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盘活,让一些“僵尸企业”迎来“第二春”

重组盘活,让一些“僵尸企业”迎来“第二春”

首页冒险解谜僵尸工艺更新时间:2024-05-13

作者:王 群

如何处置“僵尸企业”这个“老大难”问题?除了清理、清退,还能通过盘活资源让其发挥余热吗?近期,本报推出“僵尸企业*盘活的N种方式”系列报道,介绍了一批“僵尸企业”通过多渠道*盘活、重新释放要素活力的新方式、新模式。

“僵尸企业”指不具有自生能力,主要依靠政府补贴、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或借债而勉强维持运营的企业,往往存在产业领域低端、行业产能过剩的特点。最近几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僵尸企业”的处置成为各地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以及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曾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分类处置“僵尸企业”,确保2020年底前完成全部处置工作。一方面,对于长期停工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没有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僵尸企业”,加快实施清算注销、*清算、强制注销。另一方面,对已丧失清偿能力但有一定发展潜力和*价值的“僵尸企业”,加快实施*重整、兼并*、债务*。按照这一要求,各地主要采取了“三个一批”的方式:兼并*改造一批,加强管理提升一批,清理淘汰退出一批。

值得关注的是,在各地的“僵尸企业”中,不乏一些既有资产和资源具备一定*价值,且对并购主体来说存在通过*提升效益空间的企业。对这类企业,各地正广泛通过多种*盘活的方式并采取诸多配套举措,引导其发挥余热潜能。也有“僵尸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向外寻源、向内挖潜,成功实现自救的案例。

比如,山东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曾持续亏损十几年,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150%,被外界称为山东省第一家“僵尸企业”,其抓住混改机遇,通过股权*引进非公资本,提升了生产效率,实现了资源效益最大化。更可喜的是,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其实现了自身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再如,浙江诸暨市的友谊特钢曾因经营不善成为“僵尸企业”,*之后不仅通过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培育了竞争新优势,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还转变了企业战略定位,实现了向创新型企业的跨越。

实践证明,一大批“僵尸企业”正迎来“第二春”,它们用*后的实际经营业绩证明,其并非没有挽救价值,涅槃重生之后,甚至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僵尸企业”的*盘活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政府、法院、银行金融机构等合力参与、紧密配合,统筹运用经济、行政、法律、金融等政策措施,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引优质投资主体赋能,推动*盘活进程。

客观而言,“僵尸企业”实际情况千差万别,需要精准施策、细化措施、分类化解。挽救具有拯救价值的企业,除了要有效甄别哪些是无效产能、哪些是违法违规产能、哪些是可以转化的产能外,还要兼顾人员安置与债务处置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

当然,“僵尸企业”通过*盘活走上新轨道后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相反,会对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扎扎实实地练好内功,持续做好产品与服务,以内在的确定性应对外在的不确定性,企业的自身价值才能实现稳定性增长,真正从困境中走出来。(王 群)

来源: 工人日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