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载人登月计划,相信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阿波罗11号和首个登上月球的人类阿姆斯特朗。但事实上在太空探索的过程中,有无数不惧死亡,敢于奉献的宇航员们,而他们中的很多人的名字都不被大众所熟知。如果你问我世界上是否存在奇迹的话,那么阿波罗13号登月任务绝对算得上人类历史上最具奇幻色彩的一次太空历险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他们的故事。
很多人都认为阿波罗13号登月计划从一开始就是一项被诅咒的任务。13,在我们眼中就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数字了。可是在很多西方人眼中,13却象征着灾难的来临。最后的晚餐中,背叛耶稣基督的犹大是第13个在餐桌上就座的人。人们忌讳在13号出游。在一些飞机中,你甚至都找不到 13排。在电梯中,人们会用12A来代替13楼。
而阿波罗13号的发射时间是在1970年4月11日13时13分。这是严格根据物理学和航天动力学精确计算出的最佳发射时间,但不得不说13时13分又为这次登月任务平添了一份迷信的色彩。原定的三位宇航员分别是指令长詹姆斯.洛威尔、指令舱驾驶员肯·马廷利, 和登月舱驾驶员弗雷德.海斯。可就在执行任务的前几天,肯·马廷利得知他可能无意中接触过德国麻疹。如果在任务过程中出现了麻疹症状后果将不堪设想,无奈之下,NASA只能选择临时换人。最终定下的三位宇航员是詹姆斯.洛威尔,杰克·斯威格特和弗雷德.海斯,他们将在太空中待上10天。
阿波罗13号飞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登月舱宝瓶座(Aquarius),它将带领两名宇航员抵达月球表面。指令舱奥德赛(Odyssey),宇航员的大部分飞行时间都会在这里度过。最后是身形巨大的服务舱,运载着充足的燃料,氧气和生活必需品。当进入月球轨道后,登月舱会与指令舱和服务舱分离,随后两名宇航员着陆月球,另外一名宇航员留在指令舱中。在此期间,指令舱和服务舱会继续围绕月球飞行。登月任务完成后,登月舱重新起飞,在月球轨道上重新和指令舱以及服务舱结合,最后重返地球。整个过程需要非常精密的计算,不能出一点差错。
作为美国第三次登月任务,阿波罗13号发射之后,刚开始一切运行正常。尽管在发射的过程中,第二级火箭发动机出现异常, 提前约两分钟熄火,但是充足的冗余设计保证了飞船的正常飞行。
发射后46小时,地面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还打趣抱怨说:飞船的状况太好了,我们已经无聊到要哭了。发射后56小时,3名宇航员还做了电视直播,向地面上的人展示了太空中的生活。杰克·斯威格特在镜头前表演如何在失重的状态下移动身体。4月13日,20点58分,指令长詹姆斯.洛威尔跟大家道了晚安。那时谁都没有想到直播结束的短短9分钟之后,灾难悄然而至。
● 太空历险
1970年4月13日21点7分,地面指挥中心通知指令舱驾驶员斯威格特搅动服务舱中的氧气罐。这是一项例行操作,为的是读取更精准的气压数据。斯威格特来到服务舱,打开了低温贮箱的风扇,紧接着不到3秒钟之后,飞船尾部传来一阵巨大的爆炸声。
地面工作人员全部都懵了。过了好一会儿,斯威格特向指挥中心报告说,“喂,休斯顿,我们这里遇到了麻烦。”
休斯顿是NASA太空地面指挥中心所在地。工作人员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说到,“这里是休斯顿,请再说一遍。” 这时此次飞行的指令长詹姆斯.洛威尔,说出了太空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也是日后被无数影视剧借用的著名台词。
此时地面指挥中心还在尝试搞清楚到底是哪里出现了故障。 飞船的各个系统开始出现异常,三个燃料电池中的两个坏了。从液氧箱的气量和压力来看,一个液氧箱已经完全空了,另一个也在迅速泄气。爆炸发生14分钟后,詹姆斯.洛威尔偶然向窗外瞟了一眼,发现飞船正在向外太空泄露某种气体。他们心中咯噔一下。事实证明,是“阿波罗13号”服务舱的2号液氧箱发生了爆炸,同时也导致1号液氧箱泄露。服务舱的外壳也被炸开了一个大洞。
服务舱中的氧气以超低温的液态形式储存,除了提供氧气之外,还用来驱动燃料电池。氢和氧在燃料电池中混合,最终产生电力和水。也就是说在太空飞行中,氧不但是宇航员的生命支持系统,更维持着整个飞船的导航和电力系统。失去了氧气,整个飞船很快就会停止工作。
在确认液氧箱爆炸的那一瞬间,宇航员们就已经知道这个旅程他们肯定是去不了月球了,甚至连安全返回地球可能都是一个奢望。他们在地面上从来没有接受过该如何处理如此重大的事故的训练。不过想来这也并不是NASA的错,如果你问任何一个人:假设飞船的燃料电池全部故障了,氧气都漏完了,指令舱失效了,飞船在飞往月球的半路上,你该怎么做?可能99.9%的人都会回答你,等死。
但是地面指挥中心的阿波罗13号飞行控制总指挥吉恩·克兰兹觉得还有机会。他知道越是危急时刻越是要保持冷静,不能将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传递给飞船上的宇航员们
紧接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太空救援行动开始了。
● 奇迹救援
想要使飞船返回地球,总体来说有两个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启动服务舱的发动机,迅速改变飞船的轨道。这可能是最快的方法,可是服务舱已经发生了爆炸,强行重启发动机,没人敢确定是否会带来更大的灾难。除此之外,飞船当时已经很接近月球了,受到的月球引力很强。如果强制掉头,不仅可能在短时间内耗光所有的燃料,还面临飞船在月球表面坠毁的可能性。
第二种方案是继续朝月球飞行,在飞船绕过月球背面时,启动登月舱而不是服务舱的发动机,利用月球的引力,将飞船投掷进返回轨道。显然第二种方案要安全得多。最重要的是指令舱内的氧气已经维持不了多久了。3名宇航员唯一生还的希望就是躲进“宝瓶座 ”登月舱。因为登月舱在登陆月球的过程中需要自主飞行,所以那里还有一套独立的供电、供氧设备和提供动力的发动机。
事故发生1个半小时之后,地面指挥中心通知3名宇航员,决定采用第二种返回地球的方案。在太空中时,让他们进入登月舱,把登月舱当成临时救生艇。另外,还需要将指令舱“奥德赛”迅速断电,把保留下来的一点点动力留到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再启动,因为只有指令舱“奥德赛”才能抵御飞船与大气层摩擦所产生的高温。休斯顿地面指挥中心聚集了无数拥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只有给予他们毫无保留的合作与信任,才是安全回到地球的唯一机会。
然而在登月仓中的时间并不好过。登月舱的最初设计将足够维持2名宇航员48小时的活动。可现在需要支持3名宇航员至少存活3天。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关闭一切非必需的设备,让飞船进入超级省电的模式。食物和水也需要节省使用。没有了加热器,登月舱的气温迅速降到了5℃,航天员口中呼出的白汽凝结在冰冷的控制面板和窗户上。在极端的条件下,他们还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敏捷的动作,因为如果按错了一个键,他们就将万劫不复。
即使是再怎么节省,登月舱上的燃料也只够启动一次发动机。地面上的工作人员一遍遍地核算着各种参数,确保万无一失。幸运的是,变轨一次性成功了,在绕过月球背面后, 飞船以每小时5400英里的速度飞离月球,重新驶向地球。
但这还没完,新的危机很快就出现了。登月舱用于过滤二氧化碳的化学装置只能载两名宇航员的情况下,坚持48个小时。就像家用净水器的活性炭滤芯一样,总会有饱和需要被更换的时候。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会导致人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甚至是脑缺氧和呼吸骤停。飞船的指令舱中储存了一些备用的二氧化碳的过滤器,但它的形状是方形的,而登月舱的过滤器是圆形的。
危难之际,地面工作人员利用飞船上能迅速找的胶带,塑料袋,硬纸板和宇航服上的一段塑胶管,想出了颇具创意的方法,改装了登月舱的二氧化碳过滤器。
1970年4月17日,在经过了4天的日夜奋战之后,3名宇航员终于走到了艰苦返程旅途的最后阶段。4月17日10点43分,他们从“宝瓶座”登月舱重新返回到“奥德赛”指令舱,即将进行飞船的分离操作。服务舱将脱离指令舱漂走,而登月舱与指令舱分离后,则会掉入地球的大气层烧毁。最终,指令舱会载着三名宇航员降落在南太平洋当中。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所有操作不出任何差错。这也是整趟旅途中最危险的部分。指令舱需要以极精准的角度切入大气层,角度过大,飞船会被烧毁。角度过小,飞船将被大气层弹开,也就是说,三名宇航员将永远漂浮在太空中。
与此同时,因为服务舱曾经发生过爆炸,虽然服务舱会与指令舱脱离,但是从照片中我们也很容易看出,爆炸对整个飞船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坏。没人敢肯定指令舱是不是还完好无损,防热罩是否还能经得起大气摩擦所产生的高温。
在分离登月舱时,斯威格特最后说了一句“再见,宝瓶座,我们感谢你。”
我相信这句话绝对是发自肺腑的,在太空中,登月舱宝瓶座担任了太多它原本不应该担任的职责,没有它,宇航员们不可能有机会挨过这漫长的4天。
4月17日11点23分,指令舱“奥德赛”即将进入大气层。在这期间宇航员们的通讯一般会中断几分钟,但是根据地面工作人员的精准计算,这个中断的时间不会超过3分钟。也就是说3分钟之后,全世界都会知道他们是否能够活着回来。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地盯着指挥屏。然而3分钟过去了, 指令舱还是没有任何响应。地面总指挥吉恩·克兰兹尝试与他们联系。
半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任何响应,克兰兹再次说道,“奥德赛,休斯顿准备就绪”。还是没有响应,克兰兹不断地重复着“休斯顿准备就绪。” 所有人一动不动,气氛令人窒息。
紧接着大家听到了通讯设备中传来滋滋啦啦的无线电信号声,然后是斯威格特的声音。
皇天不负有心人,当大家听到斯威格特的那句“okie over”的时候,控制中心的所有人不禁起身鼓掌,欢呼声瞬间响彻整个中心。后来大家才知道,在指令舱“奥德赛”切入地球大气层时,角度比计算好的偏小了一点点,导致穿越大气层的时间比计算出的多了1分27秒。地面总指挥克兰兹说,这绝对是他人生中最长的1分27秒。
最终,美国海军的搜救舰队在南太平洋中打捞起了指令舱,三名宇航员平安回家。说到这儿,相信大家都有一个疑问,导致这场事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 尾声
事后,NASA专门组成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对大量数据进行了梳理,尝试找出爆炸的原因。结果发现,阿波罗13号的2号液氧贮箱是来自阿波罗10号的一个二手产品。而且在安装的过程中,还不慎被损坏过。
就在飞船发射的两周前,宇航员们进行了最后一次演戏。按照惯例,每次演戏过后,工作人员需要将液氧贮箱排空。而排空液氧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打开贮箱的加热开关,使氧气挥发。可那天工作人员发现,始终都无法将氧气彻底排空。于是就将液氧贮箱加热器的电压由28伏提高到了65伏。可加热器上的热稳定开关没有进行相应的修改,导致保险丝熔断。在氧气排空后很久,加热器还在持续工作,贮箱内的温度一度达到了500摄氏度。周围一些导线的绝缘层被烧化了,这就导致在发射当天,液氧被灌入后,整个液氧贮箱成为了一颗不定时炸弹。
可以说是工作人员的一时疏忽,让整整耗资4亿美元的登月计划瞬间泡汤,也让3名宇航员差点命殒太空。在1995年之前, 阿波罗13号登月任务几乎不被世人所知。大家都习惯性地记住那些成功的案例,直到1995年,由朗.霍华德导演,Tom Hanks主演的同名电影「阿波罗13号」上映后,此事件才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有些不知道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观众看完电影后,甚至大骂:也就好莱坞能拍出来这种片子,现实生活中,他们根本不可能活着回来。搞得导演朗.霍华德哭笑不得,同时也确实证明了阿波罗13号救援行动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它也被称为是登月史上“最伟大的失败”。
最后,这起事件让我不禁想到了小说《火星救援》的结尾, 马克.瓦特尼被救回之后所说的那段话。
他说:“为了把我这条烂命救回来,到底动员了多少人力,这数字庞大到让我傻眼。我活下来的代价,一定超过好几亿美金。这一切只为了救援一个研究植物学的书呆子。何必这么大费周章?可我想了想,大概知道答案是什么。如果登山者在山上迷路了,其他人会组成救援队相助。如果发生火车出轨,就会有人开始排队要捐血。如果哪个城市发生了大地震,全世界的人都会寄出急救物资。这就是人类的本质,存在于全世界每个文化之中,没有例外。当然,不论到哪里都会有些漠不关心的混账,但是会在乎的人,数量绝对远远超过那些冷漠的家伙。正因为如此,有数十亿的人在危难时刻挺我、帮助我。
阿波罗13号救援行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事故发生的那一刻,所有人脑海中都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不惜代价,带他们回家。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