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随河水涨落而出没的史前岩画
大漠边关访古——史前史寻踪(13)
三皇五帝时代的岩画内容
(宁夏)周兴华
《河图》《洛书》等岩画图书的原初内容,《尚书·顾命篇》《易·系辞》均未解说,我们不得而知。但经典文献记载伏羲氏依据《河图》创造了《易经》《八卦》。既然《易经》《八卦》源自《河图》,那么《易经》《八卦》也必然包含有《河图》的意旨。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了六十四卦的卦辞。春秋时期,孔子又作《易传》。当时,占卜盛行,《易经》作为巫书在流行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连山》《归藏》《周易》的发展序列,很多学者对其内容进行诠释解说。战国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易传》《十翼》。应该说,现行《周易》包括的内容,当与《河图》是一脉相承的。
从《易经》《八卦》及谶纬图书的内容中,可以窥见一些《河图》、《洛书》原初内容。《易经》《八卦》及谶纬图书是巫师使用的占卜书籍。对《易经》《八卦》内容的解说,就是流传至今的卦辞、爻辞。从卦辞、爻辞的内容上看,原始人类对自然社会及自身生理的现象无法做出科学解释,他们认为某种神秘力量操纵着各种现象的出现和变化。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他们就向神鬼、精灵、图腾崇拜、祈求、预测、施法。这一切,都需通过占卜这种形式实施。占卜的内容包括自然现象、自然灾害、渔猎成败、生老病死、居行吉凶、婚丧嫁娶、祭祀、战争等等。上述内容,也是谶纬图书的内容。它们都渊源于史前时代的原始宗教信仰、原始巫术行为,反映了原始人类的思维特征、经济活动、巫术实践和社会风俗。追根溯源,上述内容,也应是《河图》《洛书》的原初内容及其流变。上述卦辞、爻辞及谶纬图书的内容,都是史前岩画的基本题材。在现今发现的史前岩画中,都有与卦辞、爻辞及谶纬图书相同、相似、相通的岩画图像。史前岩画是以图画形式表现了《易经》“卦辞”“ 爻辞”及谶纬图书的内容。所以《河图》《洛书》的原初内容应是某类或某几类史前岩画的汇集与解说。而流传至今的《易经》《八卦》的“卦辞”“爻辞”及谶纬图书,应包含有《河图》《洛书》的原初内容及其流变内容。
从《道藏》图书看《河图》《洛书》的内容。据《论衡》记载,《道藏》中的“秘密书”,即谶纬图书,如《三坟》《古三坟》等三皇古书均出自《河图》。那末谶纬图书也必然包含有《河图》的内容。谶纬图书内容包括神话幻想、星象、吉凶预测、天人感应、谶语符命、天文地理、自然知识、风土人情、驱鬼镇邪、神仙方术等,多为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其中神话幻想、天文地理、自然崇拜、万物有灵等内容源于原始文化,这应与《河图》的原始内容有关。
从《云笈七籤》看《三坟》《八索》的内容。《云笈七籤》介绍说,三皇治世,各受一卷,以天下有急,召天上神,地下鬼,皆敕使之,号曰《三坟》。《命召咒文》云:三皇治世,各受一卷以理天下。有急,皆召天地鬼神敕使之,号曰《三坟》。后有八帝,次三皇而治,人各授一卷,凡八卷,号曰《八索》。八帝之治,邪鬼逆窜。黄帝述以断邪恶。
《九丘》的内容。据孔颖达疏引《尚书序》,它记载的是华夏大地的物产功用和上古社会的风俗。古文献和考古资料显示,上古社会的风俗,始终贯穿于原始宗教和原始习俗中。
由上看来,《三坟》《八索》《九丘》的内容,是敕使天上神灵、地下宠精,通过原始宗教、原始巫术驱邪避害,调理万物,处治所谓天下突发急事(不可预料的自然、社会及人类祸福)的原始文化图书。
《河图》《洛书》等三皇古书是古代中国人对岩画的最早称呼、认识、录制与解说,是上古社会的语言载体,是人类即将迈入文明大门的图书,是人类文化的源头。
史前岩画无疑是原始人类宗教世界观的反映,出自功利实用的目的,每一幅岩画,每一个图像,都包孕着原始人类的思维观念,容纳着他们的动机目的,代表着他们的实用技艺,记载着他们的社会实践,倾诉着他们的思想情感。破译了这些图像的密码,一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人类史前史就会从消失的岁月中呈现出来。
古俗沿今,今俗袭古。每一个族群,在其世世代代的流转迁徙中,会自然而然地留下自己的岩画图像。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反映各族群的意识和生活的岩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种交融汇聚在岩画图像中也会留下相似相通的印记。如萨满信仰这种原始宗教,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不但在我国北方的许多民族中世代流传,而且在西亚、北欧和北非、美洲以及太平洋诸岛上的原始土著民族中根深蒂固,盛行不衰。在这些地区的史前岩画中,有着相同、相似、相通的内涵。
原始社会许许多多的氏族部落的先民们相信人与自然界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信奉或实施这种神秘联系,就可以得到自然的恩赐。随着氏族社会向部落社会的发展,他们相信万物有灵,逐渐产生了各种原始宗教信仰。这样,巫术信仰、巫术仪式、原始宗教观念、原始宗教活动都应运而生。岩画作为一种巫术的表现手法和原始宗教信仰的载体,渗透于原始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世界各地的许多民族中,从古至今,都存在过各式各样的原始崇拜
天体崇拜。岩画中有带芒线的具象太阳,有拟人化的太阳神,有向太阳跪拜祈祷的拜日图。原始人类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都能给人带来吉凶祸福。所以他们都是被人崇拜的对象。我国的甲骨文、《尚书》《周礼》《史记》都有崇拜祭祀日、月、星辰的记载。古希腊人、古埃及人、墨西哥的原始部落都崇拜太阳。近现代的鄂伦春人、景颇族人也崇拜太阳、月亮和北斗星。
自然崇拜。甲骨卜辞、《周礼》《山海经》均有对地神、山神、火神、河神、云神、雨神、风神、雷神的崇拜祭祀记载。《山海经》把雷神形象描绘为“龙身人头”。王充在《论衡》中把雷神形象描绘为“大力士”。民间把雷神塑造为嘴为鸟形、背生双翼、亦人亦鸟的形象。鄂温克族的萨满信仰中,雷神形象被描绘为一只巨鸟。在土尔扈特部蒙古人那里,把雷电神描绘为骆驼。岩画中有展翅高飞的巨鸟,有背驮人头像、人形象的巨龙,有单个或成群的骆驼。上述岩画图像,不排除有些就是代表雷神的。
动物崇拜。《山海经》中对动物崇拜记载比比皆是。各民族都盛行过动物崇拜。起初是崇拜动物的自然属性。无论绘画还是凿刻,都模仿动物的自然形态。后来,将被崇拜的动物神化、人格化,于是就出现了各种亦人亦兽,半人半神的动物神偶。虎是北方民族最重要的动物崇拜对象,它是山林之神或百兽之王,也是猎获成功的保护神。中卫岩画中独虎、群虎形象,都十分威猛,雄踞一方。山羊是重点崇拜对象,蒙古萨满举行请神、跳神仪式,祭祀的就是种公羊。跳神时,萨满将神鼓顶在头上,手执鼓槌,直立在头上作角状,晃动身躯,向前冲撞围观的人,象征神羊的威猛。中卫*虎槽子石壁上凿刻的就是种公羊,还有头戴羊角的巫师形象。赫哲人的萨满的化身有时是鹿,有时是鹰。他们祭祀鹿神时,萨满跳神,头戴装饰有鹿角的神帽。中卫岩画中既有鹿图像,也有带鹿角的巫师图像。在萨满教信仰中,龟、蛇、蜥蜴、蛙、金钱豹、野鸡、狐狸等精灵都是萨满施术时的守护者和侍从,它们多有神偶,倍受崇拜,是萨满最得力的助手。岩画中的这类动物图像很多,代表着各种精灵。澳大利亚的一些土著部族将动物刻在自己的住所、用具上表示崇拜。布须曼人喜欢描绘半人半兽的图像,他们把这种图像作为自己的图腾来崇拜。他们在画上所表现的就是赖以为生的动物。鄂温克人崇拜水鸟、鹰、天鹅、熊。鄂伦春人崇拜熊,称公熊为“雅亚”( 祖父),母熊为“太帖”(祖母),称虎为“乌塔其”(老爷)。彝族崇拜虎、鹿、猴、水牛、绵羊、岩羊、獐子、熊、鼠、鹰、白鸡等等。在各地发现的史前岩画中,动物图像占了绝大多数,都与普遍的动物崇拜,图腾崇拜有关。
巫术活动。原始人类认为,人和自然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通过巫术活动,借助巫术力量,能够达到影响自然、影响他人的目的。我国古代一些民族进行狩猎时头戴假面具,身穿兽衣,边歌边舞,这实际上是通过巫术活动达到狩猎成功的目的。直至近现代的一些原始民族,为了实现增殖或控制动物的目的,为了在狩猎时能够多获取猎物,他们事先刻画出动物形象、狩猎场面,有的还在动物身上或周围加画箭、镞、绳索之类的武器、工具及象征物,并举行巫术活动,向神灵祈求和祷告。他们认为这样做能达到理想的目的。现代原始部落中的非洲布须曼人,澳大利亚土著等,现在还有制作手印等岩画图像的习俗。他们在狩猎前都要举行巫术仪式,以保证狩猎成功。在巫师的带领下,他们把要猎取的动物画在沙土上,或用赭石画在石壁上,然后群集其周围,用矛来刺这些“动物”。他们坚信,若不进行这种仪式,次日的实际狩猎将不会成功。鄂伦春、鄂温克人每当打不到野兽时,就用柳条制成鹿、犴形象,挂在树上或放在供祭神灵的位置上,猎人用弓箭或取掉弹头的猎枪,对准假鹿、假犴射击,在旁的成员纷纷说“打中了,打中了”,猎人佯装剥皮、掏心、取肺,把这些东西放在棚架上祭祀,以为这样就真的打到野兽了。像以上各种巫术活动,都以图像的形式,绘制凿刻在世界各地的史前岩画中。这正好说明,史前岩画,确实是原始人类巫术活动的记载和产物。
生殖崇拜。原始人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因此,人类自身的生殖成为当务之急。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载: “太皞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这里的“大人迹”,指的就是大脚印岩画。“雷泽”,据考证在大海边。“庖牺”,即伏羲氏。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华胥氏踩了大海边远古时代遗存下来的大脚印岩画,受孕生下了伏羲氏。东汉纬书(孝经钩命决)载:“华胥履迹,怪生皇牺。”王符《潜夫论》亦载;“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太平御览》是北宋时期编撰的文献典籍。书中对脚印岩画的记载有多处。其“卷七八”引《诗含神雾)说:“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伏羲氏是传说中的中国历史开端的三皇之一。历代帝王、炎黄子孙对他尊崇备至。他是以教民结绳为网、开创渔猎经济、与其妹女娲结婚、产生了人类社会的丰功伟业,享受中华民族祭奠的。但是,伏羲氏的诞生,却是他的母亲华胥氏踩了前代人遗留在野外的大脚印岩画而受孕的。就是说,这位在史前时期指导人们从事采集、狩猎的神性人物,他的生身“父亲”却是一幅大脚印岩画!《史记·周本紀》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適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上述记载亦见诸《诗经》,这则记载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距今5000年前的中国原始社会,周氏族的始祖母姜嫄盼望生育子女,她虔诚地向上帝祭祀祈祷,并用自己的脚去踩前代岩石上遗留下来的一幅巨大的脚印。于是,脚印“岩画”显灵了,使姜螈受孕生下了周氏族的先祖后稷。以上记载证明,在距今5000年前,中国的脚印岩画,还作为一种巫术手段在原始人类的生殖领域中发挥着魔法作用。正因为如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上述故事。岩画中有许多男女交媾图,还有一些图像特意夸大男茎、女阴以及动物的生殖器官,这都属于生殖崇拜的内容。广西左江崖壁画中正身踞蹲人物图像(蛙形图像),实际上是男女交媾姿态的展现,属生殖崇拜岩画。甘肃新石器时代的甘谷灰地发现的陶质男性生殖器,广西新石器时代石祖上雕有男性生殖器,这都是生殖崇拜的明证。
祖先崇拜。神灵、祖灵崇拜在原始宗教信仰中十分普遍。随着漫长的发展,萨满教崇拜的神灵、祖灵都有了具体的形象。他们把这些偶像或凿刻于岩石上,或绘制于画布上,或塑造成神偶,均供奉于特定的地方,供人祟敬膜拜。乌丙安教授在其(神秘的萨满世界)一书中,对达斡尔族祭供的“霍列力”神作了详细的记述。这种记述,对探索岩画中的偶像崇拜极有启发,现摘要如下:
第一种神:是由九个精灵组成的恶灵、凶魔。九神偶均系原木一段,只刻眼、口。
第二种神:是一个有着九个头颅的超级凶魔。神偶为一截原木,上部刻九齿状。
第三种神:是由九颗人头颅的灵魂所构成的。神偶呈人头状,木质,上刻画眉、眼、鼻、口,共九个。
第四种神:由两个人的魂形成。神偶为人的全身立像,木质,脸部刻画五官,体型呈弓背状向后弯曲。
第五种神:也由两个人的魂组成。神偶为人的全身立像,木质,脸部刻画五官,体型呈驼背状向前弯腰。
第六种神:由两个人的魂形成。神偶为人的全身分腿立像,木质,头脸两个并列长在一个颈项上,刻画出五官。
第七种神:是由被雷劈成两半的人的两个魂组成的。每半身各有一个魂。神偶是人的从头到脚的半边身立像,木质,刻画出半幅口眼耳眉。
第八种神:是由一条人腿的魂形成的。神偶是一条木质人腿,由臂下直到脚底。
第九种神:由两只龟的魂组成。神魂为木制龟形,刻画双眼、龟背纹。
第十种神:是由两只蛙的魂组成的。神偶为木制蛙形,刻画两只大眼,身上刻斑点。
第十一种神:是由两个人的魂组成的。神偶为木制人形直立,头呈多棱状,刻画眉、鼻、口,无眼。
第十二种神:是一个物件的魂。木质神偶是一块微弯的横木,上刻九个齿状,疑似原始部落刻木记事的木板。
第十三种神:是由两只布谷鸟的魂组成。木刻小鸟形神偶两个。
第十四种神:由九根畜圈的栏杆木桩的魂组成。神偶是下端尖锥形的小木桩九支。
第十五种神:是由一支猎枪的魂形成的。神偶为木制小枪一支。
第十六种神:一条是健壮的龙,另一条是倔强的龙。神偶是在白布上(或浅蓝布上)绘制的两条张牙舞爪的云龙,形象与汉族传统龙形一样。
第十七种神:由九童男、九童女的魂组成。神偶是在两块白布(或浅色布)上各绘画(或剪贴)九个连手分腿的小儿形和九个连手分腿的小女形。
中卫岩画、贺兰山岩画、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等,同样出现了许多单个人头像、人形像、组合人头像、组合或连手分腿的人形像、人头和动物的组合图像、人形和动物的组合图像、象征性的人形象,象征性的人形和动物的组合图像、龟、蛙、龙、鸟、怪人怪兽、工具武器、栅栏木桩及齿状刻划符号等。这些岩画图像,许多和达斡尔族祭供的“霍列力”神相同或相似。这种惊人的一致性,既为远古人类在岩壁上凿刻人头像、人形像等做出了解释参考,也为岩画是原始宗教世界观的反映提供了例证。古代许多民族都认为自己的部落酋长,活着时是首领,是英雄;死后灵魂不灭,仍是本民族、本部落的庇佑者和保护神。所谓“伏羲氏”、“有巢氏”、“燧人氏”的传说都说明了这一点。在许多近现代民族中,这种遗俗仍然保留着,畲族祭祀始祖盘瓠王,木刻龙头为其画像,悬像于堂中,纳西族的祖先神多数画在布上,粗糙简陋,四周还要画上日月、星辰、山川、鸟兽、植物,挂在自己住处或供桌上方。迁徙时将祖先偶像背在男人身上,以随时求得祖先神灵的庇佑。中卫岩画中有许多奇形怪状的人头像,一类戴有头饰,另一类是光头。这种区分可能显示着身份、地位的不同,凿刻在石崖上,表示着对其崇拜。还有一类图像,人头像下边有许多各种姿势的人形像,这也许与祖先崇拜的仪式有关。 .
鬼魂崇拜。鬼魂崇拜源远流长,在各民族中普遍存在。以中卫地区为例,从古代社会的*殉、陪葬,延续到近现代的墓葬中祭供石羊、石猪、石马、纸人、纸马、纸骡、纸鹤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招魂、驱鬼、丧葬祭奠、灵柱祭祖等等,都说明灵魂不死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观念。在萨满教信仰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祭送亡灵的仪式。鄂伦春族送魂时,请萨满用草扎成人形做死者生魂替身。赫哲族送魂时,做木人一个,代替死者之魂,请萨满跳神,萨满还要连射三箭,给亡魂引导去向。同时,由一位老人手举萨满送魂用的神鹰偶体,用它护送亡魂到达阴间世界。赫哲族举行亡灵祭时,用干草制作一个草人,穿上死者衣服,萨满脸涂黑道以防止恶灵认出自己的真面目,穿着神衣,狂跳旋转,施术时萨满乘的雪橇由狗牵引,还要邀请许多小动物神灵相助。 1993年我应邀到意大利进行学术交流,参观了他们的埃及博物馆。在史前出土的棺木上,彩绘着岩画中常见的图画:马等动物身上骑着或躺着人,前方是红彤彤的太阳,人与动物组成的队伍向着天国走去。很明显,这是祭送亡灵的仪式,是一种鬼魂崇拜。所以说,原始民族的图画语言是无国界的,岩画是原始民族的通用语言。
萨满信仰。萨满信仰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原始宗教信仰。中国萨满和整个北亚的萨满一样,在执行萨满教职务时都有特殊的装束,使用各种特殊的法具。萨满跳神时头顶神帽,身穿神衣、神裙,手持神鼓、神槌。神帽顶饰铜制鹿角一对,角上有叉,叉数多少依萨满年资不等,一般多在三叉以上。有的神帽两角中间有飞鸟,有的神帽周围系满皮条、布条或绳条,有的神帽是下圆上尖的锥形等等。神衣、神裙与常人服式不同,有的是古代型的短上衣,有的是近代型袍上衣。神裙上系有各种飘带。神鼓、神槌、神杖、神鞭、神刀等为萨满必备的法具。萨满施术时,除了摹拟动物作徒步狂跳旋舞外,还骑马、骑兽,召请各种动物神灵作法。萨满的主要职责是为氏族大事主持祭礼,如祭天地、祭星辰、祭山神、祭猎神、祭畜牧神、祭祖神等,有的氏族还有本氏族独特的祭神,如战神、弓箭神、马神、鹿神、豹神、喜神及其保护神等。各地岩画中除占大宗的动物图像外,比较多的是骑乘图、步猎图、骑猎图、舞蹈祭祀图。上述图像共同的特点是:人无论骑于兽上,还是立于地上,都在表演各种动作。相当一部分人都戴有奇形怪状的头饰。这些图像,从萨满施术或萨满主持祭祀的角度来理解,是符合萨满信仰的。
祭祀仪式。原始宗教及巫术活动一般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在特定的“圣地”举行。甲骨卜辞中对天体崇拜、自然崇拜的仪式很多,如“出入日,岁三牛”,“出日入日,【上宝盖;下羊】”“寮于河,沉二【上宝盖;下羊】”,“贞,我舞,雨”,说明殷人在祭祀太阳的仪式中要*牛宰羊,在祭祀黄河的仪式中要*羊沉羊,在祭祀雨神的仪式中要举行跳舞活动。殷人的这种祭祀仪式源自原始社会,岩画中的一些人群对着天体,双手上举,类似祈祷;一些人群手舞足蹈,类似跳舞;一些人物奇形怪状,类似巫师作法,等等。殷人的这种祭祀仪式,在一些民族的宗教活动中也有传袭。近现代的景颇族专为天、地、太阳、山林和水等自然神祗建起供他们居住的房屋“能尚”,这种祭祀用房,是一座无四壁的草棚,四周竖立鬼椿、竹架,供悬挂摆设祭祀用的牛头骨、猪头骨等祭物。
图画符号。我国的文字由最初的图画演变而来。新石器时代甘肃马家窑文化陶器上的符号、甲骨文中的图画文字,有些都能在岩画中找到。纳西族称其图画文字为“色究鲁究”,意为刻在木石上的文字。在纳西族的一千多个东巴文中,竟有500多个字仍保持着文字画形式。我国台湾省的高山族,至今还遗留着属于原始崇拜的图画和符号,现代排湾人齐库湾部落的大酋长家内,有一块高5尺,宽4.5尺的木板,上面有50多个刻画,大都是人与动物,多数是同形绘画的重复。细加归类,实际上只有14种不同的图形,每个图形表示的意思不同,整个画面又包含着某种象征意义。这些图画在部落被视为圣物。史前岩画的含意与上述图画大同小异。各种动物图像的排列组合,可能说明着一件事情,记叙着一个故事。纳西族的图画文字与排湾人的图画木板,对我们破译史前岩画,应该说是一个启示和佐证。
黄河岸边随河水涨落而出没的史前岩画
《道藏》
《道藏辑要》
《古三坟》
《云笈七籤》
中卫大麦地岩画
黄河岸边随河水涨落而出没的史前岩画
(转载请署名原作者及来源)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