郦道元《水经注》卷一,借助于印度人之地理书,考订昆仑之所在,已隐约指其即为葱岭,特未明言而已。魏源据此,谓元人似知葱岭即昆仑矣云云。《史记-大宛列传》汉张骞考察黄河源时,所处的位置即在现今之帕米尔高原昆仑山西段(即,葱岭)。又《书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后》曰:“昆仑之为葱岭无疑,其地多产玉,又上有龙池,故玉山瑶池之说,尚非无因”(同书卷三十一)。近代学者刘师培先生《穆天子传补释》亦云:“此之西王母殆即古亚西利亚与瑶池、弇山、温山、溽水均在其地。(刘氏以西膜转音为西王母)且西膜为种族名称。“则葱岭东西,阿母河南北,均汉塞种所居,即周代西膜之人所居,膜者,种名也。考之西籍谓古代亚洲西境,达于中亚以东,为塞迷种所居西膜即塞迷之转音,塞又西膜之省音也。膜拜及卷四膜稷均由西膜得名非沙漠也”。
葱岭:帕米尔高原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的要冲,传播文明之咽喉。
说明这个世界最高分水岭之意义至关重要:此乃是自古以往通往西亚之要冲,为昆仑文明传播之出口;亦是周穆王向西亚的外交途径。诸君可以猜想人类从欧亚非大陆的某一个点发源,后来大洪水将人们分散到各个方向,东边的古中国,西边的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南边的古印度之原始点何在?答案便不言自明矣!(后文将在“各教归一”中详述)。
然而,对于所谓之“国外”,略举以下昆仑文化的史记:《明史》卷324之《外国五》:“宾童龙国与占城接壤,气候风土大类占城。有昆仑山,节然大海中,与占城东西竺鼎峙相望,其山方广而高。曰其海即昆仑洋,往西洋者,必待顺风七昼夜,始得过。故舟人为之谚曰‘上怕七洲,下怕昆仑,针迷舵失,人船莫存。’此山无异产,人皆穴居巢处,食果实鱼虾,无室庐井灶”。东南亚昆仑国及昆仑奴以昆仑为国族名者,有《禹贡》《周书》所言西戎数部落,及清圣祖(康熙)所言之昆仑都国。至海外昆仑见知于中国者则始于唐代,而昆仑奴,尤脍炙今日中外学者之口。
唐义净《南海寄归传》:“从西数之:有婆鲁师洲,末罗游洲,即今尸利佛逝国是。莫诃信洲,河陵洲,奠奠洲,盆盆洲,掘伦洲,佛逝补罗洲,阿善洲,末迦漫洲,又有小洲,不能具录。斯乃咸遵佛法,多是小乘,唯末罗洲,少有大乘耳……良为掘伦,初至交广,遂使总唤昆仑焉。唯此昆仑,头卷体黑,自馀诸国与神州不殊,赤脚敢曼(卷粑?),总是其式。”《新唐书》卷222下:“盘盘国在南海曲,北距环王,限少海,与狼牙莽接;其君曰勃郎索滥,曰昆仑帝也,曰昆仑勃和,曰昆仑勃谛甘,亦曰古龙。古龙者,昆仑声近耳。”又曰“扶南在日南之南七十里,地卑洼,与环王同俗。有城郭宫殿。王姓古龙,居重观栅城。轼叶覆屋,王出乘象。其人黑身卷发,裸行” 。古龙之易讹为掘伦,为昆仑,固矣。遂可作结论云:昆仑(Komr)民族,约当纪元前一千年初,由亚洲高原(即昆仑帕米尔高原),遵伊拉瓦底江(Irawadi)潞(Salewwn)湄南江(Menan)澜沧江(Mekong)等流域,徙居恒河以东各地。并谓非洲东岸之昆仑,亦即由此民族之移殖云(冯译《昆仑南海古代航行考》)。
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黄金之国。
《慧超往五天竺传·波斯国》条,言波斯人常往狮子国(即锡兰)取宝物,又往昆仑国取金。所言昆仑国皆为非洲黑人之地。非洲所产黄金固有名世界也。周(朝)去非(洲)《(葱)岭外代答》卷三,“昆仑层基国”条“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卷。
徐高阮先生的《昆仑丘和禹神话》文中有云:“中国古籍所载之昆仑丘(墟)应为古代两河流域各城通有之一种多层庙塔( Ziggurat, staged temple-tower)。惟此等古籍所着力称说形容者,乃巴比伦(学者王大有认为:巴比伦是昆仑之直译)城之大塔,系奉献于巴比伦大神 Marduk,即巴比伦开辟神话中之主角者。
巴比伦:直译为“昆仑”。通天塔。
虽现仅有公元前七世纪史料提及此塔,但塔之历史实甚古远。此塔亦即两河流域古宗教建筑中最伟大最著名之一处”。又说上述“甘泉宫的通天台和《山海经》中祷百神的帝台之台亦是同一文化”“所以中国封禅亦可称为昆仑文化”。
刘师培的《穆天子传补释》卷四有云:“由今后藏西北行,沿印度河西北及阿母河上游(即赤鸟所在),又东北以至帕米尔,即此文所谓至群玉之山,截舂山之北也。更西沿阿母河北行,经威海而至波斯东北,即西王母之邦也,嗣复北至里海附近(即大旷原所在),东沿阿母河北折而入今新疆北境,又东南入甘肃,又沿陕西边境入山西,以归河南周都,此穆王西征所行之道也”。刘师指认了河南周都至西亚波斯之古驿道!
西安、洛阳起点:通往西亚之道…
民间考古学者王大有历40年踏破铁鞋寻觅全球文明之域作出了考古发现之结论。他的成果之一与近百年前的苏雪林师完全一致!《创世纪》中的“伊甸园”在昆仑山(王注,即合黎山)。王述:“耶和华把亚当安放在伊甸园 Garden of eden,门向东开,这个伊甸园在伊甸Eden的东方,伊甸里有一条河,流出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又分四条河环绕伊甸:第一条河叫比逊,环绕哈腓拉全地;第二条河叫基训,环绕古实全地;第三条河叫希底结,从亚述东边流过;第四条河就是伯拉河。园内有各种花草树木和飞禽走兽,由人(亚当夏娃及其子民)管理,为人服务和被食用。园内当中还有两棵最重要的树,一棵叫生命树,一棵叫善恶树(智慧树)。“伊甸合黎山有四水环绕:弱水在西、黑水在南、赤水在东,洋水在赤水又东,西海在北,山南是弱水之渊环之,合黎山四面环水,是海中山,因又名辟雍,简称雍州、弇州”。为众帝下都、天庭,宇宙中心,天地之中,称为“乐都”。
伊甸园:在昆仑山腹地。中国多位学者研究结论一致!
从语音文字考证,羲和是亚当,夏娃即夏娲。“耶和华“乃是夏和华。故《春秋左传正义》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上述事实表明:昆仑文明的世界性传播——遍地开花结果!故此,昆仑文明太古以来,开劫之宝典《山海经》以及上古昆仑文化之《诗经-大雅-民劳》有云:“惠此中国,以缓四方”。毛传言:“中国,京师也。四方,诸夏也"(四方即天下也)昆仑“虛四方(墟,广阔之地)”,“为虚四方”(恩泽四方天下)。
唐益《松筠龙经》之歌曰:
“昆仑山是天地骨,
中镇天心为巨物;
如人骨脊与项梁,
生出四支龙突兀。
四支分出四世界,
南北东西为四脉,
西北崆峒数万程,
东入三韩陷冥杳;
惟有南龙入中国,
分宗孕祖来奇特。”
(《正觉楼丛书》)
昆仑山:为华夏地望的主龙脉。
第二节:昆仑文明,道行天下。
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是道德与得道。然后是传道行道。故有大道行,道行天下的仁爱之举。这便是昆仑文明之原旨。昆仑之议就是大道之义:昆仑——王母——大道。但这却是一个天大之谜!
苏雪林先师说:”昆仑岂惟中国之大谜,亦世界之大谜哉!”由她之点题,学者与玄思者均纷纷加入了此域神遊与畅想之行列,形成了“思古之幽情”的文明大合唱——好一番“大道行天下兮”,颂诵无穷“无声之离*”!台湾已故研究院院士、民族学研究所所长凌纯声先生慨叹道:“昆仑之谜,学者已猜了2000多年,时代愈晚,猜谜底愈近,作者现亦加入猜谜大会,我所猜的谜底,自信虽不中亦不远矣”。众志成城,集思广益。笔者站在他(她)们高论的肩上,以道家玄学或心学,即世之神学的角度,深入引证以欲解开谜底。试将昆仑文明之大道行于天下兮?展开一幅昆仑文明神仙《行道图》以告天下。
诚如苏师之谓:“惟窃以为伏羲、女娲、虞舜、夏禹及夫黄帝、共工诸人根源,似不能完全索之故纸堆,若觅之于两河流域、埃及、波斯、印度、希腊古史与神话,必有惊人之发现,而我国古史整理之成功,亦可提早若干年代“。有鉴于此,豁然开朗矣。
苏雪林:百岁高龄,学界女杰。
一,道者,其义理固本之道家,而源头实由古之巫祝而来。西王母(其是个职位)为最古最高权威的巫祖,受之于天道而传播天下,故巫觋的史迹处处皆有。研究萨满教之学者马笃库斯论述,男觋( Medicine Man)与女巫( Medicine Woman),言及其服饰。作结论云:“最有势力者为 MedicineMan,女性也,而男觋见彼等有效验于信徒,亦因女装,(J.L. MaddoxThe Medicine Man Ch.II1p.99)。夫勒萨曰:“女性化之男性神官,于婆罗洲海岸,大牙克族( Sea Dyaks),南西里伯之布鸡族( Bugis),南美洲之阿留兴族( Aleutian),及其他印第安土人之间,皆得见之。印度之瓦拉巴( allabha)宗派男子,欲获库利希大神之恩惠者,亦蓄发而为女风。彼等祭主摩诃罗阁,亦女装而事神。马达伽斯加事神之男子皆女装,且作女态之舞( Golden Bough)。观此,古代民族及原始民族间,男子女装之特征,胥有原始宗教的主要因素也”。这都是西王母之徒子纯孙罢。
二,道藏典籍中,老子与西王母同列于仙界,密不可分。史家司马迁曰:老子西出函谷关,不知所终。
老子与尹喜:出函谷关往西国传道
但是《珠囊》卷九有记:“老子尹喜至西国(注:惟一之途只能是越葱岭以往),作《化佛胡经》64万言,以与胡王,归中国作《太平经》”。而《后汉书-襄楷传》又云:“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古称浮屠道,即印度教之总称)。尚有道经《老子西升经》。笔者认为,老子尹喜师徒至西国之意在于“化胡”是传道教化胡人或夷狄。而《西升经》则是高于理论之谈的《道德经》,行得道之实践功夫的指导,以达到羽化或尸解之仙果。
三,穆天子亦无例外,苏师曾经判断:“瞻望西亚,彼久湮沙漠之尼尼微、巴比伦古城,固我文化之策源地也,而彼屹立阿美尼亚高原之阿拉拉特,固挪亚方舟之所搁,我先民周穆王骏足之所经也”!
周穆王会王母:交通西亚传播文明
这是对周穆王二次西行拜会西王母,进行神道学习与交流活动的同时,睿智地言明周穆王为传播昆仑文明之道向西亚作了外交努力。穆王西行至“飞鸟之所解羽”之昆仑。这个记载,神乎其神地说,穆天子有飞鸟之功夫,到达西亚昆仑帝之下都后便“解羽”(解脱羽化),可见他曾经频繁地往来于各地,协助王母传播昆仑文化——神道或巫术。
四,唐末崔致远撰《鸾郎碑》云:“国有玄妙之道口风流。设教之源备详仙史,实乃包含三教,其如入则孝,出则弟,鲁司寇之旨(孔子)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周柱史之教(老子)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竺干太子之意(佛陀)也。”盖新罗以花郎为能禳星御敌,强大其国。今者(民国时期)朝鲜早亡,而遗民尚于上海等处,私结花郎社以图兴复。而“花郎”又与道教有关,道教在高丽大行其道。其国旗为八卦。
(高丽)王因“念欲兴邦国,须先风月道。更下令选良家男于有德行者,策为花娘(当作郎)始奉原郎为国仙。为花郎国仙之始故竖碑于州。自此使人要更善,上敬下顺、五赏六艺师六正,广行于代”。花郎乃美童子善歌舞,有巫觋之气质,有武勇蹈死之精神。《三国志》:“五月下种讫,祭鬼神,群聚歌舞”。《后汉书》:“十月祭天,昼夜饮酒歌舞,名舞天(取悦于天)。新罗(韩国)“《乡歌》,盖诗颂之类欤。故往往能感动天地鬼神者非一,盖当时承认歌谣有咒的势力也”。
五,日本与华夏本无有别。“盖秦时方士徐福率童男女及自求仙蓬莱,遂至本之九州,不复还中国,今九州尚有徐福墓徐福祠。而日本第一代人王,后世追称为神武天皇者,亦出自九州之日向,东征取大倭之饶速日命而代之。日本津田左右吉《天皇考》云天皇两字,乃汉语。
国语(日本语)所无,国语称又卜,此字旧但译为命(意为御言),不译为天皇。称天皇自隋代推古始(见《东洋学报》第十卷)。此说与《日本史》推古致隋帝书自称东天皇及《隋书》纪日本王自称日出处天子相合。其用天皇之名称,乃实本道经。《史记,秦始皇本纪》及《天官书》有天皇、天王,《楚辞远游篇》王逸注,以句始为天皇名,汉镜有天王日月镜、道书有元始天王,又有天皇,即扶桑大帝东公,为且本用天皇两字所本,其含有神仙之意味可无疑也。(摘抄《中国道教史》)。
六,道教传南洋者范围广大。《隋书,真腊传》云;“其丧葬…僧尼道土亲故皆来聚会”。“多奉佛法、尤信道士,佛及道士并立像于馆”。宋赵汝适《诸志》真腊国云:“其僧道咒法灵甚。…道士以木叶为衣,有神曰婆多利,祠祭甚谨。”《明史·真腊传》:“其地谓儒为班诘,僧为苧姑,道为八思。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有三教一条云:‘ 为儒者呼为班诘,为僧者呼为苧姑,为道者呼为八思维`”。
七,在当代的30年前,美国的(赤松居士)比尔-波特,经历艰难的对道家的采访后,于2006年出版了《空谷幽兰》一书。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的大半”。所以,比尔-波特是睿智的人。
他写下了如下的感想:“本书出版后,我很惊奇地发现,在美国很多大学都能看到。无论我在哪里演讲,听众既有学院的学者,也有来自社区的普通居民。我在美国从没遇到对此不感兴趣的人。我想这是因为我们羡慕这些隐士,他们所做的是我们的梦想、希望,是我们某一天也会去做的事情。
第三节:昆仑文明,各教归一。
昆仑文明是给人类超越时空向往,是宇宙中永恒的全息的脉动,连接着每个生命体的灵魂,哪怕是一个原子。洪劫前是萨满教行天下,劫后是萨满教式微,“挺木牙璋”的通天术蒙尘。此后就产生了所谓的轴心时代。为各不同地区种族颁布了相对应的教导,即宗教。但道,源同而名不同而已。(对此的详细论述,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将另外行文,与之探究。)这个问题汉代大儒董仲舒之《春秋繁露》早有结论。道教、儒敎、耶教、回教等之旨,均为一致。故宋代心学的祖师陆九渊云:“东方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西方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
此心此理乃是昆仑文明之心之理乎。
其一,以形而下器,见外象之同源而异出。
苏师说:“昆仑神话之分布,西亚仙山神话分布之广,几遍全世界。埃及相传亦有大山,为群神诞生及聚居之所,惜今亦莫考厥详。至菲里士坦人之喀米(Careml),希腊人之奥林匹(Olympus),北欧人之阿司卡德(Asgard),印度人之苏迷卢(Sumenu),殆无不由西亚“世界大山”之演化”。
一,埃及的昆仑文明基因。(注:关于这点笔者扼要引用了《中国的起源,颠覆三观的发现》(振兴书院)一文之见,但亦有异同之处,且反其意作了表达)
(1)最初的古埃及象形文字有很多鸟的形象。古埃及人于那尔迈前400年(约公元前3500年)创立了这种独具风格的鸟形文字。
埃及法老:乃是昆仑文明的继承者
几乎很象(包括书写)华夏黄帝时代,造字圣人“仓颉”鸟字,故有着密切的联系。传说“仓颉”生于鸟羽山,创立了“鸟迹书”。而且,《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记》载:“有娀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相传契是简狄吞玄鸟蛋而生,所以,商人便以玄鸟为图腾。商祖曾鼎力帮助禹治水有功,才有殷商王朝的建立。穆天子曾西行至“飞鸟之所解羽”之昆仑。笔者认为,“飞鸟之所”便是埃及。所谓之“解羽”,是解脱羽化登仙之义。
良渚古玉:灵坛上的鸟纹。
(2)苏师考证《山海经》之开明兽,即是司芬克斯( Sphinx)。 Sphinx义为智慧,故中国译之为开明,埃及与巴比伦皆有之,而巴比伦则用以守宫殿之门及庙门。屈原《天问》“昆仑悬圃”及“增城九重”固可指神话境界,而亦可指巴比伦帝王所筑之模仿品。是以昆仑一词,不惟指山而已,亦可厨以指两河流域之帝都焉。可谓巴比伦王都及大庙宇七星坛等皆模拟想像中之“世界大山”而建筑,为昆仑之原型;另外,黄帝内经跟古埃及的发现的古莎纸记载的经络几乎一样;
埃及法老:亦与尧舜同名!
古埃及出土的写有Sekhem-ka法老名字的陶罐,上面的法老名字和古文“舜”字的写法完全一致,非常接近,包括他的书写方法和格式几乎一模一样!
(3)据《山海经》图,埃及那尔迈时代治洪就是大禹治水的一部分。那尔迈期间最大的功绩则是治理并利用了尼罗河的泛滥用于农业生产。也就是说大禹治水已经到达了埃及地区;
另外,再对照胡夫金字塔照片看一下,仑字就是胡夫金字塔(就连金字塔顶部那个顶都特别在古“仑”字上突出了出来---那一小横线,那条小竖线就是进入金字塔的通道),至于仑(金字塔)字下面的旗杆和台子 就像古埃及庙宇的大门正面画像(红线圈出的位置)胡夫(Khufu) 与昆(Kun)发音很接近? 古埃及胡夫发音 就是 “昆”,仑就是金字塔 众神神庙,昆仑就是昆(胡夫)的金字塔和神庙。
埃及法老:王冠的形状为風姓。
良渚古玉华夏第一姓标志:風氏!
昆仑山是地球第三极,必然成为天然的金字塔而聚集宇宙的巨大能量。故埃及金字塔以此原理作了人工的仿造。
(4)1916年出生于中国开封的外国人(Dr. Hendon M. Harris, Jr.)亨顿,于1972年在韩国的古董商店中买到了一张地图。据称这张地图是明朝时期,中国或朝鲜准备送给日本国王的礼物,它在中国已经失传了,而在朝鲜保存了下来。而后经学者研究,这张地图就是根据中国神秘古籍《山海经》而作的。
昆仑文明:全球播化一览图(由太古时《山海经》制作)。
西海(地中海)之南,流沙(撒哈拉沙漠)之滨,赤水(红海)之后,黑水之前(黑海的南边,古人常把南称为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这地图的标示,印证了苏雪林的正确结论。
(5)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昆仑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金字塔其实就是一个圆的结构拆解,而圆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太极.河图复生洛书,洛书又生易经.金字塔为什么要建这么大,因为埃及古代的尺寸叫碗尺,底长是440碗尺,高是280碗尺,而河图的高是35,天地之数是55.把河图之数乘以8就等于金字塔,放大八倍就是中国的易经八八六十四卦。
河洛图:宇宙结构的说明书密码。
二,希腊之奥林匹司希腊人所想象此仙山之景况,考之荷马史诗《依里亚德》及《奥德赛》,再考之希腊诸神话,则亦殊为奇丽。大概谓:此山最高处为天帝宙士(Zeus)所居。宙士召集群神会议亦在其处。有云母石之宫殿,宏峻无比。殿中梁柱,巨壮异常,瑰采琦光,互相映发;所有宝座,皆黄金白银所成。宙士高踞中央之座,称为天地万物之主宰,亦称为诸神之父,万神之王。其他诸神,则各按其品级之高下,列坐于两旁。宫廷四壁,铺满凡手不能描绘之图画,谲诡奇幻,万态千形。其色则或浅绛,或殷红,或金黄,或深紫,○皇绚丽,炫人心目,有似夕照西沉时之一天霞彩。山巅气候,四季皆融和如春。既无风雨之侵暴,亦无雪霰之飘零,既不见雾气之冥镑,亦不睹纤云之舒卷,惟湛湛青天,覆于山之四周上下,昼夜皆光明洞澈,宛似琉璃世界。满山好鸟嘤鸣,悠扬悦耳,朝夕不断;奇葩异卉,吐艳争妍,终岁无已。自山巅至山腰为“云区”(The region of clouds),为仙境与凡尘之分界。荷马史诗谓此云区为“天门”(The Gates of Heaven),有女神曰霍莱士(Horaes)者守之。女神者或谓为宙士之女儿,或谓为宙士之近侍,为数不止一人。宙士常至此云区,麾云聚散以为乐。奥林匹司本为大丛山,故其他诸神,散居他峰,或居山谷,与宙士不共一处。希腊人想象天空之上,乃是神域,此山之高,既直通于天,则可为登天之阶梯。故 Olympus 者义犹天人两界之渡口云尔。
三,印度之苏迷卢即常见于佛经之须弥山也。有苏迷楼、修迷楼、须弥留、弥留之异译,但以苏迷卢(卢一作口卢)为比较正确。苏迷卢译言“妙高”。《秘藏记本》曰“苏者妙也,迷卢者高也,故曰妙高山。佛氏言此器世界之最下为风轮,其上为水轮。其上为金轮,即地轮。地轮上有九山八海。苏弥卢山是印度神话中其大无比的金山,被视为地球和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围绕其运行;众至高神(大梵天、毗湿奴、湿婆、因陀罗等)置身于其上,居于其上者尚有乾闼婆、仙人及其他神幻人物。相传,恒河自天界而下,始而降至苏弥卢山继而降至大地。苏弥卢山之南为赡部洲(一说,赡部洲在苏弥卢山四周)。据印度教观念,苏弥卢山位于北方,即在喜马拉雅山以北“。华夏历代传承的博山炉便是苏弥卢山,即是昆仑仙山的象征物。
汉错金银博山炉”为满城汉墓代表性器物之一,出土于1968年7月,现收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汉错金银博山炉,器型似豆形,盖肖博山,通体错金。
综合上述,奥林匹司,苏迷卢,昆仑诸山形况而比较之,则相同之点实不一而足。试论列于次:
(1)昆仑之最上为悬圃,人能登此,则成为灵体,能使风雨。由悬圃再上,则登于天,成为神人。奥林匹司之巅即为天界,苏迷卢以上为三十三天。同点一。
(2)昆仑为“帝之下都”,为禹之“下地”,可见帝之正都在天上。希腊万物主宰宙士本居天上,特以奥林匹司为其地上离宫,以便时到大地,与人类相接触。苏迷卢亦为大妙天之居处。同点二。
(3)昆仑除天帝外,尚有西王母居附近之玉山,又有许多神灵,散居昆仑附近各山曰昆仑之墟者。奥林匹司诸神散居此山之丛峰或山谷。苏迷卢四大天王居山腹,尚有诸天,居山之四近,同点三。
昆仑墟玄圃:圣王坪。
(4)宫殿城郭,众宝庄严,瑰奇美丽,不可名状。三山之景况,大概仲伯之间。同点四。
(5)昆仑四近之山多玉石,苏迷卢为琉璃、玻璃、黄金、白银四宝合成。又有所谓金刚、车渠,因陀青宝,赤莲花宝。奥林匹司未言多玉多宝,然宫殿为云母石所筑,梁柱皆闪宝石之光,宝座皆为金银。同点五。
(6)奥林匹司有四季不断之仙葩。昆仑有珠树、璇树、绛树、碧树、又有不死树及木禾等。苏迷卢有四大林。又有如意树,能随天人之愿而供给其需要。又有大树王名波利耶多,使天人于树下享受各种娱乐。同点六。(7)昆仑有开明兽守九门。苏迷卢有金刚守护山顶四角。奥林匹司有霍莱士守天门。同点七。
(8)昆仑之神陆吾,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郭璞解“囿时”义曰:“界天帝苑囿之时节也。”奥林匹司女神霍莱士监守“天门”。然此神之职司亦管理四时之顺序,及花开果熟之时节,与陆吾之职责相似。同点八。
特此为目前之例耳,若再研求,同点当不止此。故三山之神话同出一源,万无疑义。
四,《古兰经》形容天园,辄有“诸河流在其下”之语。
全经屡见不一。则与“潜流”之说不能无关。又回教天园河流之数似亦为四。《古兰经》卷二十六第四十七章:“天园的情形……内有常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在饮者感觉味美的‘酒河’和清澈的‘蜜河’,他们在那里享受各项果实,并蒙其养主的饶恕” 。
五,“中天竺所谓中国,俗人衣服饮食,亦与中国同。佛法甚盛。过河,有国名毗茶,佛法兴盛,兼大小乘学。见秦道人往,乃大怜愍。作是言:如何边地人,能知出家为道,远求佛法?悉供给所需,待之如法”。此即可以明白中天竺(印度之处)亦与中国佛教文化无别。
其二,从形而上道,思教旨之同源而异说。
一,世界宗教,虽各歧异,而其根本之点,则实属一致。皆避恶而趋善,所谓恶者,黑暗、污秽、嫉妒、诈伪、怯懦、贼害、伤残、天折、疾病、困苦之类是也。所谓善者,光明、清洁、仁爱、忠信、宽厚、勇毅、养护、寿考、健康之类是也。试观今日世界高等之宗教,如基督、回教、犹太、佛教之类,皆以淫、*、贪、妄语诸戒为根本,而道教之示戒亦莫能外是焉。
食物之禁忌,礼仪之严密,则犹太、波斯、回教等禁忌甚严。而佛教之禁荤辛、禁酒。道教之禁五荤三厌,谓天厌雁、地厌狗、水厌乌鱼。其他如斋戒、祈祷、禳除、忏悔之属各教皆通有之。
而如儒教,当孔子之时,于斋戒、祈祷、禳除等亦视为甚重。今之道教,尤为兴行。此各教共同之点,自古以来,遍及中外,莫能或异,可知世界人类心理,实有同然者也。
二,至于神仙似惟道教专有之。各教示利用之。姑且将儒道之国教存案。先把外来之佛教与基督教略作比较:
(1)神仙之品位九品之说,佛教已有之,彼盖分佛徒证果之地位,而别为九品莲台。
《列仙传》云:“历观百家之中,以相检验,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四人在佛经。”此可见道教之神仙,亦引佛教入之也。《楞严经》云:“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有十种仙。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坚固动止而不休息,精气圆成,名空行仙。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坚固禁咒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坚固交遘而不体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其所说何与中国之神仙,无以异耶。
(2)再观基督教徒所说天神即天使之品位,李杕《天神谱》:“天神分九品:至爱者,(爱主至切,其情笃挚,如烈火之炎炎不息。)普智者,(认主至明,知理最博。)上座者,统权者,异力者,大能者,宰制者,宗使者,奉使者(即护守世人之天神,一人一神)九品合为三军,至爱、普智、上座为上军,统权、异力、大能为中军,宰制、宗使、奉使为下军。品愈在前,则禀性愈美,膺宠愈隆。合九品三军则有总领天神,即弥额尔是”。
此则基督教分天神即安琪儿为九品也。
(3)至于道教,其分别九品,如《云笈七签》卷三道教《三洞宗元》日:“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其九仙者,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以九为等第,亦与佛教、基督教同。按:回教分信徒为九品:“圣四,日至圣,日大圣、曰钦圣、曰圣人次曰大贤、曰智者,又日通识、曰廉士、日善人,曰庸常、又曰信士。”此与《汉书·古今人表》之分九等,以圣人、仁人、智人为首者亦略相似焉。此虽皆以人类分等第,亦可见九品之分,实为各教共同之点矣。
三,神仙之性质,道教、佛教及基督教分别述之:
(1)道教于神仙之性质,最先说者为《庄子·逍遥游篇》:“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又《齐物论》: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又《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拄太极之先而不为高,枉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老。稀韦氏得之以洁天地;伏戏(羲)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 彭祖得之,上及有(唐)虞,下及五伯,传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此言真人之名称及得道者之神通,实为道教所祖者也。庄子之言如此,其后《列子·黄帝篇》亦引申庄子之说曰:“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神仙之形性与其居处,大略如是。
(2)其在佛教《法苑珠林》卷六诸天部《起世经》云:“一切诸天有十别法,一、行时来去无迹。二、行时来去无碍。三、行时无有迟疾。四、行时足无踪迹。五、身力无患疲劳。六、身有形无影。七、无大小便利。八、无涕唾。九、身清净微妙,无皮肉筋脉脂血髓骨。十、身欲现长短,青黄赤白,大小粗细,随意悉能,并皆美妙,端严殊绝,令人爱乐。”《起世经》又云:“诸天身充实洪满,齿白方密,发青齐整,柔软润泽。身有光明,及有神力,腾虚飞游,眼视无瞬。璎珞自然,衣无垢腻。”《智度论》云:“诸天身有光明,不须日月,胜于日月,皆由身清净故得。”《楼炭经》:“诸天人发绀青色泽,天人青色,发亦青色。”又《阿含经》云:“诸天,身衣随意,无复男女媱欲,以禅定法喜为食。”又《因果经》云“天人身净,不受尘垢,有大光明,常欢悦,无不适意之事。”
(3)进观基督教徒所言天神或天使之形质,如李杕《天神谱》
云:“一,天神无形体,与上帝同。二、天神美妙,有光明。三、天神在天国,亦上帝所造。四、天神之数多于世人九十九倍。五、天神或化为白鹄。六、天神分九品(见前)。七、天神最著名者有三:一曰弥额尔,译言谁似天主,美丽无比,凡天主大显尊荣之事。每使弥额尔下降,二曰嘉彼额尔,译言天主勇力。盖其所司,乃承行天主极大事功也。三曰辣法额尔,译言天主神医。世人有神形大病,天主特遣此神来治,故名之。八、天神虽无肉体,然别具一身,清虚缥渺。别有食物,是为天粮。多能奇事,瞬息间可以清气成躯,外貌与生人无异。九、天神有明司,故知理达义,颖悟过人。十、天神有欲司,惟有意念,无情欲。念念爱天主。十一、天神自谓尊严,不服主者,下地狱为魔。十二、天神为有限之体。一不能化二,在此不在彼。十三、天神救助生人,掌治万象,故天主赋以才力。十四、天神有羽翼。十五、天神身长如九岁男孩,两手交胸前,目常仰望上天。发作光线色,垂至肩上。身穿长白衣,裙及足背,长衣外有套衣一领,如六品祭服。或作白色,或作青色,或绛色。足行泥上不染。闻人恶语即以两手掩面。十六、天神之语不与世人同,彼此以意相默会,因无唇舌也。惟能运动清气,使出言奏乐。十七、天神驱魔逐鬼。十八、上天星象各有一天神看守。天下各国皆有天神看护。十九、有制人神形之力,如启人悟,激人欲,制人身之类,及卫人引人助人。二十、天神摄教(管教务)守堂。二十一、清洁(无身故贞)。二十二、和睦(九品相爱如一人)。”观此,基督教之天神即西书所谓安琪儿。
以上三教之旨均同,无可置疑。当今的世界各种宗教必须打开各自的樊篱,必须与科学互鉴携手同行。1932年11月21日圣主美赫巴巴致印度媒体《访问伦敦讲话》指出:“世人会很快意识到,一方面——教派、信条、教义、宗教仪轨、演讲或布道;另一方面——对物质利益和感官享乐的热衷追求,都绝不会带来真正幸福。惟有无私之爱和四海兄弟才能做到”。
印度近代的阿瓦塔:圣人美赫巴巴
第三节:昆仑文明,走向未来。
《博伽梵歌》有言:人类社会文明,历来会经历“宗教信仰,发展经济,感官享乐,灵魂解脱”的四重阶段。亦是物质满足,精神解放,灵魂升华的三阶梯。世界和中国已经从物质生活的贫乏中摆脱了。世界与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文艺复兴及精神创造的新时代。由于人类从劳动和思想中获得解放,可以预见一个全球性的灵性大爆发即将到来!
当笔者本文结尾之际,无意中从书堆中发现了封尘15年之久的王大有著的《昆侖文明播化》一册书。这冥冥之中与此书相前后呼应,心灵深感震惊。真所谓“此心同,此理同”,心灵感应,超越时空的全息意识与直觉的共鸣!鲁迅先生介绍《山海经》时曾经指出:“其最为世间所知常引为故实者,有昆仑山与西王母”。古史专家、考古学家徐旭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说:“我们的祖先总好说昆仑,那是因为这是我们祖先的发祥地;但又总有些恍恍惚惚,那是因为离开昆仑日久,对当初时日传说的追忆,却并不曾忘记”。
而昆仑与西王母学呢,它关注天地人的自在状态,关注自然界的初始状态,它关注率真的人性和向善向美的力量。它与欺诈虚伪决裂,它和贪婪自私相悖,它崇尚和平、公正,诅咒不义。它像清风朗月一样抚慰大地,抚慰人类伤痕累累的心灵。它以真善美慧感召人类,拯救人性,它具有超越时空的净化力量,它具备原始宗教般的真朴与虔诚。对于我们这个从来就没有解决好人类自身问题的地球人来说,西王母的目光将永远悲悯而深情,而平民化的色彩将使她和芸芸众生有着永久的亲和力(李晓伟言)。昆仑山与西王母,首先是一个文化命题,其次是一个历史命题,然后是一个哲学命题。这个命题看似古老事实上却是常说常新。因为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现实;不仅仅是存在还有超越:不仅仅是过去,还有未来。
特别是西王母的形象,她无疑承载着今日和未来的眼光看,全人类的文明延续,仰赖于万年不变之道源——昆仑文明!(全文完)
(2019-3-18 撰文于杭州)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