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抖音里有段时间掀起了一个大的讨论,是关于对土建行业的深刻讨论,被工程人叫做“付酥运动”,一直想写点什么来附和一下两位小哥。他们在做工程的同时,自媒体也玩得挺溜,让我这个工作10来年横跨互联网和工程两大领域的中年大叔自愧不如啊。希望这个行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好。这些年大家更关注互联网行业的996行为,但对工程领域的797没啥感觉。来看看我的经历。
一、艰苦的工作环境
2011年,大学毕业入行施工行业,原因无非就是穷,也没有被社会毒打过。
血泪史就这么开始了,写于此希望那些想投身此行的同志们有个参考。单纯给你讲个故事。
2011年8月份,公司组织完培训,邀请了山东大学一个培训的老师给做演讲,无非就是“把信交给加西亚”这种故事的解读。其中老师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以后谁嫁给你们,算是赔大了"。大家哈哈一笑,虽然是玩笑之话,但也确实是有那么点真实的感觉。
9月份被分到山东滨州一家民营企业的项目,跟着学习如何接手这份工作。被很自然地分配到了技术部门,做了技术员。项目较小,管理人员总共一个小面包车和一个小轿车可以拉得过来。约10个人的小团队,项目经理1人,总工程师1人,工程部4人,供应部2人,经营部1人,办公室1人,没有自己的工人队伍。我们住在县城一小区,租了相邻的两套房子。卧室放了3张高中时睡过的双层铁床,一张桌子。住了四个人,一张放东西,异常的拥挤。
施工单位属于在工程领域中的下游企业,生活条件自然好不了哪里去吧,刚毕业不要租房也可以勉强接受吧。工人更惨。
工程项目实用双层铁床
接下来基本都是自己拿着书自己看,或者给领导抹浆糊粘热处理曲线。没啥意思,职场新人冷板凳还是要坐的。
后来项目总工程师过来和我签了师徒协议。他会多拿点钱。对我来说没啥特殊的意义。9月份雨水还是挺足的。开始下雨。开始走向工地。终于知道,为啥校招喜欢要农村出身的学生,就这泥泞程度,估计在市区你都见不到,1斤鞋,3斤泥。没觉得有啥,老家也泥泞,司空见惯。说到这,想起刚到公司培训时的见闻,同届有个哥们,出租车都没下,看了看公司的驻地环境,直接掉头走了。
一个约50米的塔器开始注水,试压。总工让我爬上去看看,我抬抬头,感觉有点凄凉。小时候爬树也就爬个三四米高。该爬爬吧。上面呼呼注水,竖梯有点湿滑,爬到一半,脚底一滑,吓出一身汗。默默地下来了。这种梯子是钢筋做的,踩上去确实湿滑。我也感觉到,我确实有点恐高。恐高的同学你就算了吧。
化工厂的塔
后来家里有事就提前回家了,项目没有克扣工资比较包容,3000块钱的工资而已。公司那一年比较大气,过年给了1万多的年终奖,处理家里的事情派上了用途。
2012年,又出来挣钱,被分配到了陕西省的一个项目。项目驻地在沙漠腹地。这一年接了一个地下管道的收尾工作。数不清楚图上密密麻麻的井、管子、管件,心情有点低落。遇上了一个部门领导,天天PUA大家。我们几个新来的默默地承受,可能我更惨些,来得最晚。当时安慰自己,或许社会就是这样吧。后来逐渐的发现,这个人是有问题的,带着老婆来的项目,还天天大晚上约项目单身姑娘出去唱K,老婆经常以泪洗面。后来这人被项目退回。不太细心的同学,你在读图做统计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崩溃。
有次现场作业,在7米深的大沟中旁站着,沙子吹得嘴里咯吱咯吱的。每天晚上回来。脱下鞋袜,泡泡脚,沙漠的沙是可以穿透袜子的。这便成了日常。
加班方面,简直不要太爽,一年回去一趟,5天假,年底天气冷可以待一个月,其他时间说是可以休一天,其实也只有半天,去洗洗衣服,衣服自己手洗,一天天钻工地钻的跟鬼似的,脏的不行,真心不想动弹,那时候加班加点我经常性的落枕,后来看了几回大夫确诊是颈椎病,这个也成了我要离开的原因之一。当时的口号是“大干两百天”的口号,每天最大的希望就是今天晚上不用加班。后来总结了一下,基本大干期间,会累病一次。
伙食呢,比较不好吃,起初是公司每月补助发放至个人IC卡内,还算比较好。攒多了可以换购食堂炸排骨啥的,后来卡余额清零,免费吃饭。伙食就差了好多了,记得一次加班餐是馒头 2个囫囵个的皮蛋。为问你,咋吃?
两年后,去了内蒙,好家伙,这个地方更冷,办公室是自建的。有点简陋,暖气是总包方烧的,经常断气断水。一个偌大的办公室戴着棉帽,穿着棉鞋,抱着暖宝宝还是冷。大家一起用热水去浇水融化管道内的水,希望能热乎热乎。这个项目在镇子上租了一套平房宾馆,和老同事一个屋,由于他老婆也跟着去了,基本都是在外面住。小屋子收拾一下,我一个人住还是很不错的。弄得干干净净的。那个时候已经变成餐食免费了。中午午餐还不错,就是欠干净是真的。这段时间,我一个人负责一大片区域。好赖的都给弄完了,多亏了很多给力的分包商技术人员支持。领导也不错,走之后,还给了一笔钱。
接着又去了内蒙的另外一个项目,也是沙漠地区,10月下雪,气候条件更加恶劣,沙子经常性地刮得人睁不开眼。要不就是干得鼻子出血。每天骑自行车到处跑。手上摔的伤,多年了还是疼。食堂呢,肯定是随着发展,变得更好了。由集团公司统一筹建的食堂,是个像样的食堂了,大家吃得都不错。
二、跳槽转行的想法的萌生
也就是这个阶段,工作上一群“老战友”开始有点心情躁动不安,都变成了火药桶,主要原因还是空降了个副经理过来,堵了大家的晋升渠道,另外大家陆续结婚生子,长久的驻外成了家庭中不可调和的因素。相互之间也多了很多隔阂。环境艰苦、晋升渺茫、家庭因素等等诸多的原因催生了大家离职的想法。
喝酒的时候大家都在诉苦,他女朋友闹分手、他老婆要离婚、他老丈人后悔这幢婚事、他想出去看看。
是去?是留?人生的意义何在?家庭的责任如何承担?好多的问号都在大家的脑子中盘旋。但是谁又敢随便地跳槽走。同事们没有家庭的时候,个个生龙活虎的拼命干活。到如今,是重新开始还是继续坚持?真是应验了一句俗话,男怕入错行,男怕嫁错郎。
施工行业的惆怅就在这里,刚入行的时候问题都不明显,几年后问题突出。转行是错,不转行也是错,只不过是将错就错还是咬咬牙试卷重做。
从那段时间起,我就开始找周边的企业,比如安全评价、安全管理、制造厂质量管理、以及设备设计等工作。
接到过物流公司的安全经理岗位的电话面试,接到过北京有家安全评价公司的电话面试,后来都没有下文了。
有想转设计的小伙伴,我目前没有见过转成功的。
三、离职与去处
就在第二年,
同事A提了离职,回了老家做了公司的招投标工作,日子稳定。
同事B想转餐饮,被老父亲无情地拒绝了。
同事C选择继续留下来发展,下个项目据说可以提一提。
同事D精神上压力挺大,瘦了好多,请假修整了好长时间。
同事E有机会考到了质监站,生活美好了不少。
另外一个同学比较霸气,及时止损,早一年离职,准备一年考了公。
看着大家在为了改变现状而努力的寻找出口,我也是心急如焚。
有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腾讯老板的马化腾在两会上提了个“互联网 ”的概念,就感觉这可能也算我考虑的范围,就投了一个施工领域信息化的岗位。一直到我离开项目去北京的那一天的大巴车上才有了这个企业的反馈。兴高采烈地去做了面试,感觉看到了光明,就是这个面试要求给了我明确的目标。
没有悬念的,面试失败了。但这似乎是给了我一个新的方向。
但这确实也是让我看到了风口上的互联网行业的机会有着无限的的可能。从一个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的小白开始,每天翻看这种相关的书,购买网络课程,学习工作用到的各种工具,到后来可以和面试官套套瓷,聊聊对行业的认知。
那段时间,白天工作,晚上偷摸学习,足足准备了半年,最后干脆裸辞。待在大城市主攻面试,试过面向军事的、电力的、金融的、公安的企业,不知道面了多少家了。才终于有一家企业向我发出来橄榄枝,兴奋地到睡不着,我明白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且这份换行的工作似乎还不至于沦落到重新开始的地步。
在纠结之余,还是继续地看了几家公司,陆续收到3个offer。
最后,在面一个50岁左右的大叔的时候,大叔笑着说,来吧,我培养培养你没问题的。就这样,我从施工行业,小心翼翼的转到了软件行业。
接下来的每一天我都小心翼翼的,仔细记录他们的每个听不懂的名词,录音回放,反复研究会上大家说的话。每一份文档的输出都会反复得多看几次。重新研究如何写作文,重新考虑如何让自己说的话让大家好理解。
庆幸,这位大叔是一位大牛,业内公认的领域专家,带我走了一段崎岖的路。
三、转行的思考
去年在抖音上看到两个小伙子引发了一个热门话题“复苏运动”,感觉这种话题备受关注或许是个好事,让大家歇歇,多陪陪家人不是坏事,说不定还能为国分忧,提升一下生育率呢。希望工程领域的小伙伴们,也能多回趟家,周末能双休。
关于转行这个行为,对一个人是意义重大的,职场有个说法“换岗不换行”。
但是真的遇到了一个让自己比较糟心的领域,该走咱也得走,emo了可咋办?问题总得解决吧。总拖着也不是办法?因为你长久驻外,老婆闹离婚难道真离婚不成?大学交给你的知识不仅仅可以应付你现在的工作,其他工作你也照样可以做的不错。
个人感觉真遇到想转行的情况你可以从如下几个点试试:
第一,目标要明确。比如,确定目标城市,目标领域,目标岗位,目标薪资。如果目标不明确,我劝你还是在等等,在这边必须说一下在城市的选择上,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往往具有更多转行成功的机会,其次是找你目标岗位机会比较多的城市。
第二,要有充分的准备,做长远打算。需要对你的目标工作做充分的了解,分析你的岗位的职责,对应提升自己的岗位技能。这个不是一天两天就搞得定的,半年到一年内搞定我感觉可以接受。
第三,毕其功于一役。如果前两条都准备充足了。不妨辞掉你现在的工作向目标行业目标岗位发起冲刺。
第四,掌握面试技巧。面试是个坎,过了之后大家都差不多。所以掌握面试技巧变成了您转行的关键之所在。
声明:封面图来自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