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知多少——东欧篇

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知多少——东欧篇

首页冒险解谜弗斯特战斗幻想安卓版更新时间:2024-10-10

上世纪初由于录音的出现,使一般的听众有机会聆听到大师们的指挥录音,这也使得很多指挥大师为普通爱乐者所熟知。尤其是上世纪下半叶,立体声录音的出现使古典音乐欣赏不用必须走进音乐厅才能欣赏满意的效果了。另一方面,立体声录音在一开始就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那时很多大师又都在巅峰状态,这使得大量高质量的录音唱片出现并使指挥家成为古典音乐唱片的中心。并为音乐爱好者所熟知(当然,其中的皎皎者比如卡爷,收获的不仅是名称,还有豪宅和私人飞机)。

就让小编给大家数一数上世纪的著名指师家吧,排名不分先后,欢迎讨论!观点仅代表个人,想来这个应该不会有人喷吧。

二十世纪伟大的指挥大师们(东欧)

一、切利比达克 罗马利亚

谢尔盖·切利比达奇(Sergiu·Celibidache,1912.6.28-1996.8.14),罗马尼亚指挥家,二十世纪世界著名指挥大师之一。幼年在家乡学习钢琴,他的父亲想要他在罗马尼亚从政,然而,切利比达克却于1936年选择在德国柏林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切利比达奇在柏林进行研究期间,受到他的老师马丁·施泰因克的影响,接触到禅,佛教的信条对于他的世界观和工作产生影响。

1945年,切利比达奇临危受命,担任柏林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此时的切利比达奇年仅33岁。之所以能得到柏林爱乐的常任指挥,这份今日众指挥家梦寐以求的职务,倒也并非是由于他的指挥在那时就已技惊四座、名扬四海,相反的,在那之前年轻的切利毕达奇,其指挥生涯几乎可说是一片空白,更没有显赫的成绩可言。这份工作落在他身上,只是由于几位德奥籍指挥大师,战时留在德国境内的如富特文格勒、伯姆、卡拉扬等,都在接受盟军的“调查”。战时出奔海外的如(老)克莱伯、克伦佩勒、塞尔、克纳佩布什等,不是已在外小有成就,就是像克伦佩勒一样陷入颠沛逆境中(不过能够像克伦佩勒当时一样悲惨的还真不容易)。

担此重任的切利比达奇,此时可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他凭着其天纵的才能、灵敏的双耳,将柏林爱乐之音色磨光打蜡得洁净透明,令人几乎听不出一丝的杂质。他在柏林爱乐任内,可说是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地投入指挥这项工作。他不但不断地扩充柏林爱乐的演出曲目(包括了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及许多其它二十世纪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其长时间的读谱钻研与无止境的曲目排练,也使柏林爱乐始终保持着高水平的演出。

他对于乐曲干净精确的强烈要求,每场音乐会之前不断地演练准备,不仅让乐团演奏水准始终不坠,也令团员们忙得无暇去为音乐以外的事物烦心,而多少避开了战后仍不稳定的局面所带来的一些冲击。

1947年那些被剥夺演出权的指挥家终于获得解禁,富特文格勒也在此时重掌柏林爱乐的兵符,与当时稍闯出一点名号的切利毕达凯一起合作,携手共创爱乐之荣光。在合作过程中,切利比达奇从这位前辈身上学到了很多,对富特文格勒毕恭毕敬。

1954年富特文格勒逝世后,接替成为柏林爱乐首席指挥的是指挥新星赫伯特·冯·卡拉扬,并不是切利比达奇。切利比达奇对此相当失望伤心,下定决心离开了乐团,并且长时间不回到柏林。在此之后,切利比达奇便辗转于欧、美、日本等地客串指挥,先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广播交响乐团、法国国家管弦乐团、汉堡交响乐团等处任常任指挥。

1958年被第一次邀请到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后来两者合作增多;1969年,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的总指挥汉斯·穆勒·克雷逝世,1972年由切利比达凯出任艺术指导,把乐团提高了一个新的台阶。

从1954—1979年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1979年出任这个乐团的音乐总监直至逝世(1992年曾再次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在指挥台上,切利比达奇断不容允乐团发出丝毫杂音与瑕疵。他要求正式演出时,乐团能够接近百分之百的全控度。但这并不表示他是个独裁专制的指挥,他要求乐师们需高度集中精神,先动脑筋领悟乐曲中的乐思,再精益求精地琢磨技巧,以达成完美的诠释。因为要求排练的次数很高,所以切老比较愿意指挥广播乐团这种比较有裕余的时间让他慢慢地操练……六十年代的切老便常常“出没”于意大利各地的广播乐团,深受当地乐迷的喜爱。

切利比达奇特别讨厌录音,他觉得把音乐储藏在唱片里就像将青豆制成罐头一般,便极端排斥录音拒录音室于千里之外,并且在被众人“问得很烦”的状态下还曾丢出一句:“听唱片就好像带着一张碧姬·巴铎的照片上床。”

切利比达奇的指挥特色是演奏速度较慢,有人认为,这是他受“玄”学的影响之故,他的最擅长的曲目是布鲁克纳、勃拉姆斯、贝多芬等音乐家的作品,但他拒绝指挥马勒的作品。谢尔盖·切利比达克直到他晚年才被认定是20世纪最优秀的指挥家之一,切利比达克最喜欢的作曲家,首先是布鲁克纳,然而才是贝多芬、舒曼或柴科夫斯基(其实他只录了第五、第六两首交响曲)。

二、库贝利克 捷克

拉斐尔·库贝利克(Rafael Kubelik)生于捷克比霍里,1928-1933年就学于布拉格音乐学院,次年即指挥捷克爱乐乐团首次登台,1936-1939年任捷克爱乐乐团执行指挥,1942年升任艺术总监。1948年捷共接管政权时,库贝利克正在英国参加爱丁堡音乐节,由此脱离捷克,次年赴美国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1955年就任柯文特花园歌剧院音乐监督,1957-1958年指挥纽约爱乐乐团。1961-1979年间出任 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

库贝利克是20 世纪中非常活跃和有影响力的著名指挥家。除了以上提到的那么多一流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以外,他还是一位异常繁忙的世界性客席指挥,在他的指挥生涯中,曾经担任过包括欧美各国和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交响乐团的客席指挥,足迹遍布之广是使很多人都望尘莫及的,因此有的资料上曾说他在客串指挥方面是仅次于卡拉扬的第二号人物,这种说法准确与否我们先另当别论,但他是20 世纪中最繁忙的客席指挥之一,则是肯定无疑的了。

库贝利克是老一辈指挥家中精力充沛式的人物。他那高雅的艺术趣味和极有吸引力的气质,一直是被后代的青年指挥家们奉为榜样的,而在专业素质上,他也是有着十分突出的特点的人物。他有着高度的艺术鉴赏力、敏锐的音乐感受力以及清晰明快、自然稳健的风格和特点,人们在聆听他指挥演奏的作品时,以上的特征便会随着音乐的进行而极其自然流畅地表现出来。

库贝利克和许多人一样,也是一位集指挥家和作曲家为一身的双料指挥大师。作为指挥家,他曾取得了享誉世界的名声,而作为作曲家,他的才华也是广为人知的,据说这方面的才能他还是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作学生时就已显露出来了。他从音乐学院毕业以后,就曾先后创作了许多各种体裁形式的 音乐作品 ,其中包括两部交响曲、一首钢琴协奏曲、一首大提琴协奏曲、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此外还有许多室内乐作品,一部歌剧《维罗尼卡》以及为悼念他的父亲而作的安魂曲等等。

三、塞尔 匈牙利

乔治·赛尔于1897年出生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赛尔的音乐才华显露得很早,他七岁时,就己作为小钢琴家而登台表演了。以后,赛尔随音乐家雷格尔、罗伯特、弗斯特和门迪切夫斯基学习钢琴、音乐理论和作曲课程,很快,赛尔就成了一名出色的青年钢琴家和作曲家。

赛尔作为指挥家开始出现在指挥台上是从他16岁时开始的,当时,他已开始指挥十分有名气的维也纳交响乐团了。第二年,即赛尔17岁那年,他在德国的柏林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了自己创作的交响曲。这时,他的名声已经很响亮了,加上他10岁时就作为钢琴独奏演员与维也纳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因此,年轻的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赛尔的形象·就开始树立在人们的面前。 1917年,大作曲家兼大指挥家理查·施特劳斯慧眼识才,发现了赛尔与众不同的音乐天才,经过他的鼎力推荐,赛尔于当年担任了斯特拉斯堡市立歌剧院的常任指挥,从此,20岁的赛尔便正式走上了指挥家的道路。

赛尔在其指挥生涯的前一半主要是在欧洲度过的,他曾在1919年到 1939 年的 20 年中,先后担任了布拉格德国剧院、(1919—1921)达姆斯塔特歌剧院、(1921—1922)杜塞尔多夫歌剧院、(1922—1924)柏林国立歌剧院、(1924—1929)格拉斯哥苏格兰爱乐乐团(1937)和海牙交响乐团(1939)的常任指挥,此外还曾在1927年担任了柏林高等音乐学校的教授。

到 1939年赛尔离开欧洲来到美国定居前为止,赛尔己足欧洲音乐界中的一个很有影响的知名音乐家了。赛尔来到艾同以后,很快便被曼内斯音乐学院聘为教授,顺利地开始了他在美国的艺术生涯。

1942年,他开始担任了著名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指挥,一直到1945年,赛尔都在这个歌剧院中工作,这期间他指挥演出了很多歌剧作品,此外在1941年,赛尔还应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的邀请,在由这位大师亲手组建的美国NBC交响乐团中担任客席指挥。

1946年,赛尔开始了他指挥生涯中具有伟大意义的新阶段,这一年,他接过了美国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指挥棒,开始担任了这个令人感兴趣的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赛尔自担任了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以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乐团,他与这个乐团整整合作了 24 年,直到1970年他 73 岁逝世为止。赛尔在这不寻常的 24 年当中,以其超人的才华、忘我的精神和严厉的作风,将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率领这个乐团在世界各地进行巡回演出,使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名字成为世界交响乐团中最响亮的名字之一。

四、莱纳 匈牙利

莱纳(Fritz Reiner,1888年12月19日—1963年11月15日),匈牙利指挥家,早年就学于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布达佩斯大学。1900年涉猎指挥,任布达佩斯民族歌剧院指挥。1922年辞职入美国籍,先后出任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匹茨堡交响乐团、大都会歌剧院指挥,1953—1963年任芝加哥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63年11月15日,莱纳在纽约为大都会歌剧院排练瓦格纳的歌剧《诸神的黄昏》时不幸逝世,终年75岁。

在他的那个时代,莱纳无疑是国际上最为知名的指挥之一。在莱纳一生指挥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是他任职芝加哥交响乐团的10年,他培养出了宏大辉煌(尤以铜管的灿烂闻名)的“莱纳之声”。他指挥的唱片常以“爆棚”而著称。他竟然在短短的几年里就把处于低落的CSO恢复了元气,莱纳与海菲兹、鲁宾斯坦 、 克莱本 、吉列尔斯等演奏大师合作的“现场立体声”( Living Stereo )系列唱片经典之极,同时他也与托斯卡尼尼、比彻姆 、斯托科夫斯基、富特文格勒以及门盖尔伯格并称为20世纪指挥大师级人物。

莱纳的指挥风格豪放雄浑,丝丝入扣,他的指挥忠于原作,结构清晰,速度精确,色彩华丽,音响光洁,音乐热情——以最小的动作来获得最大的效果,这是他的指挥理念,也是他的指挥特色;他善于演绎各种类型的作品,尤其擅长贝多芬、柴科夫斯基、巴托克、拉威尔、勃拉姆斯、瓦格纳、莫扎特 和 理查·施特劳斯 等音乐大师的作品,更是20世纪音乐的最佳代言人。

五、索尔蒂 匈牙利

乔治·索尔第1912年10月21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犹太家庭,六岁开始学习音乐。一场埃里希·克莱伯指挥的音乐会改变了索尔第的人生之路,他从此决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家。1938年,索尔第在布达佩斯歌剧院初露锋芒,但日益逼近的战火使索尔第被迫流亡瑞士。流士期间,他赢得了“1942年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的桂冠。战争结束后,索尔第于1946年就任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索尔第的前任是大名鼎鼎的瓦尔特、汉斯·克纳佩斯布什和克莱门斯·克劳斯,对任何一个指挥家而言,这些大师铸就的辉煌几乎难以逾越,而二战中,这座古老的歌剧院已变成瓦砾。

六十年代末,正当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陷入了财政拮据、士气低落的困境,急需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来扭转局面之时,索尔第迎难而上,出任乐团的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在统帅芝加哥交响乐团的二十余年时间里,他对乐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提高了演奏水平,扩大了演出曲目,并多次率团出访欧洲、日本、澳大利亚进行巡演,从而使乐团进入了自 莱纳 时代之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他所创造的辉煌雄浑“芝加哥之声”成为全世界听众最为熟悉和喜爱管弦乐音响之一,而索尔第本人也迎来了指挥生涯的颠峰期,乔治·索尔第的名字成为二十世纪的指挥台上最响亮的名字之一。

索尔第一生录制了众多唱片,在五十余年的指挥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250多张优秀的录音,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他与维也纳爱乐历时七年时间完成的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这也是这部歌剧的第一个完整的录音室版本。这部作品影响了全世界索尔第一生获奖无数,他还因自1962年以来共获得32项格莱美奖,创下了该著名奖项的获奖记录。1997年,85岁高龄的索尔第在英国的寓所安然去世。

六、克尔提斯 匈牙利

伊斯特凡·克尔提斯(Istvan Kertesz),1929年8月28日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童年时在家学习钢琴与小提琴,后考上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继续小提琴训练,并跟Weiner和Kodaly学习作曲,跟Laszlo Somogyi学习指挥。当时Otto Klemperer在匈牙利歌剧院工作,他也就见机跟Klemperer学习演出。1953年开始指挥活动,由于1956年苏联干预,他举家迁居德国并取得德国国籍。自此,他的指挥活动遍及欧美。1961年他首度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后成为该乐团首席指挥。但是,出于某种原因,1966年他就把指挥棒交给了Pierre Monteux。

克尔提斯以德沃夏克、舒伯特、莫扎特作品为首,为DECCA灌录许多优异的唱片,在名盘如林的唱片界享有盛名。他的德沃夏克交响乐全集在六十年代灌制、几度再版的全集,被认为是德沃夏克交响曲作品最完整收录、权威性的诠释版本。

克尔提斯以其雄强的魄力、温暖的情怀给予了德沃夏克的交响曲蕴蓄着的热情和力量以饱满和丰美,使之脉络分明,从而把作品内在的旋律之美揭示得相当充分。加之克尔提斯在录制完这套交响曲之后不久便溘然与世长辞,使得这套演译更显珍贵。所以此套唱片一经问世,企鹅唱片指南便立即给予了三星带花的最高评价!

克尔提斯于1973年4月16日在地中海游泳不幸溺毙。那段时期他正录制勃拉姆斯的海顿变奏曲和交响曲集。

七、奥曼迪 匈牙利

尤金·奥曼迪(Eugene·Ormandy,1899年11月18日—1985年3月12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5岁学习小提琴,7岁首次公演,被誉为“神童演奏家”;20岁匈牙利国立音乐学院教授;1921年赴美,后任指挥;1927年入美国国籍 ;1936年为聘为费城管弦乐团斯托科夫斯基的助理指挥, 1938年正式担任该团指挥和音乐指导;他在费城管弦乐团工作44年,一直保持惊人的才能和精力,1973年曾率费城管弦乐团访问中国,获得巨大成功;1979年退休后,他仍以客席指挥身份活跃在许多国家的乐坛上直至1985年去世。

奥曼迪从1936 年开始担任费城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时起,一直到1980 年因年龄和健康原因卸去该团常任指挥职务而退居二线时为止,整整和这个伟大的乐团合作了44 年,而且在这奇迹般的44 年里,奥曼迪既不像伯姆那样中间有过间断,也不像卡拉扬那样同时担任好几个乐团和歌剧院的常任指挥,他与费城交响乐团朝夕相处,紧密相连,从没有离开过一步,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全都投在了费城交响乐团身上,为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乐团,在半个世纪中始终保持着少有的顶尖级乐团的水平,做出了无人可以取代的贡献。

他经过44 年的执著奋斗,将费城交响乐团的声望提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高度,使那无比迷人的“费城——奥曼迪之声”响彻在全世界的每个角落中。尤金·奥曼迪于1999 年出生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他出生时的日期实际上离20 世纪仅有两个月的时间了,所以,他应该说是一个与新的世纪竞相而生的人物。奥曼迪的指挥是建立在尊重古典传统和坚实浑厚而又细腻的演奏风格之上的,他的音乐既不飞扬浮躁,亦不畏首畏尾。尤其是指挥俄国作曲家的作品时,更是感人肺腑。

八、库特·马舒尔 波兰

库特·马祖尔(Kurt Masur,1927年7月18日-2015年12月19日)出生于西里西亚的布里格,毕业于莱比锡音乐学院。1964年,37岁的马祖尔继他的老师邦加茨之后,接任德累斯顿爱乐乐团的指挥,3年后升为首席常任指挥。1970年起他还兼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指挥,后升任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 972年马祖尔辞去德累斯顿爱乐团的职位,只留在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

1970年到1997年,在他的领导下,乐团重整旗鼓,重攀音乐新峰。他们举行过超过900场巡回音乐会。期间在1943年被毁的莱比锡布商大厦第三次重建,并于1981年开放,乐团终于再次获得一个家。从1991年到2002年他成为纽约爱乐乐团首席指挥。2000年成为伦敦爱乐乐团音乐指导。2002年起他兼任巴黎法国国家乐团音乐指导。

马舒尔曾五次访问中国,2008年初,他率领伦敦爱乐乐团造访刚刚投入运营的国家大剧院,成为这座剧院迎来的最早一批顶级艺术团体之一。2011年,马舒尔执掌上海新年音乐会。

2010年,马舒尔与法国国家管弦乐团再度献艺国家大剧院,用堪称权威的演绎诠释了贝多芬的经典作品。马祖尔的贝多芬阐释风格虽然来自尼基什 、阿本德洛特和孔维奇尼的所谓萨克森传统,但是马祖尔并非一个墨守成规的人,他近半个世纪前在德累斯顿和莱比锡上演的贝多芬居然也被赞为一场革命,他把贝多芬交响曲中的戏剧因素发挥至极致,他为贝多芬交响乐的调色板增添了无限丰富的色彩,他特别使贝多芬管弦乐结构中的内在性得以充分袒露。无论是音色的温暖程度还是音乐的感染力,马祖尔的版本都是那么令人感到亲近,那么震撼人心,真挚朴素的情怀直达胸臆,爱的暖流涓涓滴入心田。

在卡拉扬和伯恩斯坦相继辞世的二十世纪末,马祖尔俨然成为贝多芬交响乐的首席代言人。当他身兼德累斯顿爱乐乐团、莱比锡格万德豪斯乐团、伦敦爱乐乐团 、纽约爱乐乐团 、以色列爱乐乐团以及法国国家乐团的或“荣誉”或“桂冠”或“终身”等指挥头衔时,感觉他更像一个德高望重的布道者,所到之处广而告之:什么是真正的贝多芬!

民主德国授予他艺术奖和国家奖。1975年他成为莱比锡音乐学院教授。1984年他成为莱比锡大学荣誉博士。1990年1月26日马舒尔成为莱比锡艺术基金的创立者之一并且担任其主席到1995年。1990年他成为荣誉军团骑士,1991年他获得Hanns-Martin-Schleyer-奖,1994年他成为德国国家基金董事。他获得过德国 联邦十字勋章 ,美国国家艺术俱乐部金唱针和第一个 海德克 文化奖,以表彰其容忍大度,人道与和平方面的贡献。

九、马克维奇 乌克兰

伊戈尔·鲍里索维奇· 马克维奇 (Igor Markevitch,1912—1983 )原苏联(乌克兰)指挥家。两岁时就随家人移居到西欧,1926年著名钢琴家科尔托发现了他的音乐才能,带他到巴黎师从娜迪亚·布朗热。后成为许多欧洲 一流乐团的客座。1955-1960年任蒙特利尔交响乐团音乐指导,1955年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在美国的首演,1957-1961年任拉穆勒乐团,1965-1968年任西班牙广播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68年起任蒙特卡罗歌剧院院长。

虽然伊戈尔·鲍里索维奇·马克维奇对俄罗斯音乐的演绎是如此之纯正,但他生命里没有多少时间是在俄国度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那年他的家庭就离开了俄国,于是他接下去的数年时间都是在法国和瑞士度过的。他随布兰热夫人学习作曲,随科托学习钢琴,不久就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作曲家。

一位作曲家转而从事指挥并逐渐失去作曲的创作力这也并非罕见,许多指挥家都是先从指挥自己的作品开始再渐渐地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指挥中去的,如萨金特。而马凯维奇不可思议之处是他从作曲家直接过渡到指挥家,这两个头衔几乎没有并列过。

二战结束后,马凯维奇已是专职指挥了。战后他完成的第一件大事是重新组建了马乔·费奥伦蒂诺管弦乐团,同时他也展现了其他一些方面的才能,比如他写了一本书,名叫《意大利制造》。马凯维奇的这本《意大利制造》写得十分有趣,对意大利人的性格作了相当深入的剖析。他正是通过了对意大利精神的阐释使美国人的不满情绪得到了缓解。马凯维奇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的活动是世人皆知的,他同时也教授指挥课程。

马克维奇糅合了俄罗斯民族与法兰西民族对管弦乐色彩感的不同感觉,他诠释 的作品独特韵味。他是优秀的斯特拉文斯基作品诠释者,以指挥斯特拉文斯基 的《 春之祭 》、 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著称。

十、费伦茨·弗里恰伊 匈牙利

费伦茨·弗里恰伊(Ferenc·Fricsay,1914年8月9日—1963年2月20日),匈牙利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生于布达佩斯 ,15岁指挥乐团演出,初露锋芒;1936年在塞格德开始指挥生涯;1938年任布达佩斯歌剧院指挥、音乐总监,1945年任布达佩斯爱乐乐团指挥;1947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代替奥托·克伦佩勒指挥,大获成功;1950年他首次在英国亮相,1953年赴美国首次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1961年在奥地利获教授学位,著有《莫扎特与巴托克》一书;1963年2月20日,弗里恰伊因癌症病逝于瑞士巴塞尔。

弗里恰伊是20世纪优秀的音乐会和歌剧指挥家,擅长指挥莫扎特、 贝多芬 以及一些现代作品。尚需一提的是他还长期担任DG唱片公司音乐总监,并录制有他指挥的唱片,1994年DG推出《弗里恰伊肖像》CD系列(10CDS 445 400-2),收有他1949—1961年的历史性著名录音,虽是Mono( 单声道 )之作,却是珍贵的音乐史料。

弗里乔伊是匈牙利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他在五六十年代在DG公司留下了不少录音,他执掌的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在德国的人气直逼柏林爱乐乐团,他的巴托克 、德沃夏克 、贝多芬乃至莫扎特都是极棒的演绎。他是徒手指挥,手势不是很规范,却很形象,采用讲故事的排练方法是一大特点。他要求苛刻严厉,一丝不苟,尽善尽美,不放过任何音乐演绎上的瑕疵。

十一、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

列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1882.4.18-1977.9.13)波兰指挥家,1912年任费城管弦乐团指挥,将该团训练成为以音响绚烂华丽、效果丰富多采而著称的乐队。斯托科夫斯基的指挥风格豪华壮丽,对比强烈,充分发挥了乐队的表现力。他的指挥富于激情,以音响丰满、色彩鲜艳而引人入胜。

斯托科夫斯基大概主持过2000场的作品首演,而且他对巴赫作品的改编使得他名气崛起。例如为管风琴而作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BWV565,他利用大型管弦乐队使作品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斯托科夫斯基因其“音响魔术”倍受赞誉但又因他对原曲的肆意改动而受到非议。他加盟迪士尼的电影《幻想曲》,配以宏大的管弦乐演奏获得了意外的效果,在这部影片中,斯托科夫斯基充分发挥了他的管弦乐天才,改编了许多古典音乐名作,并配以迪斯尼奇幻莫测的精美画面,构成了一幅幅迷人的多彩图景,当时使用的是18个不同声道录音,这实际上就是早期立体声的先驱,但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39年就运用这些手法。使影片的配乐成为经典,他因此获得奥斯卡荣誉奖。

1912~1936年斯托科夫斯基受邀任费城交响乐团音乐指导和指挥。他一心想使费城交响乐团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乐团,于是便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其中包括撤换一些不称职的乐手和改变乐队常规的排练位置。另外他还废除了弦乐演奏必须弓法一致、管乐吹奏必须统一换气的作法,以便使乐队的发声更具有灵活性,斯托科夫斯基花费了10年的心血和独出心裁的训练使费城交响乐团从一个普通的乐团而一跃成为世界著名的一流乐团。

一次,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应邀前来指挥费城交响乐团为RCA唱片公司录制系列唱片。在排练时,托斯卡尼尼对乐团所表现出的极高艺术素质深感惊喜,费城乐团的音乐性、敏锐度、反应力以及华丽的音色和宏大的音响似乎都远远超出了大师的想象。第一次排练就没有停顿一气呵成,从头完整地演奏到尾,在奏完全曲后,托斯卡尼尼放下指挥棒,向乐团深深地鞠了一躬。

正当乐团处于巅峰之时,1934年斯托科夫斯基突然提出辞去音乐总监一职的请求。在斯托科夫斯基辞去费城乐团的首席指挥之后,他并没有立刻离开乐团,而是直到1938年奥曼迪正式接任后,才脱离了费城乐团。

60年代,由斯托科夫斯基本人出资组织了一个美国交响乐团,这个乐团基本上也是由年轻人组成,但更为特别的是它使一些有音乐才能的女性和黑人音乐家也得到了演出的机会。这个乐团培养了不少的世界一流演奏人才。

斯托科夫斯基在指挥艺术方面是不拘一格的,他在年轻时,在一次指挥音乐会演出时,因动作猛烈不慎折断了指挥棒,从此以后,他就干脆徒手指挥。

斯托科夫斯基从1908年初次登台到1975年离开指挥台,前后经历了60多个春秋,共演出了七千多场,现场听众超过一千多万人。1977年9月13日斯托科夫斯基因心脏病发作,在美国逝世,终年95岁。

1997年是斯托科夫斯基逝世2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指挥家,BMG唱片公司特别发行了一套名为“斯托科夫斯基的立体声艺术”唱片专集,这套专集共由14张CD组成,收录了大师不同时期的指挥精品与代表作。与以往出版的个人专集有所不同的是,这次结集出版的全部为大师的立体声录音。在高科技的运用和操作下,斯托科夫斯基对音乐作品的一些理解和梦想也终于得以实现。所以说这套专集的出版不仅对音乐爱好者而且对音响爱好者来说都是难得的收藏珍品,同时它也是对大师一生艺术追求的最好纪念。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