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春天。
江西化纤厂新选的厂址在南昌下沙窝破土动工的当天,工人们无意发现遗骨,脚部还有一幅早已锈迹斑斑的铁链。
在场动工的工人也不会想到,这具遗骨却无意中破解了一桩民国迷案。
迷案背后,暗藏牵挂。
这一年,作为方志敏家属的方志纯为了这桩迷案已经等待了整整22年,漫长的22年里,他一直都希望能够让哥哥早点入土为安。
1899年,方志敏出生在江西弋阳湖塘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中。
第二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在外交上懦弱了一辈子的慈禧,终于挺起腰杆决定和联军干一仗。
没想到,两个月以后联军军队直接冲入了北京。
百年皇城,遍染腥膻。
联军进入北京城之后,不单是单纯劫掠皇城财物,京城近郊所有达官贵人、普通百姓全部惨遭劫掠,稍有反抗还会有生命危险。
那是一个并不太平,也并没有秩序的时代。
列强发动这场毫无目的的军事侵略,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还获得了赔款4.5亿两,本息合计高达9.8亿两白银。
这笔高额赔款最终全部摊牌到底层百姓身上,虽然最终这笔庚子赔款实数还款五亿多,但在清末原本就饱受压榨的百姓身上,已经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无数的百姓,为了替清政府还债,小家庭陷入*,无法维持生计。
在这并不平凡的时代里,底层人们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
8岁那年,家人将方志敏送往私塾读书。
方志敏肖像画
四年后,因为一家人生活困难,年少的方志敏无奈退学回家,开始帮助家人干农活。
1916年,方志敏在乡邻的帮助下,考入了县立高等小学。
这所学校,并非传统意义上教授四书五经的私塾学校,而是从1905年清王朝废除科举制度之后产生的新式教育学堂。
新式学校和旧式的学堂相比,其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培养实业人才,而非科学制度那一套传统的理论知识。
这种教育导向也导致在上世纪初很多人年轻人的思维都是在学校里面学习实业知识。
方志敏也一样。
1919年,秋季。
方志敏考入了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预科班,并于第二年转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应用机械科学习。
换到现在,普通家庭出生的方志敏在挑选专业的时候,他和大多人一样,在那个可供性选择很小的年代里,他走了一条和大多数学子都一样的道路。
类似于在互联网浪潮时代里,大多数的人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未来怎么样大家看不到,但是大家能够看到它的趋势,看到它的希望。
我们这代人幸运的地方在于,见证过时代变迁,也享受到了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红利。
这种红利,无论是精神,或是物质,都是几千年前的先辈们无法享受到的一切。
而处在战乱时代的年轻人,他们所经历的时代变迁,伴随着社会对于底层人物生活的极度压榨,那些生活在底层世界的平民百姓,其实没有什么更多的选择。
只有处在新旧时代交替中的底层年轻人,他们感受过底层压榨的痛苦,也感知过时代变迁对于他们个人思维的重塑。
这在那个时代,已经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时代变迁,也同样包含着一代年轻人的真正成长。
而我们,有幸,见证了那个时代中这群追梦的年轻人。
方志敏真正的成长还是在学校里面,从贫穷乡村来到县城,这里有更好的教育,也有帮他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人生视野。
革命思潮不断冲击着这个年轻人固有的思维方式。
他在学校里,发生了本质上的蜕变,求学择业不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在大时代的面前,他有了更大宏伟且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
---拯救中国。
这是一个放在旧时代人人皆可笑,而又人人皆可信的梦想。
1924年,方志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全身心参与革命斗争,积极开展群众工作,成为江西地区的先进青年代表。
1928年,方志敏被派往家乡弋阳开展革命工作。不到几个月的时间里,方志敏在老家组织起了一支编制在中国工农红军下的连级作战单位,并担任当地县委*、弋阳苏维埃政府主席。
在国-军大规模进攻后,方志敏又听从组织安排前往江西东北部、福建北部开展群众运动,重新开辟根据地。
1932年,9月。
方志敏又成为了闽、浙、赣三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原第10军改编为第11军,新组建的军队沿用以前部队番号,方志敏仍旧领导红10军团继续在赣东北斗争。
我们很难想象,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为何如此有担当,又如此有胆识。如果将时间轴往前推,方志敏属于上个世纪中最优秀90后的其中之一。
那时候,他们逐梦的代价,已经不单纯是人生理想的实现,而是冒着生命的危险。
那是一段极其艰难的岁月,方志敏经常过着包围-突围-再包围-再突围的生活。
国-军不断且大兵团大包抄式的围剿,给刚刚成立不久的红军带来了巨大的军事压力。
红军在成立之初的既定目标是在两广、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地区开展革命活动,这些位于长江以南的地区却危机四伏,国-军的主力当时几乎都在南方,南方当时并没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对此,为了满足在南方革命的这个宏伟蓝图,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夺取大城市。
事实上,我们也知道,这个伟大的计划宣告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这三个起义全部以城市为中心,要么是打下来因为兵力疲软无法做到有效防守,要么是军队力量薄弱无法攻克城池。
最终,借助山区地形优势建立革命根据地,依托农村经济作为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基础的大方针正式成型,这也奠定了未来漫长二十余年的革命方针。
不过,随着国-军的频繁进攻,以及对根据地的大兵团包围,既定战略变成了山区、农村运动奔袭战,力图造成敌方大兵团的调度困难。
但是,经历大兵团围攻之后的根据地,经济经济会变得异常的薄弱,甚至无法为此正常根据地的需要,而且长途的奔袭并不利于根据地的建设。
所有的既定方针是全军展开运动战,在确保中央红军的绝对安全下,中央红军和外围的兵团全部展开运动奔袭战,以图利用运动战延缓敌人大兵团围攻的压力。
此时的战术变成了,大力经营中央红军所在的苏区根据地,外围兵力在运动中打消耗战。
这是红军在建立之初的基本方针,虽然多有变动,凡是经营根据地的核心思维仍旧发生变化,后期有争议的也是战术方面的运用。
此种战法,需要确保根据地的有效建设,至少短期内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可前面说过长江以南几乎是国-军的核心屯驻区,这里其实没有什么较好的机会供红军大面积展开根据地的建设,红军大规模进行根据地建设的时候,还要等到长征结束,在陕北、山西地区根据地的大面积经营。
终于,长江以南实在无法展开大面积经营,而且中央红军面临大兵团围攻的压力越来越大。
长征部署也正式开始,基本的核心是一部分北上穿插,诱敌北上追击,缓解中央红军压力,侧翼掩护中央红军西行突围,这也是长征前的一步重要军事部署。
原在中央苏区红7军团改编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中央苏区的东部突围,前往赣东北地区与方志敏的红10军组成红10军团,方志敏担任红10军团的司令员,粟裕担任红军10军团的参谋长。
11月,这支军队开始北上,在安徽南部汤口受到重创,随即兵分两路南下皖浙赣边地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转移。
这两支部队中,在德兴又遭到重创,粟裕带领一千多人冲破封锁线进入闽浙赣根据地,而方志敏的主力兵团受到国-军20个团的包围,受困于怀玉山。
七天鏖战结束,不少指战员战死,方志敏也在怀玉山被俘,随后被关押在南昌“委员长行营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这个级别的看守所,足以看得出来对于方志敏的重视。
因为方志敏带领游击队在赣东北地区活动的时候,让不少国-军吃尽了苦头,所以在方志敏被关押后不久,特意给他戴上了十斤重的脚镣,以此折磨方志敏。
没过几天,他们觉得将方志敏关押在看守所意义不大,对于群众起不了震慑作用,便将方志敏秘密转运到了南昌豫章公园,在公开场合展开庆祝大会。
没想到,最后这件事情弄巧成拙。
方志敏在公园当着台下百姓大声呐喊:
“工友们、农友们、亲爱的同胞们,我们中国,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内受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统治剥削,国已不国,民不聊生,只有起来革命,才能有出路。
……
在当前来说,我们举国一致的任务是抗日,是赶走侵略我国领土的日本帝国主义……”
本来希望利用押解方志敏前往公园是为了震慑方圆附近的百姓,但是方志敏在现场却展现出了强大的号召力,百姓纷纷为方志敏鸣不平,希望放了方志敏。
身边的军官连忙呵斥身边士兵,“快给我押下去,快给我押下去!”
方志敏在多年的革命斗争中,不仅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优秀的动员能力,他的演讲还极具动员能力。
蒋-校长为了拉拢这些难得的人才,亲自前往看守所劝降,希望能够说服方志敏。
那天,方志敏当着他的面说了一句话:
“我的生命只有36岁,我已经把他献给共产主义了,历史注定你们一定要失败,共产主义事业万古长青!”
那一刻,蒋-校长知道,方志敏这是在以死明志。
为了折磨方志敏,一些军官总是时不时拉他问话,因为当时他们知道脚上挂着十斤重的脚镣走起路来有多么的痛苦。
时间一长,方志敏的脚裸已经被磨烂,伤疤和脚镣有时候还会粘合在一起,走起来因为脚镣的拖动,他的伤口总是刚刚愈合而又再度撕裂。
当时负责看押方志敏的主官为军法处处长曹振飞,凌凤梧为代理看守所所长。
他和方志敏的牢房很近,紧靠着凌凤梧的办公室,凌凤梧看着方志敏拖着十斤重脚镣痛苦的样子十分难受,多次上报负责这家看守所的军法处处长曹振飞,他以害怕方志敏伤口感染引发伤病为由,希望减轻方志敏脚上脚镣的重量。
第一次,曹振飞并没有同意。
凌凤梧再度上报,曹振飞再次拒绝。
凌凤梧又一次上报,如此重要的犯人,你不怕有什么三长两短???
凌凤梧正是以这种威胁式的方法,成功帮助方志敏将脚上的脚镣重量减轻到了两斤重。
他在狱中写下了大量的书稿,深夜时分仍旧在低头沉思写作,在他一旁的凌凤梧深受感动。方志敏牺牲后,狱警还从方志敏居住的房间里搜到了方志敏对于凌凤梧的感谢信。
所以,即便在战乱的时代,无论我们的立场如何,好人和坏人终究还是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而这一点,恰恰无关立场。
1935年,8月6日。
方志敏在南昌被秘密*害。
那一年,他也才36岁。
那天南昌城中阴云密布,天空中还下着蒙蒙细雨。
国民-党专门安排了“真真照相馆”的一位摄影师前往下沙窝的行刑现场拍照留证,以向蒋-校长
证明方志敏已经被秘密处决。
正因如此,方志敏的遗骨归宿成为了民国时期的迷案。
新中国成立之后,江西省当地专门成为了以方志敏堂弟方志纯为首的方志敏遗骨调查小组。
多方探寻,终究无果。
1957年,春天。
江西化纤厂准备建厂,在南昌下沙窝选址开工,开工的时候,一群打地基的工人意外发现了一堆骨头,而且脚上还有一双锈迹斑斑的脚镣。
工人们马上将这一情况上报,同时一批专家入驻下沙窝。
这件事情当时在南昌引起了轩然大波,江西省委为此专门给凌凤梧写信,希望凌凤梧协同帮忙调查现场。
现场中,凌凤梧蹲在地上,慢慢用手轻托仍旧套在方志敏胫骨上的铁镣,他上下微微估算了一下大体的重量,随后又用手开始扣掉上面的污泥和铁锈。
当上面的型号刚刚露出,凌凤梧在现场突然大哭:
“就是这副脚镣!敏弟啊!敏弟……”
他又回忆了当年方志敏佩戴脚链时的残酷场景。
那时候,在现场还有不少方志敏的亲属,以及随行的工作人员,大家站在方志敏的遗骨面前齐声痛苦,二十二年漫长的等待,他们终于找到了方志敏的遗骨。
方志敏的遗骨确认之后,现场的工作人员马上将遗骨全部清理,共计有79块。
不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方志敏的遗骨又被送往了江西省公安厅的法医办公室,医生张伟纳负责此次遗骨的鉴定工作。
经过一番鉴定后,遗骨又被送往上海法医研究所进行鉴定,最终证实了这份遗骨就是方志敏。
1964年,江西省委又向*写信,希望*能替方志敏的墓碑题词,*当天党营,亲笔题写了“方志敏烈士之墓”七个大字。
当年,狱中的方志敏留下了一段经典的话:
“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的发挥出来。
到那时,所有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灭中国民族的鸦片毒物,随着帝国主义的赶走而离去中国了。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我爱护中国之热诚,还是如小学生时代一样的真纯无伪。现在我是一个待决之囚呀!
我没有机会为中国民族尽力了,今日写这封信,是我用文字来作一次为垂危的中国的呼喊。
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把各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如今,列强不在、仇敌不在。
欢乐代替曾经的悲歌,富裕代替曾经的贫穷。
这一切,属于他曾经的伟大愿景。
这一切,更值得我们珍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