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的空间、逼真的场景、待解的谜团,充斥着恐怖、悬疑元素的网红游戏——密室逃脱,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年轻玩家。
但当人们沉溺在这种"精神蹦极"的快感之下时,却忽略了潜藏其中的危险。
南宁一名12岁的男孩一度被吓进医院。
他和同学去商场玩密室逃脱,因游戏内容过于恐怖,刚开始时他就想退出,但又怕同学笑话,只能硬挺着玩了3个小时。
游戏结束后,他脸色苍白、浑身无力。回家后,也一直念叨着"游戏太恐怖了""以后不敢玩了"。
妈妈见孩子不对劲,便将他送往医院。在去医院的路上,男孩陷入昏迷,幸亏妈妈会一些急救知识,及时将孩子唤醒。
经医生诊断,男孩是受惊吓过度。最终,他住了4天院,才慢慢走出阴影。
何止是孩子,即使是成年人在玩恐怖的逃脱游戏时,也会害怕。
在南国早报发起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有54%的网友面对过于恐怖的游戏,会留下心理阴影,需要几天甚至更久才能恢复过来。
未成年人在心理和认知方面都不成熟,当体验那些超越他们承受范围的极端游戏时,感官受到刺激,又得不到有效纾解,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1
事实上,这不是恐怖游戏第一次出事。
除了密室逃脱,类似的鬼屋、线上恐怖游戏,以及恐怖片等这些对精神有着过强刺激的娱乐方式,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甚至会危及孩子生命。
鹤壁一名13岁的男孩在体验完"鬼屋"后,直说害怕,晚上睡觉不敢关灯,半夜还会被噩梦惊醒。
宜宾一名12岁的男孩在家玩恐怖游戏,受惊吓后逃离自家,在越过三楼的楼道窗口后跌至楼下,不省人事。经检查,男孩颅骨有破损,意识模糊,浑身多处骨折,经过四天抢救仍未清醒。
哈尔滨一名7岁女孩经常与父母一起看恐怖片,有段时间女孩行为怪异,经常半夜哭闹,而且有时还满屋乱走,最严重的一次是女孩看着窗外浑身发抖,口吐白沫抽搐。经医生诊断,孩子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这些所谓的释放压力、挑战自我、寻求刺激的娱乐项目,反而把孩子困在虚拟的精神空间里,一遍遍遭受精神的摧残。
这种强烈的负面情绪,哪怕只有一次,也足以对孩子造成伤害。
心理咨询师余宓宓曾表示,惊吓程度分两种,一种是即时的,在被惊吓的当时会出现晕倒、发抖等身体反应;一种是事后回忆,可能会形成恐惧症。而恐惧症这种神经症,比即时反应更严重。
一位网友8岁时,看了一次鬼片,到了35岁,依然不敢独自在家睡觉,否则就会惊恐地醒着直到天亮。但第二天又要工作,只能靠喝酒助眠。因为常年喝酒,他患上了食管炎、胃炎、肠炎。
可见,童年的恐惧,不仅对孩子当下造成影响,甚至还左右着孩子一生的走向。
2
然而,有些人对此不以为意,还会强迫孩子参与其中,因为可以让孩子练练胆。
电影《美人鱼》上映时,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五六岁的女儿一起观影。在观看过程中,孩子一直没断了哭泣和惊叫。
尤其在影片结尾处,若兰带人对人鱼进行*戮,搞得腥风血雨时,孩子的恐惧达到顶峰,喊叫声响彻整个房间。
但奇怪的是,孩子的父母丝毫没有安抚或者将孩子带离影院的动作,甚至还责骂孩子,认为孩子胆子太小,就应该这样锻炼锻炼。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坚强,但这样练胆的方法着实不可取。
孩子对于恐怖的接受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天生胆子大,适应能力强,这样的孩子越是怕什么越去挑战什么。
恐怖元素对于他们不是折磨,而是缓解压力、寻求刺激的方式。他们或许会受到影响,但很少受到伤害。
而有的孩子就极易受到惊吓。
因为儿童的心理发育差异很大,有的12岁的孩子,可能心理年龄也就有8岁。孩子对恐怖的理解不同,认知上自然会产生偏差。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泛灵论,2-7岁的孩子,会认为所有物体跟人一样都是有情感有生命的,比如打碎一只碗,他会问"疼不疼?"
当看到恐怖画面时,他会认为那些鬼啊、怪啊都是真实存在的,会藏在床下、门后时不时冒出来抓小孩子。
让孩子体验超出他们可控范围的恐惧,不仅不能给孩子注射"惊吓疫苗",还会让孩子感受到难以克服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
所以,过小的孩子并不适合被练胆,随着孩子认知水平和人生经验的增加,他们的脑子越来越聪明,胆子自然会变大。
3
既然如此,我们是否要禁止孩子看恐怖片或玩恐怖游戏呢?
这也没有一定标准。
一方面受环境影响,完全禁止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如果父母表现出过度紧张或担忧,反而更加激发孩子尝试的兴趣。
美国奥斯汀心理与评估中心主任迈克·布鲁克斯认为,我们对恐怖片伤害孩子的担忧、关注程度,应该要与它潜在的危险程度相匹配,而不是毫无根据地紧张或禁止。
所以堵不如疏。
比如上面提到的《美人鱼》,在北美上映时,被定为R级电影,包含成人内容、暴力镜头,并不适合孩子观看。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孩子对恐惧的感知,还能在孩子感觉不适时,及时将他带离。同时,也能让孩子明白,害怕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他可以随时选择退出。
(1)鼓励孩子把恐惧说出来,并给他安全的肯定
虽然说出来不一定会完全解决问题,但这是克服恐惧心理的第一步。
如果父母只是告诉孩子不要害怕,甚至嘲讽他是胆小鬼,反而会让孩子增加一个新的恐惧,他会害怕外界对他的看法,从而隐藏起自己真正的想法。
一个女孩因为去了一趟鬼屋,几晚上睡不着觉。
爸爸安慰她,你之所以会感觉到害怕,是因为这个鬼屋场景很真实,不论是工作人员的演技,还是道具、音乐的应用,都是非常精良的,所以才会让你感受到恐惧。
其次,你是一个感受能力很强的人,所以能感受到里面的这些恐怖信息。
最重要的一点是,有你老爸在,你会很安全。
相信孩子听到最后一句话,面对再大的恐惧都有了可以直视的底气。
(2)和孩子一起将恐怖形象具体化
知乎网友@Sedio Lee讲过一个案例,一个女孩坚定地相信鬼怪的存在,于是她就诱导女孩把鬼怪的形象画出来。为了防止女孩再次受到刺激,她一边看女孩画画,一边逗女孩笑。
活脱脱一个贞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她拿过一张纸,也画起了贞子,不同的是,她改来改去,越画越像独眼喜羊羊,并且还和孩子一起编出了各种关于喜羊贞子的温馨小故事,又在旁边画了森林草原太阳房屋,以及各种小动物,最后连同爸爸妈妈也画进去了,画面中大家手拉手开开心心在玩耍。
后来,她还建议女孩的父母做一个萌萌的贞子玩具,用来扮蠢逗孩子开心。在消除了贞子原有形象的威慑力,转化成人畜无害的开心果后,不到三天,孩子就不再害怕了。
(3)引导孩子自己对抗恐惧
比如,孩子可能会说,"妈妈,柜子里有怪物,我非常害怕。"这时,我们可以直接问孩子,"怎么做可以让你感觉更安全?"
脑洞大开的孩子会想很多方法,他或许这样建议,"妈妈,我们给它准备一些食物吧,有了好吃的,它就不会出来了,我就不害怕了。"
然后,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为怪物挑选零食了。
这看似是个很"低智"的应对方法,却把战胜恐惧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明白恐惧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的。
毕竟,我们不能永远保护孩子,让他们尽早学会面对恐惧,处理恐惧,是给他们最好的教育。
只有当父母真正看到并接纳孩子的恐惧情绪,给予他们正向、积极的回应,孩子才会觉得真正安心,才会生出直面恐惧的力量和勇气。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