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早期的炮弹都不能爆炸,而是靠冲力来破坏或摧毁单个的目标。能爆炸的炮弹大约公元14世纪末才出现,但性能很差。
在公元1421年攻克科西嘉的圣博尼法斯的战斗中,使用了安有导爆索的炮弹。使用这种带导爆索的炮弹对炮手来说是极其冒险的:首先要在铜制或铁制的炮弹壳内装上炸药,再安上引线,将其点燃,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放进炮膛内。结果是许多炮筒都爆炸了,炮手也当即丧命公元1510年,又出现了铸造的整发弹和球形实心弹。
这些炮弹由称做“榴弹炮”的特种火炮发射,弹上装有弹托装置,可以使“弹眼”和引信准确地对准炮膛轴线,朝向炮口。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期,开始研究榴霰弹。
直到18世纪晚期,人们都把炮弹称为“枪榴弹”,这个词原意指“石榴”,因为弹壳内的炸药看起来像无数的石榴籽。英国人施拉普内尔于1784年发明了子母弹,里面装的炸药不多。而在此以前设计的炮弹都装药甚多,因为人们认为是用爆炸力量使弹片向四面八方飞散的。施拉普内尔的想法是只用足够的炸药炸开弹壳,让弹壳内的若干子弹以炮弹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飞。
子母弹于1804年在苏里南的阿姆斯特丹堡首次得到应用,但由于炮弹在离开炮筒时要点燃炸药,给子母弹预点火,所以很难掌握时机。
1852年,博克塞上校改进了这种炮炮弹,用铁片隔膜把炸药和引信与弹头隔开。他的炮弹在1864年开始使用,称为“隔膜弹”。由于博克塞引进了时间准确的引信,从1867年起,标准炮弹有了很大的改进。
1882年,黑色炸药首次为苦味酸所取代,接着梯恩梯又取代了苦味酸。1891年开始用无烟火药。至此,炮弹已发展成熟了。
巨型炮弹重7吨 发射需准备3天
炮弹的种类现代炮弹的种类繁多,达上千种。若按用途分,可分为主用弹、特种弹、辅助弹3种。
主用弹即直接*伤有生力量和摧毁目标的炮弹,如*伤弹、爆破弹、*伤爆破弹(这3种俗称“榴弹”)以及混凝土破坏弹、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纵火弹、化学弹、霰弹等。特种弹即完成特定战术任务的炮弹了,
如发烟弹、照明弹、宣传弹、曳光弹、干扰弹、电视侦察弹等。辅助弹是部队训练和靶场试验等非战斗使用的炮弹,如训练弹、教练弹、试验弹等。按装填物的类别,炮弹可分为常规炮弹、原子炮弹、化学炮弹、生物炮弹等。按配用炮种可分为加农炮弹、榴弹炮弹、坦克炮弹、航空炮弹、高射炮弹、岸(舰)炮弹、迫击炮弹和无坐力炮弹等。
按装填方式可分为定装式炮弹和分装式炮弹。定装式炮弹的弹丸和药筒结合为一个整体,发射药质量固定不变,发射时一次装入炮膛。分装式炮弹根据有无药筒,可分为药筒分装式和药包分装式。药筒分装式炮弹发射时先装弹丸,再装发射装药,射速较慢,但能改变发射药量,以获得不同的初速和射程;药包分装式炮弹没有药筒,发射时将弹丸、发射药包和点具分3次装填,依靠炮闩来密闭火药燃气,其射速更慢。
按弹丸稳定方式可分为旋转稳定炮弹和尾翼稳定炮弹两类。旋转稳定炮弹由线膛炮发射,出炮口时获得高速旋转而产生陀螺效应,使弹丸稳定飞行。尾翼稳定炮弹可在滑膛炮或线膛炮上发射,利用其尾翼使气动力压心移到质心后面,形成稳定力矩以保持弹丸飞行稳定。
按弹径与火炮口径的配合可分为适口径炮弹、次口径炮弹和超口径炮弹3种。次口径炮弹的弹径小于火炮口径,初速高,有些穿甲弹和*伤弹为提高威力和射程就采用这种结构。超口径炮弹的弹径大于火炮口径,弹丸露于炮口外,可获得较好的毁伤效果,如迫击炮、长榴弹等。
对付活动目标的末制导炮弹火炮对付的大多是固定的点目标或集团群体目标,所以一般使用具有显著*伤爆破作用的榴弹,如果要对付远距离的活动点目标,普通炮弹就无能为力了。
于是美国首先为其155毫米火炮研制成功了激光半主动末段制导炮弹“铜斑蛇”。
发射这种“铜斑蛇”炮弹时,火炮就像发射普通炮弹一样,把末制导炮弹送到目标附近的上空,飞行到靠近目标一定范围时,接收到来自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开始制导飞行,直至命中目标。
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靠另外一个激光目标指示器照射到目标上,所以是半主动式末制导炮弹。这种末制导炮弹集中了许多优点,如火炮初速高、弹丸飞行大部分时间靠自然弹道飞行、不会受到外来干扰、导弹在飞行最后阶段可变飞行弹道追踪目标以及命中精度高等,使大炮真正具备了攻击远程活动点状目标的能力。
炮弹的构成现代炮弹由弹丸和发射装药两部分构成。弹丸包括引信、弹体和装填物,用以*伤有生力量和摧毁目标。引信是利用目标信息和环境信息,在预定条件下引爆或引燃弹药战斗部装药的控制装置。发射装药包括发射药、药筒,底火和辅助元件。
发射药是发射弹丸的能源,药筒用来连接弹丸、底火和盛装发射药,保护发射药不受潮或损坏。发射时,筒体膨胀,与火炮药室贴紧以密闭火药气体。底火受火炮机械或电的作用发火,点燃发射药,产生膛压推动弹丸运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