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帮助孩子找到学习数学、物理等抽象理科的科学路径(上)

干货|帮助孩子找到学习数学、物理等抽象理科的科学路径(上)

首页冒险解谜奇怪的滑梯更新时间:2024-05-11

最近有四年级的学生家长,在问我是否有适合小孩生学物理的课程或适合孩子的物理书籍推荐,那我想说的是生活处处皆有物理,我们家长们不要把物理学习仅仅看成是物理书上的知识。比如:我们带着孩子去坐滑滑梯,引导孩子感受到,为什么屁股下面会觉得烫烫的,这是物理,参见物理课本8下第7章和第11章;孩子吃了个雪糕,融化了,这是物理,参见八上第三章《物态变化》;今天艳阳高照,咱们把自己的眼镜,爷爷奶奶的老花镜都放在太阳下面,这是透镜及其应用,参见物理课本8上第五章……

接下来就和大家详细聊一聊,到底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们找到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这些非常抽象的理科科目的科学路径。

一、理科学习最难的在哪里:概念的获得

对于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这些非常抽象的理科的科目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是非常困难的,那是为什么呢?因为理科的很多概念很抽象,在孩子的头脑中很难想象出来,所以说想学好这些理科的关键的点就是这些全新的,从来都没有过的,看不到、也摸不到的概念。这些概念该如何能被孩子们了解、掌握、理解与记忆,然后去应用解题呢?关于应用解题,我们说,孩子是要能通过学习抽象的概念后,再把这种建模的思想应用到实际学习当中去的,比如,有的孩子可能会直接问家长说,爸爸妈妈,我天天学这么多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呢?将书本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变成生活智慧,这个问题要解决。

二、理科学习科学、实用的路径

从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的话,整个理科概念的获得一共只有两种途径,这两种途径就会给我们孩子学习、我们老师的教学提供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当孩子们能熟练掌握与运用这两种学习方法时,分数自然就提上去了,接下来我们就具体剖析一下这两个学习理科的,获得这些特别难的这种新的概念的的途径: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

  1. 概念形成是什么?

第一种概念形成,我们拿小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来说,老师在教的时候,或者说孩子们在学的时候,老师会出示很多的平行四边形的实体案例,比如说给孩子画出一张桌子,或者展示一面墙的照片,或者直接在教室里指一指墙,再比如说拿出很多的书本来,把书落在一起,然后啪,把书推歪了,还不倒,这个时候呢,老师就会去引导孩子仔细地去分辨,去辨别老师给到的这一系列事物当中共同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再比如说,摩擦力是什么?你带一个六岁大的小朋友(裤子穿得不要太厚)去滑滑梯,当他呲溜一声滑下去后,你问问他,你屁股下面热不热呀?孩子可能会很有些抱怨和疑惑地说,好奇怪呀,滑滑梯下面又没有火,没有加热,为什么我的屁股下面这么热呢?然后呢,夏天孩子穿着短裤坐滑滑梯,然后蹭、蹭、蹭,突然下不去了,停在滑梯某个地方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此时,我们就要引导孩子思考,当然不一定非要把物理的什么概念、摩擦力讲得清清楚楚,但是我们可以给孩子留下一个最原始的印象,就是你穿长裤子可以呲溜的滑下去,你穿短裤,那就可能是蹭、蹭、蹭,下不去的那种感受。

2.关于概念形成,具体家长该如何操作?

(1)提供丰富的感性刺激

我们再回来说概念形成的过程的实质,那就是,概念它要抽象出某一类对象或者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老师或者是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给到孩子很多感知觉上的刺激,在这个刺激的前提下,比如说那个滑滑梯的体验,那个压强、四边形,都是刺激,让孩子感受最感性的真实的刺激。

(2)让孩子在知觉水平下分析比较、辨别本质属性

然后在前面感性刺激的基础上,要求我们的孩子通过比较,在知觉水平下进行分析辨认,对这些事物的一个外部的特征进行概括,比如说书虽然有各异的颜色,但它们有着共同的形状。

也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包括我们家长在带孩子玩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我们想要教的那些理科的内容上去,比如说你坐个滑滑梯,孩子能感受的东西特别多,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屁股下边为什么会发烫呀,要引到这个点上去,也就是说,在玩与教学的过程中,都要帮孩子找到我们要教这个概念,和摩擦力相关的一些本质的属性。

再回到那个四边形的例子,我们要让孩子看到,不是单纯让你看书的颜色,而是看它们这个整个外轮廓的形状,因为各种刺激的信息量太多了,我们需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聚焦。

(3)概括出各个刺激信息的共同属性

通过给孩子出示那么多的实例,让孩子去感受滑滑梯,比如说孩子做长滑滑梯的时候,屁股下边有多热;坐短滑滑梯的时候屁股下边有多烫;然后分别体验那个滑滑梯很陡和滑滑梯不陡的情况,还有那种波浪滑梯的感受,带孩子去游乐场玩时,并不是只单纯地玩,我们要引发他丰富的感觉刺激,然后再引导孩子找出来这里边的共同属性是什么?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接着呢,让孩子去看,当孩子发现其中有的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是直角时,就明白了长方形的概念,然后慢慢的才能找到什么是正方形,这就是找出它们的共同属性来,这个是从感性中来的,再次强调得从感性中来。

  1. 概括,形成概念

然后,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举出更多生活中的事例来,帮助孩子概括,形成概念,这样孩子就知道正方形是什么了,这个摩擦力是什么了,对吧?那孩子自己就能够形成它的概念,当然很有可能孩子大脑中初步形成的这些概念,并不是咱们物理书上的,或者数学书上的专用概念,但这是没关系的,因为其实每一个概念它都是一个符号,数学、物理书上有咱们表示习惯的那种符号,就像你的孩子可以叫张三,你的孩子也可以叫张珊一样,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并不影响孩子对这个概念本身的理解。

(5)引入专属书上的概念

如果我们家长们还想进一步多教一点的话,就买本教科书,几块钱也不贵,然后就可以把那个,孩子对屁股热了的理解,你告诉他这就叫什么,就叫摩擦,摩擦做功,这样他就能够把物理书上真正的概念就学懂了,你看六岁的小孩屁股热了,这事儿能办,对吧,学习真的没有那么难。

  1. 组织归类

一般来说,我们绝大多数孩子的学习就止步于此了。那我要说的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懂教育的人,他还会有第六步,就是把孩子新获得的这个概念跟孩子生活中原有的概念要做对接。怎么对接呢?就是要把新概念融入到孩子的原有的生活经验体系里边去,我们就要在孩子头脑中给他搭建出一个科学的框架来,比如你告诉孩子你屁股热了,这叫做功,就叫摩擦力,对不对?那给他一个力的概念,那除了摩擦力还有什么,那妈妈带你去洗澡,你去试一下,你的手在水里边,好像感觉有飘荡的感觉,对不对?这叫什么?这也叫力,这叫浮力,这相当于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在带孩子,在他的头脑中帮他搭一个架子,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知识框架体系,这在心理学称为:图式 。

当我们把这样的一个逻辑思路的框架帮孩子搭建起来之后,孩子的头脑中就会有一个像放衣服的柜子那样的一个导引图,再次强调一下,这个图式在心理学中非常重要,因为当你的孩子有了这样的框架体系之后,他在生活中,当日后老师在教物理,在教授各个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他就会把老师那些教的知识自动地纳入到他脑海中已经有的的学科知识体系当中去,他就可以分类,接纳、吸收进来了。

图式对于我们考试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见过很多的小孩子,看起来很聪明,但头脑却是混乱,是没有结构的。作为一名资深的,受过严格的专业思维训练的心理咨询从业者,一般孩子只要简单和我进行一段对话,我就会大概知道孩子的内在体系情况,他的头脑是否逻辑清晰了。我们通过让孩子写作文,通过与孩子沟通,就能判断孩子的头脑是否有逻辑框架,在和家长交流中我同样会发现,有的家长表达不够清晰,而有的家长思路却是非常清晰,能够用1、2、3的方式在生活中去表述,所以我们说,头脑中有框架的孩子和家长,他的左脑逻辑是非常清晰的,不管老师日后怎么教这个课程,孩子都能把那个知识框架放在咱们家长前期给他搭的这个架子里边去。

教育珊珊不迟,学习有方法,提分不用愁,精彩内容下篇继续分享,敬请期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