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视界说Talk
编辑|视界说Talk
霍元甲,黄飞鸿,叶问,这三个人都是真实存在的武术家,在香港的功夫电影中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他们都是家喻户晓的武术宗师,是传奇故事累积出来的结晶。
三代宗师的形象各不相同,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却有着某种相同的传承性质。
本文尝试追溯到三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如何经过功夫片的传奇化过程,建构出其武术宗师的形象。
一、霍元甲的民族英雄形象目前所见,最早记载霍元甲去世后叙述其生平事迹的文献,是丕文着的《记霍元甲逸事》。
1913年八月,《记霍元甲逸事》一书中讲述了霍元甲在上海与美国的大力士一决雌雄的故事。
他在张园打败国人东海赵,击败了日本的柔道高手,紧跟着被日本人下了毒,此书中记载的是霍元甲的一些真实事迹。
而将霍元甲的故事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生平叙述的则是1916年1月出版的《青年杂志》两篇文章——《大力士霍元甲传》和《述精武体育会事》。
(《青年杂志》也就是新文化运动倡导新思潮的《新青年》,由陈独秀主编)
《大力士霍元甲传》对霍元甲的一生作了简要的介绍:
霍元甲是天津人,他的父亲是一位武术高强的功夫高手,他自幼体弱多病,甚至打不过比他小的孩子。因此被自己的父亲嫌弃,不传授他武功。
霍元甲
于是霍元甲偷学武功,苦练成才,后来在天津开了一家药店,初露锋芒,把虎头庄的赵氏弟子打了一顿。
霍元甲在张园布下擂台,本是要向英国的壮汉发起挑战,却招致中国东海赵和张文达的挑战,霍元甲虽不愿中国人与中国人交手,却也给了他们一个教训。
在朋友赞助下的精武运动俱乐部于上海创办,霍元甲因身体不适由日本医师秋野治疗,应秋野的邀请,前往日本柔道俱乐部,打败了几个柔道的日本选手。
第二天,霍元甲暴卒。
《大力士霍元甲传》由于其故事及其富有戏剧性,继承了浓厚的民族情感,
故而成为后来许多霍元甲题材的小说和电影题材。
对于整个故事的真实性,文末道出了故事的来源皆取自于与霍元甲一同创办的精武体育会,农劲荪的忆述:
“萧汝霖曰:宣城农劲荪君,为余道霍公平生。”
在这个故事里,霍元甲以民族情感为切入点,专门向那些辱骂中国人的外国大力士发起了一场战争,以维护民族尊严。
当他摆下的擂台被国人东海赵挑战时,他回答
“我为此,欲国人不弱人也,子不我与而敌我乎?”
刻画了一种不向同胞逞英雄,心怀家国理想的崇高精神。
这与陈独秀《青年新志》开篇所说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特点相得益彰。
其实根据书中的真实记载,俄国大力士不过是街头艺人,根本打不过会真功夫的霍元甲;黑人拳击手也因为霍元甲不愿意遵循西洋的拳法规则而不了了之;霍元甲在参加柔道会的时候,只是打败了三名前来参会的会员而已。
但是影视作品中对此进行了改编,刻意抬高了对手的身份地位。
“俄罗斯拳王”,“日本武术冠军天心流九段”山口江十郎,“比利时皇家骑队总教练”,”欧洲剑击冠军”......等全世界各大顶级功夫选手。
霍元甲的故事也因此变得更加具有传奇性质,也因此打造了一种全新的武术理念:
全民一同强身健体,树立不以私斗为荣,敢于为国家对抗外敌的理想人格。
更重要的是,霍元甲开创了“英雄故事”的典范。
此后,许多民国时期的武术人士,如孙禄堂,王子平,韩慕侠等都曾以一人之力,击败过国外各种的武林高手。
后来也因此虚构出了霍元甲的弟子陈真(李小龙饰演)为师傅报仇,他用自己的武术功夫,在虹口道场*死了当年迫害霍元甲的人。
陈真
这是一个中国武术英雄战胜日本武林高手,激发民族情感,树立信心的故事典范,也是由霍元甲传奇而创建出来的民族英雄。
二、黄飞鸿的师父形象和霍元甲一样,在1970年的功夫电影还没有形成之前,黄飞鸿就已经是一段富有浓厚历史背景的传奇人物了。
黄飞鸿传说出现的背景与霍元甲有些相似,也是根据黄飞鸿其传人进行讲述流传的。
黄飞鸿
大约在1934 年,黄飞鸿的弟子朱愚斋,以黄飞鸿为主角创作了一部名为《粤派宗师黄飞》的技击小说,以此成为了黄飞鸿电影的创作基础。
像《粤派大师黄飞鸿别传》这样的以武道为题材的作品,很显然是受到了《近代侠义英雄传》的影响。
让我们细品其序言:
“我国武术。有精微独绝者。 其为用。于民族强弱。关系至深。自逊清拳乱以还。 惩所亡失。武术之见弃于国人者。与日俱增。……十 余年来。有智之士。怜国百弱。知非力求尚武。不足 以复。于是结社设会。大倡武功。至今日盛。”
在我们国家略显衰弱的情况下,需要这些尚武精神的主题出现。
但是小说的流通毕竟有限,构成黄飞鸿传奇经历的主要还是依靠其香港电影,随着香港武术电影的流行。
胡鹏导演了首部黄飞鸿的影片,《黄飞鸿正传上集之鞭风灭烛》和《黄飞鸿传下集》。
此后,有关黄飞鸿的电影继续不断拍摄,到1970年《黄飞鸿勇破烈火阵》为止,黄飞鸿的影片已经有了大概七十多部。
虽然黄飞鸿的传奇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霍元甲》的影响,但是两者在人物的形象差距上还是存在着较大差异的。
霍元甲是一个具有民族情怀的人,胸怀天下。
而黄飞鸿则是一个充满岭南地域特色的人,影片中的黄飞鸿,并没有霍元甲那样的雄心壮志。
仅仅是一个以广州为主要的行动中心的市井英雄,与其他帮派的互相挑衅,或是与仗势欺人的武者相对抗。
在国家的理想上,霍元甲创立的精武体育会,是一种超越门派的樊篱组织;
而黄飞鸿则是一位以他的洪拳传承为傲的武术世家,他成为了一个重视伦理的儒侠,亦是一位武术高强且威严正直的师父。
这就有些像《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共同抵抗外界不同的反派,其中黄飞鸿和徒儿缺一不可。
而在徐克主导的《黄飞鸿》系列电影中,由年轻的李连杰饰演黄飞鸿。
一方面保留了黄飞鸿的岭南地域色彩,另一方面开拓了黄飞鸿的主旨题材。
电影通过将黄飞鸿与近代的历史相互结合,这让黄飞鸿成为了一个胸怀天下的爱国人士。面对西方文明的各种冲击,他一边学习西方的先进文明,一边努力抵御外来入侵。
徐克无疑是把霍元甲的重要故事框架套用在了黄飞鸿身上,如霍元甲*义和团首领救教民的故事其实早已失传。
徐克将其改为黄飞鸿打败白莲教拯救同文馆学生的故事,霍元甲的部分形象,也因此注入到了黄飞鸿当中。
徐克也通过“黄飞鸿系列”的电影将黄飞鸿这个英雄人物名扬中外,但是也因其虚构出来的黄飞鸿绝招“佛山无影脚”,将黄飞鸿与其真正的本领“洪拳”割裂开来。
三、叶问的咏春传承霍元甲、黄飞鸿都是功夫片问世之前的已经成为了传奇人物,而叶问却是功夫片出现的三十多年之后才出现的电影人物。
这三代宗师都是有一个类似之处,他们都是靠着自己的传承人的宣扬才得以成名,叶问助其成名的传人便是功夫巨星—李小龙。
李小龙
咏春拳在岭南武学中并不是什么名门大派,20 世纪 40、50 年代许凯如所著的《岭海群雄咏春拳》中,主角便是叶问。
叶问在当时的香港武术界虽然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并不是一个大众人物。
20世纪70年代,李小龙在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等电影中展现了惊人的格斗技巧,创造了以“真功夫”为表演形式的“功夫片”。
作为香港影视和武术的天王,他的武术起源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
李小龙虽然学习了西方武学,开创了一门名为“截拳道”的武功,但真正拜入门下的却是叶问。
叶问和李小龙
他曾经在美国的武术大赛上表演过,用“寸劲”在短距离内用“咏春拳”将壮汉打翻在地。
咏春拳也正是因为李小龙而被引入到了功夫片中。
2002年,王家卫导演曾透露,一直在为《一代宗师》的制作做准备,但始终尚未开拍,东方影业中由甄子丹主演的《叶问》在2008年首映,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收入。
之后,又陆续的开始拍摄续集,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于2013上映于柏林影展,叶问也因此成为霍元甲和黄飞鸿之后的又一位武学宗师。
从故事角度来看,叶问继承了霍元甲打败了外国高手,从而激发民族主义的典范模式。
从关系角度来看,叶问带有黄飞鸿的师尊形象。
但另一方面,他又有自己的独特形象,叶问虽曾在广东佛山求学,但他后来搬到了香港,收了李小龙这个徒弟。
李小龙无论从性格还是武术上,都具有香港特有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下的烙印。
《叶问》的影片系列当中,不管差异的大小,都会有着李小龙的身影。
《叶问 3》中李小龙找叶问拜师,他一脚踢开叶问扔向他的香烟,但叶问一杯水却把他浇了个透心凉,这正是李小龙的武功格言的写照“无形无式如水”。
也正是这种追求将传统功夫打斗更加实战化的融入,使得功夫打斗变得更加具备实感。
这也使得三大宗师里面,没有迷踪拳的霍元甲还是霍元甲,没有洪拳的黄飞鸿还是黄飞鸿,没有咏春的叶问却不成其叶问。
但是叶问的成功也启示了人们,中国的武术,太过于模糊或含糊笼统,会缺少特点和进步。
因此,根据不同流派的拳法特点,在武侠电影中进行不同的设计,才能塑造出各自的独立形象和动作风格。
霍元甲,黄飞鸿,叶问,因为香港的功夫电影而声名鹊起。
但三人的成名年代不同,香港武术电影对待他们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黄飞鸿的民族主义形象,黄飞鸿的师父形象,叶问的咏春拳,都各具形象特色,这也与他们的人生经历,传奇故事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 蒲锋 . 电影影里斩春风:剖析武侠片的肌理脉络 [M]. 香港:香港 电影评论学会,2010 :172-173.
[2] 韩倚松 . 为《近代侠义英雄传》中霍元甲之事追根 [J]. 苏州教育 学院学报,2012,29(1):12-17.
[3] 胡寄尘 . 虞初近志 [M]. 上海:广益书局,1913 :21-22.
[4] 本文关于霍元甲的部分观点曾发表于以下论文。蒲锋 . 黄飞鸿 三人行 [A]. 蒲锋,刘嵚 . 主善为师—黄飞鸿电影研究 [C]. 香港: 香港电影资料馆,2012 :26-39.
[5] 黎俊忻 . 从武师到民族英雄—霍元甲形象在二十世纪初的演化 [J]. 文化遗产,2015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