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昆汀每片必用的三个套路,轻松明白《好莱坞往事》的深刻内涵

熟知昆汀每片必用的三个套路,轻松明白《好莱坞往事》的深刻内涵

首页冒险解谜瑞克怪物猎人更新时间:2024-07-30



文:葛维屏

昆汀是好莱坞电影的异数,由他来拍摄一部挂名为《好莱坞往事》的电影,必定有着他的独特的对好莱坞电影的深刻理解。

《好莱坞往事》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

为什么电影是以真实事件为原型,但是电影里却风淡云轻地把这一场*戮惨案举重若轻地给置换了?

这样的表现,昆汀有着他的什么深刻内涵与用意?

这种困惑,其实是昆汀之前的电影给人的一种共性的困惑,以往昆汀电影让人看的昏天黑地、不知其意,已经让人习以为常,比如他当年写出的《低俗小说》的剧本,连好莱坞的投资商看不懂,可见,昆汀的令人困惑的迷障,并非是一个人感到的一种直观的感觉,但是,昆汀的电影又有着令人欲罢不能的观看引力,至少比那些好莱坞的所谓英雄电影打的天翻地覆却让人昏昏欲睡的常态化效果,要引人入胜得许多。

这又是为什么?这就与昆汀从他初出道以来每片必用的三板斧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 昆汀电影里每片必用的三板斧是什么?

昆汀电影的特质是什么?一般的说法是:段块结构,时空打乱,暴力美学,这种说法,当然有其道理,但不一定有助于我们理解昆汀电影里的根本性的特点。昆汀电影里的暴力,自然是他的标志性的存在,但这种暴力仅仅是一种美学的存在吗?恐怕不是这么简单。

因此,我们不妨从一种理解昆汀电影的角度,重新确定一下昆汀电影的必备的三种套路。

一是对白:注重生活化。

昆汀电影的段块式结构,自然是一个非常外露化的特征,但有这种段块式结构的电影很多,但并不能划归昆汀电影的范畴,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昆汀使用段块式结构的原因。

在通常好莱坞电影里,对白台词都是围绕核心故事冲突的,可以说是非常吝啬台词的使用,无关情节主线的废话,统统是可以略去的。


但是,我们知道实际生活中,人们的对话方式,根本不是好莱坞通常电影里的那种精减节约地使用台词对话的,我们日常的对话,完全是信马由缰、信口开河的,在对话中间,往往是翻来覆去,颠三倒四,充斥着太多的冗长的无意义的信息。

但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废话有没有用?我们在聊天寒暄的时候,恰恰是通过这些大量的没有信息承载的对白,来进行微妙的心灵沟通的,这里还包括对对方内心的忖度、对对方隐秘思想的摸索、对形成共识的一种互相调适,可以说,这种看起来废话连篇的对话,是我们生活中的日常交往的一种主要方式。

但是进入电影里后,这种日常生活式的对话,统统砍去不用了,我们在电影里习惯了一种经过编导精减过与修剪过的对话,电影用以完成了刻画人物的任务,但付出的代价,是电影里的台词,都给人一种生编硬造的感觉。

比如,最近看的一部电影《大约在冬季》里,霍建华说了一句:人家说,台湾男人都是“花心大萝卜”。马思纯在镜头里应对道:把这句话中的“台湾”两个字去掉,就对了。(凭印象记忆)。

这句话听起来,的确很有思辨的效果,也很有艺术化,它用以说明的是,“花心大萝卜”是男人的共性特征,电影把这种对白放在一对情侣之间,是为了刻画他们在情浓意蜜之时可以肆意调侃的亲密状态。

但问题是,这样的对话生活中有没有?一对情侣如果用这种方式谈话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可见,这是为了照顾电影效果而创作出来的台词。


显然,昆汀电影里就是对这种戏剧化电影里的台词的一种逆反。昆汀的段块式结构之所以能够成立,就是昆汀在每一个段块里,以一种纪录片的风格,记录下段块里的生活化的场景与对话,几乎看不出有什么意义,但是,却复现了一段真实的时刻。

这可以说是昆汀电影里每片必有的风格。我们稍稍举其例子。

在《低俗小说》中,影片里交待黑人*手朱斯与白人同伙文生一起去完成一次任务的时候,两个人在走廊里,聊着无聊的对白,讲了一大套不知所云的对话,根本核心就是脚底按摩与上床有没有关系。两个人翻来覆去地重复着这一个简单的信息,但是就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却交待了人物的性格。由此可以看出,信息重复的对话,却是刻画人物的一个手段。

在《*死比尔2》中,我们看到,当女主角终于在最后见到比尔的时候,看到比尔正与小女孩在那里融融乐乐地玩耍,而比尔与小女孩两个人却在滔滔不绝地谈论着踩死地毯上的小金鱼的感受,话题是不断地重复,但却通过这个细节,折射出生死存亡的主题,也由此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在《被解救了的姜戈》里,表现一群骑马的黑帮准备在大开*戒的时候,竟然为头上戴着的头套而发生了针锋相对的指责,导致了他们的主要任务被忽略。语词的无意义,却构成了昆汀对这帮人物的漫画式的性格认定。

在《好莱坞往事》里,我们看到电影依然在段块式结构里,展现了大段冗长而看似无趣的对话,甚至重复累赘。最为典型的一段,是瑞克与拍片中的小演员的一段对话,电影不惜用冗长的镜头,来交待这一段相识的情节,两个人围绕书中的人物,进行了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交流,但是这些看似无意义的对话,却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我们看到八岁的小女孩,过分成人化,手里拿着的是一本好莱坞精英传记,她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好莱坞电影叙事与传奇的规范,幻想着未来在好莱坞飞黄腾达,甚至来安慰远比她更深刻地明白人生与命运的瑞克,她的过度成熟,使得瑞克简直有一点适应不了,看到这个充满着好莱坞梦想的未来后生,他忍不住说了一句:“15年后你也会这样。”就是说,小女孩在15年后,也会像他这样落魄凋蔽,睹物伤情。能在这么一个短短的段落中,就把受到好莱坞精神影响或者叫毒害的小女孩塑造得如此栩栩如生,不能不佩服昆汀通过这种无意义对话的方式刻画人物的基本功。

实际上,我们看到,这个小女孩在电影里后来并没有出现,并不符合契诃夫戏剧中“序幕中的一支枪,在结尾处一定要发挥作用”的原则,但小女孩传承的好莱坞思想在电影中一直贯穿到整个电影的片尾。有意思的是,昆汀却在那杆喷火器的道具使用上,忠实地执行了契诃夫的道具使用原则,但是,影片最后的那一场瑞克使用喷火器干掉女嬉皮士的暴力场景,更像是昆汀电影里习惯使用的夸张性的场面,这就是我们下面所说的第二点——

二是人物:注重夸张性。

昆汀在给他的段块式结构塞入大段生活化的台词之后,同时还给这个段落中的人物,布满夸张化的表情,这种表情与真实的生活中的人物带有很大的差距,但这却营造出了昆汀电影所需要的荒诞、怪诞意味。


显然,昆汀从不想在电影里忠实地还原现实,这种迹象发展下去,已经到了篡改历史真实的程度。他在《无耻混蛋》里,表现希特勒被法国的犹太猎手引发的一场暗*给灭掉了,使他的夸张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在昆汀的段块式的结构中,他正是通过夸张来维持着对生活的冗长介绍。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昆汀电影里的人物,都因为他们的夸张的歇斯底里的表现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种夸张的表现,同样在《好莱坞往事》里大面积地存在着。影片中的莎伦从头至尾都没有参与到核心情节发展中来,她完全像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但是,影片中她的平淡如水的形象,却非常出彩,主要就是因为电影镜头在呈现她的时候,并不是按照一种纪实的手法予以塑造的,比如,莎伦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时候那种摇头四顾、沾沾自喜的神态,明确地带有一种夸大其辞的夸张表演。


而影片里的瑞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提供的表演,并不是一种严肃的再现生活的表演,我们如果比照一下他在《泰坦尼克号》里声情并茂的表演,就可以看出,《好莱坞往事》里他用了夸张的表情,展现了一个过气演员的黑色幽默的一面。比如,他在小女孩面前的那种触景伤情的流泪,他在忘记台词时的那种痛不欲生的自我责怪,他对嬉皮士来到家前的大光其火,还有他在最终面对登堂入室的女嬉皮士的突袭的时候,所露出的那种慌不择路,都带有一种对角色的嘲弄式的荒诞风格的加盟,而这种风格,可以说是昆汀电影里对所有角色一律采取的变形与扭曲手段。

昆汀从没有严肃认真地表现过一个真实的生活化的人物,他在镜头里都对人物采取了一种变形的处理手法。

而这一切变形的手法,并不能构成一个电影能够站立得起来的结构,这时候就必须一样昆汀至关重要的法宝登场来救赎了,这就是昆汀电影的暴力援助——

三是暴力:注重存在感。

在昆汀的头脑里,他有很多意象与感受,表现在具体的方面,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那些生活中的无所指的无趣对话,那些人与人奇特的存在关系,但没有一个“眼”,无法把这些生活中的感知激活起来。导演的这些生活体验,只能成为一种素材,而不能成为一部电影。

但暴力恰到好处地具备让平淡的素材拥有存在价值的理由与入口。

所以,昆汀电影用巨大的冗长的片长,表现人物的无趣的对白,展示人物的相互关系,但还无法成为电影,电影必须有一个意义的存在,而暴力恰恰是意义的一个代表。


任何一个平淡的过程与进展,如果按上一个暴力的结尾的话,那么,这个故事,立刻有了它的一个“眼”,一个“欧亨利点”,立刻让电影有了它内在的起承转合的逻辑结构,有了它的内在的骨架。

所以,对昆汀来说,暴力不仅仅是一种美学的存在,而本质上是一种昆汀的平淡叙事的救赎,一种再现对生活感知的情节援助。

有了暴力这种东西,平淡的生活,立刻鲜活起来,独立起来,站立起来。

在《低俗小说》这部电影里,电影用冗长的篇幅,表现黑帮*手文生去照顾黑帮老大的情妇,电影不惜展现两个人出入酒吧,激情跳舞,然后,女人嗑错药命垂一线,费尽心力,救活这个女人,这一种庸常生活的展现,有何意义,能够构成一个电影吗?但是暴力来拯救这些素材了,一场枪火的对决,激活了这一段叙事,使这一段叙事耐人寻味。

昆汀在编创《好莱坞往事》的时候,恰恰可以让我们见证暴力对于这个题材的拯救与激活。

《好莱坞往事》的最初动议,是昆汀看到好莱坞替身演员的存在,他很好奇替身演员与主演演员之间的这种奇特的合作关系,这给了他最原初的创意,但是要把这种平淡的关系,一种感受,一种体验,表现成一部电影,那么就必须一个“眼”来激活。

昆汀的拿手好戏是他的屡试不爽的暴力。实际上,昆汀对暴力的使用从来是漫不经心的,他根本无意去展示暴力的血淋淋的不忍卒睹的场面,比如在《*死比尔》里,女主角摘掉*手艾儿的眼珠,踩在地下,镜头里,明显地带有一种夸张式的程式化的再现,有意让这一镜头摆脱真实的残酷的情境再现,这就是昆汀对*戮场面更多地是采取一种画影图形式的喻体化再现,像《*死比尔》里挥刀砍下,血溅如喷的场面,带有一种恶搞的低级趣味在内,昆汀一直对暴力采取一种浮夸的手法,来避开暴力场面的残酷的本原刺激。


昆汀的思路就是要将他对特技人的生活表现,拉扯到暴力这个“眼”上去,于是,发生在1969年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妻子被*死的真实事件,成了他最需要的暴力的情节原型,于是,昆汀再次将他对日常生活的再现,接轨上了真实暴力事件,使得他心里想要揭开的特技演员的生活之谜有了一根有力支撑的拯救支柱,电影的架构终于在暴力的帮扶下屹立起来了。

二、《好莱坞往事》为什么对历史上真实的血案进行了彻底改写?

《好莱坞往事》以春秋笔法,提及了1969年罗曼·波兰斯基的妻子被*的血案,但在电影里,这个情节却没有发生,而被特技演员克里夫轻而易举地给化解了。

昆汀为什么要这样表现?

实际上,这就是昆汀在《好莱坞往事》里确立的深意。

昆汀无意去还原嬉皮士们的真正的价值观与内心生活,虽然电影里出现了嬉皮士们所居住的老巢情况,但是昆汀根本没有去揭开这背后的生存真相,他没有兴趣去写这些*手们的生活,他要表现的是好莱坞的真相。

什么是好莱坞的真相?

在《好莱坞往事》里,我们看到了好莱坞电影之外的现实生态。


在影片里,我们看到,罗曼·波兰斯基是作为好莱坞的最高级的生态链存在的,影片开头,他与妻子出现的时候,记者围追堵截,而与之相应的是,瑞克与替身克里夫走到任何地方,都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这说明了瑞克已经彻底地沦为过气演员的尴尬地位,我们暂且把他作为好莱坞生态链的第二个层次。


而克里夫是为瑞克作替身服务的,但是,在影片里,我们并没有看到他的作为,倒是在意大利拍摄电影的时候,镜头里出现一辆轿车穿越断掉的大桥的场面,电影镜头里,特意标注着这个特技镜头是由克里夫来完成的。这就是特技人员的存在感,可以说,他的地位,比瑞克还要低一点,我们姑且说他生存在好莱坞的第三个层次吧。

克里夫还养着一条名叫弗来迪的狗,它的命运更加不堪,完全是靠寄生在克里夫的身上才能存活,在镜头里,我们看到电影用克里夫的冗长对话,交待着他与这条爱犬有着一段特别的相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克里夫听命于雇用他的瑞克,但替身的业务并不好接,大部分的时候,都没有活可干,因此,他的业余时间不得不为瑞克打当日常杂务,甚至修理电视天线这样的技术工的活,也是他代劳的。


如果我们把克里夫养的那条狗也作为一个生态链的环节的话,那么,他显然比克里夫还要低,因为宠物犬的口粮,是靠克里夫来赏赐的。克里夫干着好莱坞最低贱的活,但他在爱犬面前却气指颐使,电影里,我们看到他在饲喂狗食时,对爱犬发出的哼哼声调侃道是发牢*吗?发牢*就没有吃了。在最后凶案发生的夜晚,他在醉醺醺中,还指使他的爱犬趴在沙发上不要动。可以看出,这只叫布兰迪的狗在好莱坞环境里处于第四个层次。

但是,是谁在凶案发生时改变了最终的结局?

有意思的是,恰恰是从第四个层次开始逆转了真实的血案结局。

我们看到,在嬉皮士*入克里夫喂狗的厨房里,克里夫尚难以回应的时候,是处于第四层次的布兰迪一往无前地扑上前去,一口咬往了嬉皮士的关键部位,成为逆转危险的第一支首发力量。

然后,接下来,是好莱坞地位处于第三层次的克里夫紧接着他的狗,反制了嬉皮士的*戮。

再接下来,是第好莱坞地位处于第二层的过气演员瑞克在*手已经失去威胁的情况下,顺手牵羊,用了喷火器,将*手彻底地斩尽*绝。


电影里没有表现莎伦被*死,那场真实的血案之所以没有发生,恰恰是好莱坞的第二、三、四层次的力量,在他们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干掉了那些本来扑向他们的危险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恰恰是好莱坞幻象的倒金字塔的力量,保护了本来应该屠戮的高端目标,在这里,昆汀用以说明的是,好莱坞电影里排名出的等级幻象,在生活里不堪一击,正是那些无名的人物在现实中才成为主宰,成为生活的根本。

《好莱坞往事》不言而喻的讽刺意味是,影片里的一级导演的妻子的现实之死,正是因为生活中的力量没有出来干预,如果真有那条叫布兰迪的狗,那个拥有狗的主人克里夫,那个雇佣了克里夫的演员瑞克的话,那么,当年那一场血案就不可能发生。

好莱坞的强大,正是它的幻象的强大,但是这种强大,昆汀在《好莱坞往事》里陈述的一个事实是,我们觉得电影里的影像是如此的乏力,甚至没有那条狗来得改变历史与时间的进程。

这就是昆汀对好莱坞的虚像的一种深刻的揭示。

《好莱坞往事》实际上就是“好莱坞虚假”。

而昆汀不仅仅满足于对好莱坞本质的讽刺,他还进一步在电影里,图说着正是好莱坞电影的诲淫诲盗功能导致了好莱坞当年的血案发生。

真实的1969年血案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这里还涉及到更为深层的前因后果,但在《好莱坞往事》里,昆汀根本无意于发掘这背后的来龙去脉,仅仅刻意表现出嬉皮士*手不过是因为偶然地经过了这一个好莱坞别墅区,而恰好瑞克出来对他们进行了一番很不友好的斥责,突然之间就把这帮嬉皮士内心的恶给激发出来了。

而这个恶是从哪里来的呢?

昆汀把这个恶归咎于好莱坞的暴力倾向。嬉皮士的暴力逻辑,在电影里表现得相当的完整而清晰:“我们是看电视长大的,就意味着我们是看着谋*长大的。”“我们去*那些教我们*人的人。”“整整一代人都是看着这里的人*人长大的,而这些*人凶手却住在这里享尽荣华富贵。”


昆汀把真实的暴力动机,转化为好莱坞的暴力叙事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培育与滋养,为好莱坞血案奠定了一个不光彩的前因。所以,这样的改变,足以让剧中的居于好莱坞第一层次的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感到不适,我们看到,正是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现任妻子对这个电影表示了不快,就是因为昆汀的矛锋指向了好莱坞的体制,而正所谓雪崩时,没有一个雪花是无辜的,从这里我们正可以看出,从不按常规出牌的昆汀将好莱坞血案的真正前因,直接从好莱坞体制里寻找本源所在。

很多人都认为《好莱坞往事》里充满着对好莱坞过往的怀旧,这未免是对昆汀的一种误解,昆汀分明在电影里,对好莱坞的本质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图说,这才是这部影片能够具有深刻意义的所在。

三、 李小龙形象在《好莱坞往事》里出现有何意义?

《好莱坞往事》里的主角是谁?电影里的所有戏份,恰恰放在替身演员克里夫身上。


电影里李小龙出现的段落,是在克里夫的回忆之中。电影里表现克里夫身手敏捷地爬上屋顶,为瑞克修理电视天线,而后来我们看到,克里夫的那个简陋的小屋里,并没有电视,可见他的生活是很拮据的。站在屋顶之上,克里夫想到他刚刚失去的一个工作机会,就在于他挑战了好莱坞第一层次的圈中人李小龙。

我们后来看到,莎伦在电影院里看自己参演的电影的时候,当镜头里出现打斗场面,她的眼前出现了镜头外,李小龙作为这部电影的武术指导与她交手的场景,可以看出,李小龙与莎伦正在好莱坞如日中天,代表着金字塔的第一层次。

因此,当克里夫无戏可拍的情况下,瑞克求哥哥拜姐姐终于说动替身演员的“穴头”(暂且这么称呼)兰迪,让克里夫有一个机会可以参拍电影,但是,克里夫在片场直接对李小龙身为第一层次的好莱坞精英身份嗤之以鼻,难怪李小龙要现身说法,与他一决雌雄了。

上面分析过,克里夫在好莱坞金字塔生态链中充其量也只能属于第三层次,他竟然敢越级挑战第一层次的精英,这未免是太自不量力了,而他竟然能够把当红女星莎伦都敬重有加的李小龙玩弄于股掌之下,这种公然的对好莱坞等级制的挑战,直接的后果,就是他被赶了出来。

然后克里夫乖乖地爬上屋顶,干这种修理工的粗壮活,但他心态很好,从来没有像瑞克那样产生失落的情绪,当瑞克为自己的过气整天忧心如焚的时候,克里夫却毫无察觉,认为这样的日子还算不错。


后来瑞克从意大利拍片回来,赚了不少钱,抱得美人归,可以看出,克里夫为瑞克参演的电影,提供了不少惊险的特技场面,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挡瑞克将他辞退的结果。

但是克里夫无怨无悔,对老板对自己的抛弃也从没有啧有烦言,而就在他们吃最后一顿分手餐之后,他却逆转了整个好莱坞惨案的走向,他与他的狗,改写了历史,所以当他被送上救护车的时候,瑞克称他是最好的朋友。

因此,李小龙的形象在电影里的出现,是作为克里夫只能遥望的好莱坞精英阶层的代表来呈现的。克里夫的功夫不亚于李小龙,他轻而易举地就把李小龙借力发力,扔了出去,砸在豪华轿车上,但这无法改变他自己的命运,他只能在修理电视天线的这种打杂活中,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李小龙代表着昆汀的一种隐喻,象征着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形象角色,这样才能反衬出克里夫的落拓与窘困,而由此凸现出来的好莱坞低等层次的无足轻重的人物,却成了现实中强有力的改变命运的力量。昆汀在《好莱坞往事》整部电影里,强调了电影圈里属于弱者的克里夫,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强者的角色。

当然,与李小龙相类似的对《好莱坞往事》表示不满的还有罗曼·波兰斯基的现任妻子。影片里莎伦的角色,显然也经过了昆汀的八卦化改造,比如在影片里,表现罗曼·波兰斯基与莎伦参加花花公子宅邸派对的时候,边上有一个演员名叫史蒂夫·麦奎因大扒八卦。




在本片里,瑞克提到自己没有机会参加的影片《大逃亡》,实际上是由史蒂夫·麦奎因出演的,但电影里,昆汀将瑞克“抠”进了这部电影里,以暗示瑞克总是与好莱坞经典电影失之交臂。在这个场景中,这名叫史蒂夫·麦奎因的明星,兴致勃勃地八卦莎伦身处的三角关系,说发型师杰爱着莎伦,又说波兰斯基搞砸事情后,杰就会上场。

这个史蒂夫·麦奎因的扮演者,只在电影里出现一面,但我们会觉得很熟悉,他在《兄弟连》里扮演E连连长,以他的关心下属、善于做思想工作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此阳刚的角色,却在这部电影里以一个八卦者的身份满眼露出羡慕嫉妒恨的神情,由此可以见证昆汀无处不在的对人物的夸张处理手法。

四、 影片里克里夫来到嬉皮士牧场的一段戏表现了什么意思?

我们说克里夫是电影里的第一主角,因为只有他与嬉皮士有着实际的交往。而在瑞克的眼里看来,他对随处可见的嬉皮士是发自内心的厌恶的。

但有意思的是,瑞克在接拍的新电影里,电影导演却在他的服装造型上,融入了嬉皮士的风格,这使瑞克如吃苍蝇一样难受。


相比之下,克里夫对嬉皮士却没有什么反感,而且在街头上与嬉皮士女郎一回生二回熟,有了深度接触。

而最后,恰恰是克里夫对闯入室内的嬉皮士给予了迎头棒喝,当然也包括他的那条带有义犬救主功能的宠物狗。

昆汀在电影中,比较细腻地交待了克里夫与嬉皮士小妞接触的过程,第一次相遇的时候,是一群嬉皮士女郎走过他的车前,而最后的那一个女孩扭头朝他风情万钟地回眸一笑,算是留下了印象;第二次,嬉皮士女孩想搭车,克里夫用手势表示不是一个方向,未能成行;第三次,这一次,克里夫太过有闲,便送女孩回到她的居处斯潘牧场。

到了这个牧场之后,克里夫刻意要去见牧场主人乔治,顿时,令所有这个牧场的居住者如临大敌,包括邀请克里夫前来的小妞也万分紧张。


为什么会这样?

实际上,从后来嬉皮士小妞在克里夫出来之后对他的问话中可以看出她们的紧张原因,她当时说:乔治没有被绑架。

而这个潜台词恰恰是说乔治被嬉皮士们控制住了,而控制的办法,就是嬉皮士的身体,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不光彩的。在街头上出现的嬉皮士有着自己的理念,看上去很光鲜,但他们的背后,却不能离开物质的依靠,所以,他们不得不寄生在乔治的牧场里,而这背后在昆汀的烛光斧影的交待中,有着并非那么高大上的利益交易。嬉皮士小妞本来是要显摆这里的集体生活,但是却让克里夫窥见这里的阴影的现实,所以克里夫立刻成了不受欢迎的人物。

克里夫在这里与一个追上来的嬉皮士男错失了交锋的机会,而最后又恰恰昆汀让这两个人来了一场最终对决,在这里,昆汀还是给予了电影的戏剧化锋线的插入,完成了对克里夫这个形象的力挽狂澜的身份塑造。

值得注意的是,昆汀在开始展现瑞克参演的两部电影,一部是《赏金猎人》中的对*场面,再现了昆汀导演的《八恶人》中的类似的枪*场景,另一部表现二战时期的电影《麦克拉斯基的14拳》中,则出现了昆汀导演的《无耻混蛋》中的类似场面,但瑞克却在这两部电影里拾人牙慧,越演越陈辞烂调,而昆汀却利用了这两个同样的题材,拍出了他的电影的新意。


昆汀显然通过这样的对自己电影来源与出处的戏讽中,阐明着自己之所以能够让这些好莱坞旧有题材荡出新意,正是他的与众不同的发掘本领,而他昆汀之所以有这样的能力,正是我们在第一段里揭示的昆汀的三板斧,焕发了好莱坞电影旧有模式的新意。

于是,《好莱坞往事》更像一个行为艺术,洞察了好莱坞电影的真相,交待了自己电影为什么能够高人一等地站在好莱坞电影之上的原因。

本文观点来自于笔者的独自阐发,可以说是发人之所未发。你可以通过“头条搜索”来验证一下此文论述的唯一性。你可以打开今日头条app,上方显示出一个搜索框,在框内输入主题词“好莱坞往事”,按一下搜索键,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欢迎您的指教与指正。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