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帝进行曲之秦朝篇:秦始皇这么牛,为什么还要研究天命理论?

称帝进行曲之秦朝篇:秦始皇这么牛,为什么还要研究天命理论?

首页卡牌对战天命起源正版更新时间:2024-04-26

文 | 江隐龙

站在两千年后的中原大地回望,“皇帝”二字无疑是过于“中国化”的古老字眼。然而在公元前三世纪,对于这片已经历了夏商周三代近两千年的苍茫大地来说,“皇帝”一词则意味着更为夸张的想像力。在这个词出现之前,诸侯、贵族甚至是普通百姓们已经习惯了天子与其背后所代表的天命——他们更不会忘记,八百年前的帝辛、一千三百年前的桀是如何因为无道而失去了天命并导致亡国;尽管此刻周天子的权杖已经摇摇欲坠,王朝已经分裂为数个再不复周武王“恭行天罚”时的威武气象。

然而当秦王嬴政通过长达十五年的战争,终于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大一统时,这个发迹于西陲的领袖却对天命理论失去了兴趣。在嬴政眼中,姬发、汤、启,甚至是神话中的三皇五帝都不能与其统一天下的功业相比,他不是天命的继承者——他是天命的开创者。当然事实上他也的确担得起这样的评价。《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李斯等人与嬴政的这样一段对话:

李斯:“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嬴政:“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李斯等人认为,五帝所统辖的地域不过千里,更不能完全控制各诸侯;而嬴政平定天下后,将辖地改革成了郡县,中央对地方有了史无前例的控制力度。这等赫赫武功,唯有传说中的泰皇方能相比,所以诸臣“冒死”劝嬴政进“泰皇”之号。

而嬴政的回复更为霸气。在他眼中,泰皇也没有资格与他相提并论,他“德高三皇,功盖五帝”,只有将三皇五帝的名号合为“皇帝”二字,才能配得上他手中新创的天命;而他的帝业也一定会源远流长,故他为始皇帝,他的子孙则“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皇帝由此诞生。

嬴政的帝号改制并不仅仅是换了个名字那么简单。商代夏、周代商,后朝在推翻前朝的统治时,还是承认前朝曾经拥有的天命的,以至于汤还要说一句“非台小子敢行称乱”以洗清自己叛乱的嫌疑,姬发也要打着恭行天罚的旗号才敢与天子争雄。然而在嬴政身上全然看不到这些扭捏作态,他甚至对已经流传了两千年、转移了三代的天命不屑一顾。在群臣劝进的言论中,丝毫看不到“天命靡常”并转移到嬴政身上的描述,其重点全然在嬴政前无古人的统一壮举上。李斯等人的逻辑简至至简:因为嬴政的功业“自上古以来未尝有”,所以嬴政天命在身,能当皇帝。

嬴政的天命,与夏商周三代所胃的天命有本质不同。三代天命的根源其实都源于夏朝的开国君主启,最终回归到了“血统即正统”的理论上;而嬴政的天命是来源于他的功业。这事实上建立了一个新的“功业理论”:天命的起源于至高无上的功业,而自古以来只有嬴政取得了这样的功业,所以在嬴政之前,天命便根本不存在。夏商周三代间所转移的权力无非是前人过家家般的游戏,真正的天命直到嬴政统一六国的那一刻才诞生出来,所以他不需要继承,这世上也不存在能让他继承的人。

不过嬴政的理论也的确与历史进程相契合。秦朝之前的朝代是周朝,但秦朝的江山却是从分割周朝的六国中抢过来的;日后秦朝所面对的复仇之师也来自于六国,而不是早在灭亡前就已名存实亡的周朝。既然周朝已经没有威望与机会转移其天命,那各占一小方天地的六国显然更不可能;既然齐楚燕韩赵魏都不能给予秦朝天命的合理来源,那嬴政自然而然要自己创设,更何况他的功业的确前不见古人。

然而纵然嬴政创设天命的理论能服众,但他毕竟不能对历史曾经统治过中原的王朝视而不见,更不能给后人以更强的功业取代秦朝天命的合法性来源。同时,嬴政毕竟只是凡人,终有一天他也将面临衰老、死亡以及统治权的继承问题。嬴政的理想是由赢氏“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从逻辑上来看这一说法已经回归到了“血统即正统”的老路上来,而这一理论早在汤与姬发的手中被“天命靡常”的观点所消解了,更何况嬴政本人又用功业理论对其进行了二次消解。

嬴政当然不允许天命从他的子孙手中被夺走,于是他将视线投向了战国兴盛一时的另一种玄学上来:“五德终始说”。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