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读一次,他就重生一次

每读一次,他就重生一次

首页卡牌对战征战十三州百抽神诸葛更新时间:2024-05-09

近日,一篇名为“感受下辛弃疾到底有多厉害!”的帖子成为热门。英雄何以成为英雄?读你可能闻所未闻的传奇,让辛弃疾重生。

朗读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播音员 忠诚

配乐丨谭盾 - 电影《英雄》插曲 For The World

人中之杰

词中之龙

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

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千锤百炼,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

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

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与其他文人不同,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我们今天读辛词,总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啼血自白。总忘不了,那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的无比惆怅身影——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74岁的乐坛传奇陈彼得 以一曲《青玉案·元夕》向800年前的辛弃疾深情呐喊

第一回

壮岁旌旗

拥万夫

中国历史上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长,掌管印信。

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

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

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

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贼寇,收复失地。

第二回

栏杆拍遍

无人会

世上事事皆心想事成,并不可能。南渡之后,辛被迫脱离战场,失去钢刀利剑,空遗一支羊毫软笔。何谈沙场点兵,血溅战袍?只得笔走龙蛇,泪洒宣纸。

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

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他总是要有所作为的。

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

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

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

他任湖南安抚使,这本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他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

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他就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

后来到福建任地方官,他又在那里招兵买马。闽南与漠北相隔何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

这个书生,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

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他随时局起伏,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

在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谁能懂得这个“江南游子”的登楼远眺之心,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

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拍刀催马,驰骋沙场,可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

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第三回

沙场秋点兵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哪里有什么“疾”要弃?

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你看“艰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内俱焚。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永遇乐》)

1179年,他从湖北调湖南,同僚为他送行时,他心情难平,终于以极委婉的口气叹出了自己的失意。这便是《摸鱼儿》: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依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梁启超评曰:“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长门事”,是指汉武帝的陈皇后遭忌被打入长门宫里。辛以此典相比,一片忠心、痴情和着那许多辛酸、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坛子。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

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纵使白发生,只要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他便心不安,还能战!

第四回

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只许旁观,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在南宋朝廷将他闲置的20年间,辛自我解嘲道:“君恩重,且教种芙蓉!”这回可真的应了他的号:“稼轩”,要回乡种地了。

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拍栏杆,大声议政的人,却报国无门,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谁解相怜”,“欲说还休”……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第五回

恨古人不见

吾狂耳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贺新郎》)

生平最后一次被起用之时,他已是年逾花甲的老者,被派到抗金前线的京口(今江苏镇江)担任知府,做北伐准备工作。这是辛弃疾唯一一次参与南宋的北伐大业,故而十分努力和投入。他写下《永遇乐》抒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在镇江知府任上才干了一年多,北伐的准备工作刚刚有点成效,又因朝廷言官诬告其“好色、贪财、淫刑、聚敛”而被撤职。他只得满含忠愤和担忧,黯然离开了抗金前线。

开禧三年(1207年),北伐完全失败,辛弃疾也一病不起。当年九月初十,壮志成空的英雄在其隐居之处与世长辞,终年68岁。

据地方志记载,他咽气之前,从病床上强撑起来,大声呼喊了三次:“*贼!*贼!*——贼!”

内容/序、第一至四回整编自梁衡《把栏杆拍遍》

第五回整编自环球人物

配图/视觉中国、网络

这篇夜读也还是太短 装不下他的传奇

无法书尽赤子征战、徘徊过的每一步

可我们永远记住了他一生的不温暖

不妨某一日 在似真似幻的睡梦中

走进一间铺着月光的酒馆

与“可怜白发生”的他 把酒言欢

点击「写留言」给他留一些热乎话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