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打击求生指南
在目前中国所处的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下,我们普通民众可能认为核战争离我们非常遥远,根本不需要去了解,这种想法其实是不对的。确实目前各大国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核威慑,但只要核武器留存于世,就必然有发生核战的可能性。根据各大国公布的明面上的数据来看,全球核武器总量大概有15000枚左右,而全球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也只有400多个。所以未雨绸缪,多了解一种求生手段对个人没有坏处。
当然,也有人高估了核战争的威力,认为所在城市遭遇核爆以后,居民不管怎样都是一个"死"字,所以没必要求生,这也是错误的。其实只要你不是处在核爆中心范围以内,掌握一定的求生技能能大大提高提高你的存活率。
首先,我们要知道不同当量的核弹其威力也是不同的。1945年美国在广岛空投的那颗原子弹当量是2万顿TNT;而苏联于1961年10月30日在进行的热核氢弹爆炸,当量达到了惊人的5000万吨TNT,是广岛原子弹的2500倍!别称"沙皇炸弹"。
我们这里举一个100万吨当量的普通核弹为例,它的有效*伤半径约为7公里,有效*伤面积约为150平方千米。当该核弹爆炸时,最先看到是核爆产生的亮光。如果你就在爆点或爆点附近,那里的温度高达上亿摄氏度(如果是三相弹,温度应该会超过1亿5千万摄氏度,甚至更高!),那么你基本上不可能幸免于难,人体会被瞬间气化,甚至可能快于神经元将疼痛信号传递给大脑的速度。从一个具有丰富情感、逻辑、记忆的个体到一把无机盐和矿物质灰烬,从生到死,只有短短的零点零几秒,我本人实在无法想象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假如你是在距核爆中心几公里以外的地方,那么请立刻寻找坚固的掩体。千万不要直视爆炸点的亮光,即使在很远的地方,这么做也会导致暂时性的失明。如果你实在找不到掩体,那么找一个低地脸向下趴好,护住身体裸露的部分,不要把皮肤暴露在外面。冲击波裹挟着高温会在10秒以内到达,裸露的皮肤会因烧伤直接脱落;风速将达到一千公里/时,脆弱的建筑物、车子、人会被直接吹飞。
在建筑物内部,你要躲在最坚固的部分。千万不要躲在门窗边上,冲击波会震碎玻璃,碎玻璃的速度比子弹还快,非常危险。其实卫生间是个不错的选择,非常坚固,而且有宝贵的水资源。
记住一点,核爆中真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不是初爆和高温冲击波,而是核辐射,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α射线是氦核,是三种射线中最弱的,一张纸就能挡住,几乎不对人形成威胁。但吸入肺部或摄入这种粒子仍会造成巨大伤害,一般的衣服就可以保护你不受α粒子的伤害。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会导致烧伤,一般离核爆点几公里的话影响不会太大,β射线同样可以被衣物挡住。γ射线是一种高频电磁波,穿透力极强,是最致命的放射线。直接暴露在γ射线中的会导致恶心、呕吐、皮肤溃烂。暴露时间过长会导致人体细胞内DNA双螺旋结构遭到破坏甚至断裂,使细胞复制过程无法正常进行,导致细胞死亡或癌变。
在避难所躲过冲击波以后,你就要着手去除放射性污染。如果有清水的话,就彻底洗净身体,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找卫生间做避难所的原因。为了避免放射性尘埃 涌入,把所有能找到的衣服,被子,布料集合起来塞住出入口,有胶布的用胶布封死。注意保护好口鼻、眼角等部位,把毛巾或布料用水打湿后捂住口鼻,没有水就用自己的尿液。做到以上几点能避免放射性尘埃造成的巨大伤害,大大提高你的生存几率。
至少要在避难所待够49小时,一般核爆后3天后,核辐射就会自然衰减至初爆时的5%,虽然还是很危险,但至少不那么致命了,实际上广岛和长崎的市民在核爆后不久就回到原来的地方继续生活。如果没有等到救援部队,那说明爆发的是世界级的核大战,国家机器已经无法正常运行了,更糟糕的是整个地球可能会遭遇"核冬天"。去距离核爆点较远的超市搜寻干净的罐头食品(不要生鲜,因为它们表面可能沾染放射性尘埃,很难处理),一些块茎、块根类蔬菜亦可,但食用时要削去表面部分。尝试联系其他幸存者,一起向乡村地区转移。关于什么是"核冬天",以及如何应对"核冬天",我将在下篇文章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