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NETFLX发行的治愈系动画《无限》又名《想哭的我戴上了猫的面具》已于6月18日全球同步上线。由于新冠疫情原因该影片无法在电影院中正常上映,于是我们财大气粗的字节跳动再次买下了《无限》在国内的独家播放权。各位小伙伴可以在西瓜视频与抖音上,看到这部由冈田麿里打造的治愈片。
电影主打治愈与爱情两个主题,讲述的是“问题少女”无限从逃避生活到走出孤独获得新生与成长的故事。延续一贯风格,冈妈对少女陷入恋爱、逃避生活与希望世界毁灭等感情处理,刻画都十分细腻。
影片时长共计约100分钟,其中有接近60分钟的时间都在刻画主人公无限的内心世界,最后仅仅用了40分钟的时间来表现主角成长。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种处理方式或许有些虎头蛇尾,但总的来说这还是一部值得观阅的作品。
面具:孤独与自由的一把锁面具是《无限》中出现的一个重要道具,它分为猫面具与人面具。当一个人不想以“人”的身份生活时,他的身份面具便会脱落,只要再戴上猫面具,他便可以在猫岛以一只猫的身份无忧无虑的生活。同样,如果一只猫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它也可以选择带上人面具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面具起源非常早,几乎与部落文明一同诞生。几乎五大洲七大洋的各族人民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将面具作为种族文化的初始之光。虽然制造面具既不能果腹充饥,也不能驱赶野兽,但它却象征了人们对多重身份的一种渴望,或者说对现有身份的回避。
在古老的宗教仪式中,当人戴上刻画有“部落图腾”的面具时,他的精神便与图腾融为一体,即抛弃了人的身份,成为了神。
《想哭的我戴上了猫的面具》同样如此,面具是一种身份象征。当主角无限戴上猫面具时,她是一只可爱、讨人喜欢的猫咪,不用面对家庭、学校、社交等社会层次的干扰,只需要出现便可以得到人类,尤其是心上人日之出的关爱。从某个方面来说,面具赋予了无限作为“太郎”的新身份,同时也剥夺了她作为人类的自由。看似她得到了自由,但实际上这种自由本身就是被面具所约束的。
从后续情节可以知道,成为猫的无限体验了短暂的自由之后就尝到了“无能为力”的限制感。作为猫她听不懂日之出的话,也无法使用人类的语言,甚至生命也跟着缩短,无法长久的陪在爱人的身边。有人说,面具戴久了就会摘不下来。
电影中的长时间佩戴面具的无限后来受到了“无法变回人类”的诅咒反噬,如果她不能及时找回人类的身份,那么她将永远以猫的形态存活。
其实我可以理解无限的内心想法,有时候我们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温柔善良的人,但面对挚友、面对同事我们不得不带上一副微笑和善的面具。面具作为一种遮掩工具,它改变的不仅仅是脸部,更多的是我们对内心身份的一种转变,使我们成为曾经绝不可能成为的个体。譬如,男人变成女人,老人变成少年,传教士变成恶魔,亦或是一个普通人成为了英雄。
但赋予我们新身份自由的同时,我们也被面具的存在所制约了行动。例如无限不能直接告诉日之出自己就是太郎,蝙蝠侠、超人无法在公共场合公开自己的身份;我们也不能在平日生活中直接撕毁别人心中对我们的人设,做回内心世界的自己。
面具是一把锁,一面锁住了孤独,一面锁住了自由。很少有人能看透面具下藏着什么样的表情,也很少有人能冲破制约,在多重身份之间实现终极自由。对于是否戴面具,我持中立态度,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自己现在的身份。有人说我曾经想过一了百了,其实我觉得他不是真的想死,他只是不希望以现在这样的方式继续活着。那么这个时候,戴上面具就是一个很好的这种方式。
无限正是通过佩戴猫面具成功走进了日之出的内心,并且化解了自己对于恋爱失败的窘境。当一切困难克服结束之后,摘下面具就成了最后一道坎。影片结局时,日之出与无限一起摘下了各自的面具,在夏日祭的星空下浪漫相拥。
单相思:他其实并没有那么喜欢你除了面具,爱情在电影中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认为无限对日之出的感情有点像“因为某种原因找到了一个人和自己经历很像的人,不断地试图理解,最后染上了单相思”的痴情女。
因为家庭原因,很早的时候无限就开始佩戴猫面具,开始逃避周围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有着同样悲惨经历的日之出对这只可爱的猫咪吐露了心中积藏已久的心事,并给猫咪取名为太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场邂逅让无限体验到了浪漫,她惊叹原来世界上也有像我一样悲伤的人,也有和我一样孤独的人。
于是就有了后续情节,无限开始用自己的方式不断帮助日之出,也在这种帮助的过程里逐渐喜欢上了他。
从个人角度来看,我认为日之出对无限刚开始是没有感情的,从起初的厌恶到后来的无视,好感应该早就被消磨殆尽了。第一次感情的爆发点应该是无限为日之出作弊的谣言出头的那一刻,不过那种感情应该是觉得惊艳或者说可爱,并没有达到喜欢的层次。
后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就是无限写的感谢信被当成情书在班上流传,这导致日之出觉得非常尴尬与羞耻。为了逃避这种耻辱感,他在道德上将一切责任归咎于无限。当然其实此时的日之出也开始思考无限为什么会这么做,自己到底对这个女孩儿抱有什么感情。
无限是个幸运的女孩儿,因为她遇到的是日之出,她的身边还有一群朋友包括小赖、黄豆粉、群猫给她打助攻。但如果这是现实生活,或许我会持悲观态度,认为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单相思。
有一部电影叫做《他其实没有那么喜欢你》,“你爱我吗”这个问题其实在我们问出的那一刻心中就已经有了答案。对方的回答只是为了让我们对答案加以肯定,但实际上如果告白的回应就是一句“我也喜欢你”,那天底下就再也不会有那么多失意人了。
无限自认为了解日之出的一切优点,但她其实忽视了日之出有时候也会戴上面具,装出一副陌生人的冷酷样。从头到尾,无论是古怪的“sunrise attack”还是“你没事吧”,一切看似提升好感度的行为,都是无限的内心在作祟。
面对多次的拒绝,就连无限的好朋友小赖都看不下去了,一面替好朋友难过,一面希望她能清醒过来,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他根本没有那么喜欢你。
不过作为一部治愈系电影,有情人最后当然要终成眷属,所以经历过全员助攻与生死冒险之后,日之出的确对无限有了喜欢的感情。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真正的爱情我觉得是偏爱,希望我们也可以遇到那个对的人吧。
勇气:所有的悲欢最后都要自渡《想哭的我戴上了猫的面具》将身份逃避具现化为“面具”,克服困难则是摘下面具的过程。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其实背后却需要莫大的勇气来做支撑。电影将摘面具的过程,塑造成与邪恶面具老板做斗争,在猫岛居民和日之出的帮助下,无限终于摘掉了面具,重新做回了人类。
对此我认为,如果这种成长的变化由主人公自己来完成或许会更好。因为现实生活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幸运到遇上一个能够交心的朋友,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有贵人相助、全员助攻。无限既是不幸的孩子,也是幸运的孩子,虽然经历凄惨,但她的身边却充斥着一群贴心的朋友。
其实那些悲伤的人是不愿意说自己的事的,理由很简单,即便我说了你也不一定能理解,与其多此一举倒不如闭口不言。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曾对着园中的落花写了一首葬花吟,写花即写人,将一切的悲伤倾诉于落花,不求理解,但求默许。
为什么林黛玉的倾诉对象是落花而不是仆人、不是姐妹呢?陆游曾言“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鲜花如果能够开口讲话,回应主人的哀怨,那岂不是会吓到美人?唯有那些不言不语的花草石木,只懂得倾听才最讨人欢喜。
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学上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喜欢的人往往是一名倾听者,每次和他诉说自己的经历与遭遇哪怕他无法理解,我们的内心也能舒坦一口气。
其实道理很简单,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要想充分理解对方,我们要跨过的障碍将不仅仅是语言。文字总是被有心人正对,无心人误解,与其多此一举倒不如戴上面具,闭口不言。于是面对薰阿姨的关心,父亲的询问,小赖的帮忙,无限都是一副乐天的表情,实际上她自己明白,这一切他们帮不了。
勇气这个元素在电影中体现为,无限想要以人的身份对日之出告白、无限与日之出前往猫岛、两人合力对抗面具老板。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无限露出了一丝怯意,或许摘下面具的机会就会永远消失了。
季羡林老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悲喜自渡》,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概括下来便是,“寂寞我想逃,人间草木心,万物多欢喜,聚散本无常”。
逃避、孤独、理解,一切的枷锁最后都要通过悲喜自渡来释然。常言道求人不如求己,这世上哪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要用血与泪、用时间和勇气去抹平伤口,对自己进行悲喜自渡。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