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油灯相伴的日子
原创/甜泉水
与油灯相伴的日子来自草庐书屋00:0008:43
上完晚自习,一个人走在灯火阑珊的路上,一排排路灯像母亲明亮的眼睛,闪耀着温和的光芒。看着自己在路灯下的影子由短变长,继而由长变短,随着身影的不断交叠变化,我的思绪也逐渐光怪陆离起来。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面,亮如白昼的高空路灯,把我送回四十年前那个与油灯相伴的日子。
那是上世纪70年代,我们的校舍是由桥头古庙改建而成,破旧不堪,半截砖铺成的地面坑坑洼洼,一不小心就会被绊倒,演绎正宗的“狗吃屎”。水泥做成的桌面和凳子粗糙而冰冷,赶上夏天,趴在上面倒挺舒服惬意,倘在冬天,那种特有的冰冷和瘆气让人不寒而栗。这且不说,主要是我们穿的衣服与水泥产生的摩擦就让我们窘迫不已,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的袖筒被磨成“吴琼华”,屁股后面露出两个圆圆的“眼睛”。第二学期,我们穿上母亲在油灯下给我们缝补的衣袖照常上学,只是到学校后,每个同学的裤子后面都多了一个大大的圆圆的“锅盔”(布丁),导致同学们相互戏称,“沟子(屁股)吃圆馍,一天都不饿”。
教室的窗户大多是废旧报纸糊上去的,记得有一年冬天,各班组织学生从自家屋里拿来糜子杆,自制草帘挂在窗外,教室虽然暗了,但顿感不那么冷了。等到条件稍好,就用塑料纸订窗户,既透光又隔风,在透明的光线下,我们被冻成紫姜芽的手看得让人心寒。老师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允许我们上学来带一个自制的小火炉(用废油漆桶钻几个眼放上炭火或柴火制成),烧柴的火炉经常把教室熏得烟雾气罩,时常呛得老师课都讲不下去,学生则又咳又喘,整个教室咳嗽声不断,珍珠断线,泪花涟涟。
教室的标语都是语文老师用毛笔书写的,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必不可少的,激励我们惜时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亦是最常见的。前后黑板上边则是用黑体字书写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之类的应时句子。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老师的写的毛笔字和粉笔字了,以后不管是上语文课还是数学课,只要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让我感到舒服满意(就是我认为写得好的),我就会心摩手临,认真模仿,久而久之,我对书法竟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文革中期,正赶上我们小升初。那时,我们白天“支农”,晚上学习。因为大电还未接通,我们上晚自习只能每人端一盏(煤)油灯。油灯大多都是自制的:找一个废弃墨水瓶,一枚铜钱,一小片铁皮,先把小铁皮剪成长方形卷成圆筒,在把外圆内方的铜钱中间凿圆,将圆筒状的铁皮穿在铜钱中,最后用母亲纳鞋底用的绳子来回拧几股,穿进铁筒,瓶里倒进煤油,一个简单的“煤油灯”就大功告罄。条件较好的同学,端上家里买来的“罩子灯”,让人羡慕不已,因为“罩子灯”既能防风,又能调节大小,还能预防烟尘吸入鼻孔,对于我们家里条件不好好的学生来说,能得到一盏那样的灯简直就是奢望。油灯永久了,灯芯中间回绣成“疙瘩”,绣成疙瘩后,火焰自然不亮,火苗逐渐变暗,还不停跳动,影响眼睛,更影响心情。为了不影响学习,我们就在文具盒里准备一苗针,遇到灯芯绣成疙瘩,我们就会用针挑亮,继续我们的学习。记得那时,老师布置完作业就离开教室,静悄悄的教室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教室没有老师管理,倒显得学生格外自觉,只是上完两个自习后,端油灯的同学个个鼻孔被熏黑,抑或唇沟上形成“胡须”,学习好点的我们称他“鲁迅”,学习差点的我们便叫他“龟田(日本人)”。
时间虽然过去四十多年,但我还是时时想起与油灯相伴的日子,它曾伴随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它是我苦涩童年里一段最美好的记忆。
2018.3.3与醉墨轩
作者简介
田冬泉,笔名甜泉水,陕西大荔人,乡村中学语文教师,扎根边远三十春,三尺讲台勤耕耘。陕西楹联学会、教育学会会员。爱好广泛,以至“泛滥”。自画像:教坛耕耘墨海采金亦教亦学双砥砺,杏林跋涉文山探宝且医且文两蹒跚。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