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因性别备受争议的作家,简·莫里斯更多地被公众定义为旅行作家,她的《威尼斯,逝水迷城》完成于1960年,最初莫里斯去威尼斯是工作需要,原本计划结束工作后写一部报告,却出乎意料地写成了一部畅销几十年的文学游记。
莫里斯说这本书“不是一部历史”,“也不是一本指南”,它是一段经历的描绘,是一双特别的眼睛在一个特别的瞬间看到的威尼斯。
在评价她个人的作品时,她说“那本书是最好的,因为它是在一种极度狂喜和兴奋的情绪中完成的。”这可能是后面几次重版都没有做太大的改动的原因。
威尼斯的气质
每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气质,当那座城市的气质与你吻合了,你就会喜欢那里,也会喜欢在那里的生活。威尼斯的气质又是什么?莫里斯在描写最初的印象时,用了“孤独”“分离”“忧郁”“古怪”“隐秘”这些词。大概这些形容词在很多人心里并不能描述威尼斯,因为从莎士比亚的作品《奥赛罗》《威尼斯商人》了解到威尼斯,浓厚的商业气息和精明的威尼斯人才是大家的最初印象。
莫里斯在书中说,威尼斯人“既冷淡、多疑又善良”,“现代威尼斯人并不高贵。他们平凡、守旧、多情、自满。这个城市在本质上非常市侩”,他们“还要获得更多的利益”,“今天他们仍然是精明的商人”,“是强硬却聪明的买卖人”。所以,按照作者的介绍,像莎士比亚描写的那种拿出全部财产投资的两条船不幸沉入海底而倾家荡产的威尼斯商人是不可能存在的。书中介绍威尼斯共和国的海军舰队在当时的欧洲强大无比,这种优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但他们的舰队并非像莎翁的《奥赛罗》所写,摩尔人做了海军将领,因为威尼斯共和国的陆地军是雇佣军,而海军必须是本国国民。
时空中我们永远不可能全面地真正地了解一个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我们自认为所了解的只是部分,是某个角度,是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的“了解”,这样一来局限性就成为必然,这是认知科学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潟湖
有一部很老的纪录片《俯瞰意大利》,影片开头是晨雾下茫茫无际的潟湖,沼泽中零星露出的地表上生长的芦苇随风摇曳,传说这里是威尼斯的诞生地。自古以来威尼斯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为旅游胜地,商业气息不见得有多吸引人,水城的文化和历史才是旅游的招牌。
公元4世纪的威尼托人为躲避战乱,听从神的旨意来到潟湖,他们用带来的木材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了这座水上城市,尽管只是传说,足见潟湖在威尼斯的地理、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逝水迷城》对潟湖的描写占很大篇幅,从侧面反映了它的重要性。
潟湖最初不过是一片沼泽地,威尼斯人造出船只,成为水手,靠四通八达的水路做起生意,渐渐地威尼斯成为意大利内河贸易的主要市场,那里的人正如歌德所说“住在威尼斯的人们,人格必然变得非常独特,就像威尼斯是任何城市无法比拟的”。
游记与旅行
读书与旅行都是美事,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不如心里心怀好奇多读几本书,多走走几个地方,在其他作者的启发下自己去思考总结、探实求证。对于了解水城威尼斯的历史文化,这本《逝水迷城》算是必读书目了,读完若能按图索骥去威尼斯走走看看,也明智的旅行了。思想先行一步,身体才能真正到达远方。
最后吐槽一下出版社印在书籍封面的一句话,“一封写给威尼斯的浪漫而诙谐的情书”,浪漫有一点点,诙谐嘛,还真没看出来,至于“情书”二字,又落了俗套,总不能是本游记就是作者写给那个地方的情书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