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契约文化博物馆——闪耀在“微博之都”的文明之光

聊城契约文化博物馆——闪耀在“微博之都”的文明之光

首页卡牌对战闪耀契约手游更新时间:2024-06-06

走进水上古城,在一平方公里的古城里,聊城老照片博物馆、乡村记忆博物馆、中国阿胶博物馆、婚俗博物馆和聊城契约文化博物馆等数十家中小型博物馆,如洒落的珍珠般分布在古城的大街小巷,难怪有人会把水上古城形象的称之为“微博之都”,这样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比如位于古城内范筑先纪念馆北临的聊城契约文化博物馆,作为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的分馆,聊城契约文化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座以契约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这家博物馆的正门低调的隐藏在小巷的尽头,一旦走入却令人觉得十分惊艳!

这是一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博物馆,在晴空的映照之下,朱红色的大门闪烁着古老文明的光芒,古朴肃穆的照壁仿佛忠诚的管家保护着馆内的秘密。

这是一处近两千平方米的两进仿古院落,上下两层,展区分为契约发展简史、契约的形式与种类、契约的材质和契约的艺术价值四个单元,堪称一部契约文化的百科全书。

那么,何为契约呢?在博物馆内我们了解到,契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大概萌芽于原始社会后期的伏羲、神农时期,生产力的进步促成了剩余价值的产生,以有换无的交易现象不断增加,社会关系进一步发展。部落之间、氏族之间、家庭之间、个人之间在生活生产等方面越来越多的交叉互动也促进了契约的发展。

可以说契约文化贯穿了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进程,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逐渐推出了历史舞台。所以从契约的内容演变中,我们可以真实的了解到每个时代的社会关系、经济水平和人文习俗等信息。

聊城契约文化博物馆收藏展览的近千张契约,是从文物部门近三十年来收藏的八千多份契约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包括房契、地契、分家契、过继契、婚姻买卖契等20多种。这些契约时间跨度大,从宋朝到近现代,范围涉及河北、河南、陕西等全国17个省市、500多个县市区。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每年有上万名游客来到这里参观,在众多的契约展品中,有几件格外的引人注目,博物馆根据契约内容制作了立体的蜡像场景,以便带给游客更加直观的感受。比如武训买地兴学的场景蜡像反映出聊城人崇文尚学的精神;卖妻契展现出当时特定的社会形态;分家契则体现出家族成员之间的传承习俗......

买地契

武训买地兴办义学

这组蜡像场景展现的就是武训为兴办义学,从地主手中买地后签订契约的故事。武训,1938年出生在聊城冠县柳林镇,原无名,“训”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所赐,谥号“文学正”,是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一生行乞三十八年,建起三处义学,教育了无数贫民子弟,是中国历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载入正史的唯一一人。武训一生为买地兴办义学共签订契约七十多份,合计土地二百八十五亩之多,被誉为“千古奇丐”!

卖妻契

在近千件展品中,一张红色、正方形,盖有两个骑缝章的“卖妻契”格外显眼,近旁还设有卖妻场景蜡像。从契约中可以看出:光绪八年四月初五的一天,王至水因家乡颗粒无收,又遇兵荒马乱,无奈经中间人将自家三十四岁的妻子,以五十六元大洋的价格卖于江磊老爷做小妾。

签约现场,贫穷的卖妻人,傲慢的买妻人,中人(又称中间人),执笔人共同到场签约见证,这组场景形象生动的诠释了封建社会买卖人口的鄙风陋俗。

分家契

这组蜡像场景重现了在族长和舅舅的见证下,父亲为两个儿子分家立契的故事。分家契的特别之处,在于所列条陈甚细,大到房屋土地,小到杯碗盘碟,都会详细注明。在中国古代社会,女儿外嫁,儿子承家,为减少儿子们之间的矛盾,鼓励其自力更生,父亲会将原有家产按儿子数量平分。为保证家庭成员不因财产分割不清而引起纠纷,所以订立契约明确公示。

这座博物馆里的有趣之处还有很多,等着游客们前来一一探访。无论是馆内藏品,还是装饰设计,聊城契约文化博物馆都秉承着“最大化的保护、展示、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建馆理念。

有人说:想要了解一座城市,就一定要去这座城市的博物馆!博物馆被称为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通过博物馆将历史与当下关联起来,通过直观的形象感受过去,理解当下,所以博物馆之旅是有趣的,更是有意义的。


来源:文旅聊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