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血腥、荒诞——深入分析中世纪欧洲的"猎巫行动"

黑暗、血腥、荒诞——深入分析中世纪欧洲的"猎巫行动"

首页冒险解谜匿名审判者更新时间:2024-05-09

尖尖的帽子、长长的鼻子、瘦削的脸庞、可怕的笑容、黑色的长袍、神秘的咒语、恶心的药剂,再加上一个能够飞行的长柄扫帚——这就是每个人都很熟悉的"女巫"的样子。

做为西方文化中的代表性形象,女巫在文学、影视、动漫、游戏中大量出现。从《白雪公主》中恶毒的巫婆王后,到《哈利波特》中充满生活气息的魔法教师,再到《复仇者联盟》中保护世界的超级英雄,女巫的形象复杂而多变。每年的万圣节,更有无数"女巫"出现在各大游乐场,为人们带来快乐。

影视、动画、游戏中的女巫形象

泛娱乐化的演绎,将"女巫"变成了一个神秘、有趣的流行文化符号。现在,"女巫"一词已经等同于"会魔法的女人",是一个中性词语,无关正邪。

但是,将时间倒回至15—18世纪的欧洲,"女巫"这个词语却有着浓厚的黑暗、血腥,与疯狂。

一场由神圣罗马帝国教会发起的"猎巫行动",不仅席卷了整个欧洲,还持续了300年,造成了数以万计的无辜女性惨死

那么,这场人间悲剧到底是怎么发生的?除了迷信之外,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对所谓"女巫"的迫害达到了何种程度?对整个欧洲的文明进程又有什么影响?

下文将一一进行分析!

以神圣为名——"猎巫行动"的开始

巫魔传说

有关巫术的传说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图腾崇拜,可谓古已有之。例如凯尔特人的"德鲁伊教"、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半神半兽,都是"巫术"文化的体现。

在天主教逐渐成为欧洲唯一正统合法宗教的过程中,巫术文化自然而然成为了异端,并与魔鬼扯上了关系。

公元9世纪,教会已经有了关于"女巫"的明确记载与定义。骑着扫帚飞行,并在夜间参加巫魔会的女巫形象就是在这一个时期固定下来的。

所谓巫魔会,是指由魔鬼主持、魔鬼信徒参与的可怕集会。在教会的描述中,巫魔会的第一个环节是魔鬼的信徒们抨击教会,而后向魔鬼效忠,随之疯狂饮酒并滥交,甚至还吞食小孩儿。

教会的长期宣传,以及当时民众低下的教育水平,让这种荒谬的传说大行其道。久而久之,巫魔会以及女巫,便成为了欧洲人心中的梦魇。

油画中的巫魔会场景,魔鬼的信徒们献出孩童

教皇敕令

1484年,教皇英诺森八世所发布了《至诚的希冀》敕令,第一次从法律上确立了抓捕并审判"巫师"的必要性。所以,后世也将这道敕令称作"巫师通缉令"。

这道敕令的发布,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故事:在上日耳曼地区,两名教会的宗教裁判官接到了当地有人从事巫术活动的举报。但他们前往调查时,却受到了当地官员的阻挠,最终无功而返。

敕令发布后,宗教裁判官们有了来自教皇的"神圣"授权,再没人能阻止他们的脚步。

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猎巫行动"就此拉开帷幕!

《女巫之锤》

"猎巫行动"很快就在教会中推广开来,抓捕并审判巫师成为了在教会中快速爬升和出名的新途径。

但是在最初的两年多时间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为巫师们断罪、定罪。即便是宗教裁判官们,仍旧是以散漫的方式,借助"猎巫"的名义清理反对者。

直到1487年,两名修士兼裁判官海因里希·克雷默与司布伦格共通编写的《女巫之锤》正式出版,"猎巫行动"才有了一份能够实际操作的行动指南。

1669年再版的《女巫之锤》封面

这是一部臭名昭著的,充满了恶意的"女巫百科全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辨别女巫,如何对女巫进行审判,如何为女巫定罪,如何对女巫实施惩罚。

书中先是进一步深化了"女巫"邪恶、残忍的形象,以便将恐惧植入民众的心中。例如,总结了女巫的六大特征:

与魔鬼签订契约

与魔鬼发生性关系

被魔鬼赋予飞行的能力

参加魔鬼主持的巫魔会并聚众淫乱

以巫术害人

弑婴

除了这些教条化的总结之外,《女巫之锤》中还编写了大量故事以为佐证,每一篇都在刻意强化女巫的黑暗形象。

例如一个故事中写到,一名男子受到引诱与女巫发生关系后,丢掉了自己的重要器官。他恳求女巫归还给他,女巫让他爬到一棵树上的鸟巢里去找。结果男子在鸟巢中发现了许多个男人的重要器官,说明女巫已经残害过许多男人。

《女巫之锤》的出版,犹如推倒了洪水前方的堤坝,极大地推动了"猎巫行动"的进程

猎巫行动的深层起因

"猎巫行动"并不仅仅是一个因为宗教迷信而产生的社会运动。疯狂、愚昧的表象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起因。请注意以下历史事件的年代:

1315年——1318年,西欧大饥荒

1347年——1354年,黑死病大爆发

1337年——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

1378年——1417年,天主教会大分裂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

1481——1492年,西班牙统一战争

可以看出,"猎巫行动"开始之前的欧洲,已然陷入了动荡与战乱之中。天灾人祸的不断冲击,让欧洲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笼罩在灰暗、绝望的阴霾下。

大饥荒与黑死病相继爆发,夺走了数千万的生命,严重打击了整个欧洲的经济活力。

作为中世纪西欧最大统治势力的罗马教会,不可避免的受到质疑。尤其是天主教大分裂事件,更是给教会的权威性打上了一个问号。

除了饥荒、瘟疫之类的天灾外,更多的动荡来源于战争,因宗教而战、因民族而战、因领土而战、因贸易而战,无休无止。

所以,"猎巫行动"的深层起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天灾人祸造成的经济低迷。

中世纪欧洲之所以被称为"黑暗时代",和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不仅停滞不前,还因为天灾人祸而倒退,有着直接关系。

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民众的生活水平不见提高,反而因为饥荒、瘟疫、战争,而每况愈下,甚至连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那个时期的欧洲民众恐惧、绝望,甚至麻木,只能通过宗教和迷信来寻找答案、寻求庇护。

教会当然不会明白饥荒与瘟疫为何爆发,只能将其归咎于上帝的敌人——魔鬼。而魔鬼的代言人"女巫",自然就成为了一切不幸的源头。

描绘黑死病大爆发场景的油画《死神的凯旋》

2.转移民众矛盾,维持教会的神圣地位。

生活的悲惨,让人们开始质疑教会的统治能力。天主教会大分裂事件,更是暴露了其内部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让人们看到了神圣外衣下的阴暗面。

为了转移矛盾、化解民怨,重新树立起教会"至高无上"的权威,必须制造一个足够可怕、足够邪恶的"敌人"。

只有与这样的敌人持续战斗,才能显示出教会的重要性与神圣性。而阴暗传说早已深入人心的"女巫",就这样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了教会重树权威的垫脚石。

3.打压民族主义的发展。

前文提到过,当时的欧洲几乎陷入了无休无止的战争之中,而战争如此频繁的根本原因,在于原有的政治、经济体系开始崩溃。

14、15世纪,欧洲各国逐渐完成了由封建制向集权制的转变。例如西班牙统一战争,就奠定了现代西班牙的基本格局。

中央集权制下的国家君主与罗马公教为首的教会,必然会发生摩擦与碰撞。皇权与神权之争,是中世纪晚期的政治斗争主流。

同时,民族主义开始在欧洲各国中隐隐涌动。民众要求民族独立与民族自决的呼声越来越高,教会内部也开始震荡。

1351年,英国制定《圣职委任法》,规定了英国主教及其它高级宗教人员的选举与委任,不再需要罗马教廷的认可,并且在1353年禁止了英国国民向境外教会申诉。此举实际上宣告了英国教会与罗马公教的正式分裂。

所以,教会必须找一个足够强大的借口,以更加活跃且深入的姿态出现在欧洲各国的政治舞台上,从而打压各国的民族主义苗头。

作为教会"尖刀"的宗教裁判所,也必须将目标从信仰其它宗教的"异端"那里,转回到欧洲各国内部。

"女巫"这个欧洲本土的神话产物,正好符合教会的诉求。

残忍而疯狂——"猎巫行动"的发展

匿名举报

根据《女巫之锤》的描述,女巫藏匿在人群之中,以平常面目掩饰自己的"邪恶本质"。想要从茫茫人海中将这些魔鬼的信徒揪出来,需要倚靠民众的力量。

由此,诞生了"猎巫行动"的第一个荒谬之处:匿名举报

只要怀疑某个人——尤其是女人——是巫师,就可以向宗教裁判所进行举报。裁判所不仅为举报人保密,还会给予奖赏!

请注意关键词:怀疑保密奖赏

也就是说,将一个人诬陷为"女巫",不仅无需承担任何后果,还能从教会领钱!

就因为这个荒唐可笑的规定,当时的欧洲举报女巫成风。尤其是那些年老、独居,看起来怪异的老妇人,成了最明显的"目标"。她们悲惨的生活,反而成为她们的"罪证"。

随着"猎巫行动"影响越来越广泛,"匿名举报"成了许多人挟私报复的手段。

求爱被拒绝?举报她是女巫!

嫉妒别人长得漂亮?举报她是女巫!

生活中有矛盾?举报她是女巫!

许多女人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突然而至的宗教裁判官带走。而进入宗教裁判所的那一刻,才是噩梦真正的开始!

纠问式诉讼

对于所有涉及到"女巫"的案件,宗教裁判所采用"纠问式诉讼"的方法进行审理。

所谓"纠问式诉讼",是发端于罗马帝国时期的一种审判制度。审判官集侦查、诉讼、审判等职能于一身。被审问者没有任何反对的权力,只能在审判官的询问下回答问题。

"纠问式诉讼"的荒唐与可怕之处,有以下三点:

1.审判者同时也是控诉者与调查者。

尤其在针对"巫案"方面,审判官可以根据风言风语启动调查与审问,并不一定要有原告或告密者。

例如英国的一起案件中,一个名为玛格丽的女人和邻居借东西遭到拒绝。不久之后,邻居的孩子突发疾病死亡。这一巧合被审判官认为是"巫术害人",在没有任何人提起诉讼的情况下抓捕了玛格丽,最终认定她是女巫并处以火刑。

绘画作品中的“女巫审判”

2.不重视证据,只重视口供。

魔鬼之说本就荒谬无稽,审判者自然不可能得到切实的证据。但在"纠问式诉讼"下,只要被审问者招供,任何荒诞可笑的内容都可作为定罪的依据。

例如1616年一名被指控为女巫的女人,就招供了如下内容:"我折磨死了104个小孩,包括我自己亲生的3个。我还吃他们的尸体,并用剩下的部分制作巫术药剂。我常常同魔鬼淫乱,每年举办5次巫魔会,每次都有2000多人参加。我还在山上利用巫术招来风暴。"

这些堪比魔幻小说的内容,最终都成了将她送上火刑架的证据!

3.刑讯逼供合法化、制度化。

在"纠问式诉讼"下,获取口供最好的方法就是严刑逼供。当时的教会有着一套完整的刑讯制度,五花八门,残忍异常。

例如:鞭打、禁食水、火烤手脚指、用刑具拉扯四肢、用木板夹住身体再用绳索勒紧、固定身体后不停灌水,让其腹胀难忍、强迫在布满碎石和铁刺的道路上奔跑,等等。

为了得到想要的口供,这些刑讯手段往往循环使用。每次故意间隔一天,让被审问者恢复体能的同时,也让痛苦与恐惧延长。

有一些年老的妇女受不住刑,死在审问过程中,审判官反而将罪过推给了"魔鬼"。例如,1597年一名67岁的老妇在拷打中咽气,她的审讯记录竟然这样结尾:"魔鬼不想让她再供述什么,因此勒紧了她的脖子。"

令人不寒而栗的刑具:女巫的椅子

“莫须有”的验证方法

更可怕的是,"女巫"在裁判官眼里是先天有罪的,甚至试图证明她们无罪的任何辩解,都是来自于"魔鬼的授意"。

对于那些拒不认罪的"女巫"们,教会还总结了一套验证方法。只要她们能和其中任意一条对应,就可以宣判为"女巫"。这套检验方法与刑讯逼供一样,充斥着残忍与血腥。

被带进宗教审判所的女人们,都要接受身体检查。除了头发之外,她们全身的毛发都会被剃掉。审判官围绕着她们仔细查看,是否有可疑的疮、痣、疤痕、胎记。因为这些都被认为是"魔鬼的印记",是女巫与魔鬼签订契约的证据。

还有更荒谬的!

为了更方便的定罪,教会的检验方法还利用了人的本能,并反其道而行之。

例如,用针刺"女巫"的身体,如果她感觉到疼,就说明她是女巫。如果她毫无反应,就说明她无罪。

用烧红的铁块烫"女巫"的双手,如果会烧伤留疤,就说明她是女巫。如果她的手没有受伤,就说明她无罪。

最荒诞的是"水验法",将"女巫"右手拇指与左脚拇指捆绑在一起,左手拇指与右脚拇指捆绑在一起,然后扔进水里。如果她漂在水面上,说明她就是女巫。如果她沉了下去,就说明她无罪。

于是,有罪的被捞起来烧死了,无罪的也在检验时淹死了!


被捆缚在十字架上的”女巫“

这完全就是为了定罪而进行的"莫须有"的检验,其结果是注定的。一个名叫弗里德里希·什佩仔的修道士,在1631年的一篇文章中写到:

如果被告过着不道德的生活,那么这当然证明她同魔鬼有来往;如果她虔诚而举止端庄,那么她显然是在伪装;

如果她在审问时显得害怕,那么她显然是有罪的:良心使她露出马脚;如果她相信自己无罪,保持镇静,那么她无疑是有罪的,因为法官认为,巫女惯于恬不知耻地撒谎;

如果她对向她提出的控告辩白,这证明她有罪;如果她由于对她提出的诬告极端可怕而恐惧绝望,垂头丧气,缄默不语,这已经是她有罪的直接证据;

如果她在审讯时四处乱看,那是她在寻找魔鬼的帮助;如果她在审讯时目光呆滞,那是她已经找到了魔鬼,并与它对视。

如果她发现有力量挺得住酷刑,这意味着魔鬼使她支撑得住,因此必须更严厉地折磨她;如果她忍受不住,在刑罚下断了气,则意味着魔鬼让她死去,以使她不招认,不泄露秘密。

上面这一大段话,总结起来只有一个意思:凡被怀疑是女巫的,就一定是女巫

猎巫风潮遍布欧洲

"猎巫行动"起源于1484年的教皇敕令,在1580 至1670 年间达到了高潮。抓捕、审判女巫不再是宗教裁判所的专职,世俗国家的法庭也加入了"镇压女巫"的行列。国家机器开动的结果,是让"猎巫行动"变得更高效、更猛烈。

仅1575 至1590 年间的法兰西王国洛林省一地,就烧死了900多名"女巫"。

在德意志帝国,有超过25000名女巫被处死。

在现今瑞士的地区,被当做女巫处死的人,竟然占到总人口的千分之四。

被判定为女巫的人,几乎都被烧死在火刑架上

一位参与了猎巫的法官这样写道:"差不多整个德国都燃起了猎巫的火焰。在瑞士,有不少村庄因猎巫之故彻底消失了。而法国洛林有着成千上万的火刑柱一排排立在那里,上面绑着女巫。"

在长达300年的时间里,这股由宗教、迷信、权力、战争催生出来的"猎巫"风潮愈演愈烈,遍布整个欧洲。

愈演愈烈的深层原因

想要透过荒诞的"猎巫行动"表象,追究它何以形成风潮的深层原因,需要先来看一组历史事件的发生年代:

1492年——1493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1494年——1559年,意大利战争

1517年——1648年,欧洲宗教改革

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562年——1598年,法国宗教战争

1638年——1648年,三十年战争

14世纪悄然兴起的文艺复兴,在15、16世纪达到高潮;地理大发现,极大的拓宽了人们的眼界,并开辟了新的贸易渠道;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越发高涨,现代国家的基本雏形开始出现;基督新教在欧洲广泛传播,并受到皇权的认可,开始与罗马公教分庭抗礼。

以上,就是"猎巫行动"达到最高潮时,教会所面临的局势变化。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猎巫行动"愈演愈烈的两个深层原因:

1.教会通过扩大"猎巫"规模来维持信仰。

地理大发现带来贸易成果的同时,也带了更多的"异端"思想,关于"上帝"的信仰在这一时期继续受到动摇。

而提倡"政教分离"的基督新教,更是从根本上撬动了教会的统治根基,给了那些早已不愿向教会低头的皇帝们一个符合"上帝旨意"的借口。

总结起来就是:进入16世纪后,天主教会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了

天主教会曾经“至高无上”的权力,持续受到动摇

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统治欧洲千年的天主教会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虽然在政治层面上已然落于下风,但在民众的信仰方面,仍旧占据着巨大的优势。

想要牢牢将这一优势把握在手中,就要不断地彰显上帝的荣耀,不断地巩固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地位。

而证明"上帝"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找到并消灭上帝的敌人——魔鬼!毕竟,恐惧是虔诚最好的催化剂。所以,消灭魔鬼代言人的"猎巫行动"必须进行下去,而且要搞得声势浩大。

2.世俗皇权与教会神权之间的权力转移。

上文提到过,在"猎巫行动"最如火如荼的时候,受控于皇权的世俗法庭主动参与进来,成为了"女巫大审判"的主力。

那么,原本对立的皇权与神权,为什么在这件事上又走到了同一阵线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甚至很残忍,但事实就是如此:迫害也是一种权力

魔鬼并不存在,但民众对魔鬼的恐惧是真实存在的。世俗法庭接过审判女巫的"大棒",实际上是接管了教会对于"魔鬼"的审判权,是双方在迷信层面上斗争的结果。

而世俗法庭想要让民众相信,他们对"魔鬼"的打击力度超过教会,就必然要加强对于所谓"女巫"的绞*。

回归理性——"猎巫行动"的终结

反对的声音

即便在"猎巫行动"最巅峰的16世纪,仍旧有不少人因为遵从内心的正义,发出反对的声音。

1584年,英国理论家雷吉纳·斯科特出版了一本名为《探索巫术》的书。他在书中将"猎巫行动"与宗教中所批判的"轻信"相关联。呼吁有思想的人,尤其是教会内部人士重新思考"巫术",并且呼吁国家重新为"巫术"定罪。

同一时期,一个名叫约翰·维尔的修士兼神学家,出版了一本《论妖术》。这本书,正是对猎巫指南《女巫之锤》的反驳。其中将以往那些所谓"女巫"的供述,归结为精神类疾病或幻想。

但是,在16世纪的"猎巫"浪潮中,他们的呼声实在太过微弱,并没有得到响应。许多与他们一样因良知而发声的人,甚至因此被视作女巫的同党而丧命。

迫害的终止

进入17世纪,出现了越来越多反对"猎巫"的人士,其中不乏教会中的权威。德国耶稣会的一名修士在1631年编写了《论审案的谨慎性或对女巫的起诉》一书。这本书将矛头直指女巫审判中的严刑逼供环节,推翻了以往判例中"女巫"供词的公正性、合法性。

这本书在欧洲广泛流传,促使民众开始思考所谓的"女巫"与"巫术"是否真是存在。也促使教会内部和世俗法庭开始反思"女巫审判"中所使用的手段与方法。

1657年,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公开呼吁法官在审判"女巫"案时,要小心而谨慎。这代表了教会高层对于"猎巫行动"的态度转变。

随后,欧洲各地对于"女巫"的审理逐渐回归理性,被审判者拥有了辩解与上诉的权力。哪怕是被认定为"女巫"而判处死刑的人,也同样可以上诉。

1682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布命令,规定只有在掌握了物证的基础上,才能启动对于"女巫"的调查,传言和告密不再做为立案的依据。

"魔鬼"本就是不存在的东西,自然不可能获取相关的物证。所以,这道命令实际上已经在法国境内断绝了"女巫"案开启调查的可能性。

欧洲各地"猎巫行动"的结束时间并不一致,但到了18世纪之后,全部陆陆续续停止了。

“太阳王”路易十四,是欧洲最早叫停“猎巫行动”的君主

最后的女巫

欧洲最后一起因"巫术"而被判处死刑的案例,发生在1782年的瑞士格拉鲁斯州。安娜·戈尔迪是当地一个医生家庭的私人护士。这个家庭指控她在牛奶和面包里放针,试图用"巫术"害死家里的孩子。随后,安娜·戈尔迪被当地的基督教议会判处有罪,并在广场上执行斩首。

当时,"猎巫行动"已经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这起案件在整个瑞士造成了轰动,并且饱受批判。从此之后,欧洲再也没有人因"巫术"而获罪。

2008年,瑞士格拉鲁斯州议会正式宣告200多年前的那场审判是错误的,安娜·戈尔迪是无罪的。当地人还建立了一座博物馆,用以纪念这位"欧洲最后的女巫",并警示后人。

位于瑞士格拉鲁斯州的安娜·戈尔迪博物馆

"猎巫"终止的深层原因

与前文一样,开始分析前先来看一组历史事件的发生年代:

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1637年,笛卡尔发表《几何学》

1661年——1689年,太阳王路易十四建立凡尔赛宫

1665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

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开启君主立宪制

1689年——1755年,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思想

1700年,发生"大北方战争"

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1764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18世纪的欧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经济方面:肆虐欧洲300多年的饥荒与瘟疫陆续结束;技术发展大幅提高了生产力,民众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生产与贸易成为经济主流;工业革命开启了现代化之路。

政治与宗教方面:民族主义国家基本确立完成,罗马公教的影响力迅速衰落;基础科学进入大发展阶段,人们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神创论"遭到抛弃;基督新教的影响力继续加大,政教分离思想日渐深入人心;启蒙运动开启了人们对自由与人权的追求,现代法律制度开始出现。

或许是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让欧洲人民压抑太久,短短200年左右的时间里,欧洲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艺术,全面井喷!出现了一大批时至今日仍然在深刻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结果!

在这一个过程中,以宗教迷信为基础的"猎巫行动"自然而然遭到了批判与抛弃。其中的深层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破了迷信的壁障。

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开始,到显微镜下第一次观察细菌。人类的视野从日常生活中脱离出来,插上了科学的“翅膀”。

教会那些关于"巫术"的传说与理论,在铁一样的事实面前不堪一击。人们再也不会将饥荒、瘟疫归咎于"女巫",更不会相信仅凭"虔诚"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2.民族国家崛起,罗马公教衰落。

17、18世纪,欧洲各国陆续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凝聚与控制民众的核心思想不再是信仰,而是民族认同。

皇权在这一时期达到巅峰,那么相应的,教会神权也在这一时期逐渐衰落,最终淡出政治舞台。

权力的交接已然完成,那么作为权力斗争一部分的"猎巫行动",自然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性。


曾经的神权成为信仰象征,不再干预政治(图为天主教中心梵蒂冈)

3.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思想观念。

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是"崇拜理性",是至今仍被人们视为普世价值的自由、平等和民主。

启蒙运动反对专制、反对迷信、反对特权的政治主张,与"猎巫行动"的存在基础完全相悖。所以,在新思潮普及的过程中,"猎巫"这一集迷信、专制、迫害于一身的荒谬行为,遭到了所有人的唾弃并就此终止。

结语

从1484年教皇英诺森八世发布《最高的希望》敕令,到1782年瑞士判处安娜·戈尔迪死刑,"猎巫行动"持续了近300年。

我们无法统计,这300年里欧洲到底发生了多少有关"巫术"的冤案。也无法准确地知道,到底有多少可怜的女人被当做"女巫"烧死在火刑架上。但那一定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好在,人类文明是不停进步的。"巫术"最终被科学打败,迷信也终究斗不过理性。"猎巫行动"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并不光彩的一页,已然彻底翻篇。

但人类因为某种思想而产生狂热运动的事情仍然时有发生。因此,荒诞而恐怖的"猎巫行动"并不应该被遗忘,它仍然可以警醒所有后世之人。

愿世间再无此类悲剧!

我愿我能在横过孩子心中的道路上游行,解脱了一切的束缚;

在那儿,使者奉了无所谓的使命奔走于无史的诸王的王国间;

在那儿,理智以她的法律造为纸鸢而飞放,真理也使事实从桎梏中自由了。

——摘自泰戈尔《孩子的世界》


参考资料:

《猎巫运动的衰亡:一个社会思想史的维度》 姚朋

《女巫之锤与猎巫运动》 孙岳

《浅析中世纪欧洲猎巫运动中女巫被*之原因》 刘克威

《近代早期欧洲的巫术信仰与猎巫》 龚昊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